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理;治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理;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多年来一直是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因为首先cag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是十分明确。

目前认为cag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综合作用的、漫长的、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积累过程;其次cag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cag已明确被定为癌前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始终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近年来在cag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就cag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cag的发病机制及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cag的发生与hp感染、胆汁返流、免疫、年龄、高盐、过热、低维生素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的研究结果证实除上述病因以外下列因素也参与了cag的发病。

1.1 感染因素
1.1.1 hp感染
hp是cag的主要病因,hp的致病机制与其本身具有的粘附作用、分解尿素产生氨的毒性作用、hp的多种酶、自由基的损伤作用、感染造成免疫功能缺陷、感染时病人的年龄以及感染引起维生素c缺乏等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不同基因型的hp菌株的感染与cag的关系报道不一,有待进一步论证。

van doorn[1]认为具有caga基因的hp菌株较其他基因型的hp菌株在cag的致病性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caga型hp感染者表达产生的caga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宿主胃黏膜局部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实验发现胃黏膜活检标本中il1、il8表达增多,他们能使粒细胞和吞噬细胞聚积到炎症部位,启动炎症过程,并促使炎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趋化因子、蛋白酶以及胶原酶,导致胃黏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

而且另有报道caga型hp可以使胃黏膜组织cox2水平上调[2],cox2既是炎症过程的诱导酶,在肿瘤中有高表达,它是联系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纽带之一。

因而caga 型hp与cag及胃癌的关系十分密切。

但日本及我国的报道却认为vaca基因型的hp感染与cag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caga则与cag的发生关系不大[3],上述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hp在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毒力因子的基因型不同有关[5]。

1.1.2 其他细菌、病毒感染sanduleanu[6]等报道长期应用抑酸治疗的病人可引起非hp以外的其它细菌感染,它对于胃体萎缩胃炎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如有双重感染可以显著增加胃体萎缩性胃炎的危险性。

hirano[7]等报道eb病毒(ebv)dna在23/35的随机人群中检出,而在cag患者中检出率更高12/13(p<0.01),而且ebv感染对于cag向胃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故ebv在cag的发病机致中也应引起关注。

1.2 胆汁返流
胆汁返流导致cag主要是通过损害胃黏膜屏障引起,胃腔内的h+通过受损的屏障反弥散入胃黏膜内,刺激组织胺分泌增加,组胺又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并作用于血管h1、h2受体引起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胃黏膜有效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cag的发生。

另外胃黏膜受损也会引起胃黏膜合成的胃肠激素―前列腺素e2(pge2)减少,它的减少可以加重胃黏膜萎缩,因pge2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黏膜血循环量的作用;其次胆汁返流可以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加重胆汁返流。

目前认为胆汁返流是独立的致病因素之一。

引起胆汁返流的原因可能与高龄,胃动力减弱,吸烟等因素有关。

hp并不是引起返流的病因[8,9],无论有无hp感染,胆汁返流的严重程度与黏膜炎症及萎缩的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肠上皮化生的严重度也呈显著正相关。

1.3 胃黏膜微循环的改变
有文献报道cag患者较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血流量(gmbf)明显降低。

而胃黏膜
血液循环对于维持胃黏膜的生理功能及防御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胃黏膜的代谢对缺血较为敏感,胃黏膜的更新较快,而其糖原含量仅相当于肝细胞的11%,骨骼肌的6%,因此在缺血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无氧代谢以补充能量的不足。

由于胃体是泌酸区,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atp含量的减少会致离子转运系统功能减弱,造成黏膜防御机能的下降,大量的h+不能随血流及时清除,结果h+大量积聚,使细胞ph下降,细胞跨膜电位下降,造成细胞损害,故腺体出现萎缩,导致cag的发生。

1.4 血管活性因子的改变
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如pge2,它作为舒血管因子及胃黏膜保护剂运用于临床。

郭昱等报道[10]血管活性肠肽(vip)在cag患者中明显减少,vip的减少可以引起gmbf的减少,更为重要的是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因而细胞正常代谢受到干扰,细胞分化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加速,使一些非分裂周期的细胞进入分裂期,干扰了通过蛋白激酶对基因调节的过程,以致改变了细胞的遗传性。

张健等人报道胃良性病变,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细胞camp浓度依次递减,支持camp在vip减低致cag胃黏膜出现高代谢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的作用机制。

陈朝元等[11]报告 cag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升高,降钙素相关肽(cgrp)水平下降,两者相关系数r=0.214,p=0.02呈显著负相关,说明et、cgrp在调节胃黏膜血流量及保持胃黏膜完整性方面的作用失调,导致gmbf下降,最终导致胃黏膜萎缩、cag的发生。

