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川芎
扩血管:川芎嗪可扩张犬的多种离体动 脉条,如股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动 脉等,其中扩张股动脉的作用较强。 降血压: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川芎嗪 可降低麻醉犬的外周阻力,对犬、猫、 兔等麻醉动物均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 用。其挥发油部分无降压作用。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川芎
抗心肌缺血:
银杏叶
对脑血管系统的影响:银杏叶制剂可增 加脑血流量,对脑细胞缺血缺氧、脑 水肿有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 性实验性脑缺血引起的脑电图的改变 和缺血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一定 浓度的银杏叶制剂可保护大脑皮层神 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银杏叶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银杏叶内酯 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花生四烯酸 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银 杏叶总黄酮可对抗胶原-肾上腺素所 致的小鼠体内血栓形成,银杏叶口服 液可溶解体外血栓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黏度。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银杏叶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心血管系统 对脑血管系统 对血栓形成
对呼吸系统
镇痛作用
对中枢神经
提高机体免疫
清除自由基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保肝、降血脂
银杏叶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1)银杏叶水提物可降低麻醉 猫地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 作用。银杏内酯B可明显缩短豚鼠心室肌细胞动 作电位时程,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通道,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产生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 常作用。2)银杏叶制剂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 放内源性松弛因子;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有显著地改善作用。 同时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由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引起水肿和丙种球蛋白引起的低血容量 性休克有较好的治中药疗药理作学活用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2)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2)

(2)改善⾎液流变学和抗⾎栓形成: ①改善⾎液流变学。

活⾎化瘀药及其复⽅⼀般均能改善⾎瘀患者⾎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养⾎活⾎和活⾎祛瘀类作⽤更为明显。

各种不同原因的⾎瘀证,经活⾎化瘀药物治疗后,⾎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好转。

②抗⾎栓形成。

⾎瘀证常表现为⾎栓闭塞性疾病,如⼼肌粳塞、脑⾎栓形成、⾎栓闭塞性脉管炎、视膜⾎管阻塞等。

实验证明,许多活⾎化瘀药都有抗⾎栓形成作⽤,因⽽对上述疾病有良好疗效。

活⾎化瘀药给实验动物煎服后,对其凝⾎功能的影响。

可见益母草、⾚芍、当归、三棱、莪术都有明显的抗⾎栓形成作⽤,泽兰也有⼀定作⽤。

⾎栓形成过程,⾸先是迎⼩板聚集形成⾎⼩板⾎栓,随后启动凝⾎机制,在各种凝⾎因⼦参与下,形成纤维蛋⽩,最终导致⾎栓形成。

根据现有资料,活⾎化瘀药抗⾎栓形成主要作⽤于以下⼏个环节: 抑制⾎⼩板聚集。

⾎瘀患者⾎液的浓、粘状态,引起⾎流缓慢,⾎⼩板易于在⾎管内膜损伤处粘着,活⾎化瘀药改善⾎液流变学特性,减少了⾎⼩板的粘着和聚集。

此外,活⾎化瘀药可降低⾎⼩板的表⾯活性,从另⼀⽅⾯抑制⾎⼩板聚集,如⾚芍、鸡⾎藤、当归(体外试验)都能⾮常显著地抑制由ADP诱导的⾎⼩板聚集,且与浓度呈正相关。

其他如川芎、红花、益母草、⽔蛙、三棱、莪术、虻⾍、⼟鳖⾍、延胡索、五灵脂等都有这种作⽤。

以活⾎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也有类似作⽤,如冠⼼病⼈股⽤冠⼼2号⽅后,⾎⼩板聚集性明显下降。

有的药物且能使已聚集的⾎⼩板发⽣解聚,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

活⾎化瘀药抑制⾎⼩板聚集的机制,⽬前尚不完全清楚。

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板内的cAMP是调节⾎⼩板聚集功能的⼀个重要物质,⾎⼩板内cAMP含量增⾼能抑制花⽣四烯酸合成⾎栓烷A2(TXA2),后者是个强烈的⾎⼩板聚集促进物。

已发现冠⼼2号⽅、川芎嗪等都能提⾼⾎⼩板内cAMP的含量。

⾚芍则可能通过抑制花⽣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必需的环加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

增加纤溶酶活性。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常用药物(辅导精华)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常用药物(辅导精华)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常用药物(辅导精华)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常用药物(辅导精华) 丹参主要: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水溶性的酚酸成分。

主要是丹参酮、丹参素。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临床: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动物实验:丹参素、丹参酮?A磺酸钠等rarr;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引起心肌梗死,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环节主要包括: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2)抗脑缺血 ?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乙酰丹酚酸Ararr;预防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范围,改善行为障碍。

