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质量控制.答案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厌氧和好氧串联处理工艺技术的开发应用( )。

A、能够充分发挥好氧微生物对低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能力强的优势和好氧微生物对高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能力强的优势和好氧微生物的优势B、能够充分发挥厌氧微生物对高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能力强的优势和好氧微生物对低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迅速彻底的优势C、能够充分发挥厌氧微生物对低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能力强的优势和好氧微生物对高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迅速彻底的优势D、能够充分发挥好氧微生物对高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能力强的优势和厌氧微生物对低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迅速彻底的优势正确答案:B2、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的正确描述是( )。

A、生物膜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并将其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B、转盘上附着的生物膜与污水及空气之间只进行有机物与氧的传递C、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形成污泥,密度较小,不易沉淀D、只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正确答案:A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需要确定的主要设计参数为( )。

A、需氧量和实际供气量B、曝气池的容积C、BOD污泥负荷、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和处理工艺流程D、污泥的容积指数正确答案:C4、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A、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CH4和CO2B、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H2O和CO2C、顶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CH4和CO2D、顶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NH3,H2O和CO2正确答案:A5、纯氧曝气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

A、氧利用率高B、曝气池的容积负荷高C、发生污泥膨胀现象较少D、A、B.C均正确正确答案:D6、曝气生物滤池( )。

A、原污水从底部进人池体,并通过由填料组成的滤层,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B、池内底部设承托层兼作滤料C、原污水中的悬浮物及由于生物膜脱落形成的生物污泥随处理水排出D、是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设备正确答案:A7、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

水污染控制试题+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试题+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9题,每题1分,共79分)1.下列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优点的是()。

A、沉淀效果好B、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C、池子配水均匀D、施工简单,造价较低正确答案:C2.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两大类。

A、净废水和浊废水B、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C、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D、含酚废水和含汞废水正确答案:B3.一般常用的污泥化学稳定法有()。

A、石灰稳定法B、氯稳定法C、高锰酸钾稳定法D、A和B正确答案:D4.以下关于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正确描述是()。

A、滤池内外的温度差能够决定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等.滤池内部的温度大致水温相等,在夏季滤池内温度低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上而下,冬季则相反B、滤池内部的温度大致与水温相等,空气始终由上而下流动C、滤池内外的温度差能够决定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等.滤池内部的温度高于水温,在夏季滤池内温度高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下而上,冬季则相反D、滤池内外的温度差不影响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正确答案:A5.氧的转移速度取决于()等因素。

A、污水的pH值B、充氧水泵的功率C、曝气池的容积和面积D、气相中氧的分压梯度、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污水的性质以及水流的紊流程度正确答案:D6.以下关于生物接触氧化池构造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填料应当选择价格便宜的材料B、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支架、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及排泥管道等基本部件组成C、生物接触氧化池按水流循环方式,可分为分流式与直流式D、支架是生物膜的载体,是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关键部件正确答案:B7.颗粒在水中的沉降过程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则该沉降称为()A、拥挤沉降B、压缩沉降C、絮凝沉降D、自由沉降正确答案:D8.曝气生物滤池()。

A、是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设备B、池内底部设承托层兼作滤料C、原污水中的悬浮物及由于生物膜脱落形成的生物污泥随处理水排出D、原污水从底部进人池体,并通过由填料组成的滤层,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正确答案:D9.以下关于曝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水污染控制工程(唐玉斌) 课后习题答案+考试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唐玉斌) 课后习题答案+考试重点

第十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理论概念:①底物和基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废水中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②比基质利用率:每单位重量微生物体对基质的利用速率q=(dS/dt)u /X③产氯系数:单位质量的基质被利用后增长的微生物的质量Y=dX/dS④比增长速率:每单位重量的微生物的增长速率u=(dX/dt)g /X⑤污泥龄: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之比值。

⑥内源呼吸系数Kd:指单位微生物体内单位反应时间内由于内源呼吸而消耗的微生物的量1、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有何区别?答:①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

好氧处理中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起作用,而厌氧处理中有两大类群微生物起作用,先是厌氧菌和兼性菌,后是另一类厌氧菌。

②产物不同。

好氧处理中,有机物转化为CO2、H2O、NH3或NO2-、NO3-、PO43-、SO42-等,且基本无害,处理后的水无异臭。

厌氧处理中,有机物转化为CH4、NH3、胺化物或者氮气、H2S等,产物复杂,出水有异臭。

③反应速率不同。

好氧处理中,由于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氧化比较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因而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废水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短,设备体积小。

厌氧处理中有机物氧化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所以有机物的转化速率慢,需要反应的时间长,设备体积庞大。

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好氧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

