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3: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练习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
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③已倾向协约国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A[1916年,一战早已进入白热化。
英法俄是协约国,美国对他们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说明美国参战之前已经站在了协约国这一边,但未参战的美国依然号称中立,故①错误;美国出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才会倾向于协约国,故②正确;数据可见③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当时美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B[材料的主旨意图并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A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B项正确;日本本身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C项错误;保护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D项错误。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错误分析是()A.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B.苏俄退出战争为同盟国胜利创造了条件C.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D.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B[一战的胜利方是协约国,故B项错误。
]4.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
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D[1918年9月底,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了德军“兴登堡防线”。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它(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答案D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答案D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因苏俄退出而受到重大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答案A5.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①美国对德宣战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6.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A.1914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答案C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
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解析:题干材料表明美国在一战爆发后采取中立政策,其直接目的在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答案:B2.“我们(参战)的动机并不是复仇……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美国参战动机的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美国参战的目的是捍卫人类的正义和权利B.美国参战是为了帮助进行正义战争的协约国集团C.战争态势的发展对协约国不利促使美国急于参战D.美国认识到如果德国获胜必将是其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而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其最大障碍。
答案:D3.十月革命发生后成立的苏俄政府与同盟国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A.使德国把军队从东线调回西线发动新的攻势B.促使美国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对德宣战C.加速了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进程D.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军事力量解析:苏俄退出一战,削弱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使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得以转移到西线发动新的攻势,A项表述正确。
答案:A4.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一战期间德军在德法边界修建了坚固的“兴登堡防线”。
该防线被协约国军队全线突破是在()A.1915年底B.1916年初C.1917年4月D.1918年10月解析: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德军连连战败,“兴登堡防线”被突破。
答案:D5.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1.3_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 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带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解析:选D。
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后果”,1918年9月底,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德军连连败退,导致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战场失利引发国内政治危机。
2.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
画面上,鹰的嘴中衔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美国总统对鹰说:“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该漫画反映的实质是()A.美国推行和平外交政策B.美国利用“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C.美国借助大战之机向亚太地区扩展势力D.美国打着和平的幌子谋求欧洲均势解析:选B。
鹰的嘴中虽然衔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但其好战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一战爆发后,美国表面上伪装“中立”,但实际上利用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3.一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的打击④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加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A。
美国参战,带动了一些国家参加对同盟国的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各交战国的人民革命运动威胁着资产阶级统治,迫切需要结束战争。
4.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A.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解析:选C。
本题考查有关1918年战争进程的基础知识,强化对战争过程的认识。
要弄清楚每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在大战中所产生的影响。
5.《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A.1907年《英俄协约》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D.1904年《英法协约》解析:选B。
2014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人教版选修3)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训练(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2013·临沂高二检测)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2.(2013·沈阳高二检测)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
这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 )A.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B.美德矛盾逐渐扩大C.争夺世界领导权D.伸张正义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4.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
……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5.(2013·杭州高二检测)列宁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6.(2013·诸暨高二检测)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 3 课联盟国公司的崩溃一、选择题1.1917 年 4 月 , 美国参议院以82 票对 6 票 , 众议院以373 票对 50 票 , 经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借口是()A.反对德国的“无穷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遏止损害人类安全的罪状D.保护欧洲各地域的民主制度答案:A2.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形势朝着有益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以下不是美国参战带来的有益要素的是()A. 先后差遣了200 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B.参加了索姆河战斗C.辅助英国海军展开反潜艇战D.增添了对协约国的军械和物质供给分析 : 索姆河战斗是英、法军队于1916 年 6 月下旬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域对德军发动的战斗, 所以 B 项切合题意。
答案:B兴登堡防线俯视3.为博得战争的成功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德法界限修筑了牢固的“兴登堡防线”( 如图 ) 。
该防线被协约国军队全线打破是在() A.1915 年终 B.1916 年初C.1917 年 4 月D.1918 年 10 月分析 : 1918 年 9 月尾 10 月初 , 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 德军连连战败, 兴登堡防线被打破。
答案:D★ 4. 以下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 以下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美国 : 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英国 : 加入你祖国的军队, 上帝保佑国王A. 抢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B. 抢夺欧洲大陆霸权C. 保护世界和平易民主D. 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分析 : 美国参战的目的是强抢战利品、抢夺世界霸权, 与 B 项不符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战前的欧洲并无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所以 ,C 、 D两项的表达也不正确。
答案:A5.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实进入全世界规模的阶段是在()A. 英法参战后B. 俄国参战后C. 德国参战后D. 美国参战后分析 :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 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 壮大了协约国公司的阵营, 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实进入全世界规模阶段。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7: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练习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基础巩固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 B『『解析』』材料的主旨意图并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A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是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B项正确;日本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C项错误;“永保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D项错误。
2.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借口是()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答案 A『『解析』』1917年2月,德国重新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直接促使美国采取反德立场。
故选A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的阶段是在()A.英法参战后B.俄国参战后C.德国参战后D.美国参战后答案 D『『解析』』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故答案选D。
4.1918年11月,德国柏林发生了工人起义。
这次起义()A.引发了基尔军港的水兵暴动B.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C.是在协约国的领导下进行的D.直接导致了德国前线的溃败答案 B『『解析』』1918年11月9日,德国柏林的工人起义使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
柏林起义是在基尔军港兵变的影响下发生的,这时的德国已注定在战场上要失败。
A、C、D三项的叙述都不正确。
5.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答案 D『『解析』』1918年9月底,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了德军“兴登堡防线”。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强化训练及解析
13 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1917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 )A.蒋介石国民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清政府D.武汉国民政府【解析】联系1917年中国历史的史实。
【答案】 B2.协约国军队在战争后期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是在( )A.1917年7月B.1918年7月.1918年初D.1917年初【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抓住题干要求“战争后期”,这一时间限定,联系所知识作答。
【答案】 B3.下列对一战中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1918年一战进程的基础知识,强对战争过程的认识。
要弄清每一事件的时间及影响。
A项发生于1914年,B项发生于1917年,D项发生于1916年。
【答案】4.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A.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B.参战国经济濒临崩溃.美国对德宣战D.苏俄坚决退出战争【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一战结束的因素,在解题时要注意正确分析备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分析可知,、D两项是外在因素;A、B两项是内在因素,其中A项为决定性因素。
故答案选A。
【答案】 A5.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解析】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立场。
【答案】 A6.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瓦解》练习.docx
第 3 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练习一、选择题1.一战爆发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的决定因素是()A.伪装和平,大发战争横财B.美国的国家利益C.一战中协约国集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D.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破坏了国际惯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3.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 年 3 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1918 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该和约有利于苏俄()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B.恢复国民经济C.向社会主义过渡D.巩固新生政权5.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的参战③《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军队的总反攻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6.美国的参战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包括()①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②协约国的实力得到加强③参战国家进一步增多④战争结束的进程加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 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8.1917 年发生了一系列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
