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而举行的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由于英国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要求,在中华海员工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
3月初,海员罢工发展成为有十多万人参加的总同盟罢工。
罢工工人纷纷离开香港回广州。
3月4日,当步行回省的工人队伍行至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射击,死6人,伤数百人,造成了“沙田惨案”。
此后,总同盟罢工继续扩大,香港完全变成了“死港”、“臭港”。
至3月8日,终于迫使香港当局同意增加工资,宣布撤销封闭工会的命令,罢工胜利结束。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京汉铁路大罢工
亦称“二七”大罢工,是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组织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政治权利而举行的罢工。
1923年1月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决定于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下令禁止开会。
2月1日,大会如期召开,反动军警占据并捣毁了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决定发动全路总罢工。
2月4日,全路总罢工开始。
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死50余人,伤300余人,造成了“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峰,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扩大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其失败也说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必须建立管饭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国家主义派
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以反共著称的政治派别。
主要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
1923年12月,曾琦等人在法国成立了中国青年党标志着国家主义派正式形成,1924年秋, 国家主义派活动中心转到国内。
因为他们以《醒狮》周报为喉舌,故又被称为“醒狮派”。
国家主义派以国家高于一切作为号召,宣扬“全民革命”、“全民政治”、“全民福利”,反对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国家主义派的反动思想和活动尽行了批判。
国家主义派的反动本质被揭穿后,其影响亦日益缩小。
无政府主义
1919年至1921年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发表了《马克思学说的批评》和《我们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等文章,攻击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尤其集中地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他们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主张绝对个人自由,反对一切组织纪律和集中统一领导。
他们主张在未来的社会,将一切生产机关,委诸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管理。
以绝对平均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主张立即实行各取所需。
新潮社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成立的进步社团之一。
1918年11月,北大师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并于1919年1月创办了《新潮》杂志。
新潮社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封建礼教,并提出了“伦理革命”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湘江评论》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的进步刊物。
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领导湖南各阶层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于1919年7月14日主编了《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以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统治和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毛泽东曾在该刊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指出改造中国的根本办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
1919年8月,《湘江评论》被湖南
军阀张敬尧查封。
《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进步刊物中最具思想性和进步新的刊物之一,许多进步青年受其影响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对当时的湖南和全国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安源路矿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工人罢工运动。
安源路矿是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是受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官僚买办资本企业。
1922年秋,路矿当局拖欠工人工资,并阴谋解散工人俱乐部,引起工人的其强烈不满。
9月14日,一万七千多工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冲出矿井、厂房举行大罢工。
经过工人的英勇斗争,路况当局终于被迫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福利、承认俱乐部的代表权等13项协议,罢工取得胜利。
安源路矿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大大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典范。
反直三角同盟
1922年初由奉系、皖系军阀和广东革命政府联合组成的反对直系军阀的临时联盟。
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
1922年1月,受奉系支持的梁士诒内阁在直系的声讨中倒台,直奉关系破裂。
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孤立并打击直系,奉系将领张作霖遂联合皖系残余势力段祺瑞、卢永祥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孙中山进行反直斗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反直三角同盟得到进一步发展,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本来就十分松散的“反直三角同盟”随之自行瓦解。
杭州西湖特别会议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杭州西湖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
会议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议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等七人。
会议专门讨论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作出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决定。
会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会见了孙中山,向其说明了中共有关国共合作的主张。
西湖特别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国共两党“党外联合”向“党内合作”方针的转变,加快了国共合作的步伐。
《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一份报纸型周刊。
1918年12月22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主编,自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
内容以及时反映当前迫切的政治问题为主,与《新青年》相互补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
《每周评论》前25期,一直坚持宣传反帝反封建斗争,初步介绍社会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从第26期后,刊物的方向有了很大改变,发表了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宣扬实用主义的文章,引起了胡适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主义"之争。
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封禁。
《每周评论》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是五四运动在思想舆论准备方面一份指导性刊物
少年中国学会
五四时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社团。
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在北京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为宗旨。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时创办了机关刊物《少年中国》,由李大钊主编。
1925年底,少年中国学会由于成员思想分化而停止活动。
少年中国学会对于传播新思想、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向导》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
中共二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出版党的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以宣传党的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政策。
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由蔡和森主编,陈独秀领导出版,主要撰稿
人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人。
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停刊,共出版201期。
在国民党“一大”以前,《向导》周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积极帮助孙中山进行国民党的改组,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国共合作形成后,《向导》周报除继续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外,还重点宣传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热情宣传和支持工农革命运动,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和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新民学会