机制: 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 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等。

(3)抗血栓 ?丹参酮?A磺酸钠、丹参素rarr;抑制血栓形成。

?机制: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丹参注射液rarr;抑制磷酸二酯酶rarr;增加血小板中cAMPrarr;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丹参素rarr;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

丹参素rarr;抑制凝血,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丹参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gt;抗凝血作用。

?临床:治疗心绞痛、脑缺血。

(4)改善微循环丹参rarr;扩张收缩状态的微动脉,加快血流流速,消除血液瘀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5)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能促进肝、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促进肝组织的修复、再生作用显著。

肝:丹参rarr;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骨:丹参rarr;促进骨折愈合。

作用环节: 促进骨折组织中钙沉积,骨痂形成,骨生成细胞增加; 成纤维细胞功能增强; 破骨细胞增多促进骨的改建。

皮肤:丹参rarr;促进皮肤切口愈合的作用。

肺:丹参注射液rarr;抑制肺纤维化病变。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临床试验设计
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以评价中药活血化瘀药对 各种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综合疗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影像学 检查等,全面评估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疗效。
05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毒副作 用与注意事项
毒副作用
01
02
03
04
消化系统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 。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增殖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转移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 ,降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风险。
04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现代研 究进展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药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 相色谱法等,对中药活血化瘀药中的有效成 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化学结构。
结合现代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活 血化瘀新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药 活血化瘀药的国际化发展,提升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VS
益母草还可以用于治疗肾炎水肿、静 脉炎等疾病,能够利尿消肿,促进血 液循环。
03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 用机制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抗凝血作用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 环,预防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
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 善微循环障碍,缓解组织缺血、 缺氧状态。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 瘀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习题与答案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丹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药理作用于以下()环节有关。

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B.调节内分泌C.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D.加速心率正确答案:C2、一般血液流变学的红细胞类指标不包括()。

A.红细胞聚集性B.红细胞比容C.红细胞电泳D.红细胞变形性正确答案:B3、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血流量B.血液的宏观流动性C.血细胞的流变性D.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正确答案:A4、器官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不包括()。

A.全血粘度B.心脏冠脉血流测定C.肝肾脑血流测定D.平均动脉压正确答案:A5、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凝血酶活性增高B.器官血流量减少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管内皮损伤正确答案:B6、与血瘀证关系最密切的病理生理状态是()。

A.免疫功能异常B.组织异常增生C.血液循环障碍D.炎症正确答案:C7、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的机制不包括()。

A.改善微血流B.改善微血管状态C.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D.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活血化瘀按其功效特点可以分为()几类。

A.破血消癥药B.活血疗伤药C.活血调经药D.活血止痛药正确答案:A、B、C、D2、活血化瘀药主要药理作用有()。

A.改善血液流变学B.改善微循环C.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D.抗血栓正确答案:A、B、C、D3、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主要有()。

A.抗凝,改善血瘀证高凝状态B.改善血流变特性C.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D.增加纤溶酶活性正确答案:A、B、C、D4、丹参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

A.抗病毒感染B.抗凝C.改善微循环D.抗血栓正确答案:B、C、D5、丹参药理作用有()。

A.抗氧化B.促进血管生成,建立侧枝循环C.抗凝和促进纤溶D.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是一致的。

