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 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 ) A.因循守旧的思想 B.宽厚仁慈的思想 C.消极避战的思想 D.贪图享乐的思想 10\战国时期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 是( ) D A.老子的道家学说 B.孔子的儒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韩非的法家学说
19\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 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 B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 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 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20\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 )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 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 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 向全球伦理宣言》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论语· 颜渊篇》 史料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 颜渊篇》 德治 方法:遵守社会规范 孟子 史料1:子曰:仁者,爱人。 史料3: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从人际关系的和谐上升为阶级关系的和谐 史料4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我国古代提出“仁”的学说的大思想家是A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2.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 别是( ) A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3.孔子的言论收集在下列哪一部著作里 ( ) B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 思想主张是( ) B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的显学) 1、法家特点: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主要代表人物: 魏国李悝、秦国商鞅、韩国韩非子
李悝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②以严酷刑法确立集权政治秩序
③《法经》,古代第一部完整法典
商鞅
①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 ②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买 卖 ③重农抑商
2、庄子的思想 ①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 ②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 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自然无为 追求精神自由
庄 子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於 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 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 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 一体。 ” 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存亡、齐贵 贱,才能达到 “天地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世界,从 而逍遥自得。 “齐”:同等看待 。
A
11\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 A A.老子和孔子 B.孔子和孟子 C.老子和墨子 D.韩非和孙武 12 .“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 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这一观点符合今天( ) B A.发展的观点 B.保护环境的观点 C.休渔政策 D.“仁政”的观点
—— 《 史 记 》
材 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 寿於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 物与我为一。 ” ——《齐物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方法:重视和善待老百姓(民本思想)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道教老君造像
三、老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 。周 字 名 姓 曲 楚 守 聃 耳 李 仁 苦 藏 , , 氏 里 县 , 人 室 也 厉 史 , 乡 也 老 子 者 ,
④加强中央集权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主张:
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②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 ③改革观:“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事异则备 变。” ⑷“法”、“术”、“势”结合
韩 非 子
五、墨家的主张 (直接从事劳动的下层群众)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节用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墨 翟 (“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 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 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 别人、尊重别人、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它强调 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 爱、谦让、和睦相处。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狭义: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定向上的生活,在于让人民了 解神明因而崇敬神明的德行,而不是去迷信神明的 能力、地位而造作。这样算称得上是智慧的。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13\“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 B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 式 14.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 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 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 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B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战国时期 —— 儒家成为大宗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2、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 “君轻民贵” ③性善论 “养浩然之气” 3、荀子的思想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天 论 选自《荀子》
译文;与其顺从天 而赞美它,哪里比 得上控制自然的变 化规律而利用它 呢?
①: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②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 ③学习上:最高目标把握“礼”; ④性恶论,礼法并施。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1.社会大变革 (根本原因 )
⑴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土 地私有制确立; ⑵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度 崩溃,君主专制确立; ⑶阶级: 奴隶主阶级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⑷文化: 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孔子生平
“我小时候生活 艰难,所以会干 一些粗活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 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 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5.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C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 6、在古今社会,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 想的行为是( ) B A.以强凌弱 B.乐于助人 C.以大欺小 D.杀富济贫
7.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 B 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 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B A.“春秋无义战” B.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C.经济飞速发展 D.各学派激烈辩论
D
17\“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 C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 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 社会发展和进步 18.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D 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2、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①.“仁” (核心) ⑴孔子之政治思想 ②.“礼” ③. “德治”: “为政以德”
⑵孔子之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⑶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④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 《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总体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发展) 明清百度文库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 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 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 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A.百家争鸣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举贤良对策 D 三教合一 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不包括( )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C () 17.战国时期百家争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B.科学文化的发展 C.社会的大变革 D.战国七雄混战
——《道德经》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道德经》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1、老子思想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辩证法思想: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事物具有向相反方 向转化的规律。 ③政治观点: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 化体系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 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2.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二、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1、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 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中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 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 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 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 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孙武、孙膑与兵家
强调战争规律 重视人的作用
六经 :《书》《诗》《礼》 《易》《春秋》 《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