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货币供给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基础货币
2、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3、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概述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是货币政策理论中同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等。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沿革
相对于历史悠久的货币需求理论来说,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有些滞后,但早在金属货币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货币供给。由于贵重金属开采量的限制,货币供给不足是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例如中国唐代中期曾经出现的“钱荒”和明清之际的“银荒”,都是货币供给不足的例证。而真正突破金属货币供给限制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因此一般认为,货币供给理论的思想渊源是18世纪的信用创造学说。信用创造说的基本观点是: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正是这一存款的派生机制,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英国经济学界在19世纪初和19世纪40年代,爆发了著名的“金块争论”和“通货争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完善创造了条件。
货币供给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C.A. 菲利普斯所著的《银行信用》一书出版。该书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为以后的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理论雏形。而从20世纪
30年代后到60年代初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经历了一段消沉期。这一时期正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一直是作为一个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而出现的,其大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典型的货币供给外生论者,因而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经济学家都普遍忽视了对货币供给的研究。
1952年,J.E.米德发表了《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米德在文中首次采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应量与银行体系做出系统性分析,标志着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众多经济学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货币供给模型。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长时期采用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理论彻底失灵,作为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中的货币学派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投入到对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中。在这些研究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是,由格雷(J.G.Gurley)和肖(E.S.Shaw)提出经托宾等人发展而成的一种系统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New View)。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新发展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将货币供给看作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但随着经济“滞胀”的出现,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这一说法受到严重质疑和挑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承认,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0世纪70年代后的货币供给理论研究成果。
传统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没有考虑到银行贷款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这一点正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重点批评之处,他们强调银行贷款对货币供给有因果作用。在其内生货币供给理论中传统的存款创造贷款的观点被逆转过来,成为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这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一致认同的观点。
早期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中央银行纳入到内生货币供给的研究范围, 但逐渐将重点放在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方面,并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被
称为适应性内生供给。认为当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储备不够充足时,中央银行必须适应性地供给,否则金融结构将不稳定,甚至危及整个经济。持这种观点的有卡尔多、温特劳布、摩尔等。另一种观点被称为结构性内生供给,它所强调的是,当中央银行限制非借入储备的增长时,额外的储备通常是在金融机构本身内产生的,通过创新的负债管理在联邦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CDs 市场上借入资金。主要代表人物有明斯基、罗西斯等。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展开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内生货币理论的拓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入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明斯基提出了金融脆弱性周期变化模型,指出银行要综合考虑盈利性和流动性来决定资产组合选择,并据此确定货币供应量,而银行可以将其金融资源投入金融循环或产业循环中。因此,根据银行的选择,不仅货币供应量会有相应变化,而且货币的可得性和总需求之间的联系也可能不同;二是引入国际背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信贷不仅使供给内生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存在可得性约束。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心—周边理论的借贷款模型,该模型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出口繁荣时,预期投资收益将上升,则以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入将增加;奇克提出的银行结构进化理论,主要根据银行体系创造贷款的范围、随制度和经济环境变化过程和变化方面来分析银行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奇克指出,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国内外金融的接轨,货币的内生性变得更强。
2、货币供给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货币供给理论大体沿着三条线索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在货币的定义方面,随着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给做出的各种规定成为金融创新规避的对象,各种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传统的1M 、2M 、3M 定义日渐模糊,狭义货币说向广义货币说发展,货币的外延日益扩大①。
其次,在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方面,不断借助更为复杂的数理方法对影响货
① 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以及这一理论的发展参见第一章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
币供给的诸多因素进行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分析,进而讨论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和效果。
最后,在货币供给的性质方面,关于货币供给到底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的争论并未停止,同时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以及如何制定货币政策规则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本章内容将以此为线索,全面介绍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容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