中药药理学15章活血化瘀药2

中药药理学15章活血化瘀药2
中 药 药 理 学
活血化淤
莪 术
中 药 药 理 学
活血化淤
成分:
中 药 药 理 学
莪术根茎主要含挥发油:莪术呋喃烯酮、 龙脑、莪术醇、莪术二酮、异莪术酮、 姜黄素等,还含有少量的酚性成分和生 物碱。 性味:苦辛温,归肝脾 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活血化淤
药理作用
重点
1.抗肿瘤作用: 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宫颈癌、胃癌SGC-7901细胞、K562白血病细胞、 乳腺癌组织、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A3 、 肝癌细胞株SMMC-7721 、 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 小鼠H22肝癌细胞 、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 、 MGC80─3胃癌细胞、Ca761-86乳腺癌 、肺 腺癌(LA-795) 和L615白血病细胞 中 有效成分: 药 莪术挥发油( 莪术醇、莪术二酮 、 β-榄香烯 药 及微量元素锰 ) 理 学 活血化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血化淤
不良反应
延胡索乙素大剂量可出现呼吸抑制,帕
金森氏综合症
中 药 药 理 学
活血化淤
益母草 Motherwort
Herba
leonuri
来源:唇形科益母草的新鲜或地上部分。 性味:辛苦,归肝,心包经。 产地及采制
中 全国各地均产。通常在夏季茎叶茂盛, 药 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切段,晒干。生 药 用或熬膏用。 理 学 活血化淤
活血化淤
现代研究
延缓慢性肾损害
机理 增加肾血流量
中 药 药 理 学
抗氧化
抑制TXA2合成酶 钙拮抗作用
活血化淤
免疫增强作用-----川芎嗪
抗肿瘤-----川芎嗪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 熟悉 熟悉丹参、川芎、延胡索、益母草、马钱子和银 杏叶的临床常见制剂。
★ 了解 活血化瘀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6味药物的 药动学特点。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凡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称为活 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临床用于血瘀证的治疗。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三、主要药理作用
(一)改善血液流变学
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作用环节
增强纤溶系统功能 抗凝血
调节血液黏稠度
丹参、赤芍、川 芎、益母草、蒲 黄等的作用更为 明显
(二)改善微循环
改善微血流
作用环节
改善微血管形态 促进血管生成
丹参、川芎、红花 的作用更为明显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11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延胡索提取物中的延胡索甲素和乙素均为被动扩散吸收,延胡索 乙素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乙素主要经代谢消除,代谢产物主要经 肾脏排泄。
(五)现代应用
1.各种痛症:延胡索乙素片可治疗各种钝痛。 2.冠心病、心绞痛 :延胡索制剂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 减轻症状,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3.失眠:延胡索乙素睡前服用有助于入睡和减少多梦现象。 4.胃溃疡:延胡索制剂口服对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有明显的 疗效。
31
2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川芎的功效主治与药理作用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三、延胡索
(一)来源采制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的干燥块茎,又称元胡、玄胡索。
(二)药效物质基础
延胡索含有近20种生物碱,分属于原小檗碱型和原阿片碱型生 物碱。主要有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消旋四氢巴马汀)、延胡 索丙素、延胡索丁素。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
.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改善血液流变学 改善血流动力学
改善微循环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镇痛作用
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
改善血液流变学
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均可改善血瘀病人血液的 浓、黏、凝、聚状态。 抗血栓形成:1)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 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某些活血化瘀还可使已聚 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多种活血化瘀药可提高血 小板内cAMP的含量或直接抑制环加氧酶而使 TXA2的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2) 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经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 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
川芎
抗肿瘤作用:川芎可降低肿瘤细胞的 表面活性,使其不易黏附成团而易于 在血液中单个杀灭。川芎还可改善微 循环,增加放射损伤部位的血氧供应, 抑制胶原合成,有利于化疗药物到达 病灶,杀灭癌细胞。
.
川芎
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表 明川芎对多种细菌、 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
莪术
.
主要成分
主含挥发油,主要有莪术呋 喃烯酮、龙脑、莪术醇、莪 术二酮、姜黄素等。还含有 少量酚性成分和生物碱四甲 基吡嗪。
.
川芎
扩血管:川芎嗪可扩张犬的多种离体动 脉条,如股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动 脉等,其中扩张股动脉的作用较强。 降血压: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川芎嗪 可降低麻醉犬的外周阻力,对犬、猫、 兔等麻醉动物均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 用。其挥发油部分无降压作用。
.
川芎
抗心肌缺血:
川芎嗪可扩张冠脉,增加 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线 粒体,从而可减少结扎冠脉所 致犬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 病变程度。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常用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常用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瘀,活血消痈等作

用。

活血化淤
分类
重点
按其功效特点特点和主治之不同来分:
⑴ 活血止痛药
⑵ 活血调经药

⑶ 活血疗伤药

⑷ 破血散结药



活血化淤
分类
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来分
养血活血药:丹参、赤勺、当归、鸡血藤
活血去淤药:川芎、红花、益母草、乳香、

没药、元胡、五灵脂

使微循环血流加快 血管网开放 解除血细胞聚集现象。
活血化淤
药理作用
抗脑缺血
对缺血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抗脑缺血机理
TXA2
降 氨抑

中 药 药

的 生 成
脑 组 织
基制 酸兴 释奋 放性
微善 循脑 环组



活血化淤
药理作用 5.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促进肝、骨、皮肤部位等修复与再生. 抗肝损伤(作用显著), 抗肝纤维化

放射线照射、盐酸局部刺激




活血化淤





微循环测定仪
活血化淤
三、血液流变性:
1.浓: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浓度、血脂浓度
2.粘:全血及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
3.凝 A. 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速度)
B. 凝血因子活力及含量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白陶土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
C. 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活血化淤
`
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降低血液黏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比容(HCT)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红细胞或血小板电泳速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第一节概述`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黏附,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纤溶系统活性等。

