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五个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五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f285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c.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五个方法发布时间:2021-04-19T11:36:40.8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作者:吉宜红[导读]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和掌控力,语感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吉宜红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 226600摘要: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和掌控力,语感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加强对语感的训练。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地注重学习具体的语文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语感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语感的缺失。
笔者凭借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感的几种策略方法,希望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法一、引言语感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更强调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一般来说语感强的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要更好,更容易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写作打好基础。
语感的培养来源于课堂的阅读教学环节,阅读是语感的前期和基础,没有丰富的阅读量学生的语感就无法形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感。
二、常见的阅读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精读、略读、浏览。
精读就是仔细的读,反复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认真品读,好的作品都是耐人寻味的,不仅要熟读,还要加强记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采用背诵的形式,只有熟才能生巧;略读指的是粗略地阅读,对书本或者知识有一个大体的印象,掌握文章大概的内容,从而获得某种认识或者知识上的增长;[1]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不论是书籍还是报纸我们都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浏览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对书籍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cd44a51804d2b160a4ec00e.png)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
下面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1正本清源,准确界定语感内涵“语感”一词,最早出现在夏丐尊的《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后的一信念》一文中,他主张“传染语感于学生”。
对什么是语感,他解释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作红色,‘夜’不但只作昼的反对,‘田园’不但只讲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
他们见了‘新绿’二字,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也提出,“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体验,这样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叫做‘语感’”。
他还说:“在一篇文章里,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
夏丐尊、叶圣陶等老先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艺理论基础,语感的提出和“意境”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国古代文论非常重视“意境”的创设与欣赏。
意境,就是“在重视个人感悟的同时,强调心象与物象的相互渗透,以构成特殊的情调,传达出象外之旨。
”前人创设的意境,会引起后人相类似的心理体验。
这种心理体验代代相传,层层累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物象与情感之间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
如“黄昏”勾起人们对时间的感慨,“月亮”激起人们对空间的遐想,“细雨”引发人们的禅思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deaacc08a1284ac8504311.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
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从日常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名篇的诵读中培养语感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名篇词句优美,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这点。
现代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我在教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文中描写李白在面对仕途坎坷而对前途倍感茫然的重点词句时,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分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推敲、品味,引导他们想象宴会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犹豫彷徨,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体会主人公空怀豪情壮志的惆怅无奈。
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悟出语言材料中人物的真实思想感情,由面对前途的满腹愤懑转变为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巩固阅读的成果。
如此,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积累,在写中发展。
二、展开想象、培养语感培养语感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训练他们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从广义上说,所有成功的阅读都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审美想象性活动。
