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键的特点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对分子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对熔沸点的影响-----分子间氢键能使沸点升高,常使熔点升高; 2 对溶解度的影响-----如果溶质和溶剂间形成氢键,溶解度大幅提高; 3 对化合物光谱的影响-----氢键几乎能改变所有光谱中的谱峰位置; 4 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子内氢键能改变多种化学性质。
氢键对溶解度的影响
氢键对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影响
醇羟基: 游离态
二聚体
3600~3640cm-1 3500~3600cm-1
多聚体 3200~3400cm-1
4.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一.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二. 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影响:
复习(20050404) 本章习题:4-1 偶数题;4-2,4-3
第一篇 有机化学总论(18)
第二篇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 和光谱性质(6)
第三篇 烃和卤代烃的 化学性质(16)
第四篇 有机含氧化合物的 化学性质(20)
第五篇 有机含氮化合物和 杂环化合物(6)
总复习(2)
第1章 绪论(4)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分子结构,电子效应 有机反应类型,化合物的分类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三 有机化合物沸点变化规律:
1 一般来讲,不同类型有机物沸点高低顺序为: 酰胺〉羧酸(双分子締合的二聚体)硝基化合物〉 近分子量 的醇〉近分子量的醛酮同碳数的酯〉近分子量炔〉同碳数烯〉 同碳数烷烃
2 相同类型有机物沸点高低规律: (1)同系物沸点随分子量增大而升高 (2)同碳异构体中: 直链〉支链
4. 1 分子间作用力
静电力:极性分子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力 静电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中 影响静电力的主要因素: 分子的偶极矩越大,分子间的静电力也越大。 静电力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使化 合物的沸点、熔点升高。
4. 1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的产生: 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很小、负电荷比较集中的原 子-F O N相连时,与这些原子的非共用电子对产生静电的吸引 作用而形成氢键
极性溶剂 极性非质子溶剂:丙酮,乙腈,DMSO,DMF
非极性溶剂:烃类,芳烃类,醚类,卤代烃等
判断溶剂极性: ε>15,极性溶剂, ε<15, 非极性溶剂
相似相溶-----普遍的经验规律
二 溶解的过程
1 离子型化合物 形成水合离子
2 非离子化合物 相似相溶原理
4. 2.5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单位体积物质与同体积的水在一定温度时的质量比例。
47.7 -49.8
4.2.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状态
种类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烃
卤代烃
醇 醚 酚 醛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硝基化合物 胺
பைடு நூலகம்
气体 1-4个碳 2-4个碳 2-4个碳
液体 5-17个碳 5-18个碳 5-18个碳 单环多为液体
氯甲烷,氯乙 烷,溴甲烷
甲醚,甲乙醚
小于15个碳
1-12个碳 多数醚
甲醛
12个碳以下
1-9个碳
低级
脂肪族
甲胺,二甲胺, 丙胺 三甲胺,乙胺
固体 18个碳以上 19个碳以上 19个碳以上 多数多环及稠 环 15个碳以上
13个碳以上
多数酚 12个碳以上 10个碳以上 高级 多数芳香族 高级胺
4.2.4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
一 溶剂的分类:
溶剂
极性质子溶剂:水,醇,胺,酸
4.2.2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一 熔点----常压下固体变为液体时的温度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低于离子型化合物。
二 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熔点的影响: 氢键 分子的极性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
三 有机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Cl
Cl
C=C
H
H
bp
60.5
mp
-80.5
Cl
H
C=C
H
Cl
4.1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色散力
静电力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氢键
4. 1 分子间作用力
色散力
色散力 当非极性分子在一起时,由于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在运动 中产生的瞬时偶极距,瞬时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成为色散力。
影响色散力的因素 分子的极化率 分子的接触表面
色散力的存在和特点 极性和非极性分子中 色散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 分子如果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体,则沸点明显升高。 2 极性越大,沸点越高;
氯乙烷(12.3 C),正丁烷(-0.5 C) 3 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越大沸点越高;
正丁烷(-0.5C),正戊烷(36.1 C) 4 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量也相近,则分子间接触面积越大沸点越高;
正戊烷(36.1 C),异戊烷(27.9 C),新戊烷(9.5 C) 5 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分子的沸点往往比相对应异构体的沸点低。
影响相对密度的因素-----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目和原子种类-----分子 间作用力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6) 次序规则 系统命名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 构型和构象(8)
第2篇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第4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1 分子间作用力 4.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4.2.2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4.2.3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4.2.4 相对密度 4.2.5 折光率 4.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常数
