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土壤环境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土壤环境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土壤环境安全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覆盖土壤环境安全试验、监测指标与方法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的农田土壤环境安全试验与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 615—2011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NY/T 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 1121.1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 1121.19土壤检测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biodegradable mulching film for agricultural uses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用于农作物种植时土壤表面覆盖的、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薄膜。

3.2原状土样farmland undisturbed soil sample相对保持田间原状结构和状态的土壤样品。

3.3混合土样farmland mixed soil sample在采样点采集若干点的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

3.4土壤微生物活性microbial activity of farmland soil土壤微生物代谢能力表现,以土壤酶活性来表征。

3.5膜片(样)残留率residual rate of mulch film sample生物降解薄膜试验膜片(样)在一定深度填埋一定时间后,膜片(样)残留重量占原始膜片(样)重量的百分比。

4 试验设计4.1 资料收集4.1.1 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土壤类型、土壤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等;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一)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一)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传统的农田地膜使用方式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传统的农田地膜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土壤和环境带来污染,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因此,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工作原理全生物降解地膜是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一种覆盖在农田上的薄膜,其主要成分为淀粉、纤维素等可生物降解的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薄膜会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全生物降解地膜还具有保温、保湿、抑草等功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选定示范农田:选择一块面积适中、土壤条件良好、农作物种植规模较大的农田作为示范点。

2. 材料准备:采购全生物降解地膜所需的生物降解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降解性。

3. 地膜覆盖:在作物播种前,将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在农田上,覆盖面积要与作物种植面积相匹配。

4. 农田管理:在农田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灌溉、施肥、除草等工作,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5. 农作物收获:在农作物成熟后,进行正常的收获工作,并将全生物降解地膜集中回收。

6. 土壤修复:将回收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堆肥处理,将产生的有机肥料用于土壤修复和农田施肥。

四、适用范围全生物降解地膜适用于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如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等。

其覆盖效果良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五、创新要点1. 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的农田地膜,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 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保温、保湿、抑草等功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回收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堆肥处理,将产生的有机肥料用于土壤修复和农田施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六、预期效果1. 减少传统地膜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解析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解析

附件:2013年甘肃省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三种类型的降解地膜和一种对照地膜(表1);降解地膜试验材料由三菱化学(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提供(A,B,C),对照地膜由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提供(ck),试验材料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分送承试县。

A: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8μ(0.018mm,已进行过两年试验,标准膜);B: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8μ(0.018mm,改良膜);C: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5μ(0.015mm,改良膜);ck: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0μ(0.01mm)。

2、试验地点与设计:在榆中县、广河县、通渭县、庄浪县、华池县五个县每县选择1个试验点,用地8亩,其中每个试验点生物降解地膜4亩,对照2亩,边界行两边各1亩。

共设4个处理:A、B、C、ck,不设重复(表2)。

按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进行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起垄覆膜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的起垄覆膜压土一体机。

各承试县于3月18日前选好试验点,准备好地膜,机械等物资,安排好人员;3月19日,5个试验点同时起垄覆膜,一天内全部完成。

3、品种:沈单16;4、播种密度:3500株/亩;5、覆盖方式:全膜双垄沟(120cm宽,大垄70cm,小垄40cm);6、铺膜日期:3月19日7、播种日期:各县试验点自行确定;8、试验准备:预计试验连续定位3年,连作玉米。

每年收获后,地膜不捡翻入土壤,第二年重新覆膜。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大田进行,旱作,不灌溉。

表1 试验材料基本情况表表2 试验设计二、田间测定内容:1、地膜取样普通地膜和降解地膜在铺设前,各取80cm×100cm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FTIR)测试。

以后在玉米播种后10天、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收获前每个试验处理选用梅花型或s型采集3-5个点的地膜样品,取样面积600cm2,尺寸为20cm(地膜横向)×30cm (地膜纵向)。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生产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合理使用农业用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广泛使用各种种类的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能够有效地保留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并控制杂草的生长,但传统的地膜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塑料垃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运而生。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指使用天然或合成生物降解材料、添加一定的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地膜。

与传统的聚乙烯等非生物降解材料相比,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能够完全降解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性。

与此同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也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为了探究其降解情况,多个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的试验与研究。

