最新中考化学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1)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383aee1058fafab069dc02a7.png)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过程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溶剂(如水)中加入A一定温度下,向A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一定温度下,向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一定温度下向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图像分析溶质A质量(质量分数)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质量分数)不再增大开始时,随着A的溶解,溶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起点时大于零),达到饱和后均不再改变原溶液饱和,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溶质A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B物质的溶解,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B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故溶质A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再改变过程溶液稀释将溶液升温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饱和溶液)图像分析随着水的加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逐渐接近于0,但不会等于零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在溶液达到饱和之前无固体析出,溶液达到饱和后,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减小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过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浓硫酸等)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等图像分析物质溶解放热,则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升高,后恢复至室温物质溶解吸热,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分类酸碱稀释过程的pH变化图像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pH变化图像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向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图像分析溶液pH 由小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pH只能接近7,而不能等于或大于7溶液pH由大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pH只能接近7,而不能等于或小于7起点时,pH<7,随着碱溶液的加入,pH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碱溶液,溶液显碱性,pH>7起点时,pH>7,随着酸溶液的加入,pH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中考化学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中考化学专题一-坐标图像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bce34f1711cc7931b716e4.png)
中考化学专题-坐标图像题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曲线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类型一质量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②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③所示。
③向稀盐酸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才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要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3、BaCO3、Cu(OH)2等沉淀;但是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2+和SO2-4(或Ag+和Cl-),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生。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从反应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还是碱加入酸:首先要根据图像起点pH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四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1.生成氢气的质量变化曲线类型五与CaO相关的质量变化图像2)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较多的Ba2+、OH-、SO2-4、H+。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专题:坐标图像题 名师教学PPT课件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专题:坐标图像题 名师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47844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9.png)
2021年中考重难题型突破
LOGO
【方法指导】 坐标图象题 的解题策略
1.识图:弄清坐标图象的横、纵坐标所 表示的物理量,并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
2.析图:分析坐标图象,获取有用的物 理信息以及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如:坐标图象的“始点”是否为零,坐 标图象的交点、坐标的转折点、坐标图 象的终点、坐标图象的变化趋势等)
3.分析处理坐标图象所提供的物理信 息,并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题.
T-t 图像
一、热学图像
1.如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
图可知该物质( C )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 8 min
B:A点、B点的转折点
B.在 A 点是液态,B 点是固态
C.在 A 点的内能比 B 点的小
D.在 OA 段的比热容比 BC 段的大
甲
乙
图像的变化趋势
p-h图像 压强相关图像
11.将一底面积为0.01 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
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
在此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
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1. 5 N,木块的重力为 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6 N.(g取10 N/kg)
=4.2×103 J/(kg·℃),c冰=2.1×103 J/(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 B.0~1 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3 J C.1~3 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 D.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趋势
m-V图像 7.
