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班级教育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儒家思想与班级教育管理
廖石美
(注:发表于《学苑教育》2014年第16期,18页。刊号CN13-1386/G4)
【摘要】本文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充满着智慧和人性,是古代中国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学习和运用儒家思想,对提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认为,儒家思想对班级教育管理来说,可以给我们这些认识,班级教育管理应该做到立己立人,德育为先;要责任分明各施其其职等。
【关键词】儒家思想班级教育管理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学说和主张。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之一。班级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儒家思想从管理的角度看,同样有很多智慧和人性化的见解。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在班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如果能灵活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来指导班级的管理活动,不仅对承传中华传统文化有意义,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此再谈谈自己的对儒家思想与班级管理的理解和看法。
一、立己立人,立德为先
管理者要注重品德修养,注重精神境界提升。在教育管理中以德为本,以德服人。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认为,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人做管理者,自然会得到被管理者的拥护和爱戴。教育实践中也充分的证明了这是一个真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培养对社会对自己都有人的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儒家思想强调了品德是为师的第一要素。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在班级管理中只用纪律制度管理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可能会
克制自己不违法乱纪,很难认识到违法乱纪是错误和耻辱的事。只有用道德教育他们,用礼仪廉耻教育他们,他们才会认识到违纪违法可耻,从内心接受教育和自我约束。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来,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一些不良现象,往往就是丧失道德认识和是非观念导致。
所以教育管理者应该以德为首,从自身做起,要教育学生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等,自己也要意识到,自己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到立身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二、责任分明,各施其职
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齐景公曾经问过孔子:怎样做才管理好国家。孔子对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听了叫好:“善哉,信不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行而食诸?”。在儒家看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集体,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国君不像国君,臣民不像臣民,自然就会乱象环生。管理活动最重要的只能就是要理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彼此做到责任分明,最中能做到各施其职,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
责任分明,各施其职。国君像个国君的样子,做好国君该做的事,臣民像个臣民的样子,做自己该做的事。这种思想,用在班级管理,就是教育管理者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彼此合作。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下属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下属虽是被管理者,但只是在工作和职权方面。下属不是所以的一切都属于管理者。这在班及管理中,就是要教育管理者者意识到,学生虽然是被教育的对象,被管理的对象,但学生不是教育管理者随意指使的人。哪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管理者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
三、强化素质,加强学习
关于管理者,什么样的人最恰当。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仕而则学”。从教育管理来看,不是谁都能随意就能胜任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现在,家庭、社会、学生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级的教育管理在,都必须懂管理会管理。掌握教育工作的管理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活动过程,教育管理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因素的密切配合。
具体在学校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应该挑选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来从事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说,选择班主任应该是有工作经验的老师,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引导。《论语》里有记载:子路想要派子羔去去费地任地方长官,孔子反对。原因是,子羔还年幼,学业也未成,认为这样做是害子羔的。而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漆雕开,在孔子叫他去从政时,他说自己学习还不够好,怕做不好,孔子听了很赞赏他的好学和谦虚。教育发展到今天,也是很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就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更别说做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真正的师者,应该是德才兼备,能真正实践教育的使命,教书育人。
四、知人善任、投其所好。
管理就是要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论语载:有人曾向孔子了解孔子的几个弟子情况。孔子说: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可以让子路去负责军事工作;一千户人家的地方或者一千辆兵车世袭国,可以让冉求去做总管;如果需要外交官,可以让公西赤去做。这些体现了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用人主张。
从班级管理来说,教育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管理活动不仅只是约束人的活动,更是激励人,塑造人的过程,好的管理可以使人自我完善。
知人善用,在于用其所长。用人所长,有利调动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管理者不仅要管好人,做好事,更应该学会对被管理者,投其所好。投其所好,就是在管理活动中,
创造机会,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下属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五、仁者爱人,人性法则
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人有人性,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性化的过程。人性化,用儒家的观点来概括就是“仁爱思想”。在管理中,法则,规章。制度,纪律是必不可少,但是人性中彼此关爱的法则也不可少,因为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能有更快乐的生活。学校教育是传递精神和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传播善良积极健康的地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页没有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育管理者必须永远遵循的法则,就是人性法则。“爱人者,人恒爱之”。仁爱思想可以促进管理中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彼此理解和尊重,有利于化解矛盾,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总之,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充满着人性和智慧,是古代中国文明进步的表现,当今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实行班级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对班级教育管理来说,是中国古代教育先辈者们留给后世教育工作者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促进当前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白话四书》,杨伯峻,岳麓书社,1989,长沙。
《十大思想家》,蔡德贵,刘宗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中国教育史》。李开定,谭佛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