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复习教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复习教案
单元内容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5)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

(6)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列举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单元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宋元时期经济重
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

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统一,有分裂,但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本单元内容标准
难点:理清本单元经济重心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知识主线,学会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

导学学案复习流程
基础自查
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完成知识结构)
1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开发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作出了重大贡
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请你制作并完成下列表格,以
掌握这一史实。

族名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复习导入
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自主温故
完成重点知识的准确回答:
1.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自古就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到了两宋时期,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

请你联系以
前所学知识,简述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两宋时,海外贸易特别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
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有
什么影响?。

3.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1.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简表
成就发明或改进过程意义或地位
活字印刷
北宋毕昇发明,比欧洲早约

指南针战国时制成,北宋制成,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时经阿拉
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有配方记载,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
入和欧洲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初步总结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构建绘画发展史的知识结构网络
剖析重难点
1.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和条件:是巡回各组间,独立完成,竞争合作,个别辅导提供答案生,依据答案自我评价制定评价标准,查漏补缺,完善自我,评优树先
师提示(易错点
合作温故
抽查复习情况根据组长的反馈提出新问题引导生回顾重点,采用抢答法、男女生竞争法、小组对抗法等多样形式激励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强化记忆、理解记忆、合作记忆的目的。

师解答生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
①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
②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华夏文明;
③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以及海内外贸易兴起,中国科学技
术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2.元朝的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
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元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

其特征表现为:
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3.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地发展,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便利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了欧洲航海家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厂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知识梳理
学生分组完成
检测巩固
一.选择题:(40分)
1.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C.金 D.元
2.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3.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

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D.岳飞、秦桧师重点讲解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简单化、明了化
绘制单元知识结构要求精炼课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组展示
师比较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内展览。

检测巩固
闯关训练,自查自评
我收获,我喜悦
4.(09 安徽中考)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5.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7.(09 湛江市中考)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 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 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8.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
B.唐
C.元
D.隋
10.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称为“省”,这种制度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今天,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是山东省省辖地级市,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该地在元朝时应属于()
A.中书省辖地
B.宣政院辖地
C.江浙行省
D.辽阳行省
12.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以下
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
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
来()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
《清明上河图》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
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 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3.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师针对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答,
提供参考答案
清朝
15.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16.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
主要是因为()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7.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右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19.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升”。

那么,历史上毕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
20.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二、非选择题(60分)
4.仔细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你填出图一、二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10分)
(2)图一、二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价一下这一途径。

(6分)
(3)仔细观察图片,请你谈谈元朝统一过程中灭掉了哪些政权?(4分)
(4)图片四反映了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4分)
(5)上书图片反映了宋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图一图二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师传授做题方法
重点讲解材料题的做法(!)先浏览问题,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
②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点,引文出处等);
③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
④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引导
──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材料四: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2分)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4分)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5分)
⑶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8分)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

西汉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DCB 6—10 BDCCB 11—15 ADCBA 16—20 DDACB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图一辽(契丹)、西夏(党项)、北宋(汉族)(6分);图二金(女真)、南宋(汉族)(4分)。

(2)图一通过辽、宋议和宋、夏议和,图二通过宋金议和。

评价:对两宋来说,议和都送给对方“岁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两宋与辽、西夏、金的连年战争,使此后的双方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并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6分)
(3)西夏、金、南宋。

(6分)(4)行省制度。

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

现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是始于元朝。

(4分)(5)生得出正确答案。

由分裂走向统一。

(2分)
22.⑴战国时期(2分),司南、罗盘针(4分)
⑵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

(3分)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2分)⑶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

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

(3分)
23、(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6分)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4分)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统治者的重视。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