B
图像的计算
F-t、v-t图像
中考化学总温习专题一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考点一坐标曲线图表题习题1
![中考化学总温习专题一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考点一坐标曲线图表题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bac45a5ec77da26925c5b0e1.png)
第二编重点题型冲破篇专题一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考点一坐标曲线、图表题中考专题精讲一、pH转变曲线1.酸碱中和反映中的pH曲线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现在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映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现在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映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可不能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可不能大于等于7。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转变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转变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在必然温度下,向某溶液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三、化学反映中物质质量的转变曲线1.化学反映中反映物的质量转变图像:图1 图2分析:随着反映的进行,反映物质量不断减小,假设反映物有剩余,那么图像如图1所示;假设反映物没有剩余,那么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映中生成物的质量转变(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映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映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映终止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以后,生成物质量将再也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刻)发生转变。
图4,反映时加入催化剂,反映的速度或反映的总时刻会发生转变,但生成物的质量不发生转变。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映图像:图5 图6分析: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映时,第一判定反映发生的前后顺序,然后判定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映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如图5所示);后发生反映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后开始(如图6所示)。
2024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1图形类-坐标图像题(含解析)
![2024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1图形类-坐标图像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e2f4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e.png)
(2)下图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t3℃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1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______NH4Cl(填“>”“<”或“=”)。
C.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训练题0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则所含水的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铵;降温到t2℃,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仍得到饱和溶液,且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硝酸钾溶液中水的质量少,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所含硝酸钾的质量小;
(3)根据图示,图③烧杯中含有100g水、55gX,根据溶解度曲线,t3℃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则100g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50g,故X应为硝酸钾;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 坐标图像题》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 坐标图像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3f57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2.png)
第2部分 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
• (2)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图像 • ①固体完全反应转化为气体(或生成物可溶解在溶液
中),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B所示。如一定 质量的碳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碳酸氢铵受热分 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等。
• ① 合H溶+液优中先滴与加OH稀-盐发酸生时反,应稀。盐如酸向先Na与2CNOa3O和HN发aO生H中的和混 反应,当NaOH完全反应后,稀盐酸才能与Na2CO3反 应放出CO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D所示。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
• ② 液C中O滴23-加优N先a与2COH3+溶发液生时反,应N。a2如CO向3先稀与盐稀酸盐和酸Ca发Cl生2的反混应合放溶出 CO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C所示;当稀盐酸完全 反 的应 坐后 标,曲N线a如2CO图3才D所能示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
• ③若参与反应的物质中有酸时,酸要完全反应后,才会出 现 应C物a中CO分3、别B含aC有O3B、a2C+u和(OHS)O2等24-(能或溶Ag于+和酸C的l-沉)时淀,;则但反是应若物反一 开 混始 合混 溶合 液即中有逐沉滴淀加产入生稀。硫如酸向 时一 ,定 因量 为的H+N只aO发H生和一Ba个(N化O3学)2的反 应,所以不存在先后顺序,生成沉淀和酸碱中和是两个独 立的过程,两个反应同时发生。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
• 类型 1 与溶液相关的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 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过 程
一定温度下,向 一定质量溶剂 (如水)中加入 A
一定温度下,向 A 的不饱和溶液 中加入 A
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
![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e4d7029360cba1aa911da3d.png)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将溶液升温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过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 NaO H 或浓硫酸等)向一定 量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等图像£(P〔丿E1竝叹分析物质溶解放热,则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升高,后恢复至室温物质溶解吸热,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 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类型二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分类酸碱稀释过程的pH 变化图像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 pH 变化图像 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向碱溶液中加入 酸溶液图像-PH?kT ;过程 溶液稀释溶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随温溶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不 饱和溶液)图像分析随着水的加入, 溶质的质量不 变,溶液的质量 不断增加,所以 溶质质量分数不 断减小,逐渐接 近于0,但不会温度升高,物质 的溶解度增大, 没有固体析出, 溶质质量及溶质 质量分数均不变温度升高,物质的 溶解度减小,固体 析出,溶质质量及 溶质质量分数均减 小温度升高,物质的 溶解度减小,在溶 液达到饱和之前无 固体析出,溶液达 到饱和后,有固体 析出,溶质质量及 溶质质量分数先不 变,后减小分析溶液pH 由小于7的某个数值开 始,逐渐增大, 但溶液始终显酸 性,溶液pH 只 能接近7,而不 能等于或大于7溶液pH 由大于 7的某个数值开 始,逐渐减小, 但溶液始终显碱 性,溶液pH 只 能接近7,而不 能等于或小于 7 起点时,pH<7, 随着碱溶液的加 入,pH 逐渐增 大,当二者恰好 完全反应时,pH =7,再继续加 入碱溶液,溶液 显碱性,pH>7起点时,pH>7, 随着酸溶液的加 入,pH 逐渐减 小,当二者恰好 完全反应时,pH =7,再继续加 入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技巧点拨从反应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还是碱加入酸:首先要根据图像起点pH 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 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坐标曲线题 课件(45张PPT)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坐标曲线题 课件(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3b0c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b.png)