作者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和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意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从本质上说,是由语言的局限性造成的。
但这种局限性,也给阅读者带来了想象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或一个简单场景的理解,也需要展开想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脑中“复活”这些场景,如人物是什么样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是怎样的语调和神情、什么样的动作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d0e60fde80d4d8d15a4f88.png)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93306458fafab069dc0292.png)
教育 学 科
2 1 年第4 0O 期
如何在语文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张艳玲 ( 河北省抚宁县抚 宁镇 大陈庄小学 0 60 ) 630
摘 要 :语 感 是 一 种语 文修 养 ,是 长 期规 范 的语 言 感 受 和语 联系 系 统 的熟练 化 、技 能化 、 自动 化 ,就 形 成 了敏锐 、准确 、 丰 言运 用 中养 成 的一 种 带有 浓厚 经验 色彩 的让人 可 以 比较 直接 迅速 富 的语 言感 受 能力 。学 生 需要 对语 言 材料 进 行反 复揣 摩 、 品味 , 地 感悟 、领 会语 言 文 字的 能 力。 学生语 感 的培 养 是语 文教 学的核 从 而 具备 理解 能力 ,它 是获 得 良好语 感 的重要 途径 和方 法 。 1 整体 感 知 . 心 ,在语 文 教 学 中可 以从 阅读 和感 知 两 方面 对 学生进 行 训练 ,培 语 感 的 整体 性特 征 决 定 了 语感 的养 成 需 要对 语 言材 料 从整 养 学生 对语 言文 字敏 锐 的 、迅速 的领悟 和 驾驭 能 力 ,并 能让 他们 体 上进 行 感 知 ,既要 分 析字 词 , 品味语 句 ,又 要 综合 相关 内容 , 品味 出其 中的 情趣 。 从 本质 上 认 识语 言材 料 ,它 是 一种 更 高层 次 的语 言鉴 别 能力 ,它 关键 词 :语文 ;学生 ;语 感 要 求读 者 有 更高 的立 足 点和 广 阔 的视野 ,这样 才 能准 确地 把 握文 新课 标 明 确 规 定 要让 学 生 具有 独 立 阅读 的 能 力 ,注 重 情 感 章 主 旨,深 刻体 会作 家 情感 和作 品的语 言 风格 ,从而 获得 语 感 。 体验 ,有较 丰 富 的积累 ,形 成 良好 的语 感 。 叶圣 陶先 生 也说 过 : 学生 从整 体 上感 知语 言 , 既挖 掘 了意 境 ,更透 过 语言 把握 了词 的 “ 文字 语 言 的训 练 ,我 以为 最 要 紧 的 是 训 练 语 感 。 ” 吕叔 湘 先 主 旨。学 生 要分 析文 章 的开 头和 结 尾 ,细 细 品味 文章 的 开头 和 结 生 也认 为 : “ 文 教 学 的首 要 任 务 是 培 养 学 生 各 方面 的语 感 能 尾 ,对 提 高语 感 分析 能 力大 有益 处 。把 握 了文 章 的开 头 ,就 能感 语 力 。 ”语 感 能力 ,是人 的语 文 能力 的重 要 标志 , 是语 文 素质 的核 悟 出全 文 的基 调 ; 领 悟 了结 尾 的 点 睛 之 笔 , 则 能 把握 全 文 的 中 心 。培养 学 生 的语 感能 力 ,是 小学 语文 学科 实 施 素质 教育 的 一个 心 。 2 想象 意会 . 关 键 。 因此 ,在 语 文教 学 中 ,应 该 摒弃 繁琐 分 析 ,注 重感 悟 ,让 学 生 在 形 象 、情 感 的基 础 上 ,领 悟 出语 言文 字 所 蕴 藉 的丰 学 生 在教 师 的启 发 、诱 导和 鼓励 下 , 自己用 心 去 思考 语 言文 字 的 内涵 ,去 咀 嚼语 言文 字 的滋 味 ,去 体验 语 言文 字 中蕴 含着 的 思想 富 而深 刻 的含 义 。教 师要 引 导学 生走 进 课文 ,体验 课 文所 提 供给 我 们 的社会 生 活 , 以扩展 人 生经 历 ,感 悟人 生 的 意义 ,价 值优 秀 感 情 ,尤其 要 重视培 养 学生 良好 的语感 和 整体把 握 的能 力 。 的 文学 作 品总 是 言简 而 意丰 。语 感 强 的人不 但 能 正确 理解 作 品 , 在 阅读 教 学 中培 养 学生 的语感 心 理 学研 究 告诉 我们 ,最 基 本 的言 语 能力表 现 为语 感 ,语 感 还 可 将 原 作 品 的 意 蕴 作 新 的 开拓 和 补 充 ,使 阅读 达 到 更 高 的层 就 是对 言语 的直 觉感 知 能力 ,它 的 主要 特征 是直 觉 性和 自动化 。 次 。我 们可 以利用 朗读 后 产 生 的直觉 思 维 ,调动 学 生过 去 的情 感 所 谓培 养语 感 , 实 际上就 是 培养 学 生在 语言 活动 中的直 觉 思维 和 体验 ,力求 让他 们 脑海 中浮现 出作 品所 描绘 的 画面 ,进 而 展开 想 顿 悟思 维 。现 代 的 阅读教 学要 求 把 阅读 教学 课上 成 语言 文字 训 练 象 、 创 造 意 境 , 有 了 丰 富 的想 象 ,学 生 捕 捉 到 语 言 文 字 中 的 信 课 ,使 学 生能 说会 道 , 能读 书看 报 ,能 熟练 地运 用 祖 国语 言文 字 息 ,形 成鲜 明的 内心视 像 ,从 而产 生 领会 能 力 ,激 发 了学 生 的形 表 情达 意 。 阅读教 学 的重 点就 应 该放 在 语言 文字 的训练 上 ,而 语 象语 感 。这个 环节 ,运 用到 古 诗词 教学 中 ,效果 会更 好 。 3 对 比感 知 . 言 文字 素质 的综合 体现 就 是语 感 。学 生 的语 言功 底 、智 力水 平 、 叶圣 陶 先生 说 : “ 要求 语 感敏 锐 ,不 能 单从 语 言 、文字 上 去 思想 品格 、审 美情 趣 、文 学修 养 以及 生 活交 际技 能 等诸 因素 都 是 通过 语感 能力 表现 出来 的。 揣 摩 , 而要 把生 活 经验 联 系到 语 言、 文字 上 去 。 ”在 教 学 中可 以 1 朗读 品味 . 用 比照法 ,即拿 学 生生 活 中可 以看 到 的 同类 事物 来 与课 文 中描 写 在 日常 教 学 中 , 根据 课 文 的 需 要 , 可 以 先 由 教师 范读 , 再 的未 曾见 过 的事 物 作 比照 , 以引发 学 生 的形 象和 情感 体 验 。除此 出示 挂 图 ,让 学生 边看 图边 听 本段 的配乐 朗读 录 音 ;接 着让 学 生 之 外 ,教 师 还应 引 导学 生平 时 多观 察 ,积 累丰 富 的生 活 经验 ,使 闭上 眼 睛 ,再 听一 遍配 乐 朗读 录音 ,还 要 求 学生 随着 朗读 的 内容 学 生 能 自觉地 把 经验 与 语言 紧 密地 联 系起 来 ,研 究表 现 生活 的语 展 开想象 ;最后 , 由学 生 自由朗读 ,品赏 这段 情 景交 融 文字 的情 言 ,揣 摩语 言 文字在 反 映生 活 中的细 微差 别和 变化 。 昧 。通过 教 师精 心 设计 的 朗读 ,把 那段 只 能 意会 、难 以言传 的 内 综 上 所 述 ,语 感 是语 言 能力 的 纲 ’ ,其 他 都是 ‘ 目’ ; 纲 目’。纲 举 目张 ,否 容 ,淋 漓 尽 致 地 表 达 出来 。也 可 以指 导 学 生 第 一遍 读 ,整 体 感 语 感教 学 是语 文 教 学的 ‘ ’,其 他都 是 ‘ 知 ,了解 大 意 ;第 二遍 读 ,理 解 内容 ;第三 遍 读 ,让 学 生吟 诵揣 则 ,纲 既 不举 , 目亦 难 张 。因此 ,在语 文 教学 中 ,我 们 没有 理 由 摩 ,通 过 对 朗读 中轻 重 缓急 、虚 实 浓淡 的体会 来 紧扣 语 言文 字 。 不 重视 语 感 的培养 。语 感能 力是 学 生学 习,特 别 是学 习语 言 的一 在 教 学 中, 凭借 教师 的示范 朗 读和 在指 导 学生 朗读 时,抓 住 句 中 项 重要 能 力 。 良好 的语感 能 力不 是 靠学 生 自己就 能形 成 的 ,它与 教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有 计划 、有 目的地训 练 是分 不 开 的。 因此 ,作 重 点词 语 去训练 学 生的 朗读 ,都可 以增强 学生 的语 感 。 2 浮想 联翩 . 为 一名 语文 教 师应 对 培养 学 生语 感 的 问题进 行 深入 地研 究 ,从而 语 感 是与 想象 紧 密联 系在 一 起 的 ,浮想 联 翩是 获得 语 感 的重 有 意识地 在 教学 中 引导和 训练 学生 ,帮 助 学生 形成 良好 的语 感 。 要 渠道 。