其中一组研究人员从有机碳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土壤有机物分级角度分析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土壤中能够逐渐被降解。

但是,其降解速度并不是非常快,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完全降解。

此外,还发现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

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则从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肥力的角度研究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

研究表明,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其功能性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使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能够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土壤酶活性的增加,有助于土壤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

除此之外,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其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总之,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过程中,其降解情况和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同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本身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传统地膜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的覆盖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光性和良好的降解能力,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取代传统的塑料地膜。

关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报道。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机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由植物纤维、淀粉等天然材料制成的。

其降解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和物理/化学的作用来完成的。

微生物在地膜表面和内部繁殖,分泌酶类物质,对地膜进行降解。

地膜在自然环境下也会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加速其降解过程。

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研究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较高的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加快,降解速度也会相应增加。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会更快。

而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限制,地膜的降解速度较慢。

微生物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的主要力量。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地膜的降解速度有所差异。

一些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能够快速降解地膜,而一些微生物则对地膜的降解速度较慢。

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对加速地膜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环保特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膜的降解可以避免地膜残留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良好。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传统塑料地膜的依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润、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益处。

在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时,需要加强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深入探讨微生物对地膜降解的机理,优化微生物降解的方法,以期提高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效率。

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的地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进行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传统的塑料地膜相比,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传统的塑料地膜在农业使用完毕后,一般会被埋入土中或者被直接丢弃在地表,造成土地污染和垃圾堆积。

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则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被自然分解掉,不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污染。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主要以玉米淀粉和聚乳酸为基础原料制成,这些天然植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能。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在30到90天内完全分解。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分解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微生物可以分泌酶类来分解地膜。

其次是土壤中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加速地膜的降解速度。

土壤的pH值和养分状况也会对地膜的分解速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通过在田间试验中比较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传统塑料地膜的性能来评估其降解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实现与传统塑料地膜相当的农业生产效果。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也得到了验证。

目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成本较高,生产工艺也相对较复杂。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加经济、高效的生产方法。

也需要加强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虽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降解速度和环境友好性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这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塑料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

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

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全生物降解膜作为环保包装材料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全生物降解膜的生产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些新技术试验示范,以及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以推动全生物降解膜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全生物降解膜的新技术试验示范,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创新思路。

首先,他们尝试利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改善降解膜的生物降解性能。

通过选择和培养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或者使用具有降解功能的酶,可以加速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科研人员还通过改变降解膜的材料和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同时,旧膜的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也成为了全生物降解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过去,使用过的降解膜往往会被立即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如今科研人员提出了将旧膜进行再生利用的方案。

他们通过采取适当的清洗和修补方法,使旧膜恢复至可再次使用的状态,从而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降低了资源消耗。

此外,还有一些科研人员提出了一膜多用的概念,即设计一种可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全生物降解膜。

通过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以及功能改进等方面下功夫,使膜能够适应不同的包装需求,提高了膜的使用效率。

当然,全生物降解膜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的重复利用与一膜多用方案仍需加强研究和实践。

在实施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材料成本、工艺技术、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因素,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这些技术方案的规模化应用。

综上所述,《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方案》是一本关于推动全生物降解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书,它介绍了当前全生物降解膜领域的一些创新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

附件:2013年甘肃省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三种类型的降解地膜和一种对照地膜(表1);降解地膜试验材料由三菱化学(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提供(A,B,C),对照地膜由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提供(ck),试验材料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分送承试县。

A: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8μ(0.018mm,已进行过两年试验,标准膜);B: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8μ(0.018mm,改良膜);C: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5μ(0.015mm,改良膜);ck: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0μ(0.01mm)。

2、试验地点与设计:在榆中县、广河县、通渭县、庄浪县、华池县五个县每县选择1个试验点,用地8亩,其中每个试验点生物降解地膜4亩,对照2亩,边界行两边各1亩。

共设4个处理:A、B、C、ck,不设重复(表2)。

按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进行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起垄覆膜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的起垄覆膜压土一体机。