厌氧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条件(PH、温度等)要求甚严。

2、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各种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主要有:细菌(真细菌)(1吸附和分解有机物2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附着场所)、古菌(用于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用于极端水环境的生物修复工程)、真菌(在活性污泥曝气池中,真菌菌丝形成的丝状体对活性污泥的凝聚起着骨架作用)、藻类(利用光能CO2NH3PO43-生成新生细胞并释放氧气为水体供养)、原生动物(1起辅助净化作用2起指示生物作用)、后生动物(可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做出定性判断)。

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试题和答案

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试题和答案

年月人员培训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5分,共65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和,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3.具有的水域,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和。

5.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监督实施。

7.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超标项目经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8.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备案。

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乙烯、的标准值为、、、mg/L。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中,pH值、化学需氧量、铬(六价)分别使用、、测定。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Ⅰ类水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2.Ⅱ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3.Ⅲ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4.Ⅳ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Ⅴ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三、解答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mg/L计)Cl-2.请写出①二甲苯、②三氯苯、③四氯苯、④二硝基苯、⑤硝基氯苯各指什么。

答案1.环境功能分类、保护目标、水质评价、水质项目2.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3.特定功能、专业用水4.单因子评价、超标项目、超标倍数5.水质评价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7.自来水净化处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8.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9. 0.06、0.002、0.02、0.00510.玻璃电极法、重铬酸盐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判断题:X√X√√简答题1SO2502.①二甲苯:指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第一章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水污染控制习题库(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习题库(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9题,每题1分,共79分)1.好氧稳定塘净化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

A、好氧微生物与藻类共生B、好氧微生物与微型动物共生C、兼氧微生物与微型动物共生D、兼氧微生物与藻类共生正确答案:A2.用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物的多少,称为( )A、BODB、CODC、DOD、高锰酸钾指数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优点的是( )。

A、沉淀效果好B、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C、池子配水均匀D、施工简单,造价较低正确答案:C4.生物接触氧化法实质上是( )。

A、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C、活性污泥法和物理处理技术的结合D、一种新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正确答案:B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污泥脱水前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解决污泥运输的难题B、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水率高,脱水容易C、衡量污泥脱水难易程度的指标是污泥的比阻D、有机污泥均由亲水性带正电的胶体颗粒组成正确答案:C6.以下有关絮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B、絮凝是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C、混凝包括絮凝和凝聚两个步骤D、混凝包括混合、凝聚和絮凝三个步骤正确答案:D7.下列哪项描述不属于厌氧塘的特点( ) 。

A、塘深2.0m以上,塘内呈厌氧状态B、进水有机负荷高,可达100kgBOD5/(10000m2·d)以上C、污水停留时间长,有机物分解彻底,BOD5去除率可达80%以上D、容易滋生蚊蝇和散发臭气,应远离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正确答案:C8.按照混合液的流态,曝气池可分为( )。

A、传统曝气池、阶段曝气池、吸附再生曝气池、延时曝气池等B、鼓风曝气池和机械曝气池C、曝气-沉淀池合建式和分建式D、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循环混合式正确答案:D9.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总论)1. 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就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 臭味(4)固体含量,化学指标包括: 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就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与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2.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与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与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就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与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就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就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与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就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大学水污染控制第五次作业答案

大学水污染控制第五次作业答案

大学水污染控制第五次作业答案1.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什么?城镇污水的处理是否可用化学沉淀法,为什么?(1)原理:水中悬浮杂质大都可以通过自然沉淀的方法去除,而胶体及微小悬浮物,沉速缓慢,须经混凝沉淀方可去除。

化学混凝的机理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值、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

但归结起来,可以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作用:1压缩双电层作用:水中胶粒能维持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主要是由于胶粒的ζ电位。

如能消除或降低胶粒的ζ电位,就有可能使微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

在水中投加电解质———混凝剂可达此目的。

2吸附架桥作用:三价铝盐或铁盐以及其他高分子混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线性结构。

这类高分子物质可被胶体微粒所强烈吸附。

因其线性长度较大,当它的一端吸附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结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

这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

3网捕作用:三价铝盐或铁盐等水解而生成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微粒,使胶体粘结。

上述三种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理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适用条件:混凝处理对象:胶体、细小悬浮物、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疏水性)。

混凝用途:生活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三级处理、污泥处理等。

(2)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过去很少采用化学混凝的方法,因为混凝剂的发展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比较贵,处理城市污水成本太高。

近年来化学混凝剂的品种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发展,使化学混凝法处理城市污水(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竞争力。

与常规一级处理相比,混凝法一级处理能够大幅度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且运行费用较低(处理成本仅为0.3~0.5元/m3),同时还能取得较好的TP去除效果,达到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