课文 中的有 些词 抒 发 了作 者强 烈 的感 情 ,这些 词 在文 中 表 达 的意 思非 常丰 富,须 让 学生 沿着 文 章 的思 路 ,感情 的脉搏 , 参 考文 献 马 《 M】 武 086 . 展 开想 象 的翅 膀 ,在 想象 中 加深 对文 章 的思 想 感情 和重 点 词 的理 1 鹏举 . 教 海弄 潮 》【 . 汉 :武 汉 出版 社 ,20 . . 王广武. 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 高语文素养》[. 《 1 中华现 1 解 。通 过 展开 联想 ,把接 近 的 、相似 的 甚至 相 反 的事物 与 理解 对 2 04 . 3 象 联系 起 来 ,才 能深 刻领 会其 内涵 ,体 验其 情 味 ,造成 丰 富 的情 代教 育 ,20 , 3王广 武 《浅谈新课标 下如何培养学 生的语感 能力 》 [ B]. . E 感 , 以形成 语感 。 htp:/ t / www .hx i c z d y.om . 二 、在 感知 分析 中体 会文 章的 语感 . 《 浅论 语 文教 学的 一 个误 感 知分 析 就是 让学 生 在语 感 实践 中 ,从 语 言运 用 的角度 ,扣 4洪镇 涛 . 是 学 习语 言 ,还 是研 究语 言 一 04 . 5 住某 些 语感 因 素很 强 的地 方 ,借助 于 语 言知 识 ,联 系生 活体 验 , 区 》 中学语 文 ,20 . . 《 『文 I 下) 071 0 深入 品味语 言 ,使 学 生进 一步 领悟 语 感 。让 学 生接 触和 使用 具 体 5段 水清 . 语 感 实践训 练 方法谈 》【l 学教 育 ( ,20, . . 《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20 . 07 的语 言 材料 ,通过 听 、说 、读 、写 ,对 学生 的感 官 反复 进行 言 语 6阎立庆 . 语 文教 育 学 引论 》. . 《 语 2 6 0 刺 激 ,对 语言 材料 进 行 反复 揣摩 、 品味 ,从 而 让学 生具 备 理解 能 7王 尚文 . 语 感 :一 个理 论与 实践 的热 点. 文 学 习》. 0 . 力 ,使 学 生大 脑�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beebc0903d8ce2f00662377.png)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摘要语文首要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熏陶、传染、引导和实践相结合。
语感的培养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整个素质教育的精神。
关键词学生语感培养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在教学中要融情范读,熏陶学生的语感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熏陶语感”的作用。
教师在范读时,倘若能够披文动情、入境,用美的表情、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直接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准确、鲜明的感知,甚至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学生将有可能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蕴,从而获得“即时语感”。
如《第一场雪》中写雪后美景一段,教师教学时,在优美的笛声中,雪后美景的图片和视频缓缓地在大屏幕上闪现,这时教师声情兼备地吟颂作者重笔浓墨描绘的迷人景致之后,学生仿佛已置身于粉妆玉砌的雪景中。
眼前满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微风徐来,树枝轻摇,玉屑飞舞……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惬意。
此时的学生在声音、图片、动画的刺激下,在教师饱含作者喜悦情感的熏陶下,已初步领略到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为进一步体会文字的形象感和情趣感铺好了基石。
2.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领读,且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传染给学生语感教师绘声绘色的领读,可以让学生的眼、耳、脑、口协调活动,进入课文意境。
它多适用于层层递进的句式和段式的教学。
如《飞机遇险的时候》描写飞机遇险经过的四句话。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时空感较弱,朗读技巧较差,虽然教师进行了范读与引导,但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朗读来体现出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仍然是读不出真切的感受,这说明学生并未真正领悟其间潜在的语感。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7a9416fad6195f312ba692.png)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方法探讨【摘要】语文教学要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感觉能力。
现在很多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初中生语感的培养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
本文主要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初中语文语感培养中学生语文教学是以实践能力作为训练中心的,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往往又是以语感作为中心的。
语感是通过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而造成的生理反应。
是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准确无误地去捕捉其更为深层的含义。
一个学生语感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文章以及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这也反应了学生的语文修养。
因此重视和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意义重大,这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初中语文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会给学生后期的工作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指引学生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最好的课堂,在生活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任何人都是在不断地经历生活,才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一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真切。
”这些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语言的重要性,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进行生活的积累,只有经常去品味生活、观察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才可以慢慢地培养属于自己的语感,也才能辨别和了解语言的魅力。
比如学生在读到“落叶”这个词语的时候,不仅仅是可以想起落叶飘落的景象,还会想起一些秋天、思乡和无奈等等的意味,而这些景象的深化和感触无一不来自切实的生活。
二、注重诵读在语感培养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诵读是学生语感培养的主要途径,老师可以激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增加阅读量。
