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摘要:马尔克斯在其代表作《百年孤独》中,通过对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泉,描绘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心态。作者还创造性地把现实与魔幻巧妙地结合起来,象征手法的运用更是增加了小说的魔幻成分,使其成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关键词: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孤独;魔幻
高中时,在同学的热捧中接触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后来在旧书摊上有幸一遇,赶紧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一本纸张已经泛黄,书内满是别人圈圈点点的正版旧书,忙里偷闲,囫囵吞枣般的匆匆看完,觉得自己比《百年孤独》还要孤独,纯粹就没读懂。谜一样的家族天马行空般的故事,让我不禁感叹:诺贝尔奖真不是一般人能得的,深奥得让人都看不懂。于是,将其束之于高阁不闻不问,后几经搬迁不知去向。去年暑假在书店又见到了这本书,痛下研究之心的我又买了一本,而这一次几乎是一口气般的细读让自己又不禁感叹:诺贝尔奖真不是一般人能得的,深刻的让人觉得其他同类书是那么地苍白。现在,第三次细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又有不少心得体会,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一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阅读风暴。常言道“有一百个阅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正如马尔克斯本人在《马尔克斯的叙述方式》一文中所言:“《百年孤独》具有不同的层次,我却没预料到。批评家们以这种方式读它,律师们用另一种方式读它,女佣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读它,关于这部作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是不管从哪一方面解析评论《百年孤独》,“孤独”始终是个说不尽的主题。
所以说,《百年孤独》的基本主题是孤独,而这种孤独主要不是地理环境意义上的孤独,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正如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与其说马贡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书中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马贡多及其创建者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这个家族里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奥尔良诺上校在战争的激情完全冷却并退役以后,每天把自己关在工作间都在做一件事情,制作小金鱼换来金币,然后接着又把金币变成了小鱼,以此来消磨时间;雷蓓卡拒绝与任何人讲话,十几年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以至于人们都快忘记了她的存在;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洗澡,不停地冲洗着身子,在浴室里打发时间,而且光着身子目中无人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阿玛兰塔则不断地制造意外阻止雷蓓卡与意大利青年技师皮埃特里·克雷斯庇的婚姻,而其后半生则在不断重复织裹尸布中度过;奥雷良诺则把自己关在屋里破译羊皮书,足不出户。
面对这么多孤独者的形象,本文试着以两个人物着手分析马尔克斯笔下人物的孤独精神。首先是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老布恩地亚因智慧而孤独,对知识的渴求驱使他陷入了孤独,他所承受的孤独属于智者的孤独。他是布思地亚家族的创始人,也是马贡多伟大的建立者。他曾是最有事业心的领袖,带领着三百多人在沼泽地安居乐业;他“想像力极其丰富,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他曾用全部家产(一头骡子和两只山羊)从吉卜寨人梅尔加德斯手中换来两块磁铁,并努力尝试用磁铁开采地下的黄金;为了将放大镜制作成作战武器,“他亲自置身于太阳光的焦点之下,结果多处灼伤,经久方愈”;他仅是凭借着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就自己得出了“地球是圆的,像个橘子那样”的结论。他的头脑中充满了对科技、对真理的迫切需要,然而他的这种天才的想像力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认识的极限,所以他的超越常人的思维是没人能理解的,也就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以至于他的晚年只能是“麻木不仁”地在粟树下度过。除了与死去的灵魂交谈外他不再理会现实中的任何事情,从而步入了他个人独享的神奇而无法传达的孤独世界,最终孤独而终。