各承试县于3月18日前选好试验点,准备好地膜,机械等物资,安排好人员;3月19日,5个试验点同时起垄覆膜,一天内全部完成。

3、品种:沈单16;4、播种密度:3500株/亩;5、覆盖方式:全膜双垄沟(120cm宽,大垄70cm,小垄40cm);6、铺膜日期:3月19日7、播种日期:各县试验点自行确定;8、试验准备:预计试验连续定位3年,连作玉米。

每年收获后,地膜不捡翻入土壤,第二年重新覆膜。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大田进行,旱作,不灌溉。

表1 试验材料基本情况表表2 试验设计二、田间测定内容:1、地膜取样普通地膜和降解地膜在铺设前,各取80cm×100cm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FTIR)测试。

以后在玉米播种后10天、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收获前每个试验处理选用梅花型或s型采集3-5个点的地膜样品,取样面积600cm2,尺寸为20cm(地膜横向)×30cm (地膜纵向)。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地膜是一种常用的农业覆盖物,主要用于保护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传统的地膜多为聚乙烯等合成材料,难以降解,严重污染土壤和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成为了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一、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材料和制备方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指由天然植物纤维、淀粉等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地膜。

这些材料在生物降解后能够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常见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材料包括聚乳酸、淀粉和纤维素等天然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热压成型、挤出成型和注塑成型等工艺。

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地膜的使用周期一般为3-6个月,因此地膜的降解速度直接影响着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比传统的合成地膜要快,通常在3-6个月内就可以完全降解。

在实际的土壤环境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过程后,可以形成小颗粒,并最终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完全分解,不会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三、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环保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解决传统地膜在使用后难以处理和回收的难题,有效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本身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和透气性能,可以有效保护土壤、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工艺成熟,成本逐渐降低,符合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流产品。

随着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性能和降解速度将不断提高,适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和应用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可降解地膜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和物理降解两种方式降解。

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生物体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食物链等方式将地膜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过程。

物理降解则是指地膜在自然环境中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逐渐断裂、分解的过程。

目前,可降解地膜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的材料上:淀粉基地膜、聚乳酸基地膜和酚醛树脂基地膜。

淀粉基地膜是最常用的可降解地膜之一。

淀粉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淀粉基地膜的降解速度受到环境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湿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淀粉基地膜的降解速度更快。

淀粉基地膜具有较大的水分透过率和机械性能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酚醛树脂基地膜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地膜材料。

酚醛树脂是一种由天然酚和甲醛组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环境侵蚀性能。

研究表明,酚醛树脂基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适中,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

酚醛树脂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可降解地膜材料。

除了材料选择外,降解情况还受到地膜的厚度、添加剂和施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宜的地膜厚度和添加剂可以提高地膜的降解速度。

选择合适的施用方式,如与植物共生或嵌入土壤中等,也可促进地膜的降解。

可降解地膜材料的研究正朝着提高降解速度、改善机械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断改进材料选择和降解情况分析的研究,可望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三种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探索

三种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探索
染” 的理想途径
[4ꎬ5]
ꎮ 常熟市素有苏州 “ 菜篮子” 的
地块开展试验ꎬ 该地块前茬作物为花菜ꎮ 试验前采集土
-1
水解性氮 139 00mgkg ꎬ 有效磷 19 46mgkg ꎬ 速效
-1
-1
钾 80 80mgkg ꎬ 有机质 18 36gkg ꎮ
-1
-1
1 2 试验材料
1 2 1 供试包菜
摘 要: 为了减轻农田 “ 白色污染” ꎬ 探索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特性ꎬ 筛选出适宜包菜栽培的可降解地膜ꎬ 采用
了 3 种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常规地膜开展包菜生产试验以及残膜填埋试验ꎬ 结果表明: 3 种可降解地膜均能不同
程度增加包菜株高、 冠幅、 果球直径和单果重量ꎬ 其中ꎬ 浙江家乐蜜降解地膜增产效果最好ꎬ 比常规地膜增产
表 2 各处理地膜土表性状变化Leabharlann 时间/( 月-日)气温
/℃
ZDH
CK