老师也可以给予学生诵读篇章的指导,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化的底蕴。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a7a5116c281e53a5802ff32.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
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
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
学生若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就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语音轻重。
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
其次,要注意停顿。
还要注意语气,意语速适当,要注意语调抑扬。
3.采取多样形式。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
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514a5cb58f5f61fb636660f.png)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摘要】中学语文课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在字、词、句、篇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关键词】语文语感深情朗读语言积累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语感的定义“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让学生深情朗读,触发他们的语感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入课堂。
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出语感不是空洞的。
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1.激活生活体验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文语感看什么书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文语感看什么书](https://img.taocdn.com/s3/m/3fa605fd4b35eefdc9d3334a.png)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文语感看什么书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共同语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说好、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
语感弱的人能则反之。
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着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
如何学术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感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既定是本性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卓然课本中很多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听和说是口语言谈的两个表现形式。
“听话理解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嘛的意思。
说好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责无旁贷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所,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
说是对听的检验。
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少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身体他们的感知。
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理解力可不断提高。
阅读是积累语感重要途径的有效途径。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清晰度。
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故称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初中语文学习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
![初中语文学习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7178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1.png)
初中语文学习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啊,说到培养语感,这可是老生常谈了。
不过,每次跟家长聊起来,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小细节。
就说前几天吧,有个家长来问我,说孩子语文成绩一直上不去,怎么提升呢?我问他:“平时你家孩子爱看什么书?”“爱看什么书?哈哈,这孩子啊,就爱看那网络小说,各种修仙、穿越,看得废寝忘食。
”家长笑着说。
这我懂,孩子嘛,总有自己喜欢的,谁小时候没沉迷过几本漫画、小说呢。
可关键问题是,这些小说多数文笔粗糙,情节套路,孩子长期浸淫其中,反而容易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真要写起作文来就更别提了,毫无文采!这可怎么办呢?跟这位家长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还记得刚上初中时,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古诗词展览。
展览厅里布置得非常生动,一幅幅古画,配上对应的诗歌,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互动体验区,可以自己写一首诗,然后扫描识别,就能生成一首跟自己写的诗对应的情境动画。
当时,我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内容是描写家乡的风景,结果生成的动画画风清奇,跟我的诗意境完全不符。
这可把我气坏了,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我要重新写一首!”于是,我仔细观察着展厅里的诗歌,琢磨着里面的语言技巧和意境,最终,我写出一首新诗,这次生成的动画就非常符合我的想象,让我激动不已。
这次体验让我深深明白,学习语文,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通过实际的阅读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魅力。
对于孩子来说,要培养语感,就要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书籍,并引导他们去体会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这位家长听完我的故事,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建议他,可以先从孩子喜欢的网络小说入手,引导孩子去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然后慢慢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文笔优美、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并尝试着模仿写作。
