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与自己杀 敌报国的决心。 2.例: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 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 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 士英勇精神的反衬。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 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 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们 积极奋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 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⑵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 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 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 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 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 诗人形象。
(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 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 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 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 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 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 牌名。 1、这是一首七言______,李白,字______, 号______,被人称作______。
2、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 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释: 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 为伤春悲离之词。 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 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 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请任选一联或一 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 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 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 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 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 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 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 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 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 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 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 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 百度文库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 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 适孤傲的形象。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 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 自我辩白之意。
3、《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 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
答: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 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 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 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 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3.有人评论:“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漾水之 波澜”两句,用语似嫌重复,“青冥”即“高天”, 写“波澜”也似可不必兼用“漾水”。谈谈你的看法 答:_可__以__,__从__充__分__抒__发__感__情__的__角__度__阐__发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有人评论说,第三句虽写花随流水杳然远去之 景,却无“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而是把 它作为美好的景物来渲染赞叹的。这种说法有道 理吗?为什么?
答:有道理。第二句“笑而不答”表 现了诗人的喜 悦和矜持自豪的神情,表明作者 喜爱碧山之景。 第四句“非人间”也表明诗人喜欢这里的宁静、自 然之美,而非人间可比。
误例: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 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 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 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 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 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 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 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 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 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漾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 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 目的是什么? 答:_从__听__觉__、__视__觉__的__角__度__写__出__时__令__已__是__深秋,表
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 中“孤”字的艺术效果。 答:一__个__“__孤__”__字__,__明__写__一__盏__昏__暗__的__孤__灯__,实则蕴蓄 着诗人内心的孤苦与无奈,“孤灯不明”引人“思欲 绝”,“思欲绝”的人儿眼中总是不明的“孤灯”。
⑵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 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 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 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 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 诗人形象。
(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 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 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 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 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 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 牌名。 1、这是一首七言______,李白,字______, 号______,被人称作______。
2、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 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释: 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 为伤春悲离之词。 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 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 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请任选一联或一 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 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 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 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 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 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 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 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 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 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 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 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 百度文库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 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 适孤傲的形象。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 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 自我辩白之意。
3、《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 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
答: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 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 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 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 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3.有人评论:“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漾水之 波澜”两句,用语似嫌重复,“青冥”即“高天”, 写“波澜”也似可不必兼用“漾水”。谈谈你的看法 答:_可__以__,__从__充__分__抒__发__感__情__的__角__度__阐__发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有人评论说,第三句虽写花随流水杳然远去之 景,却无“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而是把 它作为美好的景物来渲染赞叹的。这种说法有道 理吗?为什么?
答:有道理。第二句“笑而不答”表 现了诗人的喜 悦和矜持自豪的神情,表明作者 喜爱碧山之景。 第四句“非人间”也表明诗人喜欢这里的宁静、自 然之美,而非人间可比。
误例: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 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 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 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 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 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 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 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 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 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漾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 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 目的是什么? 答:_从__听__觉__、__视__觉__的__角__度__写__出__时__令__已__是__深秋,表
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 中“孤”字的艺术效果。 答:一__个__“__孤__”__字__,__明__写__一__盏__昏__暗__的__孤__灯__,实则蕴蓄 着诗人内心的孤苦与无奈,“孤灯不明”引人“思欲 绝”,“思欲绝”的人儿眼中总是不明的“孤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