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抑制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胶原黏附:丹酚酸B抑制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隐丹参酮提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能力:丹参总酚酸盐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嗪抗血栓第一节概述`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抑制炎症镇痛调节免疫其他活血化瘀实验微循环(显微直接观察)血液流变学(浓粘凝聚)血流动力学(创伤性及非创伤性)血流量测定动脉条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体表微循环内脏微循环全血\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电泳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凝血酶血小板聚集测定第一节概述活血化瘀药实验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微循环观察指标: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记数(反映毛细血管充盈状况)微血管流速与流态A.流速:0级:线粒状—直线;I级:粒线状—虚线;II级:粒(絮)状;III级:瘀滞状B.流态:红细胞聚集情况、撇流现象(无红细胞流过)、轴流与边流界限清楚程度血色:鲜红(正常)、暗红或紫红(缺氧)、淡红(贫血)微血管周围变化:渗出或出血观察部位:球结膜、耳廓、肠系膜、软脑膜等一、微循环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模型方法: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快速注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其他:寒冷、伤寒杆菌内毒素、放射线照射、盐酸局部刺激第一节概述微循环测定仪二、血液流变学研究浓: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浓度、血脂浓度粘:全血及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凝:凝血时间(凝血速度)凝血因子活力及含量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纤维蛋白溶解速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其他活性因子:抗凝血酶III含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活性聚: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速度血小板功能:粘附、聚集、释放反应活性物质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三、血流动力学研究心脏冠脉、脑、肾、肝、外周肢体血流测定:血流量测定(离体或在体器官)血管收缩作用观察(动脉条)缺血模型:结扎、栓塞、药物如用于心肌:垂体后叶素→冠脉痉挛→缺血;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强心→心肌能量供应发生障碍→缺血四、血栓形成:各种因素诱导血栓形成后检测血栓长度与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症状:固定性疼痛,出血;
月经失调,发热或寒热交作,或健忘,咳喘, 狂躁,惊狂,口燥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心 悸,腹满等;
体征:包块,面色紫黯或黎黑,肌肤甲错, 少腹硬满急结,压痛,黑便,涩脉,舌质 青紫,舌下静脉曲张青黑,瘀斑,脱发, 肢体麻木,肢体萎废不用等。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验发现给小鼠腹腔注射丹参液后可使小鼠的自发 性活动力减少达数小时之久,也可延长小鼠服环己烯 巴比妥后所致的睡眠时间,与戊巴比妥钠共用后也可 降低小鼠自发活动力,并可提高其有缺氧环境下的生 存期,说明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临床 应用丹参可治疗癫痫、脑炎后遗症及大脑发育不全 症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七、活血化瘀方药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概念
“瘀”,最早的记载出自《楚辞》“形销 铄而瘀伤”。 《说文解字》“瘀,积血也”。 血瘀证包括恶血、留血、凝血、瘀血、血 结、干血、黑血、结血、积血、污血、瘀 血、蓄血、血症、败血、离经之血、紫血、 老血、宿血、死血、血瘕等。
2021/5/9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的诊断依据(1)
舌质紫暗,少腹部抵抗压痛,脉涩,皮下 瘀血斑,黑便、病理性肿块等(症状45个 因素) 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 血栓弹力图等(血液流变学17项指标)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诊断依据(2)
病因诊断:寒凝、热郁、湿滞、气滞、 情志、外伤、出血以及阴阳虚损、血 气不足、虚劳久病、饮食起居等都会 导致血瘀; 治疗诊断:某些无证可辨之病;对症 治疗不愈者;疑难病证;沉疴痼疾等。