当然,光靠阅读还不够,还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故事创作等等。
而且,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而是要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慢慢地接触和体会语言的魅力。
语文语感要怎么样培养
![语文语感要怎么样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692136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9.png)
语文语感要怎么样培养?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引导学生勤于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
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
”以读为本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前提。
二、养成阅读思考习惯“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联系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融于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不同。
例如,《丰碑》一课语言朴素、感情浓烈,是歌颂军需处长大公无私的课文。
学生熟读课文后都有自己的感受,而我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生:我知道,讲的是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生:我知道,讲的是一个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和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通过阅读课文中对军需处长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描写,引起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关注,从而以课文关键人物的“情”导出学生的“情”。
在“导”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导读中感悟、质疑、实现、掌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深刻体会、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世界,并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情感。
四、朗读时要带有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入情入境,让主体的思想感情与文章融为一体,细细品味,体味文章的气韵和语言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df930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1.png)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是语言文字激发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09919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4.png)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让学生阅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品读和思考。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感,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好。
其次,注重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和散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乐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散文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表达中感受语言的美妙和力量。
此外,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口语表达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感。
最后,注重语言的情感体验。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语言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语言的美好和力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建议,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81c9cb4028915f804dc2c0.png)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学生语感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而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完成阅读理解分析,能够以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先掌握语言,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灵感。
培养中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及认知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学生才能从文字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美感。
在写作训练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才能够抒写真性情,写出灵动的文字。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才能够与他人顺畅沟通。
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语感是帮助他们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二、影响中学生语感形成的原因1. 中学生语感形成的内部原因首先,学习兴趣是关键,学习动机是前提。
学生语感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简单的熟记和训练所能达到的。
语言知识虽然是语感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工具,但知识的获取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
在学习中,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通过语感练习便可以转化成语感。
枯燥的讲解分析、填鸭式的灌输、机械的重复练习,可能导致学生语感减弱。
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使他们的学习获得良性循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以掌握提高。
其次,具备相关的语言知识是保障。
