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真童趣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低段古诗教学之感悟
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古诗学习的阶段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语言的优美。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可将古诗教学具体化为: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再现意境、体现情感。低段很多篇古诗都富有童真童趣,在童真童趣的古诗教学中,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快乐生活导开课
《牧童》这一课蕴涵在一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蕴涵在一个快乐的夏日中,蕴涵在一个夏日的“趣”中。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诗趣二者相统一,诗趣是内容,情趣是灵魂。在情趣中寻找诗趣,在诗趣中让情趣得以升华。趣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利用孩子们以往夏天的趣事为依托,奠定起夏日快乐的情感基础。在开课中我以这样的导语开始:“瞧,一眨眼,春姐姐就吹红了桃花,点绿了柳芽,把整个大地打扮得如诗如画。看,桃花是那样红!草儿是那样绿!看到风景这么美,夏哥哥也等不及啦,他笑吟吟地走来,和大家一起嬉戏、玩耍。他要把夏天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既能把学生的思绪从春天过渡到夏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无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的积累。
“过去的夏天里,你最喜欢做什么?把你的快乐给大家分享。”在寻找生活的快乐中,孩子们的思绪飞扬:“游泳池中戏水、享受美味的冷饮、捉萤火虫、吃甜甜的西瓜、钓龙虾、穿漂亮的花裙子、看美丽的荷花……”那么多快乐聚集一堂,让这些快乐展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语言里,更融入了学生的希望里,这就奠定了这一课的“快乐”主题之基。
二、趣味故事学生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低段的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故
事又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就投其所好,把识字教学融合在故事中。下面是我教“牧”的片段:
师:牧童是指谁呢?
生:放牛的小孩。
师:对。你们看,“牧”字怎么记住它呢?
生:左边是牛字旁,右边是反文旁。
师:哦,这个字很特殊,有两个表意偏旁。我们知道,汉字的表意偏旁都和它的意思有关,你能说说“牧”字,为什么既有牛字旁,又有反文旁吗?
生:因为牧童是放牛的,所以是牛字旁,用反文旁我就不知道了。
师:那我来告诉你,老祖宗造字的时候,反文旁是这样写的,先是一个“”
这像不像一只手?再加上两笔成了“”,看,小手上拿了一根小木棍,这就是
反文旁在两千多年前的样子——拿着木棍的手。同学们看(板书“”,这个
古汉字表示的是长着犄角的牛。(板书“”)手拿着棍子根在牛的后面,这是在做什么呢?
生:是在放牛。
师:对,这就是“牧”字的意思。经过漫长的发展,“牧”字已经不仅仅指放牛了,它还能组哪些词语呢?
生:牧羊,牧羊犬。
师:对。还有牧场、牧草、放牧等等。有反文旁的字我们认识不少,其中很多与拿着棍子的手一关系。比如教师的“教”,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反文旁吗?
生:(异口同声)因为教师讲课要用教鞭。
师:我们常常用改错的“改”,这个字也是反文旁,看它的这个“己”字原来是这样写的——“乙”一个犯了错而跪在地上的小孩子。现在你们能讲“改”的故事吗?
生:我会,一个古时候的孩子犯了错误,他妈妈让他跪在地上,拿着棍子说:“你改不改?不改就打你!”
(众生哈哈哈)
师:我们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你们喜欢汉字和它们的故事吗?
生:喜欢!
三、诗情画意读古诗
歌是唱出来的,文章是读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诵出诗意、诵出诗味、诵出诗趣是我们教学低年级古诗的目的所在。得诗趣,先入诗境。想象是达到诗境与诗趣的捷径,在说中思、在画中想、在故事中悟则是想象发挥达到最理想的台阶。
师:诗人袁枚爷爷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把诗句读通后告诉我。你们知道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呆会儿,你们把袁枚爷爷看到的画下来。
(这时学生兴奋极了,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读诗句中。边读还边与同学讲诗句中所呈现的景物,包括山、树、牛、牧童、知了,还把牧童的动作、神情都讲得头头是道,有的甚至边读边做出吹笛、唱歌、闭嘴、捉知了的动作,有的还在纸上唰唰的画着什么。诗画本为一家,让诗先成为孩子们头中的一幅画,这幅画往往会比诗更美,更有味。这一课中,孩子们的画不比原来的诗更美吗?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让这首诗变得就像对面山上的一幅画,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动手,让小山又来到了课堂,兴奋、成功……众多的体验交织在一起,这不正是我们引导孩子们学习的目的吗?
在学生对诗意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请一生来朗读古诗。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把“歌声振林樾”读得好响亮,把“忽然闭口立”读得轻轻的。问他为什么这么读,他说:“牧童在牛背上唱歌,很快乐,歌声很响亮,把树林都振动了,所以我前两句读得好响亮。牧童唱着歌,突然看见了树上的知了,他立刻闭上嘴巴,悄悄地走前去,想捉住那只知了,这时如果还读的那么响亮,我怕把那只知了吓跑了,牧童就捉不住知了了。一首诗,本身就是一篇或妙趣横生或诗情画意或情意绵长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遐想连篇。读诗,就是要让自己的想象飞起来。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情感基础,但他们的想象会长翅膀,会充满灵光,有风,就能远航!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让孩
子们感兴趣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方式成为那阵风,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翱翔!
四、入情入境演古诗
我是一位长期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针对低段小朋友的学习特征,结合文本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时不时会采用“课堂表演”这一学习方式,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让课堂妙趣横生,使学习成为孩子们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对古诗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安排学生试着演一演。孩子们情趣盎然地讨论着,表演着。看,一孩子背着书包,先是边走边欣赏路边的风景,这是稀疏的篱笆,那是花已凋谢叶还没长密的树木,旁边还有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走着走着,孩子突然跑起来了,干嘛呢?哦,原来他在追逐一只黄色的蝴蝶,他追着追着,又停了下来,东看看西找找,咦,明明看见它飞进这菜花里来了,怎么就不见了呢?其他孩子都掩嘴偷笑,我也被孩子天真烂漫的样子感染了,也同他们一起乐了。
故事就在同学们的互相补充中形成了,一幅更美的图画诞生了。这幅画来源于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这幅画将带着孩子们乘着美丽的想象去飞翔,这幅画中的童真、童心、童趣将成为最好的伙伴伴随孩子们的一生,这才是幸福的根源,这才是学习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