氢键对分子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对熔沸点的影响-----分子间氢键能使沸点升高,常使熔点升高; 2 对溶解度的影响-----如果溶质和溶剂间形成氢键,溶解度大幅提高; 3 对化合物光谱的影响-----氢键几乎能改变所有光谱中的谱峰位置; 4 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子内氢键能改变多种化学性质。
氢键对溶解度的影响
氢键对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影响
醇羟基: 游离态
二聚体
3600~3640cm-1 3500~3600cm-1
多聚体 3200~3400cm-1
4.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一.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二. 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影响:
复习(20050404) 本章习题:4-1 偶数题;4-2,4-3
第一篇 有机化学总论(18)
第二篇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 和光谱性质(6)
第三篇 烃和卤代烃的 化学性质(16)
第四篇 有机含氧化合物的 化学性质(20)
第五篇 有机含氮化合物和 杂环化合物(6)
总复习(2)
第1章 绪论(4)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分子结构,电子效应 有机反应类型,化合物的分类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三 有机化合物沸点变化规律:
1 一般来讲,不同类型有机物沸点高低顺序为: 酰胺〉羧酸(双分子締合的二聚体)硝基化合物〉 近分子量 的醇〉近分子量的醛酮同碳数的酯〉近分子量炔〉同碳数烯〉 同碳数烷烃
2 相同类型有机物沸点高低规律: (1)同系物沸点随分子量增大而升高 (2)同碳异构体中: 直链〉支链
4. 1 分子间作用力
静电力:极性分子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力 静电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中 影响静电力的主要因素: 分子的偶极矩越大,分子间的静电力也越大。 静电力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使化 合物的沸点、熔点升高。
4. 1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的产生: 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很小、负电荷比较集中的原 子-F O N相连时,与这些原子的非共用电子对产生静电的吸引 作用而形成氢键
极性溶剂 极性非质子溶剂:丙酮,乙腈,DMSO,DMF
非极性溶剂:烃类,芳烃类,醚类,卤代烃等
判断溶剂极性: ε>15,极性溶剂, ε<15, 非极性溶剂
相似相溶-----普遍的经验规律
二 溶解的过程
1 离子型化合物 形成水合离子
2 非离子化合物 相似相溶原理
4. 2.5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单位体积物质与同体积的水在一定温度时的质量比例。
47.7 -49.8
4.2.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状态
种类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烃
卤代烃
醇 醚 酚 醛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硝基化合物 胺
பைடு நூலகம்
气体 1-4个碳 2-4个碳 2-4个碳
液体 5-17个碳 5-18个碳 5-18个碳 单环多为液体
氯甲烷,氯乙 烷,溴甲烷
甲醚,甲乙醚
小于15个碳
1-12个碳 多数醚
甲醛
12个碳以下
1-9个碳
低级
脂肪族
甲胺,二甲胺, 丙胺 三甲胺,乙胺
固体 18个碳以上 19个碳以上 19个碳以上 多数多环及稠 环 15个碳以上
13个碳以上
多数酚 12个碳以上 10个碳以上 高级 多数芳香族 高级胺
4.2.4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
一 溶剂的分类:
溶剂
极性质子溶剂:水,醇,胺,酸
4.2.2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一 熔点----常压下固体变为液体时的温度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低于离子型化合物。
二 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熔点的影响: 氢键 分子的极性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
三 有机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Cl
Cl
C=C
H
H
bp
60.5
mp
-80.5
Cl
H
C=C
H
Cl
4.1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色散力
静电力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氢键
4. 1 分子间作用力
色散力
色散力 当非极性分子在一起时,由于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在运动 中产生的瞬时偶极距,瞬时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成为色散力。
影响色散力的因素 分子的极化率 分子的接触表面
色散力的存在和特点 极性和非极性分子中 色散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 分子如果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体,则沸点明显升高。 2 极性越大,沸点越高;
氯乙烷(12.3 C),正丁烷(-0.5 C) 3 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越大沸点越高;
正丁烷(-0.5C),正戊烷(36.1 C) 4 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量也相近,则分子间接触面积越大沸点越高;
正戊烷(36.1 C),异戊烷(27.9 C),新戊烷(9.5 C) 5 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分子的沸点往往比相对应异构体的沸点低。
影响相对密度的因素-----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目和原子种类-----分子 间作用力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6) 次序规则 系统命名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 构型和构象(8)
第2篇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第4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1 分子间作用力 4.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4.2.2 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4.2.3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4.2.4 相对密度 4.2.5 折光率 4.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