中学生语感培养的能力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不相同,只有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等知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操练形式逐步提高,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学生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作用那么就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
再次,差异化的言语技能影响语感的获得。
不同的学生具有自身的差异性,他们的言语技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教师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言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6c17627e21af45b307a830.png)
谈中学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
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谈我肤浅的见解。
一、人格塑造获得语感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
”“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
”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
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
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什么语感培养。
二、激活生活体验,获得语感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
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
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感训练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感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193543e3968011ca30091ab.png)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感训练摘要:语感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也是一种较高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
它包括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力、辨识力和驾驭力,是一种对语法、语意、语音感知的综合语文能力。
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这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应当重视其地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感训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感训练训练方法一、多渠道增加学生阅读量,重视语言文化的积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认为,人类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它存在于人脑中,来自遗传而又为人类所独有,个体通过接触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语感能力实则是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经验性思维,要以“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累积量为其思维的触发点,思维材料积累愈丰厚,思维的直觉透视能力愈强。
所以,强化学生的语感水平,教师首先要释放学生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积累、储存生活表象与艺术表象。
(一)释放学生生活空间,引导学生积累、储存生活表象生活表象是生成语感的物质基础。
语感的形成与积累生活表象的密切相联系。
在写作与阅读中,能否有敏锐的语感,主要取决于作者或阅读者的生活表象存诸量。
例如读杜甫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在锦官城”,学生如果见过经雨水漫洒,丛丛鲜花含苞欲放,花瓣水灵晶莹,花色鲜艳欲滴的景象,或是有过相类似的记忆,他就能很快品味出“红湿”二字的妙处,进入诗的意境,“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
故此生活经验愈丰富,生活表象储存愈充盈,语言符号向意象的转化就更迅捷。
因此,语感教学必须着重向课外延伸,教师与家长应让学生从应试的重负下解放出来,更多地接触社会、自然,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让他们关注书本世界以外的世界,去采撷、存储丰富多采的生活表象。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f8c1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5.png)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引言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感觉、认识和掌握能力。
语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掌握语言的效果,是语言文字表达的灵魂。
初中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览群书,使我们的眼界开阔,扩大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阅读经验和见识。
而约取则是在博览的过程中挑选出精华,对于初中生而言,约取精华是指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语言亮点,例如运用修辞,造句巧妙等,这些恰当的语言运用会使整个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优美,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感。
在约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厚积而薄发”的精神让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总结方法,去领悟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形成自己的语感,进而通过学生演讲、作文、朗诵等形式将语感给传达到学生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所学,从而锻炼自己的语感。
讲“用”而不是“练”语言的掌握需要两种能力的提高——一种是阅读,另一种是写作。
而阅读,必须注重方法——读、读、再读,通过反复阅读一篇作品,来洞察和理解其中运用的语言技巧。
通过不断地讲解或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找寻灵感,提高自己的语感。
写作技巧的掌握同样是一个过程,需要在写作过程的实践中不断提升。
这种提升,不是靠轮空练习,而是通过让学生完成大量的写作练习,反复推敲自己的每一个思考、每一种语言的表达,这样才能发现其中不足之处,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感,让文章更具诗意。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背诵古诗词、朗读文章、讲解文言文等,软件亦需要广泛使用。
在这些手段的有机结合中,让学生培养语感,体会语言之美。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语言文化的教育。
