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此法要注意词语的活用现象。 注意:此法要注意词语的活用现象。
(一)名词作动词。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保佑。
在此句中,福充当句子的谓语。谓语 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所以解释时必 须处理成动词。
例文: 必以人祠,乃雨 雨 雨: 雨,本为名词,但在此句中,充当句子的谓语成 分,所以解释时,理解成“下雨”。
课堂练习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满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 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 止!”梁君忿然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 公之时,天大旱,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 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 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 射人,袭为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 “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梁君谓行者止 ②必以人祠,乃雨 ③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止 雨 故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 中的“与”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 “
与①给予;授予。《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 与①给予;授予。《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②结交。《六国论》:“与赢政而不助五国也。” 亚父。”②结交。《六国论》 ③赞许;赞成。《汉书翟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 ③赞许;赞成。《汉书翟方进传》 之。”④对付;抵挡。《史记李将军列传》:“胡虏易与 之。”④对付;抵挡。《史记李将军列传》 耳。”⑤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 耳。”⑤帮助。《战国策齐策一》 不胜者。”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前提: 前提: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大多是由名词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大多是由形容词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是由名词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是由副词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语所处的句中位置,推知 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现代汉语不是无本之木。是由古汉语沿 袭发展而来,因而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 关系。有时我们可以把单音节文言实词组 词成现代汉词语,比较鉴别后确定其意义。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 “克”可以组词为“克服、“攻克”。等,联系 上下文比较,便知“攻克”比较合理。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理解文意,把握语境 、理解文意, 2、课外考题,考察课内积累 、课外考题,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式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二、根据字形推断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五、 整体语境推断
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见唐太宗,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 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 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 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 朕何敢为!”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是使为善者惧 ②相寿流涕而去 ③不得独私故人 是 涕 私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袭不与 其君而顾与他人”中的“与”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 “
中考语文复习之
文言实词解释
横店中学 彭继峰
考点阐述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 义。中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 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 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 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语境推断法
语境指的是所谓外部语境。 此处语境指的是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 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 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 下文的语言环境。 下文的语言环境。
横店中学 彭继峰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 事理推断词义
如: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 按照上几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解释的问题,但,根 据上下文的意思疏通,到齐国后,与故人发生怎样的 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墨子可能去故人那里去拜访,访 问。所以,此处的”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而应该解释成”拜访“。
推荐处理次序: 推荐处理次序:
。
1、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2、从字面意思采取组词方式解决。 、从字面意思采取组词方式解决。 3、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可能充当的成分,调整成相 、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可能充当的成分, 应的词性以对应相应的特殊用法。 应的词性以对应相应的特殊用法。 4、根据句意揣摩可能存在的含义。(慎用,猜的 、根据句意揣摩可能存在的含义。(慎用, 。(慎用 方式) 方式) 5、通假字一定要标出通假字的用法。 、通假字一定要标出通假字的用法。 6、检验,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检验,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坐:①古代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 上,叫做“坐”。《战国策魏策四》 上,叫做“坐”。《战国策魏策四》“先生坐。”② 座位。《史记魏公子列传》 座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 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 ③因……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群臣坐陷 王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④由于。乐府 诗:“但坐观罗敷。”⑤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③义不食周粟 义
(四)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主语并不发出动词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 让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若是不及物动 词带宾语的句子,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的可 能性极大。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 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 耻 耻:以……为耻
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 表示的状况或性质,简而言之,即是 “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主语把 宾语当作什么”。 注意: 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 语的不及物动词、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 位置上发生的。这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课堂练习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 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可谓孝也?以君弑君,可谓仁也?”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 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 山。 (《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及父卒 卒 ②而伯夷、叔齐耻之 耻 ④左右欲兵之 兵
如:示例一③不得独私故人 私: 私 不宜偏私(《出师表》)私:偏爱(动词)
二、根据字形推断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①如:夜则窃啮斗暴。(《永某氏之鼠》) 啮:
啮——从口;从齿。 啮:咬 ②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从目;从冥。
瞑:
瞑:合眼;闭眼。
2、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 、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 可以探知词义。 可以探知词义。
(二)名词作状语
一般来说,状语由 形容词、副词或介词 短语充当,名词是不能充当状语的,但在文 言文中,有些每次用在谓语动词前起修饰限 制作用,这样名词就活用为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三)形容词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古汉语中,有时用某人或物的性质或状态来 指代某人或某物。此时,形容词便活用为名词。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 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词 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 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 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 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善于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 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一)名词作动词。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保佑。
