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常见术语简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常见术语简释

中国古代建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专用的术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对增强鉴赏古建筑艺术的能力,大有俾益。

(一)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屋顶主要有以下七种:

1.庑殿顶

我国古建筑屋顶的一种形式,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又称四阿顶。屋角和屋檐向上起翘,屋面略呈弯曲。造型庄重而华贵,是皇家建筑特别是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式样。

2.歇山顶

古建筑屋项形式之一,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称“山花”)。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造型典雅。

3.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4.硬山顶

我国古建筑双坡屋顶的一种形式。特点是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两坡相交处有屋脊。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建筑物上的锥形屋顶。其形状有多种,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等。可以分别叫圆攒顶、四角攒顶、三角攒顶等。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坡相交处成弧形的曲面,无明显屋脊。

7.盝(lu)顶

形如长方形匣子的屋顶。盝,是宝匣的意思。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此类屋顶多重檐式。

8.山墙

上部成山尖形的墙。设在双坡屋面房屋的端部或内部,用以搁置檩条。山墙有多种式样。一种称马头墙,山墙高出屋面很多,并随屋顶的斜坡而呈梯形。一种称风火墙,类似马头墙,但每个梯形墙头有挑角耸起,形成特殊装饰。此墙设在屋顶两侧,有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一种称女儿墙,是高出屋面的短墙,也有两面坡屋顶的前坡前墙上高出屋面的短墙,又称“压檐墙”。

(二)台基

即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基座,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封建社会禁止平民建筑设立台基,官员邸宅的台基也有严格规定。所以台基也是建筑物等级的重要标志。

大致有四种类型:

1、普通台基:用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略高于普通台基,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上面居住着许多菩萨。以其为台基,是取其稳固、吉祥之意。一般用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装饰性很强,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寺院中的

主要殿堂建筑。须弥座往往用来表示建筑的级别。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三)、开间与进深

四根木头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为“间”。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斗栱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一种构件,由方形的斗(斗是方形木块,形状像量米装酒的斗,上大下小)、弓形的栱(栱是长条形木块,由于两端底面砍削成曲线,全体微呈弓形,在斗栱结构中具有伸展挑出的作用)和斜而长的昂(如果方向与翘相同,也是前后挑出,但向外一端特别长,并将底皮微斜向下时,这个条形方木叫做昂)组成。

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它一般位于柱头与额枋、屋面之间,在结构上挑出屋檐,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只有宫殿、寺庙、皇家园林等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是各攒斗栱之间相联系的条形方木,其功能是把分散的斗栱联成一个整体)上安装斗栱。斗栱层次的多少也可反映出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统治者的等级差别。

(五)、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至清代彩画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和玺彩绘是我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装饰艺术,也是彩绘形式中最为高级、最为尊贵的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物的主殿。其主要特点: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ΣΣ”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更显华贵。和玺彩绘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三种。(天安门大殿环廊采用的是金龙和玺图案。)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ΣΣ”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苏式彩画起源于江南苏杭地区的民间传统作法,大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流传到北方,所以取名为“苏式彩画”。典型的苏式彩绘是将檩枋联在一起,画成半圆形的“包袱”,内层“烟云”,外层“托子”。

虽然北方的苏式彩画来自江南,但二者在图案的规划布局,彩画内容以及设色等方面,大有不同。

(六)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是平顶的凹进部分。一般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的凹面,看上去似一井圈,四周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即藻文,故称"藻井"。

“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中国现存最华丽的藻井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那座藻井。这座藻井位于大殿的正中央,共分上、中、下三层,上为圆井,下为方井,中为八角井。这种设计体现了中国"上天下地"、"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藻井内雕有一条俯首下视的巨龙,口衔一银白宝珠,雕刻精细,与大殿内巨柱上的金色蟠龙互相映衬,更加烘托出了帝王宫阙的庄严和华贵。

(七)瓦当

古建筑屋顶瓦垄末端的瓦,起着阻挡垄下滑的作用,故称“瓦当”。其上多有文字和纹饰,作为装饰之用。瓦当文体多为小篆,笔力雄建。纹饰有动物、植物、几何纹样,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琉璃瓦

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上等材料,专用于皇家建筑和达官贵人的住宅。琉璃瓦一般分为黄、绿、蓝、黑四种。中国古建筑对瓦、墙的彩色十分讲究,它不仅反映了外观之美,而且具有强烈的封建政治色彩。

黄色琉璃瓦专用于中国宫殿、陵墓、园林、庙宇等皇家建筑的瓦顶。这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A、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为黄色之河;

B、传说中国最早的部落联盟长称黄帝,中国人自称是黄帝的子孙;

C、中国古代就有“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而土为黄色,居于宇宙的中央。因此,黄色成了中央正色,为帝王专用色。即使在同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内,帝王活动的政治、生活建筑群,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顶,而大臣的住所则为绿色瓦顶。

至于园内的风景区建筑群或无官衔的百姓住宅,均采用一般黑色瓦顶。非皇家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的也有,例如孔庙、关公庙也用黄色瓦顶,这是因为中国封建帝王把孔子奉为"文宣王",清代加封"关公"为"关帝"的缘故。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颜色,有时还有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北京故宫是明、清的宫殿,这座建筑群应该都采用黄色瓦顶,然而宫中的国家藏书建筑--文渊阁采用黑瓦顶,这是因为黑色代表水色,藏书楼容易失火,采用"黑色"含有"水压火"之意。天坛的建筑采用蓝色琉璃瓦顶,因为蓝色象征着天色。此外,与黄色琉璃瓦顶相配合的是红墙。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之色。直至今日,中国每逢节日,便张灯结彩,常采用红色。黄瓦红墙便成了皇家建筑、庙宇的专用色,寓庄严幸福之意。

(九)吻兽

中国宫殿、庙宇、园林、官邸等古代建筑的屋檐翘首、门环上,常见有一种特殊的饰件——吻兽,即为各种石刻、铜铸、砖雕、泥塑、彩绘的怪兽,最常见的怪兽如麒麟、龙、凤、龟等,造型古怪有趣。这些怪兽源自古老神话传说,都有特定的寓意。中国建筑上出现吻兽,至迟在西汉时期就比较完备了。1.螭(zhi)吻:在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中,屋脊的装饰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宫殿屋顶正脊、垂脊的两端往往饰有一种龙头龟尾的怪兽“螭吻”(又称龙吻),传说它的眼睛敏锐,因此,把它塑在高高屋脊上,寓明察天雨阴晴,风雹霜雪之意,以保屋宇永固。

2.四灵:中国古代认为龙、凤、麒麟和龟是有灵性的动物,合称为“四灵”,作为祥瑞的标志。其实,除了龟以外,其他三种都是传说中的动物。

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们都很熟悉龙的形象,但是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龙同凤和麒麟一样,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它长着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和狮子的尾巴,通身还长满了鳞甲,是由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在人们的想象中,龙不但能在陆地行走,也能在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