比如讲解民间传统文化、文学史、历史故事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万千文字中,领悟其中的语言文化,以此补充学生的语文背景知识,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浅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浅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610b1640029bd64793e2c8d.png)
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浅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摘要]语感是语言能力的外化,它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性;语感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寻获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整体感知和自主的学习探究。
不可否认,新课程背景下,语感教学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尊重语文学习规律,通过“读”、“感”、“疑”、“评”等方法培养语感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力、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课标语感培养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把“知识中心”、“智育至上”作为语文教育的普遍原则,造成了在课堂教学中重分析、概括、综合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忽视了体验和感悟的情感累积,导致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失衡。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语文界人士意识到“知识中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弊端,提出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淡化“语文知识”的“语感教学论”的口号。
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一文更是将语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推到了语文教学的前沿。
语感,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文教学的功效首先表现在学生的语感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性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感呢?一、读——语感形成的基础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如果说手感、乐感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观剑”、“操曲”之实践,那么对语言的感觉——语感的形成,自然就离不开“读”这个最基本的实践过程。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诵读、细读、略读、泛读等等。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吟诗也会吟。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诵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自觉诵读课文的习惯和技能。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花大力气对学生的朗读技能进行指导。
其形式可以多样,比如语文组开展“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要求班级每至少要有十五分钟的早读时间,不仅要求学生读出声音,还要求读出感情,以此打破不敢读书的尴尬心理。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dfbce3c67ec102de2bd89b4.png)
些论者认为语感分析是一条培养学生语 感的最重要途径。它是对语言材
料的内 、 容 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分析,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 重点是分 析语言意义的生成机制, 分析语言在这里是怎样使用的。并强调应以 语感分析 为辅.以 言语实践为主。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却用繁 琐的分析
l
l I
综合天地
2 90 00 9
i_
_i
■ 瞳 一 隧
酾 黑 龌 爨
麟
品味、运用的时间学生也被挤掉了。这
朗读。我们不应该越俎代庖,把自己对 作品的理解硬塞给学生,先人为主的灌 输给学生,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应该把语文 课堂交给学生。朗读不只是活跃课堂和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也不仅仅只是课 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 占 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 技能训练的 教学方法。 四. 激情诵读。学生经过粗读和自由 诵读之后,对文本的理解更深 了一层 。
■
讲解, 纠缠于课堂内 容的 训练, 替代了 学生的阅读领悟和言语实践。 这种重视
技术训练而忽视学生个性和独特感受的做法使一篇篇生动、 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灞 E
失去了自 身的魅力,变成一堆堆干巴巴的符号。过分偏重 “ 语感分析” 不但 , 学生的语感能力得不到提高,怕是连学习 语文的兴趣也失 却了吧。 其次在语文 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太过关注对课文内 容的 探究、 延伸, 忽略了对语言本身 的感悟。例如, 有的教师在课上抛开书本, 让学生海阏天空地谈从网上看到的 资料,以作为对课堂内容的补充。 这样学生投入读书的时间少了, 对文章理解
样的哥哥啊。 ”女生张琛抽泣着说 “ 老师, 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朋友, 但我平时 真没意识到 友情如此珍贵,现在我懂了……”同学们踊跃发言, 积极表达自己 的观点并纷纷联系起了 实际生活总的感受。 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已经进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语感能力;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作如下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此看来,在初中阶段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年就已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接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
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为中心,而语言实践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