块状
块状
21 ~ 30
较深
较深
较深

块状




29 ~ 33
较浅
较浅
较浅
较深
15 ~ 23
6-29
25 ~ 34
7-13
形态
JLM
5-10
6-14
颜色
LD



LD
JLM
裂痕
ZDH
块状
CK
块状
LD
JLM
ZDH
CK
块状
块状
块状
较少
上积极探索应用生物可降解地膜
[6]
以及残膜填埋试验ꎬ 为在常熟市更好地推广应用可降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青岛市马铃薯种植代表区域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埋土和曝晒试验,观测各参试可降解地膜样品的农田覆盖效应及其降解性能的可控性。

通过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筛选适合本地区覆盖的地膜类型,确定其在消除地膜残留污染方面的可能性。

二、试验设计1.暴晒试验曝晒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6种降解地膜和普通PE地膜对照CK2,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为一个试验小区,2次重复,共14个小区。

每个小区的长度为13.5m,覆膜宽度95cm,垄面宽度35cm。

在田间按正常的作业方式进行铺膜,采用的人工覆膜方式,膜下不种植作物,确保地膜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每隔天观察一次,达到诱导期后天观察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地膜的破碎情况,透明度等。

2.填埋试验将6种降解地膜和1种普通PE地膜CK2,分别裁剪成40(横向)×30(纵向)cm的膜片,将地膜装入装入20目防虫网袋中,做好标记。

填埋试验分三个观察期,每个观察期三次重复,共63块地膜。

在同一地块共挖9个平底坑,坑的大小要足够平展放置7个处理的一次重复,将地膜随机排列,埋入深度为10-20cm的土层中,回填挖出的全部土壤登记在案。

三、试验调查1.地膜降解情况调查地膜覆盖后按时记录地膜降解情况,在覆膜后前30天,每10天观测一次;覆膜后31-40天,每5天观测一次;覆膜后41天起,每3天观测一次,直至诱导期结束(最多到覆膜后75天);以后恢复每10天观测一次;记录各参试膜破损情况(是否出现裂纹、裂缝、破碎程度,记录裂纹、裂缝的数量以及破碎的块数并记录),并判定降解情况,重点记录诱导期的出现日期。

2.填埋试验调查按照试验年度计,试样埋土后的90天、180天和365天取出一个区组的所有膜样,洗净并称重,按照统一的试验编号做好标记,观测埋设膜降解外观变化情况。

每个样品均需拍照记录。

地膜降解分级指标:(1)诱导期,即从覆膜到垄(畦)面地膜出现多处(每延长米3处以上)≤2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2)开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2cm、<20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3)大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大于20cm自然裂缝的时间;(4)碎裂期,地膜柔韧性尽失,垄(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cm2的时间;(5)无膜期,垄(畦)面地膜基本见不到地膜残片的时间。

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示范方案

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示范方案

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等技术示范方案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方案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全生物降解膜技术成为了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提出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试验示范方案,以期推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

一、方案目标:通过试验示范,验证全生物降解膜技术在降解性能、应用范围、经济性等方面的可行性和优势,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依据和推广支持。

二、方案内容:1. 选择原料:选用天然来源的材料作为全生物降解膜的原料,如纤维素、淀粉等。

确保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持续性。

2. 制备工艺:采用环保、高效的制备工艺,例如溶液共聚、热成型等,确保膜的制备过程无毒害物质排放,并减少能耗。

3. 降解性能试验: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对全生物降解膜进行一系列的降解性能试验。

包括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率、降解产物分析等,以验证全生物降解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4. 应用示范:选择适当的应用场景,如包装材料、农业覆盖膜等,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全生物降解膜的应用示范,考察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降解速度等,并收集用户反馈。

5. 社会经济评价:对全生物降解膜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比较其与传统塑料膜的成本差异,并分析其在环境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优势。

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技术示范方案随着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旧膜的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技术成为了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提出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技术示范方案,以期推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

一、方案目标:通过示范方案,验证旧膜重复利用和一膜多用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可行性和优势,促进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范围扩大。

二、方案内容:1. 废旧膜回收:建立废旧膜回收体系,通过收集、分类等环节将废旧膜进行有效回收。

回收过程中要注意减少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回收的膜能够被充分利用。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一、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测试1. 透气性测试透气性是影响地膜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地膜下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选取了7种常见的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分别进行了透气性测试。