国内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无机混凝剂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第一章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1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1、什么是水污染控制工程?
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指采取各种技术和控制措施,以改善和维持
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可持续使用率的水环境防护技术。

2、为什么要建立水污染控制工程?
答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水质保护方面日益注重。

水污染
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水污染控制工程,以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
染源的自然资源污染。

3、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具体措施包括水质改善工程、水质调节工程、水质清洁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水体质量监测、水质保护工程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综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综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综合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沉淀法一般适用去除的颗粒粒径是( C ).A.0.02 ~ 0.1μmB.0.1 ~ 20μmC.20 ~ 100μmD.100 ~ 200μm 2。

一般活性污泥法采用活性污泥的工作阶段为( B )。

A.对数增长阶段 B。

减速增长阶段 C.内源呼吸阶段 D。

适应阶段3.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为安全计,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值分别控制在( D )。

A.20℃,10℃ B。

30℃,10℃ C.30℃,15℃ D. 35℃,15℃4.好氧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B )。

A.1 ~ 3mg/L B。

2 ~ 4mg/L C.4 ~ 5mg/L D。

5 ~ 6mg/L5.可以省去鼓风机进行曝气的形式是( D )。

A.扩散板曝气 B.穿孔曝气 C.竖管曝气 D.射流曝气6.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部分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状态的活性污泥法是( D )。

A.渐减曝气 B.分布曝气 C.深层曝气 D。

延时曝气7.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 C )。

A.泥水分离 B。

回流活性污泥 C.泥水分离和回流活性污泥 D。

降解有机物8.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不会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是( D )。

A.缺乏N、P营养 B。

溶解氧不足 C.水温高 D. N、P营养过剩9.只能采用鼓风曝气的活性污泥运行方式是( C )。

A.渐减曝气 B。

完全混合 C.接触稳定 D.延时曝气10.下列情况中,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是( A )。

A.不设沉淀池的活性污泥法场 B.采用射流曝气的活性污泥性C.间歇运行的曝气池 D。

完全混合的活性污泥性11.可解释淡水进入海水港湾处的沉积现象的机理是( A )A.压缩双电层 B.吸附电中和 C.吸附架桥 D。

沉淀网捕12.可发生絮凝沉降的场合有( C )A.初沉池前期 B.初沉池后期 C. 二沉池前期 D。

污泥浓缩池13.影响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 B )A.水的流速 B.树脂交换基团的性能 C。

水污染控制工程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答案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 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明确提出“双碳”政策,力争分别在哪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

A:2030年2060年B:2030年2050年C:2030年2080年D:2030年2070年答案:A2.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A:1/4B:1/3C:1/5D:1/2答案:A3.三大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表示废水水质污染情况的重要指标有有毒物质、有机物微生物、悬浮物、温度、( )、颜色、油脂。

A:浊度B:重金属C:pH 值D:胶体答案:C2.水质标准可以分为()。

A:用水水质标准B:水环境质量标准C:水污染质量标准D:水污染排放标准答案:ABD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号为()。

A:GB8978-1996B:GB8978-2002C:GB18918-2012D:GB18918-2002答案:D4.一般生活污水与的比值比较稳定,一般为()。

A:0.6B:0.8C:0.5D:0.7答案:B5.依据处理过程对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方式,可将水处理方法划分为()、()两大类。

A:转移处理B:转化处理C:分离处理D:过滤处理答案:BC6.水中固体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有悬浮态、溶解态两种。

()A:对B:错答案:B7.在水质指标中以石油类和动植物油两项指标来表示油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A:对B:错答案:A8.水体自净的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两种。

()A:错B:对答案:A9.为明确区分、,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我国规定,为化学需氧量。

()A:错B:对答案:A10.总氮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等全部氮的含量。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筛网过滤器的类型有()A:旋转式B:振动式C:转动式D:转鼓式答案:ABD2.在计算调节池时,要按()的情况,即浓度和流量在高峰时区间来计算。

水质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题库答案全

水质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题库答案全

水质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题库答案全填空题6、色度可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物质构成。

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表色;胶体或溶解性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真色7、污水中最具代表性的嗅味物质是硫化氢,它是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形成的。

8、嗅味的检测方法分为感官检验法和分析检验法两种。

9、总固体是由漂浮物、可沉降物、胶体物和溶解状态的物质所组成。

总固体可进一步分为溶解性固体和悬浮固体。

10、碱度指污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

11、砷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亚砷酸盐AO2-、砷酸盐AO4-以及有机砷,对人体毒性排序为有机砷>亚砷酸盐>砷酸盐12、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就会对微生物、动植物及人类产生毒害作用,汞、镉、铬、铅、砷及其化合物称为“五毒”。