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和体现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在”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中,我注意到,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培养语感正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理念。
有了好的语感,在听、读时,就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
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的传递信息。
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
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新课标”的导航,我校在初一教学思路上,大胆突破,确立了以”培养语感为突破口,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编排与设计思路,摸索了一套有效培养语感的方法,现整理如下,期望与大家共享。
一、在朗读实践中感悟语感
阅读是与语言材料直接接触的最直接的方式,要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意,不仅要多读、熟读,更需要朗读,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的融为一体,将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
1、加强朗读示范,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思想感情。
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激发朗读兴趣。
如教读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将学生带到春天优美的景色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2、注重朗读技巧,准确表情达意,增强语感
如语音轻重、停顿、语气、语速,语调抑扬顿挫,都要根据文句的特点而定。
读凝重鲜明情感特点的句子要重读;读耐人寻味的句
子要轻读;读愉悦的文章语气要轻快,语速稍快;读伤感的句子,语气要持重,语速要慢等,熟悉了这些,学生在运用朗读技巧朗读时,语感也就自然生成了。
3、采取多样形式,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语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章的情感特点,可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如读《观沧海》等感情奔放的作品,采用齐读,能读出气势;如读《秋天》等柔婉的作品,可听录音单读或范读,读出美的意境来。
还可采用分角色读。
当然,一篇课文也可运用多种方式读,要看教师怎样调配了。
这样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养成学生语感能力。
无论哪种形式,重视训练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感悟语感。
二、揣摩语句实践中,品味语感
揣摩语句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况且,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揣摩语句的语感、含义、特点以达到品味语感的目的。
1、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语感
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教读《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找本文的美点。
学生从字、词、句、段乃至全篇都能读出来,而且找的非常细,如”流动”的瀑布中的”流”,一位学生点出,”流”是化静为动的点睛之笔。
一个”流”字使藤萝活
了起来。
藤萝的活力与勃勃生机由”流”字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以这个”流”字为动力。
通过品语言,学生理解了作者由衷赞扬藤萝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的感情。
品味作者细腻情感变化的历程。
在揣摩语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还愁学生不会品味语感吗?
2、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语言环境就失去了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
《在山的那边》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在这里是孩子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若不结合语境,仅理解为”呆呆的想”,与诗意大相径庭,所以,结合语境品味词义也是品味语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积累语言材料实践中转化语感
说到积累,大家想到的就是背诵、抄写,其实,仿写、改写也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过程。
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成为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抄下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的引路人。
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摹仿其总分总结构特点,即先概括特征,再抓取不同侧面分写。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总写,抓住”济南冬天的小城,雪后的小山”两处描写,体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指导仿写《包头的冬天》。
还可以仿用《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使学生有章可循,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地结构体裁改写。
如将诗文改写成散文。
背,就是把名言警句、
名作佳篇等背下来,没有背诵这一环节,我们是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的,通过”三写”“一背”,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的转化。
四、丰富的课外活动实践中强化语感
培养语感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五分钟所闻所述,既训练听的能力,又开阔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进行报刊简练、读书汇报等。
哦那个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语感。
另外,创设开发的语文教学课堂,对培养语感也很重要。
培养语感的过程中始终与语文实践相结合,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改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的方法出台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标指引下一定要注重提高教师素养,注重发挥学生最大潜能。
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改方针的指引下做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传染语感于学生》作者夏沔尊,《语文教学通讯》转载。
2002.10
[2]《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语文教学通讯》,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