溶液的 由小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的 只能接近7,而不能大于或等于7
溶液的 由大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 只能接近7,而不能小于或等于7
起点的 ,随着碱溶液的加入, 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 ;继续加入碱溶液,溶液显碱性,
√
图3
考点 2 金属和酸反应的变化曲线
典型例题 2 (2023·广西中考)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 、 、 粉末,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 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反应图像错误的是( ) 。
A B C D
图3
2.(2022·山东济南中考)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他向 的 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溶液)中逐滴滴入 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
出溶液的 随滴入的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烧瓶中的溶液在 点时显红色B. 点时溶液中的 与 恰好完全反应C. 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的 逐渐减少
D
图4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 B.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 、 C.消耗硫酸: 、
2.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A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1
【解析】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由题图可知, 先增大到7,说明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的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点时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点时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的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课时练习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9d22ac5f18583d0486459bf.png)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B.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完全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C.向一定量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D.氢气还原一定量氧化铜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B.甲烷在盛有足量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加热混有MnO2的KMnO4制O2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C.向一定量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B.向一定量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少量的碳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完全燃烧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晶体析出稀盐酸5.下列图像与相应操作过程不相符的是( )A.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等质量的镁、氧化镁固体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D.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B.将一定量的NaOH固体加入水中C.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完全燃烧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铁粉C.往Na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向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8.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B.向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O2在水中的溶解性B.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C.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10.已知:Na2CO3+H2O+CO2=== 2NaHCO3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到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测得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变量y可表示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C.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专题一坐标图像题1.C2.A 【解析】A项,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生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每溶解100份质量的碳酸钙,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B项,甲烷在盛有足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反应,其质量不发生变化,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C项,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起始时,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曲线重合,随着反应的进行,锌先反应完,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铁继续反应,最终铁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D项,加热混有MnO2的KMnO4制O2,KMnO4分解产生K2MnO4、MnO2和O2,随着反应的进行,MnO2的质量逐渐增大,KMnO4完全分解后,MnO2的质量不再改变,由于KMnO4中混有MnO2,故起始时MnO2的质量大于0,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故选A.3.A 【解析】A项,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发生反应CaCO3=====高温CaO+CO2↑,每100份质量的CaCO3分解,生成56份质量的CaO和44份质量的CO2,正确;B项,室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氯化钾,所以随着氯化钾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直至氯化钾也到达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C 项,向一定量NaOH 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Na 2CO 3溶液只与Ca(OH)2反应生成NaOH 和CaCO 3沉淀,故一加入Na 2CO 3溶液就会产生沉淀,曲线应从0开始,错误;D 项,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产生O 2的质量应不断增大,错误.4.D 【解析】A 项,开始时硝酸钾溶液不饱和,随着水分的蒸发,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就会保持不变,错误;B 项,向一定量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锌逐渐反应,直至反应完全,最终锌的质量应减小到0,故错误;C 项,少量的碳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完全燃烧,碳完全燃烧转化为CO 2气体,最终固体质量为0,故错误;D 项,相同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质量分数大的所含氢氧化钠多,故浓碱溶液最初pH 值大,完全中和消耗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质量大,故正确;故选D.5.B 【解析】A 项,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会逐渐析出晶体,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再变,不再析出晶体,故正确;B 