13、酚类化合物根据羟基的数目,可分为单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根据能否随水蒸气挥发,分为挥发酚与不挥发酚14、有机农药分为有机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两大类。

15、工业废水的BOD/COD值变化较大,如果该比值大于0.3,被认为该废水可采用生化处理。

16、有机物根据是否易于被微生物降解分为可降解和难降解两类。

17、污水中有机物的种类繁多,通常难以直接进行测定,经常用来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指标包括BOD、COD和TOC18、格栅按照除渣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格栅和人工格栅两种。

19、格栅按照栅条间隙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50mm)和细格栅(1-10mm)20、气浮法可分为电解气浮法、散气气浮法和溶气气浮法三类。

21、加压溶气气浮是国内外最常用的气浮方法,分为全溶气气浮、部分溶气气浮和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22、沉淀类型包括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四种。

23、最常采用的3种沉砂池型式有平流沉砂池、__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24、设计流量时污水在平流沉砂池中的水平流速约为0.15-0.3m/。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9分)1、污水回用:也称再生利用,是指污水经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杂用、景观娱乐、补充地下水地表水等。

2、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3、高级氧化技术: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工艺,该工艺一般采用两种或多种氧化剂联用发生协同效应,或者与催化剂联用,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评分:以上名词解释的评分采用(1)概念正确、(2)表达规范、(3)内涵要点齐备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来评判。

其中尤以要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即SBR池常规工艺过程包括5个基本过程,他们分别是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闲置。

2、对于一般的城镇污水,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以去除(20-30)%的BOD5。

3、废水中的油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

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乳化油)。

4、生化反应中,产率系数y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它是污水生物处理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悬浮。

