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5.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独一无二 ②超过,比……更快 ③奔驰的马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答案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答案《答谢中书书》一文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小编被陶弘景文学所折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的阅读及答案,各位同学可以在可好做做习题,深入了解以下本文。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及答案(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2、重点问题: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来答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3、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1.高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今义:和,同。

)2. 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 欲:_____________ (7)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 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4.时2.将,3.奇春冬之时.[F](《三峡》)三、重点句子翻译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理解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

(共10分)《(一)《答谢中书书》全文(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答谢中书书【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目:1. 解词(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答谢中书书》参考答案:1辞官。

只。

2.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

解释加点词.(4分)(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7。

回答问题.(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案:(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5.(4分)(1)交相辉映(2)四季 (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6.(6分)(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

(6分)(1)异奇状(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的阅读及答案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2、重点问题:
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与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与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与答案《答谢中书书》阅读题与答案导语:《答谢中书书》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答谢中书书》阅读题与答案,欢迎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备注: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一)词语解释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物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5、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7、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时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8、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指奇山异水。

(二)回答问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南北朝吴均的《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④去月:上月。

1、解词(1)晓雾将歇()(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文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段二】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 【文段三】(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⑤。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⑦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⑧之登于山。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镐地⑨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而我独喜得之,书于石,所以⑩贺兹丘之遭⑪也。

(取材于柳宗元《钴铒潭西小丘记》,有改动) 【注】①企水:口渴思饮。

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

③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

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

⑤鱼梁:拦水的石堰,中留缺口,可供捕鱼。

⑥突怒偃蹇(yǎnjiǎn):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⑦铁(qīn)然:山石高耸突出的样子。

⑧罴(pí):棕熊。

⑨镐地:地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⑩所以:用来……的。

⑪遭:遇合,运气。

1.(2021大兴一模)读懂文言语句,要学会关照语境,善于“邻里相推”。

例如,文段二中“孤峰入汉","汉"在这里指“天河”,即“银河","入汉”就是直达天河的意思。

据此,请你说说“绝壁干天”中“干天”的意思。

(1分) 答:2.(2021大兴一模)阅读文段一,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先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再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

(3分)【甲】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再现了山川美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27《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27《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27短文两篇(1)(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

(10分)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歇: ____________③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 ④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①五色交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沉鳞竞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20、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________ 两种视角,写 ________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 的志趣, 将在山水之中_____________ 流露于笔端。

答案小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_ 词1分)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而。

(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27短文两篇(2)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化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zh◎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答谢中书书》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备注: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一)词语解释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物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5、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7、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时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8、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指奇山异水。

(二)回答问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_________。

4、简答。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 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 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 水面。

(意对即可) 2、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书,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 体。

3、欲界之仙都 4、(1)描写了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2)总分总。

[答谢中书书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三、试一试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参考答案一、1.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三苏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信给谢中书的信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1对偶2对偶,借代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引导语:《答谢中书书》中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

(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歇: ____________
③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 ④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沉鳞竞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________ 两种视角,写 ________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 的志趣, 将在山水之中_____________ 流露于笔端。

答案小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_ 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而。

(2分,一句1分)
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化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zh◎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

()(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解衣欲睡。

()6)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

()
7)庭下如积水空明。

()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用原文回答)。

5.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6.品析文中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
也。

” 的妙处。

7.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二句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9.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它有什么言外之意
11..。

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10 •写出二句关于描写月色的诗词。

附答案:
1. 解箱红色的字词。

①考虑,想到。

②共同、一起 到。

③原来是。

④只清闲的人。

⑤脱下。

⑥于是,就 ⑦形容水的清澈
2. 翻译句子。

①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特纵横交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 的影子。

②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哭了。

3. 念无与为乐者。

4 •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5•“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荐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如真如幻的美妙境界。

6•如: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言外之意:那些在官场上追名逐利的人是领略不到这种情趣的。

8•夜游的所见夜游的所思叙事描写抒情
9•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13.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松间照。

带月荷锄归。

烟笼寒水月笼纱。

明月何时照我还。

附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以 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 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淸澈透明,水中藻、特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 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0•本文的写作思路先是写夜游的缘起,接着是写(
写( ),采用主要的表达方式有( )(
)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