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而举行的大罢工。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由于英国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要求,在中华海员工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3月初,海员罢工发展成为有十多万人参加的总同盟罢工。罢工工人纷纷离开香港回广州。3月4日,当步行回省的工人队伍行至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射击,死6人,伤数百人,造成了“沙田惨案”。此后,总同盟罢工继续扩大,香港完全变成了“死港”、“臭港”。至3月8日,终于迫使香港当局同意增加工资,宣布撤销封闭工会的命令,罢工胜利结束。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京汉铁路大罢工

亦称“二七”大罢工,是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组织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政治权利而举行的罢工。1923年1月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决定于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下令禁止开会。2月1日,大会如期召开,反动军警占据并捣毁了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决定发动全路总罢工。2月4日,全路总罢工开始。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死50余人,伤300余人,造成了“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峰,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扩大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其失败也说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必须建立管饭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国家主义派

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以反共著称的政治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1923年12月,曾琦等人在法国成立了中国青年党标志着国家主义派正式形成,1924年秋, 国家主义派活动中心转到国内。因为他们以《醒狮》周报为喉舌,故又被称为“醒狮派”。国家主义派以国家高于一切作为号召,宣扬“全民革命”、“全民政治”、“全民福利”,反对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国家主义派的反动思想和活动尽行了批判。国家主义派的反动本质被揭穿后,其影响亦日益缩小。

无政府主义

1919年至1921年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发表了《马克思学说的批评》和《我们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等文章,攻击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尤其集中地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主张绝对个人自由,反对一切组织纪律和集中统一领导。他们主张在未来的社会,将一切生产机关,委诸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管理。以绝对平均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主张立即实行各取所需。

新潮社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成立的进步社团之一。1918年11月,北大师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并于1919年1月创办了《新潮》杂志。新潮社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封建礼教,并提出了“伦理革命”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湘江评论》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的进步刊物。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领导湖南各阶层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于1919年7月14日主编了《湘江评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以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统治和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毛泽东曾在该刊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指出改造中国的根本办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8月,《湘江评论》被湖南

军阀张敬尧查封。《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进步刊物中最具思想性和进步新的刊物之一,许多进步青年受其影响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对当时的湖南和全国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安源路矿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工人罢工运动。安源路矿是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是受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官僚买办资本企业。1922年秋,路矿当局拖欠工人工资,并阴谋解散工人俱乐部,引起工人的其强烈不满。9月14日,一万七千多工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冲出矿井、厂房举行大罢工。经过工人的英勇斗争,路况当局终于被迫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福利、承认俱乐部的代表权等13项协议,罢工取得胜利。安源路矿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大大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典范。

反直三角同盟

1922年初由奉系、皖系军阀和广东革命政府联合组成的反对直系军阀的临时联盟。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1922年1月,受奉系支持的梁士诒内阁在直系的声讨中倒台,直奉关系破裂。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孤立并打击直系,奉系将领张作霖遂联合皖系残余势力段祺瑞、卢永祥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孙中山进行反直斗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反直三角同盟得到进一步发展,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本来就十分松散的“反直三角同盟”随之自行瓦解。

杭州西湖特别会议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杭州西湖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会议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议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等七人。会议专门讨论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作出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决定。会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会见了孙中山,向其说明了中共有关国共合作的主张。西湖特别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国共两党“党外联合”向“党内合作”方针的转变,加快了国共合作的步伐。

《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一份报纸型周刊。1918年12月22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主编,自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内容以及时反映当前迫切的政治问题为主,与《新青年》相互补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每周评论》前25期,一直坚持宣传反帝反封建斗争,初步介绍社会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从第26期后,刊物的方向有了很大改变,发表了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宣扬实用主义的文章,引起了胡适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主义"之争。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封禁。《每周评论》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是五四运动在思想舆论准备方面一份指导性刊物

少年中国学会

五四时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在北京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为宗旨。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时创办了机关刊物《少年中国》,由李大钊主编。1925年底,少年中国学会由于成员思想分化而停止活动。少年中国学会对于传播新思想、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向导》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中共二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出版党的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以宣传党的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政策。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由蔡和森主编,陈独秀领导出版,主要撰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