其次是老布恩地亚的妻子乌苏拉的孤独。乌苏拉所承受的是仁者的孤独。这个身材娇小意志却极其坚强的女人不似家人那么冷漠无情,而是一直以一种积极务实的心态生活着。她一生勤劳持家,靠自己的劳动养育儿女,支撑着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小说中写到她“每天从黎明到深夜,四处都有她的踪影,到处都能听到她那浆过的荷兰亚麻布裙子轻微的沙沙声。”她踏实而实在的生活着,她通过自己勤快的双手操持着家里的所有用度。最难得的是她有一颗爱人之心,她把自己的爱毫不保留的给予了她周围的每个人。她收养了来历不明的雷蓓卡,抚养大儿子的私生子,与自己的子女一视同仁;她待人接物完全遵照着她朴素的道德观,发现大儿子失踪以后,她放下身边一切事物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的道路,一找就是5个月,全然不顾旅途的艰辛与劳累;在她得知阿玛兰塔破坏雷蓓卡的婚事时,她狠狠地教训了她;小儿子奥雷良诺上校因为起义被关进监狱要被枪决,她奋不顾身地给儿子带去了手枪以便他能防身。劳动的充实和快乐使乌苏拉不会有切实的孤独感,而母爱则让这位母亲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更加无畏地面对纷繁的家务。
同样地,她的这种简单却高尚的道德观,使她同样毫不客气地同不合乎她道德原则的事和人作斗争。她惩治儿女恶习、恶行的时候则一反母亲的慈祥。当她得知雷蓓卡与霍塞·阿卡迪奥乱伦时,她毫不客气的将他们赶出了家门;孙子阿卡迪奥成为马贡多有史以来最残暴的独裁者时,她拎着鞭子冲进学校结结实实给了他一顿鞭子;她痛斥奥雷良诺上校处死蒙达卡将军……
从乌苏拉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之母最光辉的品质,同样地,她也得到了子女的尊敬和爱戴。霍塞·阿卡迪奥想念皮拉·特内拉时,脑子里出现的却是乌苏拉的影子;阿卡迪奥临刑前给女儿取名乌苏拉,希望她以后能像她的祖母一样。但是,虽然如此,乌苏拉身上圣洁的道德操尚使得她与生活中的其他人总是格格不入。众人贪图享乐时,她却自觉地抵触着,她总在自觉的追求生活中形而上的东西,所以注定的,她也是孤独的,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由此可以看出,乌苏拉的孤独与老布恩地亚的孤独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精神境界太高难以被别人企及而孤独,都是因为他们的内心难以被别人理解而孤独。作者赋予乌苏拉这位伟大的母亲一百二十多岁的高龄,但是,她同样没能拯救得了布恩地亚家族。她的生命终止了,马贡多这个小镇很快便消失在一阵飓风之中。作者在乌苏拉身上是寄予厚望的,乌苏拉一生都在反抗孤独,因为“孤独的反面是团结”,正是因为乌苏拉的力量太单薄,拯救不了她的家族,也正因为拉美的乌苏拉实在太少,所以,拉丁美洲改变不了他们民族的悲剧。
二
《百年孤独》自发表以来就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因此被视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兴起也并非偶然,是有一定的历史的、现实的和社会的客观条件的。拉美曾是人类童年文化的摇篮之一,曾经孕育过令人叹为观止的玛雅文明,也曾是无数欧洲冒险家和殖民者的乐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现代与远古、科学与迷信、摩天大楼与史前景观、国际都市与原始丛林交织在一起。马尔克斯曾说过:“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在这里,曾有这样一条沸水滚滚的河流,鸡蛋放进去几分钟就能煮熟;有这样一个地区,在那里不能大声说话,否则就会大雨倾盆;人们可以聆听玉米的哭泣、树叶的尖叫;而且马尔克斯自己在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岸的某个地方亲眼看到,一个人对着一条母牛默默祈祷,牛耳里的虫子便掉了出来。即使出现在《百年孤独》中的很多现象也是作者曾见到或听过的故事,比如总是神秘地出现在香蕉公司学徒工毛里西奥·巴比洛尼亚身边的黄蝴蝶,就是作者幼年生活印像之一l小说中的小姑娘霄贝卡喜欢吃土的细节来自于作者的妹妹喜欢啃泥巴的嗜好l俏姑娘雷梅苔丝的“飞升”是对生活中一位老太太为掩饰孙女与人私奔的真相,而谎称她飞上天空的事实的加工;而长着“猪尾巴”孩子的报道在19世纪世界各地就有数百例的报道;双胞胎惊人相似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作者创造性地把具有拉美独特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发扬光大,成功地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神奇的幻想与蒙昧的现实融为一体。但是,在马尔克斯的笔下,魔幻与现实并非是等量齐观的。正如评论家肖淑芬曾说“魔幻是他作品的外衣,写实才是他作品的本质”。小说中的人物、事物和事件本来是可以认识的,但是作者为了使读者产生一种怪诞的感觉,便故意把它们写得不认识,不合情理,不给予合理的解释,令读者难以忘怀。为了营造和烘托魔幻色彩,马尔克斯十分注重荒诞不经的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如乌苏拉在怀第二个儿子时,孩子在娘胎中就会啼哭,生下时就会睁眼东张西望了;雷贝卡爱吃墙土和石灰;双胞胎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相似得连他们的母亲都辨认不清,两人同思同梦,同喜同悲,甚至同时生病;桌上的汤锅没有外力的牵引自己会移向桌边,掉在地上摔碎;工作台上的水锅没有火自己会沸腾起来,直到把水熬干;尼卡诺尔神父喝一杯巧克力茶能徐徐升起,离地面十二公分;奥雷良诺第二的情妇佩特拉·科特的情欲能激发生物的繁殖功能;何塞·阿卡迪奥中弹快死时,他的血液顺着街巷拐弯抹角地流到了家里,向家人告知他的死讯等这些现象怪诞之极,令人难以置信。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