在此句中,福充当句子的谓语。谓语 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所以解释时必 须处理成动词。
例文: 必以人祠,乃雨 雨 雨: 雨,本为名词,但在此句中,充当句子的谓语成 分,所以解释时,理解成“下雨”。
课堂练习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满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 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 止!”梁君忿然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 公之时,天大旱,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 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 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 射人,袭为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 “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梁君谓行者止 ②必以人祠,乃雨 ③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止 雨 故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 中的“与”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 “
与①给予;授予。《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 与①给予;授予。《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②结交。《六国论》:“与赢政而不助五国也。” 亚父。”②结交。《六国论》 ③赞许;赞成。《汉书翟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 ③赞许;赞成。《汉书翟方进传》 之。”④对付;抵挡。《史记李将军列传》:“胡虏易与 之。”④对付;抵挡。《史记李将军列传》 耳。”⑤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 耳。”⑤帮助。《战国策齐策一》 不胜者。”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前提: 前提: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大多是由名词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大多是由形容词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是由名词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是由副词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语所处的句中位置,推知 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现代汉语不是无本之木。是由古汉语沿 袭发展而来,因而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 关系。有时我们可以把单音节文言实词组 词成现代汉词语,比较鉴别后确定其意义。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 “克”可以组词为“克服、“攻克”。等,联系 上下文比较,便知“攻克”比较合理。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理解文意,把握语境 、理解文意, 2、课外考题,考察课内积累 、课外考题,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式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二、根据字形推断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五、 整体语境推断
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见唐太宗,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 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 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 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 朕何敢为!”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是使为善者惧 ②相寿流涕而去 ③不得独私故人 是 涕 私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袭不与 其君而顾与他人”中的“与”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 “
中考语文复习之
文言实词解释
横店中学 彭继峰
考点阐述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 义。中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 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 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 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语境推断法
语境指的是所谓外部语境。 此处语境指的是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 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 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 下文的语言环境。 下文的语言环境。
横店中学 彭继峰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 事理推断词义
如: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 按照上几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解释的问题,但,根 据上下文的意思疏通,到齐国后,与故人发生怎样的 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墨子可能去故人那里去拜访,访 问。所以,此处的”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而应该解释成”拜访“。
推荐处理次序: 推荐处理次序:
。
1、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2、从字面意思采取组词方式解决。 、从字面意思采取组词方式解决。 3、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可能充当的成分,调整成相 、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可能充当的成分, 应的词性以对应相应的特殊用法。 应的词性以对应相应的特殊用法。 4、根据句意揣摩可能存在的含义。(慎用,猜的 、根据句意揣摩可能存在的含义。(慎用, 。(慎用 方式) 方式) 5、通假字一定要标出通假字的用法。 、通假字一定要标出通假字的用法。 6、检验,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检验,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坐:①古代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 上,叫做“坐”。《战国策魏策四》 上,叫做“坐”。《战国策魏策四》“先生坐。”② 座位。《史记魏公子列传》 座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 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 ③因……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群臣坐陷 王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④由于。乐府 诗:“但坐观罗敷。”⑤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③义不食周粟 义
(四)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主语并不发出动词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 让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若是不及物动 词带宾语的句子,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的可 能性极大。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 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 耻 耻:以……为耻
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 表示的状况或性质,简而言之,即是 “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主语把 宾语当作什么”。 注意: 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 语的不及物动词、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 位置上发生的。这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课堂练习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 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可谓孝也?以君弑君,可谓仁也?”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 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 山。 (《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及父卒 卒 ②而伯夷、叔齐耻之 耻 ④左右欲兵之 兵
如:示例一③不得独私故人 私: 私 不宜偏私(《出师表》)私:偏爱(动词)
二、根据字形推断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①如:夜则窃啮斗暴。(《永某氏之鼠》) 啮:
啮——从口;从齿。 啮:咬 ②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从目;从冥。
瞑:
瞑:合眼;闭眼。
2、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 、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 可以探知词义。 可以探知词义。
(二)名词作状语
一般来说,状语由 形容词、副词或介词 短语充当,名词是不能充当状语的,但在文 言文中,有些每次用在谓语动词前起修饰限 制作用,这样名词就活用为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三)形容词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古汉语中,有时用某人或物的性质或状态来 指代某人或某物。此时,形容词便活用为名词。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 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词 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 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 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 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善于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 中的实词词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