结果表明,其中有4种地膜的透气性较好,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而其余3种地膜的透气性较差,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2. 拉伸强度测试拉伸强度是衡量地膜强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膜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通过测试,发现其中有2种地膜的拉伸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农田覆膜的要求;而其余5种地膜的拉伸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 光透过率测试光透过率是地膜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对地膜下作物的光照和温度有直接影响。

测试结果显示,7种地膜的光透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中有3种地膜的光透过率较低,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5. 可降解性测试可降解性是生物降解材料的核心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地膜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测试,发现7种地膜均具有一定的可降解性,其中4种地膜的降解速度较快,符合环保要求;而其余3种地膜的降解速度较慢,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不同地膜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基于以上地膜性能测试的结果,我们选取了2种性能较好的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分别进行了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研究。

在田间试验中,我们对比了使用地膜和不使用地膜的旱地马铃薯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采用地膜覆盖的马铃薯较不覆盖的生长情况要好,植株生长旺盛、果实长势良好。

尤其是在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2. 地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对土壤水分含量的监测,发现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温性能。

与不覆盖地膜相比,覆盖地膜的土壤水分含量更加稳定,能够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通过对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研究,我们发现地膜的选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棉田覆盖聚酯全生物降解膜试验

棉田覆盖聚酯全生物降解膜试验

棉田覆盖聚酯全生物降解膜试验程琦(兵团第一师二团农业技术推广站,阿克苏843009)2团土壤土质粘重,盐碱大,地膜易碎、易老化、易粘附在土壤上,使得揭膜不彻底,导致残膜滞留在土壤中,造成“白色污染”。

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是使用降解地膜,目前已开发研制出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光降解等多种类型的可降解地膜。

为检测生物降解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特设置此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2团4连156-4毛渠,土壤肥力中等,土质粘重,土地平整,盐碱轻,前茬为棉花。

试验地于2013年4月12日机械播种,4月25日第1次中耕,4月25~27日出苗,4月28日滴引墒水,5月1日定苗。

5月9日防治枯萎病和蚜虫,5月23日防治棉蓟马、棉蚜和枯萎病,6月4日防治棉蚜、红蜘蛛,6月16日防治棉蚜和枯萎病,6月26日防治棉蚜、红蜘蛛和枯、黄萎病。

7月2日结束打顶。

7月13日防治棉蚜、红蜘蛛和枯、黄萎病。

7月31日防治棉蚜、红蜘蛛和枯、黄萎病,8月25日测产。

2.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中51号。

3.供试产品供试地膜为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厚度0.008毫米普通白色地膜。

4.试验设置试验设2个处理。

处理1,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机械播种铺膜,覆盖面积0.67公顷;处理2为对照,普通白色地膜,厚度0.008毫米,机械播种铺膜,面积2.7公顷。