1.5 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激素(gh)、维生素等。

郭昱[8]等报道在cag患者的血清当中存在胃泌素、egf水平的增高及生长抑素(ss)水平的减低;而lippincott[12]等报道重度cag患者血清中胃泌素水平降低,但当出现高胃泌素伴鸟氨酸脱羧酶和cox2表达增强时可能标志着cag有向胃癌转变的趋势。

有人报道gh在cag患者中水平低下,cag的发病可能与gh的水平低下有关[13,14]。

胃泌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还能使胃黏膜血流增加,对胃肠道黏膜产生营养作用。

此外,yoshikazu[13]等研究认为胃泌素对胃黏膜有营养作用,因肠嗜铬细胞和壁细胞上均有胃泌素受体存在,胃泌素可通过直接作用受体而刺激这些细胞增殖,另外这些细胞同时又可产生表皮生长因子。

胃泌素可通过刺激产生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胃底黏膜腺颈带原始细胞增殖,因而胃泌素对胃黏膜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作用。

egf通过与胃黏膜内egf受体(egfr)结合促使黏膜上皮增生,同时egf可增加胃黏膜黏液糖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保护胃黏膜免受各种损伤因素的侵蚀和攻击,有利于黏膜的修复,还可以通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前列腺素e、巯基化合物的合成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有关。

gh可与ghr结合起到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和生长、促进黏膜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的作用,另外一些实验结果还显示应用gh可以刺激鼠胃黏膜内因子含量增加,提高胃泌素水平。

1.6 宿主的遗传因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hp感染率很高,但cag或胃癌的发病率却很低,这一现象被称为“非洲之谜”,这些现象提示宿主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宿主的遗传基因方面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如: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它们的基因表达产物il1β,tnfα均为酸抑制剂,亦为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关键介质。

il1β具有促炎症特性,有利于抵抗病原菌感染,抑制酸分泌,并具有细胞保护作用,促进损伤愈合和恢复黏膜完整性,对hp感染的自然病程有深刻的影响。

tnfα在hp感染进程中也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当hp感染时,活跃的炎症反应可使il1β和tnfα分泌增加,有利于消除hp感染,但伴随的酸分泌抑制可使细菌定植和感染扩展到胃体黏膜,广泛的胃体感染使酸分泌持续抑制,并导致腺体丢失和胃黏膜异型增生。

furuta[16]等证明il1β511t+增加日本人中低胃酸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危险性。

最近报道发现γ干扰素(ifn)受体基因ifngr1的多肽性与hp感染相关[17]。

在高加索人群中,il1基因簇和tnfα可导致严重胃炎,进行性胃黏膜萎缩和低酸分泌,最终发生胃癌[18]。

通过这些基因多肽性的研究能鉴别宿主与hp相互作用时哪个患者易于发生低胃酸和异型增生,哪个患者可将感染局限于较小范围,机体有相对较好的保护,不会引起胃黏膜严重的炎症、萎缩、肠化、癌变,为我们今后治疗―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7 维生素缺乏
cag的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大量临床资料已明确提示在老年人群中存在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半胱氨酸增多[19]。

sipponen[20]等报道在患cag的老年人中有2.5%的患者存在维生素b12、叶酸的缺乏,其中3/4检测发现有hp感染,说明cag除了与年龄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hp感染有关;另有人报道,在已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感染hp的患者中,会出现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浓度的减低,半胱氨酸浓度的增高[21]。

长期hp感染会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c,使维生素c对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下降[22],从而也加重cag病变程度。

1.8 免疫因素
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在患者体内常常检测出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多灶性萎缩性胃炎也有免疫因素参与,一般认为免疫因素所导致的胃黏膜损害是继发的,在其他致病因子作用下,使壁细胞抗原释出,引起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继而产生体液免疫,造成壁细胞的破坏,黏膜的萎缩。

1.9 生活方式
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cag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目前研究较多的集中在高盐、过热的食物对胃黏膜的影响,张沥[23]等报道长期过热、过咸饮食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调亡和增殖及调控基因失控,导致cag的形成。

国外学者fox jg[24]等也有类似报道。

日本lucy s[25]等报道hp(+)的cag患者的发病与受教育水平低、大米摄入多、牛奶、水果、蔬菜的摄入少有关,而与酗酒、吸烟则无明显关系。

chateroud[26]报道,减少大米等谷物的摄入可以导致消化、吸收的比例增加,从而引起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增加,导致胃黏膜的病变,胃癌发生比例增加。