三、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0分)1、(√)2、(×)3、(×)4、(×)5、(√)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ABC;2、ACD;3、BCD;4、ABCD;5、A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8分,共24分)1、含油废水为什么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浇灌田地?针对含油废水你认为采用何种工艺处理比较合适?(8分)答:含油废水的危害:对生态系统;对植物;对土壤;对水体(4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一、水污染控制工程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水形成自然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B.水在社会循环中取用的是径流水源和渗流水源C.生活污染源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D.工业污染源属于点源而非面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调节池可以调节废水的流量、浓度、pH值和温度B对角线出水调节池有自动均和的作用C.堰顶溢流出水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D.外设水泵吸水井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3、TOD是指(A)A.总需氧量B生化需氧量C化学需氧量D总有机碳含量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B.BOD是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C.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D.BOD是碳化所需氧量和硝化所需氧量之和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COD测定通常采用K2Cr2O7和KMnO7为氧化剂B.COD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C.COD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D.COD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6、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D)A.悬浮物B胶体C溶解物D沉淀物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B.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C.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cmo,可增加格栅面积D.格栅倾斜50-608、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A)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9、颗粒在初沉池初期(A),在初沉池后期(B)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10、颗粒在二沉池初期(B),在二沉池后期(C),在泥斗中(D)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11、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D)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自由沉淀试验用沉淀柱的有效水深应尽量与实际沉淀池的水深相同B.絮凝沉淀试验用沉淀柱的有效水深应尽量与实际沉淀池的水深相同C.对于自由沉淀E~t曲线和E~u曲线都与试验水深有关D.对于絮凝沉淀E~t曲线和E~u曲线都与试验水深有关13、料的接触吸附是过滤的机理之一,不属于这一机理的是(D)A.重力沉淀B.范德华力吸附C.布朗运动D.截留作用14、根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等分成三层,则(B)B.不改变流速v 和最小沉速u0,池长L 缩短2/3C.不改变流速v 和最小沉速u0,池长L 增长1/3D.不改变流速v 和最小沉速u0,池长L 增长2/3 15、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D ) A.横向潜孔B.竖向潜孔C.穿孔墙D.三角堰滤 16、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A ) A.漫射B.布朗运动C.带电D.水化膜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对无机物盐类混凝剂来说,吸附架桥起决定作用B.对无机物盐类混凝剂来说,双电层作用机理起决定作用C.对有机高聚物来说,吸附架桥起决定作用D.对有机高聚物来说,双电层作用起决定作用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B.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以无机碳为碳源C.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的代谢过程存在内源呼吸D.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的代谢过程不存在内源呼吸19、不属于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是(B ) A.范德华力B.表面张力C.化学键力D.静电引力 20、关于活性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活性炭是以含碳为主的物质经高温碳化和活化而成B 活性炭比表面积越大越好 C.活性炭本身是非极性的D.活性炭还具有催化氧化作用和催化还原作用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给水处理中消毒这一步必不可少 B.饮用水合格标准是大肠菌群数<3个/LC.HOCl 氧化能力比OCl-强 D.HOCl 、OCl - 中的含氯量称化合性氯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微生物的净增长量等于降解有机物所合成的微生物增长量-微生物自身氧化所减少的微生物量B.微生物自身氧化率的单位为1/dC.微生物的耗氧量等于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微生物自身氧化所需的氧量D.微生物自身氧化需氧率的单位为gO 2/g (微生物.d ) 23、下列对好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D )A.温度每增加10~15℃,微生物活动能力增加一倍 B.当pH<6.5或pH>9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 C.水中溶解氧应维持2mg/l 以上D.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BOD5:N:P=200:5:124、右图为不同有机物在不同浓度下微生物的相对耗氧速率曲线,它们分别对应了哪类有机物 A.不可生化无毒的B.不可生化有毒的 C.可生化的D.难生化的25、关于活性污泥处理有机物的过程,不正确的是(D )A.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分吸附和氧化与合成两个阶段B.前一阶段有机物量变,后一阶段有机物质变C.前一阶段污泥丧失了活性D.后一阶段污泥丧失了活性A25B.100C.125D.15027、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B)A.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B.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C.SVI过高,污泥细小而紧密D.SVI过低,污泥会发生膨胀28、关于污泥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相当于曝气池中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C.污泥龄并不是越长越好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29、某工业废水的BOD5/COD=50,初步判断它的可生化性为(A)A.较好B.可以C.较难D.不宜30、利用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可以指导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下列指导不正确的是(C)A.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对数增长期B.一般负荷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减速生长期C.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减速生长期D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内源代谢期31、介于活性污泥法和天然水体自净法之间的是(D)A.好氧塘B.兼性塘C.厌氧塘D曝气塘32、不属于推流式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是(D)A.渐减曝气法B.多点进水法C.吸附再生法D.延时曝气法33、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是(C)A.平流式B.推流式C.循环混合式D.完全混合式34、不属于机械曝气装置的是(A)A.竖管B.叶轮C.转刷D.转碟35、大中型污水厂多采用(B)式(C)曝气小型污水厂多采用(A)式(D)曝气A.完全混合B.推流式C.鼓风D.机械36、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是(B)A.生物滤池B.生物接触氧化池C.生物转盘D.生物流化床37、下列关于各种活性污泥运行方式不正确的是(B)A.渐减曝气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供氧与需氧之间的矛盾B.多点进水法比普通曝气池出水水质要高C.吸附再生法采用的污泥回流比比普通曝气池要大D.完全混合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不耐冲击负荷的缺点38.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是(A)A.厌氧菌B.好氧菌C.兼性菌D.中性菌39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控制步骤是(B)A.酸性发酵阶段B.碱性发酵阶段C.中性发酵阶段D.兼性发酵阶段40.厌氧发酵的温度升高,消化时间(B)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判断41.厌氧发酵的温度升高,产生的沼气量(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判断42.下列不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是(D)A.厌氧接触池B.厌氧滤池C.厌氧流化池D.厌氧高速消化池43.传统消化池与高速消化池的主要区别在于(B)A.前者不加热,后者加热B.前者不搅拌,后者搅拌C.前者有分层,后者不分层D.前者出水需进一步处理,后者出水不需要44.高速消化池中二级消化池内应有的装置是(C)A.蒸汽管B.水射器C.测压管D.螺旋桨45.高速消化池中一级消化池的作用是(A)A.搅拌和加热污泥B.贮存污泥C.消化污泥D.浓缩污泥46.下列哪一个不是现代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工艺的特点(B)A.较长的污泥停留时间B.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C.较少的污泥产量D.较少的N、P元素投加量47.下列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不是从池底进水、池项出水的是(D)A.厌氧流化床B.UASB反应器C.厌氧滤池D.厌氧接触池48.下列哪一项在运行厌氧消化系统时属不安全做法(C)A.消化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等不允许漏气B.消化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等维持正压C.贮气柜连接支管提供能源使用D.沼气管道附近有通风设备49.下列哪些装置不算污泥的来源(B)A.初沉池B.曝气池C.二沉池D.混凝池50.污泥在管道中输送时应使其处于(D)状态A.层流B.中间C.过渡D.紊流A.1/3B.2/3C.1/4D.3/451.VS是指(C).A.灼烧残渣B.含无机物量C.灼烧减量D.非挥发性固体52.污泥在管道中流动的水力特征是(A)A.层流时污泥流动阻力比水流大,紊流时则小B.层流时污泥流动阻力比水流小,紊流时则大C.层流时污泥流动阻力比水流大,紊流时则更大D.层流时污泥流动阻力比水流小,紊流时则更小53.污泥的含水率从99%降低到96%,污泥体积减少了(D)54.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泥的处理方法(B)A.高速消化法B.厌氧接触法C.好氧消化法D.湿式氧化法55.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泥的最终处理方法(D)A.用作农肥B.填地C.投海D.湿烧法烧掉56.下列关于冷却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直接冷却水被污染并升温,间接冷却水只有升温不受污染B.直接冷却水需做冷却和处理,间接冷却水只需做冷却C.直接冷却水和间接冷却水都会产生污垢D.直接冷却水和间接冷却水都以湿空气为介质进行冷却57.水的冷却主要是通过(A)A.接触传热和蒸发散热B.接触传热和辐射散热C.蒸发散热和辐射散热D.辐射散热和对流传热-3(hPa)中各物理量含义正确的是(C)58.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rRT*10A.r为理想气体在其压力下的比重B.R为气体常数,单位为kgm/kg.℃C.T为绝对温度,T=273+t,t为空气干球温度D.R干=47.1R气=29.3kg.m/kg℃59.绝对湿度是(B),含湿量是(D)A.1m 3湿空气中含水蒸汽的质量B.数值为水蒸汽的容重C.1kg湿空气中含水蒸汽的质量D.数值为水蒸汽容重与干空气容重比值60下列哪一项不是水蒸发的推动力(C)A.水和空气交界面上的水蒸汽含量与空气中水蒸汽含量之差B.水和空气交界面上的水蒸汽压力与空气中水蒸汽压力之差C.水和空气交界面上的温度与空气温度之差D.水和空气交界面上的含湿量与空气中的含湿量之差61.湿空气的比热定义为(A)A.使质量为1kg湿空气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B.使重量为1N湿空气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C.使重量为1kg湿空气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D.使质量为1N湿空气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62.关于相对湿度不正确的是(B).A.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B.空气的含湿量和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含湿量之比C.空气的蒸汽压和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蒸汽压之比D.水蒸汽的容重和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6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当水温T>气温时,水的蒸发散热使水温降低B.当水温T<气温时,水的蒸发散热使水温升高C.当水温T>气温时,水的接触传热使水温降低D.当水温T<气温时,水的接触传热使水温升高64.不能加快水蒸发散热速度的是(D)A.使水形成水滴B.使水形成水膜C.鼓风D.加热65.下列关于天然冷却池说法不正确的是(B)A.利用天然池塘或水库建成B.不宜将热水进口和冷却出口放在同一地段C.水的冷却在地面上进行D.冷却池越深越好66.下列关于喷水冷却池说法不正确的是(C)A.在天然或人工的池塘上加装了喷水设备B.应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C.每个喷嘴的喷洒范围应相互重叠D.喷水冷却池的曲线图作校核用67.下列关于冷却塔说法不正确的是(C)A.冷却塔的效果比冷却池高B.淋水装置又称为填料C.进塔的空气流向若与水流流向垂直,称逆流式D.自然通风冷却塔可不使用收水器68.冷却塔的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B)A.通风筒B.淋水装置C.配水装置D.收水器69.当循环水水质不稳定易产生CaCO3沉淀时,可采用薄膜式淋水装置中的(A)A.波形石棉水泥板B.塑料点波式C.塑料斜波式D.塑料蜂窝式70.下列条件(D)不适合设置天然冷却池A.冷却水量大B.有可利用的洼地或水库C.距工厂不太远D.夏季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71.下列条件(A)不适合设置喷水冷却池A.冷却水量大B.有可利用的洼地或水库C.有足够大的开阔地D.风速较小且稳定72.下列条件(D)不适合设置自然通风冷却塔A.冷却水量大B.对水温要求不严格C.有足够大的开阔地D.风速较小且稳定73.下列作用既产生污垢又产生腐蚀的是(C)A.脱CO2作用B.浓缩作用C.水温变化作用D.铁细菌氧化作用74.既能作阻垢剂又能作缓蚀剂的是(A)A.聚磷酸盐B.聚丙烯酸钠C.聚羧酸钠D.锌盐7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阻止水垢(A)A.减小排污损失率B.通过澄清降低补充水中的悬浮物浓度C加酸将碳酸盐转化成碳酸盐D.通入CO276.下列四种水量损失中中损失水分不损失盐分的是(A)A.蒸发B.风吹C.渗漏D.排污77.对应处理级别选择处理对象一级处理(D)二级处理(C)深度或三级处理(A)特种处理(B)A.残留的悬浮物和胶体、BOD和COD,氨氮、硝酸盐。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及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及参考答案