二、结果与分析1.棉花生育期由表1可知:处理与对照在棉花生育期上无明显的差异。

2.膜下地温地温测定从播种开始每隔5天调查1次,每次上午10∶00时调查。

7月初各处理温差不明显时结束调查。

由表2可知:从播种结束到棉花封行这段时间,由于降解膜出现开裂,导致降解膜比普通地膜保温性能下降,降解膜膜下温度比普通地膜低。

表1不同处理生育期调查(日/月)处理播期出苗期三叶期现蕾期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盛铃期吐絮期112/425/417/57/617/63/715/729/711/9 2(对照)12/425/417/57/617/63/715/729/711/9表2不同处理膜下地温(℃)调查时间(日/月)膜下10厘米处理1处理2(对照)处理1处理2(对照)17/417.217.818.018.0 22/418.018.017.017.5 27/420.221.020.021.02/517.017.518.018.57/519.520.218.021.0 12/519.019.018.019.0 17/517.018.019.020.0 22/523.023.523.023.0 27/520.020.520.020.01/624.025.023.524.56/625.026.025.026.0 11/626.827.024.525.0 16/619.521.519.021.0 21/621.021.520.020.5 26/623.023.522.523.01/720.020.520.020.56/722.022.522.022.5膜下5厘米17农村科技2014(5)青贮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牛淑新(巴里坤县大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巴里坤839205)为了发展大河镇玉米生产,加速良种推广普及和品种合理布局,使玉米生产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我站引进6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种植,旨在筛选出适合我镇自然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以满足大面积生产和本地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及效果评价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及效果评价
66.7 66.7 66.7 66.7 66.7 66.7 66.7
150 162 154 165 161 153 130 128 135
1 620 1 689 1 340
2.5 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情况。尚义县蔬菜种植的 4 月 25 日至 9 月 20 日期间,地温相对华北平原低,土 壤微生物单位面积数量少,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率 慢。
横向联动机制等措施,对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内涝灾害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4.1 加密城市气象监测网。现阶段,在涿州市区内仅 有 3 个气象监测站提供实时降水数据,精细化监测力 度不够,与更好开展城市安全气象服务、保障城市安 全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密建设气象监测站网,使 其基本保持 3 km 左右的距离,尽量布置在城市的重 点交通枢纽、重点地段或积水源头,能够满足海绵城 市建设的气象监测服务要求,为海绵城市建设合理布 局、提升效益等积极贡献气象“智慧”。 4.2 确定城市内涝风险阈值。气象部门根据城区分布 的各自动气象监测站采集的实时雨量观测数据分析雨 情,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主观降水预报产品、雷达估 测降水,再结合城市路面透水性、地下管网分布等不 同地理信息,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水的边界条件,模 拟出城市积水深度,并确定城市内涝风险阈值,根据 所设阈值及时向交通局、交警大队、城市管理综合行 政执法局等各相关单位及广大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 醒市民安全出行,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服 务。 4.3 建立横向联动防灾减灾机制。随着移动互联网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部门要依托“智慧城市”
设效果良好。 2.2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温度的影响。全 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保持地温作用良好,对生菜移栽后
慢,但产量裸地和 PE 膜稍高,延续观察到 2020 年 4 月 25 日,试验耕地无全生物降解残膜,已全部降 解。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有重要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膜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覆盖材料,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除草次数、改善土壤条件,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传统的地膜主要由聚乙烯等合成塑料材料制成,因其不易降解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研究开发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重要意义。

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是利用植物纤维等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地膜,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有效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对环境友好。

研究表明,使用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对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还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性能测试,并探究其对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推广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旱地马铃薯种植中的性能表现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地膜的性能测试和与马铃薯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旨在评估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实际种植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还将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分析地膜降解与马铃薯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旨在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增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传统的地膜主要由塑料制成,使用寿命长且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具有重要意义。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在使用完毕后被自然降解,降解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符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研究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四)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四)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农田地膜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农田地膜的可持续发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示范与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促进农田地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升级。

二、工作原理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地膜,其主要成分为淀粉、纤维素等可生物降解物质。

在农田示范中,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工作原理如下:1. 地膜铺设:在农田播种前,将全生物降解地膜铺设在地表,覆盖住耕作层。

2. 播种与生长:在地膜上开设适当的孔洞,进行作物的播种,作物在地膜下生长。

3. 生物降解:作物生长期间,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分解,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最终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选址与准备:选择适宜的农田作为示范点,并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土壤调查、地膜采购等。

2. 地膜铺设与播种:按照农田示范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地膜铺设和作物播种,确保地膜与作物的良好结合。

3. 管理与维护:定期检查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地膜破损等问题,保证地膜的正常使用。

4. 监测与评估:对示范点进行监测,包括地膜降解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评估与总结。

四、适用范围全生物降解地膜适用于各类农田,特别适用于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等需要地膜覆盖的作物。

在农田示范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作物进行试种,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

五、创新要点1. 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地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通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示范与应用,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农田地膜的可持续发展。

3.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示范,提高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际应用效果。

六、预期效果1. 减少土壤污染: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示范与应用可以推动农田地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升级。

1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

1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进展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它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迅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

这种地膜材料主要由生物降解塑料制成,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类型、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一、材料类型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主要材料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ε-己内酯(PCL)等。

这些材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逐渐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

二、制备方法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熔融挤出法和溶液浇铸法。

熔融挤出法是将生物降解塑料加热至熔融状态,通过挤出机将其挤压成膜,经过冷却和收卷得到地膜。

溶液浇铸法则是将生物降解塑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浇铸在玻璃板上,经过干燥和剥离得到地膜。