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由于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错误;C 项,向等质量的镁、氧化镁固体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开始时硫酸量不足,故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生成等质量的硫酸镁,由Mg ~MgSO 4 MgO ~MgSO 4 24 120 40 120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硫酸镁的质量大,正确;D 项,向部分变质的NaOH 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开始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等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正确;故选B.6.A 【解析】A 项,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发生反应2Mg +O 2=====点燃2MgO,无论哪一种物质过量,最终结果是两者不能同时存在,故错误;B 项,NaOH 溶于水放热,开始时溶液温度逐渐升高,NaOH 完全溶解后,溶液温度最高,随后溶液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正确;C 项,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燃烧发生反应S +O 2=====点燃SO 2,由于硫是固体,所以1个O 2分子反应后生成1个SO 2分子,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正确;D 项,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故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正确.7.C 【解析】A 项,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生成K 2MnO 4、MnO 2和O 2,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正确;B 项,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铁粉,锌的活动性强,斜率大,金属过量,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正确;C 项,Na 2SO 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 4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滴加就有沉淀生成,故错误;D 项,盐酸与氧化镁和镁反应均产生氯化镁,故一开始加入盐酸即有氯化镁生成,且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镁质量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正确.8.D 【解析】A 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因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终不会减小到0,故错误;B 项,CO 2气体与CaCl 2不发生反应,故错误;C 项,锌粉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粉反应更快,曲线斜率更大,故错误;D 项,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2NaOH +H 2SO 4=== Na 2SO 4+2H 2O,每80份质量的NaOH 可消耗98份质量的硫酸,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 2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正确.9.A 【解析】A项,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C项,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时,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增大,当铜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大,正确;D项,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小,同时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一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恢复至室温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变化,正确.10.B 【解析】A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少,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剂的质量;B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不断反应进入溶液中,因此溶液中碳元素质量不断增大,因此变量y可表示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C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钠的质量不断减少,溶液质量不断增大,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1)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59579b3f89eb172dec63b773.png)
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察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类能力的考察往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达成。
解决此类问题一定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绘的化学情形;二是看懂图像所描绘的化学意义。
第一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而后剖析有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波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能否切合。
要点要抓住要点的三点( 起点、转折点、终点 ) 、曲线的变化趋向及横、纵坐标的比率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坐标图像题剖析详见P 45。
种类一 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必定温度下,向一 必定温度下,向 A 必定温度下,向 AA 的定质量溶剂 ( 如水 )必定温度下向过程的不饱和溶液中加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B中加入 A入 A饱和溶液中加入A图像溶质 A 的质量一直溶质 A 质量 ( 质量分数 ) 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剖析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 ( 质量分数 )不再增大开始时,跟着 A 的 不变,跟着 B 物质溶解,溶质 ( 溶液 )原溶液饱和,溶质的溶解,溶液质量不可以持续溶解,溶 质量、溶质质量分 不停增大,当 B 达数先增大 ( 起点时质(溶液 ) 质量、溶到饱和后,溶液质大于零 ) ,达到饱质质量分数均保持 量不再改变,故溶不变和后均不再改变质 A 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再改变2. 溶液稀释或高升温度时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将溶液升温过程溶液稀释溶质的溶解度随温溶质的溶解度随温溶质的溶解度随度高升而减小 ( 饱和度高升而减小 ( 不温度高升而增大饱和溶液 )溶液 )图像跟着水的加入,温度高升,物质的溶质的质量不溶解度减小,在溶温度高升,物质温度高升,物质的变,溶液的质量液达到饱和以前无的溶解度增大,溶解度减小,固体不停增添,所以固体析出,溶液达剖析没有固体析出,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不到饱和后,有固体溶质质量及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均减断减小,渐渐接析出,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均不变小近于 0,但不会溶质质量分数先不等于零变,后减小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向必定量水中加入少许NaOH(或浓硫酸过程向必定量水中加入少许硝酸铵等等)图像物质溶解放热,则跟着时间的变化溶液物质溶解吸热,跟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剖析温度先高升,后恢复至室温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种类二溶液 pH的变化图像酸碱稀释过程的pH 变化图像酸碱中和反响过程的 pH 变化图像分类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向酸溶液中加入向碱溶液中加入碱溶液酸溶液图像溶液 pH 由小于溶液 pH 由大于起点时, pH<7,起点时, pH>7,跟着碱溶液的加跟着酸溶液的加7 的某个数值开7 的某个数值开入, pH渐渐增入, pH渐渐减始,渐渐增大,始,渐渐减小,大,当两者恰巧小,当两者恰巧剖析但溶液一直显酸但溶液一直显碱完整反响时, pH完整反响时, pH 性,溶液 pH 只性,溶液 pH只= 7,再持续加= 7,再持续加能靠近 7,而不能靠近 7,而不入碱溶液,溶液入酸溶液,溶液能等于或大于 7能等于或小于 7显碱性, pH>7显酸性, pH<7技巧点拨从反响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仍是碱加入酸:第一要依据图像起点pH 的大小来判断开端溶液的酸碱性,而后依据曲线的走势和pH 的变化确立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bad2c9fad6195f302ba627.png)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题型解读坐标图像题的特征是借助数学坐标来呈现或承载化学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或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涉及pH图像,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图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图像,催化剂图像,水通电图像,物质溶解或蒸发时各种量的变化图像等,认真观察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起点、拐点、终点及走势(即“两标三点一走势”),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