• 1、估算出水中BOD5的浓度
– 悬浮固体中可生物降解部分:0.75×16=12mg/L
– 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最终BODL=12×1.42=17.04mg/L – BODL转化为BOD5=0.68×17.04=11.6mg/L – 确定经生物处理后要求的溶解性有机物,即Se:
– 11.6+Se≤25mg/L,Se ≤13.4mg/L
• 3、 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 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 什么?
– 答:基本原理: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 力
– 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 基本规律: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 浮力、摩擦力的作用。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 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 平衡时, 颗粒即等速下沉。
• 6、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主 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
– 答:脱氮:1、硝化:(a)好氧环境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碱度: (b)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c)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 是20~30℃。2、反硝化:(a)碳源:BOD5/TKN>3~5(b)pH :最适宜的pH是6.5~7.5(c)溶解氧应控制在0.5 mg/L以下(d) 温度:最适宜温度是20~40℃。
• 3、计算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 t=9890×24/30000=7.91h
• 4、计算每天排除的剩余污泥量: • 按表观污泥产率
– Yobs=0.6/(1+0.08×10)=0.333 计算排除的以MLVSS计的干污泥量 △Xv=0.333×30000×(250-13.4)/1000=2363.6kg/d 总排泥量:2363.6/0.8=2954.5kg/d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答: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 (2)色度 (3)臭味(4)固体含量,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 COD >BOD20>BOD5>OC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