三、性能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光性和保温性,可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的需要。

此外,这种地膜还具有良好的水蒸气渗透性和土壤湿度保持能力,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

四、应用领域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主要用于农业领域,可以用于覆盖各种农作物和植物,起到保温、保湿、防虫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此外,这种地膜还可以用于林业领域和其他需要地面覆盖的领域。

总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这种地膜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农业和其他领域的需求。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引言地膜是一种覆盖在土壤表面的薄膜,用于保护作物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传统的聚乙烯地膜在使用完后,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替代品,它可以在使用完后自然降解,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一、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性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一种地膜,例如淀粉、纤维素等。

它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在使用完后在自然环境中迅速降解。

与传统的聚乙烯地膜相比,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以下优点:1. 对土壤生态系统无污染: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污染,不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植物造成伤害,有利于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2. 降解后不留有害物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降解过程中会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质,不会留下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会造成土壤酸化或污染地下水。

3. 减少能源消耗: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生产过程相对较为简单,不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研究针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进行研究,是评价其在农业生产中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降解速度研究发现,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主要受到土壤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解完全,一般在3-6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降解,这与传统的聚乙烯地膜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

2. 降解产物研究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降解过程中主要产生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质等产物,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这些产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作物生长无负面影响,有利于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

3. 降解影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会受到土壤类型、微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2013年甘肃省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三种类型的降解地膜和一种对照地膜(表1);降解地膜试验材料由三菱化学(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提供(A,B,C),对照地膜由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提供(ck),试验材料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分送承试县。

A: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8μ(0.018mm,已进行过两年试验,标准膜);B: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8μ(0.018mm,改良膜);C: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5μ(0.015mm,改良膜);ck:宽度为1400mm,厚度为10μ(0.01mm)。

2、试验地点与设计:在榆中县、广河县、通渭县、庄浪县、华池县五个县每县选择1个试验点,用地8亩,其中每个试验点生物降解地膜4亩,对照2亩,边界行两边各1亩。

共设4个处理:A、B、C、ck,不设重复(表2)。

按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进行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起垄覆膜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的起垄覆膜压土一体机。

各承试县于3月18日前选好试验点,准备好地膜,机械等物资,安排好人员;3月19日,5个试验点同时起垄覆膜,一天内全部完成。

3、品种:沈单16;
4、播种密度:3500株/亩;
5、覆盖方式:全膜双垄沟(120cm宽,大垄70cm,小垄40cm);
6、铺膜日期:3月19日
7、播种日期:各县试验点自行确定;
8、试验准备:预计试验连续定位3年,连作玉米。

每年收获后,地膜不捡翻入土壤,第二年重新覆膜。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大田进行,旱作,不灌溉。

表1 试验材料基本情况表
表2 试验设计
二、田间测定内容:
1、地膜取样
普通地膜和降解地膜在铺设前,各取80cm×100cm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FTIR)测试。

以后在玉米播种后10天、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收获前每个试验处理选用梅花型或s型采集3-5个点的地膜样品,取样面积600cm2,尺寸为20cm(地膜横向)×30cm (地膜纵向)。

样品按照处理分别编号后装入自封袋。

每次取样后及时将样品寄回省农技总站。

2. 土壤温湿度观测
在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取4天,分别测定普通地膜和降解地膜膜下5cm、1Ocm、15cm、20cm、25cm土壤在9:00、14:30、18:30
的温度。

测定时期为:玉米播种后1 0天、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收获前;同时分0-1Ocm、10-20cm和20-30cm土层,按梅花型或s型采集3-5个样点的土壤样品,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详细观测记录方法请见附表1)
3. 生育期和形态指标观测
各处理主要生育期情况;每个处理选3个点,每个点定位10株植株,进行定位观测。

当30株的10%进入某一发育阶段时,即为该生育期的始期,当50%进入某一发育阶段时,即为进入该生育期。

采用以上的定位株,进行其他形态指标观测。

包括:株高、叶龄茎粗等。

(详细观测记录方法请见附表2、3)
4. 分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观测
播种30天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指标(包括根)。

全生育期取样。

(详细观测记录方法请见附表4)
5. 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
成熟后测产,记录成熟期农艺性状,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