由毛泽东等人创办的五四时期影响较大的进步社团之一。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何叔衡等人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先后领到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
此后,学会的活动分成了两支,一支在国内,主要是湖南;另一支在国外,主要是法国。
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新民学会组织了湖南各阶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了活动。
一三惨案
英帝国主义制造的刺杀汉口群众的流血事件。
1927年1月初,武汉人民连续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被罚胜利进军和国民政府迁汉。
1月3日下午,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英租界前江汉关广场讲演,英国水兵登陆干涉,手持刺刀冲向群众,刺伤了数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一三惨案”。
惨案发生后,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当即向英领事提出抗议,要求其24小时内撤退水兵。
在武汉国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月,汉口英租界被收回,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巨大胜利。
五原誓师
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军统帅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进行的一次誓师大会。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五原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誓师参加北伐,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
随后国民军经甘肃向陕西进军,年底占领陕西全省。
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壮大了国民军的力量,大大促进了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一所革命军事学校。
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和共产党人的参与下,于1924年5月5日创办了“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黄埔,黄埔军校。
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担任党代表。
1924年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军校学习期限原定三年,后压缩为半年。
从1924年到1927年夏,共有毕业生五期7390多人。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蒋介石则在军校中培植了一批亲信骨干。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3月毛泽东为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而写的一份实地考察报告。
《报告》充分肯定了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指出农民联合起来推翻封建势力是国民革命胜利的关键;论述了在农村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科学地分析了农民各阶层,指出党在领导农村斗争中必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指出:没有贫农, 便没有革命;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革命思想。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问题的理论总结,是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它有力驳斥了一切反动派对农民运动的攻击,极大的推动和鼓舞了正在开展的农民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产阶级应如何对待农民同盟军的问题,从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伟大理论。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农民运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下,从1924年7月起,共产党人彭湃等开始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共办6届,培养农运人才770余名。
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数百名农运干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和农民运动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
1927年5月底共产国际发给中共的紧急指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从5月中旬开始两湖地区的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叛变革命,革命形势变得十分紧急。
为挽救革命,共产国际于1927年5月30日给中共发来了五月紧急指示:实行土地革命,发展工农运动;加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左派力量(依靠工农力量革新国民党中央);组织革命军事法庭,肃清反革命分子。
由于武汉国民政府的叛变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因此,想要以党内和作为前提并在武汉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这一指示根本不可能。
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出于对汪精卫的信任,把这个指示给汪看了,这一指示成为汪精卫日后反共的一个借口。
直皖战争
1920年7月14日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权而在进京地区进行的战争。
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趁机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潮发表通电攻击安福系,并于1920年4月与奉系军阀结成反段联盟。
5月吴佩孚领兵北上,准备讨段。
段祺瑞与徐树铮也召开秘密会议,积极备战。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双方在京奉铁路沿线的杨村和京汉铁路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展开激战。
战争持续了5天,7月19日,段祺瑞兵败辞职,北京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手中。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4月29日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和以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权而在中国北方进行的战争。
直皖战争后北京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手中,直系势力扩张到长江流域,奉系却没有抢到多少地盘,直奉矛盾加剧。
1922年1月,受奉系军阀支持的梁士诒内阁在缝隙的声讨声中下台,梁内阁的去留成为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
1922年4月29日,战争爆发。
直奉双方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展开激战,5月5日,奉军败退关外。
6月18日,直奉两军代表在英美调停下签署了停战协定。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直系军阀独占了北京政权。
万县惨案
又称九五惨案,英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步骤之一。
1926年下半年,北伐军在长江流域、江浙战场取得了辉煌战果,国民革命发展到长江流域。
英帝国主义为巩固其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加进了干涉中国革命的步伐。
1926年8月29日,英国“万流号”商船在四川云阳江面故意疾速行驶,浪沉了川军长官杨森运送军饷的木船三艘,50余人淹死。
时候肇事船只被川军扣留。
英帝国主义即依次是为借口,于9月5日炮轰万县城,造成了“万县惨案”。
惨案发生后,中共立即组织群众掀起了抗英高潮,全国其他地方也纷纷声援万县人民的反帝斗争。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共领导的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群众组织,简称“全总”。
1925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民主革命时期,中华全国总工会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掀起了多次罢工高潮。
建国后,全总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华共进会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由上海黑社会人物成立的反共暴力组织。
目的是是协助蒋介石,以谋杀方式,消灭中共势力。
主要成员: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
1927年4月5日,中华共进会在上海宣告成立。
成立后中华共进会协助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个革命群众,严重破坏了中国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犯下了累累罪行。
《先驱》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
1921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建后,于1922年1月创办了《先驱》半月刊作为团的机关刊物,由刘仁静和邓中夏主编。
《先驱》的创刊宗旨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打破因袭、奴性、偷堕和依赖的习惯,而代之以反抗的创造的精神”,1923年8月停刊。
《先驱》半月刊努力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阵地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共早期领导青年运动的群众组织。
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在北京、广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团组织。
1921年5月,这些团组织因为团员成份复杂、信仰各异、思想不一而解散。
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建并创办了《先驱》半月刊作为团的机关刊物。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待变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制定了团的纲领和章程,规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选举产生了团中央执委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