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醇的发酵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
梭菌辅因子扰动
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存在许多辅因子,它们有的 能够促进丁醇生产,有的却对丁醇产生很大干扰, 这些辅因子(包括ATP/ADP,NADH/NAD+等)在微生 物代谢系统中广泛存在。它们在发酵过程中几乎 为全部生化反应提供能量、还原力,所以具有掌 控全局的效应。正因为如此,丙酮-丁醇梭菌辅因 子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水解液的脱毒目前常用的脱毒方法有物理法、化 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有旋转蒸发、活性炭吸附、交换树脂等。
其中旋转蒸发适合乙酸、糠醛等易挥发性物质的去除。 活性炭吸附主要依靠吸附作用除去部分木素降解物及其他毒害 物质,木素衍生物的去除率为30%~92.3%[37-39]。但废弃活性 炭的回收再利用仍是一个问题。 交换树脂既可以除去无机离子又可除去水解液中大部分糠醛、 醋酸、木素降解物,而且树脂可再生,可有效降低成本。
发酵的调控
为了更好地发展丙酮-丁醇工艺,可以减少副产物对 发酵的抑制作用,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或者增加 对发酵过程中辅因子的调节。 • 抑制剂对发酵的影响及脱毒 • 发酵条件优化 • 梭菌辅因子扰动
抑制剂的种类及对发酵的影响
• 纤维原料经预处理酶解后,生成可发酵糖的同时也生成了 一定量的发酵抑制物。这些抑制剂的存在会破坏细胞膜的 稳定性,细胞功能遭到破坏。主要包括有机酸、醛类、酚 类化合物。 • 这些水解副产物如酸类物质(乙酸)、醛类物质(糠醛)、 酚类物质(香豆酸)、盐类物质(Na2SO4、NaCl)在超过 一定浓度时对丁醇发酵菌株的生长与发酵均有显著的抑制 作用。抑制物的种类及产生的多少随原料和预处理方式的 不同而改变。
• 化学法是通过化学沉淀、改变pH值及一些抑制物的电离特 性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目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是氢 氧化钙过中和法。 • 生物法是用特定的酶或微生物作用于发酵抑制物,通过改 变抑制物的结构而降低毒性,可分为酶处理法和微生物处 理法。
实际应用中单一方法难以满足发酵需求,通常是各种方法取 长 补短,综合利用。用氢氧化钙过中和、旋转蒸发、活性 炭吸附脱毒3种方法相结合,可有效去除乙酸、糠醛、HMF 等物质,使发酵顺利进行,将脱毒后液体进行木糖醇发酵时, 木糖醇的产量达到了39.5g/L。
发酵条件优化
• 对于不同的菌株所需培养的外界条件不同,为了使菌株产 量达到最大化,必须寻找最佳培养条件,使高产基因有效 表达。 • 培养条件的影响因素包括多种,如最适pH和比较完善的 培养系统等,都能影响丙酮-丁醇产量。
Jiang等发现pH是梭状芽胞杆菌生产丙酮、丁醇、 乙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这项研究中,梭状芽胞杆菌在不同pH值从4.9 到6.0下进行分批发酵,在pH值为5.5时,ABE产 量逐渐占优势,其最大浓度达到24.6 g·L-1 (15.7 g·Lof-1丁醇、8.63 g·L-1的丙酮和 0.32 g·L-1的乙醇),此过程历经36 h消费60 g·L-1葡萄糖。与pH不受控制的情况相比,丙 酮-丁醇产量大大提高。除了培养条件之外,培 养系统也能影响丁醇生产效率。Wang等开发出 一种培养系统,该系统利用不同微生物的特定 代谢能力直接产生丁醇。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 寻找互补的微生物进行丁醇生产,结果发现, 新的微生物团体N3和菌株c celevecrescens N3-2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和产生大量的丁醇。由 此可知,通过改变发酵过程的培养条件,营造 适宜的转化环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丁醇 的发酵效率增加。
• ATP主要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是在线粒体 中完成ATP合成,可以通过调节电子传递链以及氧气供给 量来影响ATP,进而影响丁醇产量。因此,利用一系列酶 的作用,对电子传递链的活性进行调控,可以影响ATP合 成。 • 另外,NADH/NAD+氧化还原力调控在调节微生物代谢方面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般分为外源生化过程和内源基 因工程手段对氧化还原力进行调控。例如,Yang等利用外 源调节发酵过程中的还原力,通过人工控制溶解氧和酶物 质,效价提高到102.3 g·L-1,收益率是0.44 g·g-1, 以及丁醇生产力达到1.16 g·L-1·h-1。Li等通过内源调 节把烟酸(NADH和NADPH的前体)加入野生型梭状芽孢杆 菌的生长介质中,细胞生长速率和丁醇生成速率大大增加。 控制胞内能量和还原力供应能有效地改变微生物发酵过程 中的代谢途径,也可以促进微生物最大化地合成目标产物, 增加代谢速率,提高微生物发酵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