(详细观测记录方法请见附表5、6)
三、降解膜测定内容
1、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地表和膜侧降解状况
降解膜观察:通过定期的人为肉眼观测,记录地膜颜色、形态以及表面完整情况的变化。

分为2个类型,其一是地表,没有被土壤覆盖完全裸露的部分,称之为表膜;其二为铺设时在侧边或者是表面被土壤覆盖的部分,每次需要拨开覆土进行观测的,定义为侧膜。

地膜在表观状况的观测方法如下:
田间未覆土与膜测覆土部分地膜的变化分为诱导阶段、破裂阶
段、崩解阶段、完全崩解和完全降解阶段等5个阶段。

这5个阶段都是要记录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并拍照记录。

具体观测方法如下:第一阶段:诱导阶段,即开始铺膜到出现小裂缝的时间阶段(小裂缝的标准为小于1cm的裂缝);请记录出现小裂缝的时间。

第二阶段:破裂期,即肉眼清楚看到大裂缝的时间(大裂缝为大于3cm的裂缝);请记录出现大裂缝的时间。

第三阶段:崩解期,即地膜已经裂解成大碎块,没有完整的膜面(出现大于5cm的裂缝,或者有的裂口合并出现碎块);请记录出现膜崩裂的时间。

第四阶段:地面无大块残膜存在,仍有小碎片的时间阶段。

第五阶段:地膜在地表基本消失的阶段。

按照上述要求,需要做2项工作:
(1)定位观测:每个处理的降解膜,定位10个观测点,观测点即为拍照点。

定期进行观测,并记录每个位置出现裂缝等的时期。

10个观测点中,如果有5个都出现了该阶段的特征时,即可认为是达到了该阶段。

如:10个观测点中,有5处都出现了裂缝的日期,即可认为该日期为该地膜的诱导期。

膜表必须是固定的,膜侧可随机取样(详细观测记录方法请见附表7)。

(2)定期拍摄照片。

在每个关键时期,对每种处理膜的膜表、膜侧进行拍照,并标注好膜种类和日期。

2、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地下埋设降解情况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即失重率的测定。

步骤如下:
(1)取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在试验室剪成30cm * 30cm
见方的小块,每种地膜要剪90块。

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称出每枚的重量,并对每枚进行标记。

(2)到农资市场购买网子。

塑料软网和硬网均可。

网子要求每个小网格直径大小在1cm到2cm之间。

长度为40m,按照40cm*40cm 做个小块。

(3)田间埋设:在田间,挖出深22cm,宽度为40cm的沟。

按照90枚,每枚需要40cm长度计算,需要36m。

在沟底铺上网子,然后覆上2cm的土层(如果是软网,只需要0.2cm即可)。

在网子上铺上已经称重的地膜,然后覆盖上20cm厚的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网子,然后埋土埋入地下。

(4)每间隔2周取一次地膜,每次取9枚,每3枚是一个重复,争取把在2个网格之间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都取出来(碎成小片的也要全部清理出来,有残膜的地区,注意区别降解膜和往年的残膜)。

用自封袋取回,标记号标号,然后,试验室内清洗,室内干燥后,放入烘箱在35度(一定不能超过40度)烘24个小时后,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详细观测记录方法请见附表8)。

(5)降解率计算
降解率=失重率=(地膜初始重量-取样后地膜重量)/地膜初始重量*100%。

(6)考虑到5个承试县试验点的土壤状态和气候类型,各县准备好试验材料,安排好人员,统一在4月10日进行埋设试验,一天完成。

(7) 每次取样是的取样情况,地膜情况均要进行拍照,并且保留称重后的样本。

请务必进行照相记录,一般在甘肃地区铺设5个月
后即不能取出。

附表1:
普通地膜和降解地膜温湿度测定表测定人员:测定地点:测定日期: 生育时期:
7
附表2:
形态变化情况汇总表
8
附表3:
生育期变化情况表
9
附表4:
干物质变化情况汇总表
10
附表5:
不同处理玉米特征特性调查记载表
11
附表6:
12
附表7:
降解膜变化情况汇总表
播种日期:日期:(月/日)
13
附表8:
地下埋设试验地膜重量变化情况汇总表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