水污染控制习题库(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习题库(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一好氧工艺进行生物脱氮处理,该系统时常出现氨氮去除效率较低的问题,试分析以下哪一项不是产生该问题的可能原因?( )A、曝气量不足,好氧区溶解氧浓度小于1B、运行温度低(<15℃)C、碱度不足D、进水C/N比较低正确答案:D2、助凝剂主要有( )。

A、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骨胶B、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骨胶C、三氯化铁、活化硅酸、骨胶D、聚丙烯酰胺、三氯化铁、硫酸亚铁正确答案:A3、以下关于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或CASS)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工艺在进水区设置初次沉淀池B、活性污泥由二次沉淀池回流C、混合液在生物选择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活性污泥回流比一般取50%D、将反应阶段设计为缺氧-好氧-厌氧环境可取得脱氮除磷的效果正确答案:D4、下列有关废水生物除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的生物除磷过程是利用聚磷菌从废水中过量摄取磷,并以聚合磷酸盐贮存在体内,形成高含磷污泥,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将高含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目的B、聚磷菌只有在厌氧环境中充分释磷,才能在后续的好氧环境中实现过量摄取磷C、普通聚磷菌只有在好氧条件下,才能过量摄取废水中的磷,而反硝化除磷菌则可以在有硝态氮存在条件下,实现对废水中磷的过量摄取D、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的数量对于除磷效果至关重要,因此,一般生物除磷系统的污泥龄越长,其除磷效果越好正确答案:D5、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是以处理污水为主,兼( )的污水土地处理与利用工艺。

A、生长牧草B、培育田地C、种植树木D、污泥处理正确答案:A6、下列哪些是通过提高传氧效率得以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

A、延时曝气法B、深层曝气法C、浅层曝气法D、AB法正确答案:B7、常用的氧化沟曝气设备有( )。

A、充氧泵、搅拌电机B、曝气转刷、曝气转碟、充氧泵C、曝气转刷、曝气转碟、竖轴表曝机D、离心机、微滤机、竖轴表曝机正确答案:C8、下列不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数据测定与绘制 逐日分析质量控制样品达20次以上后,计算统计 值。绘制中心线、上、下控制线、上、下警告线 和上、下辅助线,按测定次序将相对应的各统计 值在图上置点,用直线连接各点即成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绘制成后,应标注有关内容,如测 定项目、质量控制样品及浓度、分析方法、实验 的起止日期、温度范围、分析人员和绘制日期等。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质控图的作用
① 为质控结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② 进行平行样品和回收率的评价工作; ③ 时时监测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有: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Ⅹ-S图) 均值-极差控制图(Ⅹ-R图) 加标回收控制图(p-控制图) 空白值控制图(Ⅹb-Sb图)
1、试验方法: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最常用的方法 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 内容:空白试验 样品平行试验 样品加标试验 参考标样试验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控制及评价方法:记录和控制所获得的精密度和回收 率数据的最好方法是绘制质量控制图。 (1) 质量控制图的概念:控制图的基本理论由W.A.Shewhart 建立 ,并于30年代初发表了专著。控制图的基本假设是 认为每个分析方法过程都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将实 验室内对某一指标的分析数据以正态分布的假设为基础进 行统计。 质量控制图(简称质控图)是绘有控制限和警告限的统计图。 其基本组成有中心线、上下辅助线、上下警告限和上下控 制限。中心线可视为方法的预期值,位于上下警告限区域 内可视为目标值,上下控制限区域内则为受控制区域,也 就是测定值的可接受范围。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 在保证基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并一致可比 的测试结果。 应以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为基础,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参加, 使所得数据的数量能满足数理统计处理的要求。 可共同分析一个统一样品,也可以用现场评价方式进行。 通常,由有经验的实验室或质控协调实验室或人员负责主 持,首先由他们按照工作目的和要求规划设计实施方案, 提出具体工作细则。 再由主持人员对各参加实验室所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 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或判断。 此活动可以协助实验室发现室内不易核对的问题,提高分 析结果的总体可信度,使这些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均数极差控制图
1.10
0.15
1.05
0.10
mg/L
mg/L
1.00
0.05
0.95
0.00
0.90
-0.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回收率试验值控制图
115 110 105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评价方法 1.Z评估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属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 1992年1月向有关成员国和组织下发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协调方案”。 (1)单一Z值:在实验室的检测值剔除离群值之后按下式计算各实验室的Z值。 x x Z S 式中:x —— 某实验室的检测值; —— 不同实验室检测值的平均值; S —— 各实验室检测值的标准差。
谢谢大家!
mg/L
100 95 90 8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空白试验值控制图
0.020
0.015
mg/L
0.010
0.005
0.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内部质量控制 注意:

控制样品要放在常规样品中测定,必须与样品的 分析完全一致。积累的数据应尽可能多地覆盖不 同条件下数据变化的情况,

当积累了新的20批数据,应绘制新的质量控制图, 作为下一阶段的控制依据。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图结果的判定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测定质控样品,如质控样品结 果落在上、下控制限之间,则认为该批样品的测 定结果在控制中。 如果测定值在控制线(±3S)以外,则为失控, 立)即重新分析。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在控制限 内,则可以继续分析工作;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 超出控制限,则停止分析工作并查找问题予以纠 正。并应将失控情况和处理结果作详细记录。 在警告线(±2S)以外,提示警告,应引起注意、 继续观察。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二)实验室间比对及能力验证试验
1.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实验室或多个实验室 对相同或类似检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一般用于以下目的:

① 确定某个实验室对特定试验或测量的能力,并检测监控实验室的 持续能力; ② 识别可能与实验室相关的问题如人员的检测能力和仪器校准; ③ 确定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监控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x

评估的原理实际上是正态分布的显著性检验。在正常情况下,各实验室的检 测值大致呈正态分布。Z值即是把一般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化 随机变量,变换后一般正态分布就变成了μ=0,σ=1的标准正态分布,根据 各实验室检测值与均值的差值落的位置进行评价,一般分为: |Z| ≤ 1 优秀; |Z| ≤ 2 满意; 2<|Z|<3 有问题,尚可接受; |Z| ≥3 不满意,不可接受; 由此可以看出,|Z| 值越小的实验室,该项的检测水平越高,这种单一的项 目评估,亦称为单一Z值评估。

④ 向客户提供更高的可信度;
⑤ 鉴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⑥ 确定一种方法的能力特性,通常称为共同试验; ⑦ 给标准物质赋值,并评价其有效性。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2.能力验证:根据ISO/IEC导则的定义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



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因此能力验证是实验室比对的一种应用。 化学实验室的能力验证通常是由参加测试的实验室,对测试组织部 门所发放的良好、均匀、稳定试样,按照统一要求和项目进行分析 测试,通过分析测定数据的汇总处理,对各实验室的水平进行评估。 这是一种外部质量评估,是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独立考核。 目的:能力验证一般用于: ① 获得能力验证满意结果的个体实验室对其采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措 施是一种鼓励;获得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则通过反馈促 使其采取纠正措施。 ② 为特殊任务选择实验室提供合理的依据。
n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制作质量控制图: 1.选择质量控制样品 2.测定质量控制样品 3.按所选质控图的要求积累数据 4.计算各项统计量值 5.绘制质控原始图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样品选择 用以建立质量控制图的质控样品,可以选用标准 物质,也可用自制质控样品或质量可靠的标准溶 液(标准合成水样、标准溶液),空白和样品加 标回收率亦可作为控制样品,建立空白值和回收 率质控图。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把分析工作中 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以获得准确 可靠的测试结果。 分析质量控制是发现和控制分析过程产生 误差的来源,用以控制和减少误差的措施。


分析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图基本形式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中心线,其位置与正态分布的均值μ重合 上控制线(限),其位置在μ+3σ处; 下控制线(限),其位置在μ-3σ处; 上警告线(限) ,其位置在μ+2σ处; 下警告线(限) ,其位置在μ-2σ处; 上辅助线,其位置在μ+σ处; 下辅助线,其位置在μ-σ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