这些事件不包括()①柏林工人起义②美国参战③俄国十月革命④苏俄坚决退出帝国主义大战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④9.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同步测试: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同步练习◆选择题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它(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2.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美国华尔街的银行给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 700万美元。
上述材料表明()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③美国参战前就已倾向协约国集团④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D.①③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因苏俄退出而受到重大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5.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①美国对德宣战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综合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练习选修3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基础巩固11917年,协约国集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在物资、兵员和补给方面逐渐占据优势②美国参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协约国的成员国大幅度减少④中国加入了协约国集团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3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发动兵变,这次兵变( )①是协约国直接发动和策划的②是德国内部政治危机的反映③引发了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④标志着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的叙述不正确。
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④的叙述也不正确。
41914年8月,某国借口对德宣战,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并于11月7日占领德国在青岛的要塞。
这个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年8月,日本对德宣战,其作战意图在于占领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故选B 项。
5阅读下列材料: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
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与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
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
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
我们替自己作出的抉择,必须深思熟虑,稳重适度,符合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动机。
我们必须摒除激动的情感。
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请完成:(1)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2)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6: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练习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美国宣布“中立”。
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美国同协约国日益接近,主要是因为()A.同盟国一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B.协约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C.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D.美国与协约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答案 C解析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但从1914到1916年,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增加了三倍,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这种联系导致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这样评价道:“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兰西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兰西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下列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同盟国的失败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答案 C解析材料从客观的角度评价了中国参加一战对协约国的贡献,从而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项正确。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劳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高中历史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
2013版高中历史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每课一练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这说明在战争初期()A.德国危及美国利益,美国仇视德国B.美国同协约国关系密切,所以站在协约国一边C.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渔利D.美国与德国有着同样的瓜分世界的构想和战略2.有了你的帮助,他们不可战胜。
美国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②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2012·潍坊模拟)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4.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A.夺取战略主动权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C.振奋德军的军心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5.(2012·吉林模拟)《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
他选择了三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
因为他选择的三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势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7.(2012·宁波高二检测)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9: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练习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选择题1.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2.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记载:“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①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②英、美的海上封锁起了重要作用③德、奥军队战略上的失误④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士兵运动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下列哪些因素是德国没有估计到的()①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②俄军短时间内投入战斗③英军很快参战④日本参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惊。
但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么差别。
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
每个国家必须独自决定它应如何对付这一挑战。
我们必须适应我国的特点和宗旨审时度势,谨慎考虑,以作出我们自己的决定。
我们绝对不应感情用事。
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宣战在国会的演讲》(1917年4月2日)材料二俄国作战不力,伤亡惨重,引起国内广泛不满,导致俄帝国于1917年初垮台以及同年11月间布尔什维克革命获得胜利。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选择题1.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
它反映了()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 22 16 25 50 15钢19 21 16 25 58 16煤394 331 346 355 851 340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D.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3.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
……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4.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A.夺取战略主动权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C.振奋德军的军心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5.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①基尔港水兵起义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③爆发“十一月革命”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
……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2018年秋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它(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答案 D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答案 D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因苏俄退出而受到重大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答案 A5.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①美国对德宣战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6.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A.1914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答案 C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基础达标]
1.美国的参战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包括()
①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②协约国的实力得到加强③参战国家进一步增多④战争结束的进程加快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美国的参战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性质。
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答案D
解析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服役。
因此,D项的叙述不正确。
3.1917年发生了一系列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
这些事件不包括()
①柏林工人起义②美国参战③俄国十月革命④苏俄坚决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柏林工人起义发生在1918年11月,①不符合题干要求;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是通过1918年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和题干所要求的时间不符合,所以答案为A项。
4.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理解能力。
美国等国家的加入,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变化。
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都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
5.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故A、D两项错。
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也失去了意义,故选B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
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于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当我们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让我们充分了解,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
……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竖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
”
请完成:
(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是指什么?
(2)美国参战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
(3)美国参战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德国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
(2)大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参战。
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拉广大市场,大发战争横财,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
”
(3)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
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
材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
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期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保持“中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
(2)美国的借款对象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
(3)无论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和战后称霸。
解析材料一的信息是“中立”,材料二的信息是美国与协约国间有生意可做,并发了横财,材料三的信息是美国参战。
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不难答出,第二问要结合材料二的信
息,提炼答案。
第(2)题只需要根据材料二提炼即可。
第(3)题考查深层次分析能力,“实质”应围绕利益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