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


改善微循环:改善微血流;微血
作 用
管形态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活血化瘀药
常用活血化瘀方药
丹参 川芎 益母草 延胡索 补阳还五汤
丹参
活血化瘀药——丹参
性味、归经及功效: 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 除烦的功效。
有形之瘀与无形之瘀
有形之瘀:如血栓、红肿结块、皮肤 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 硬化等; 无形之瘀: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 动力学障碍、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 炎症等。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动物模型
外伤型:以杠杆压力器在家兔后肢大腿内侧肌内 丰厚处7*7cm面积上加压75kg,1.5小时; 热毒型:静脉注射绿脓杆菌; 寒凝型:-20℃低温冰袋冷冻家兔两后肢1.5小时; 气滞型:家兔双耳皮下电针; 血虚型:家兔右股动脉放血体重的3%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胰腺的保护作用
微循环障碍是胰腺炎发病的始动因素之一,也是胰腺及胰外器 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实验研究表明,丹参通过改善微循环,对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胰及胰外器官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 作用。其机制为丹参除具有抑制氧自由基,解除血小板聚集、 调节脂质炎症介质的代谢,减少血栓素A2(TXA2)产生及扩张 血管外,更重要的在于阻止细胞外钙内流所致的细胞内游离钙 浓度增加,从而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维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 由此阻断细胞内钙超载这一引起再灌注及组织细胞损伤的重 要环节,从而维护胰腺及胰外器官免受损伤因子的损害。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大剂量复方丹参方能明显升高脑组织内Ach含量,抑制AchE 活性的升高,即复方丹参方能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 组织Ach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改善记忆的目的。复方丹参方能 使痴呆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升高,而以大剂量组尤为明显,提 示复方丹参方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能升高 痴呆大鼠脑海马内的5-HT含量有关。复方丹参方重用丹参 补血活血,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脑细胞的耗氧量,增加清除自由 基的酶体系活性,使大脑神经细胞RNA活性增高,抗血栓形成。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 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 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 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丹参还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 通过激活胶原酶促进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明显降低慢性肝 炎、肝硬化患者及中毒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载脂蛋白(LPO)、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促进肝细胞再生。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分别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t-PA)激活纤溶酶原的纤溶试验,发现丹 参的水浸液有纤溶活性。在含纤溶酶原和不含纤溶 酶原的纤维蛋白板上都出现同样程度的纤溶活性,但 未发现对t-PA,u-PA激活纤溶的增强作用,说明丹参 含有直接纤溶的成分。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丹参有抗溃疡的作用,对模型组动物采用丹参治疗,则PGI2的 代谢产物6- keto-PGFI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抗 溃疡的作用是通过PGI2实现的。PGI2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产生,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流量,为十二 指肠粘膜细胞提供丰富的O2、氨基酸、糖等营养物质,合成 更多的黏液,从而增强了黏液屏障作用。推测丹参还具有增强 十二指肠黏膜细胞更新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十二指肠黏膜的防 御能力。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范畴(1)
血行不畅,停滞留着,瘀积于局部 血液运行不畅,郁滞或阻积于脉道之内, 但尚未离经; 血液有形成分的改变; 血液溢出脉外的离经之血; 血凝血结、血栓形成;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范畴(2)
血管病变及多种病理产物的综合病变 血管的病变和血液流动性、凝固性、有形 成分和变形性改变; 痰浊、食滞、寒湿、痨虫、暑热、瘟疫、 情志等多种因素混合而成的病理性包块、 肿瘤等。
子(TNFa)、白芥素-1(IL-1)具有抑制作用。丹参有效单体
764-3对BLM-A6(博莱霉素A6)模型大鼠肺组织胶原合成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能使肺组织中 型胶原及GAG(糖胺多
糖)明显减少;体外实验证实,764-3可抑制3H-PrO及3H-
TdR掺入成纤维细胞,且使其表面Fn(纤维粘连蛋白)明显减
病的症状,局限心肌梗塞范围,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 延长。丹参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功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使血液重新分布, 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缩小心肌 梗塞范围。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2 丹参改善血液流变学 丹参的药理作用,具有抗血小板粘附、 凝聚和释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和肝中 的甘油三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心肌 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及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活性作用, 加快红细胞流速,调节内、外凝血系统功能。丹参可使血粘度 增高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全血粘度、高 切变率、低切变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心肌组织获取氧供。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肾功能的影响
丹参加入腹膜透析液后,能增加腹膜对溶质小分子的清除,这 由于丹参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原来不开放的毛细 血管充盈;丹参不增加蛋白质的丢失,机制是丹参对腹膜内源 通透性影响较小。丹参在透析液中能促进小分子尿素氮和肌 酐的转运增加,但不影响水的超滤,提示丹参可能不引起腹膜 炎性反应。丹参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表明丹参提取物对 ARF有防治作用,初步证实其作用与腺苷受体有关。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பைடு நூலகம்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及功效: 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3 丹参改善微循环 丹参增加脑微循环的血液管流 量主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微动脉、增加 微循环的血流量,来调节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 素E2(PG1E2)的平衡,抑制内皮素的产生,增加血浆 NO浓度。
2021/5/9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

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


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

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

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行障

碍、血流动力学异常。

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外周血管,


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2021/5/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局部缺氧; 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 血液流变性异常; 血液凝固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结缔组织代谢异常; 炎症病理过程; 免疫功能障碍; 细胞增殖性病变,内脏病理性肿大; 内脏及肢体血流量的分布异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