但有人报道hp(+)的吸烟者中cag 的发病率明显增多[27]。

以上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可以导致cag患者的基因谱的改变。

陈胜良、萧树东[28]等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分析了较大样本临床cag患者基因谱得出其胃黏膜基因表达与非cag患者胃黏膜基因表达不同,改变相当广泛,提示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黏膜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而且与免疫机制的参与有关。

2 cag的治疗进展
2.1 饮食治疗
针对上述病因,医生应告诫患者注意饮食卫生,以减少hp的感染(据报道hp的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在口腔科医师及内镜医师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说明hp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另外告诉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及牛奶,饮食清淡,避免过热或过冷,戒烟戒酒,少吃腌制、熏制的食物。

2.2 根除hp治疗
2.2.1 治疗对象
hp(+)的中重度cag患者。

对于轻度、无症状且hp()的患者无须药物治疗,而应定期复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2.2.2 根除hp的治疗方案
2003年安徽桐城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会议一致认为,目前全球根除hp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是:ppi/rbc(标准计量)+a(1.0 g)+f(0.1 g)/m(0.4 g)/c(0.5 g);ppi/rbc(标准计量)+m(0.4 g)+c(0.5 g);b(标准计量)+ f(0.1 g)/ m(0.4 g)+c(0.5 g);均为每日2次,7 d 为一疗程;b(标准计量)+ m(0.4 g)+a(0.5 g)/t(0.75 g或1.00 g);每日2次,共服14 d。

二线方案:ppi(标准计量)+ b(标准计量)+ t(0.75 g或1.00 g)+ f(0.1g)/ m(0.4g 每日3次),每天2次,7 d~14 d为一疗程。

[注;ppi::质子泵抑制剂;rbc: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或400 mg;b: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220 mg或240 mg果胶铋240 mg; f:呋喃唑酮;a:阿莫西林;m:甲硝唑;c:克拉霉素;t:四环素。

]一线方案中的抑酸剂可用受体阻断剂替代,如西米替丁400 mg、雷尼替丁150 mg、法莫替丁20 mg,但根除率可能会有所降低[29]。

2.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已明确早期根除hp可预防萎缩性胃炎的形成,但对于能否逆转已形成病变有不同的观点。

hsu[30]等对43例病人随访1 a结果显示,hp根除成功组的病人胃黏膜腺体及肠化程度保持不变;ciok[31]等对35例cag病人给予抗hp治疗,经2 a随访显示,未根除组胃黏膜萎缩及肠化无变化,根除组中中度肠化在随访12个月后出现积分明显减少(p<0.01),12个月时有30%,24个月后有61%的肠化消退。

胡品津[32]等提出根除hp能否使肠化发生逆转,可能与已具有向肠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胃上皮干细胞”要恢复正常并取代肠化组织需要更久的时间有关,对此还须做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主张对于hp感染的治疗应该是“testandtreat”,而不应盲目长期强抑酸治疗。

对hp阳性患者需长期接受强抑酸药物治疗者,亦应首先进行根除hp治疗[18]。

2.3 改善胃动力,减轻胆汁返流
目前多用的药物有消胆胺,该药可结合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硫糖铝可与胆汁中的胆汁酸,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返流。

胆汁中对胃黏膜最有害的主要是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服用熊去氧胆酸可使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减轻二者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

现运用较多的碳酸铝镁咀嚼片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效率达90%。

该药是新型的结合胆酸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与胆汁酸结合,消除了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害,并能在肠内碱性环境中释放胆汁酸,不影响胆酸的肠肝循环。

改善胃动力也可减轻胆汁返流造成的胃黏膜的破坏,并改善cag的症状。

胃复安、吗叮啉同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

西沙必利对多巴胺受体无明显影响,是5羟色胺激动剂,刺激肠肌神经元,促进平滑肌的蠕动,具有良好的改善胃动力及抗返流的作用;氯波比利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此药具有促进胃动力的功能,同时也可改善胃黏膜血流量。

2.4 改善胃黏膜血流量的药物
传统中医中药在cag的治疗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人就有关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报道粗略统计显示,中医组方中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使用率高达50%~60%,而cag 则更高[33],大量资料已经从临床及动物实验两个方面得到了证实。

徐国缨[34]等采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观察了愈胃灵对cag胃黏膜血流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不仅在症状和病理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胃黏膜血流量也有明显改善;用胃舒胶囊治疗cag的研究结果提示,该中药除能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及血流状态外还对肠化亚型有明显的改善和阻抑作用[35],同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大鼠血液lpo,sod,gshpx水平,清除自由基,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36]。

目前临床多用丹参、川芎、胃舒胶囊、摩罗丹、猴头健胃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