题型突破题型一pH图像1.酸性、碱性溶液的稀释(1)稀释后溶液的酸碱性及pH变化起始溶液pH pH>7pH<7起始溶液酸碱性碱性酸性加水后图像走势向下并无限接近7向上并无限接近7稀释后溶液pH pH>7pH<7稀释后溶液酸碱碱性酸性性(2)酸性溶液加水稀释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碱性溶液加水稀释也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溶液,酸性、碱性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都只能无限接近7而不可能等于7。
2.酸碱中和反应(以HCl+NaOH=NaCl+H2O为例)各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如下表:图像中的点A(起始点)NaOH(pH>7)HCl(pH<7)B NaOH、NaCl HCl、NaClC(中性)NaCl(pH=7)NaCl(pH=7)D NaCl、HCl NaCl、NaOH例1下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B.a 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D.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答案】C【解析】由反应图像可知,图像起点的pH<7,因此,起始溶液是稀盐酸,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错误;a 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是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故B错误;A点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C正确;B点溶液pH>7,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错误。
3.向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如: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下: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反应规律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把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中考化学复习坐标图像题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坐标图像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81d2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3.png)
C.b点溶液溶质为CuSO4 D.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3. 在5.6 g Fe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 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T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A.m3的值为21.6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所加溶液质量为M1 g时,生成Cu的质 量为m1 g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11.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 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常 温下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盛有100 mL蒸馏水 的烧杯中,测得的电导率数据如图T1-5所示。以下分 析不正确的是( B )
A.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操作是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c点的电导率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溶液一定达到饱和 状态 C.测定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电导率,数值相同, 说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 D.由图可知,可通过测量液体电导率来区分蒸馏水和 稀氯化钠溶液
坐标图像题
1. 下列压强的关系 B.浓硫酸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的固体混合物
2. 向盛有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 关系如图T1-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12.如图T1-6所示,向两个盛有100 g 60 ℃水的烧杯 中,分别加入40 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 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烧杯①得到的溶液质 量为140 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 的溶解度大 C.烧杯②得到的溶液为 饱和溶液 D.烧杯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曲线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59。
类型一质量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过程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溶
剂(如水)中加入某种溶质
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
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
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图像
分析溶质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
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质质量不再增加
起始时溶液未饱和,溶质
继续溶解直至饱和,溶质
质量先增大(起点时溶质质
量大于零),后不变
原溶液饱和,溶质不能继
续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
变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
分类反应物的质量变化曲线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图像
酸、碱、盐溶液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一般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
如:
①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时,NaOH先和HCl发生中和反应,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②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③所示。
③向稀盐酸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才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要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3、BaCO3、Cu(OH)2等沉淀;但是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2+和SO2-4(或Ag+和Cl-),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生。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类型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类型三溶液pH的变化图像
从反应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还是碱加入酸:首先要根据图像起点pH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四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
1.生成氢气的质量变化曲线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化曲线(详见P69) 类型五与CaO相关的质量变化图像
2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较多的Ba2+、OH-、SO2-4、H+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P42~P43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附图、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错误!未定义
书签。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错误!未定义书
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