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
文科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艾忠玲、曹迎春
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世界某地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中某地的一处景观图片,图示水渠左侧为一大面积的农田区,右侧为一面积广阔的荒漠。据此完成1-2题。
1.图2景观最可能位于
A.④地B.③地C.②地D.①地
2.形成水渠两侧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A.地形不同B.水资源量不同C.国家不同D.土壤肥力不同读“长江荆江段部分河道示意图”,完成3-4题。
3.①处经人工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附近河段的影响是
A.流量增加B.流速减慢
C.淤积加快D.含沙量增大
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
亡的原因是
A.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B.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C.植被发育覆盖,泥沙和泥炭淤积
D.湖水大量流入河流,湖床干涸
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为部分记录摘取),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验证实践。据此完成5-6题。
荒漠河流故道
5.该县1月主要受
A.锋面气旋影响B.冷性反气旋影响
C.盛行西风影响D.副热带高压影响
6.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出现的原因分别是
A.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层厚度增加B.大气逆辐射增强水汽含量减少
C.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弱D.水汽含量减少云层厚度增加
有效降水指自然降水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层土壤水分的部分,即降水能到达植物根层土壤并被植被利用的最小降水量。影响有效降水量的因素较多,包括植被生长的特性、降水特征等。图为我国某干旱、半干旱地区0-20cm深度土壤降水转化率(注:转化率指土壤中的水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比率)。读图,完成7-9题。
7.同一地区,有效降水量
A.砂土大于黏土B.夏季大于秋季C.水田大于旱地D.坡地大于平地
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植被区有效降水量最小的是
A.草原植被区B.常绿林区C.苔藓植被区D.灌木植被区
9.据图分析,当夏季降水量超过35mm时,降水转化率甚至变小,主要由于
A.植被覆盖度减小B.土壤水分蒸发大
C.土壤水分停留时间长D.气温持续升高
风火山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夏季融化深度为0.8-1.5m,土壤发育缓慢。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有高寒沼泽草甸、高寒高草草甸、高山草
原。下图表示2004-2017年风火山多年冻土区风速、气温、相
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读图,完成10-11题。
10.决定该区域夏季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B.太阳辐射
C.土壤D.植被
11.该区域冬季相对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小,蒸发弱②土壤冻结,蒸发弱
③气温低,蒸发弱④白昼短,蒸发弱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分的最低值。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统计图”,完成12-14题。12.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土质颗粒B.气温高低
C.降水多少D.基岩性质
13.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弱的是
A.久保桃B.山丁子
C.富士苹果D.山桃
14.该地区最可能是
A.四川盆地B.华北地区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江西井冈山地区地势高耸,沟谷深切,物种及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极富多样化,在其沟谷地区保存有典型季雨林。此外,该地区还是典型的杜鹃花矮林分布区,杜鹃花矮林是井冈山地区特征性明显的常绿乔木,其叶片具有革制特征(即叶片表面光滑有光泽,角质层较厚)。据此完成15-16题。15.井冈山地区生存环境极富多样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平覆盖面积广阔B.人类活动破坏小
C.受寒冷冬季风影响小D.环境垂直差异大
16.井冈山地区杜鹃花矮林植被叶片具有革制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A.抗湿热B.抗干旱C.抗虫害D.抗涝渍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
A.5 次B.4 次C.3 次D.2 次
18.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
A.a 与小北山之间B.b 与北区火山之间
C.c 与南区火山之间D.d 与六棱山之间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下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20.与丁地人口增长模式最相似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韩国
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开始由单向流动为主逐渐向双向流动转变。部分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增幅减缓甚至出现了近20年来的首次回落。总体来看,我国流动人口正呈现出从一线城市流向三四线城市或中西部城市的迹象,中国版的“逆城市化”已经开始显现。下图是上海和北京人口流动变化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中国版“逆城市化”在许多一线城市开始显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一线城市环境污染相对较重
B .中西部人才落户政策的吸引
C .一线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D .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2.关于图中上海和北京流动人口变化或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流动人口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 .上海的流动人口变化与北京同步
C .流动人口减少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D .上海的流动人口变化率高于北京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变化模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的主导
因素是
A .地理位置
B .城市面积
C .交通条件
D .矿产资源
24.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
A .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弱联系
B .二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
C .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多
D .上海市服务范围最广
高层住宅会干扰近地面大气的扰动,进而影响局部地区风速。风速过大会导致近地面风速局地增强,引起行人不适,风速过小会导致通风不畅,加剧局地污染。下图中分别为福建平潭县风频及风速示意图和该县某小区建筑规划方案图,方案B 旨在保障整体通风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及高度,改善住宅区局地气流运动。据此完成25-26题。
25.该小区种植了许多根系发达、树冠大且低的景观行道树,该树主要分布在小区的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风频率(0-30%) 平均风速(0-6米/秒) 方案A 方案B
10层以下 15层 20层 3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