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风险分析

作者:王兆宁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5期

[摘要] 中国经济已持续增长多年,成就举世瞩目。但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引起了众多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置疑。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从社会和经济两个层面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内需投资

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持续高速增长的GDP、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蓬蓬勃勃的国内经济、日益扩张的对外贸易,空前地强化了国家实力,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然而,持续繁荣的同时,新问题开始浮现,旧弊端更显突出,国外一些学者开始置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给增长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长期经济繁荣成为可能。然而,在整体态势良好的情况下,经济环境并非毫无瑕疵,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一、内需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

正如经济学家们所指出的一样,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基于投资与出口的增长,相比较如火如荼的投资与出口贸易的扩张,国内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居民消费愿望不强,平均消费倾向逐年走低(见表)。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1.滞后的收入增长。在影响消费水平的众多因素中,收入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虽然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但收入增速落后于经济增速,居民人均收入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增加,滞后的收入增长限制了消费水平的提升。并且低下的工资水平一直以来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一大优势,这从另一方面抑制着消费基金大幅增长的可能性。

2.失衡的经济结构。高速发展使得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久存的失衡问题更现突出,如果得不到合理规划和妥善解决,一方面失衡的经济联系会增加协作难度,降低产出效率,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失衡的经济发展将加剧贫富间的差异程度,这不只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更会加大社会风险。

3.日益沉重的生活开支。温和的收入增长相比较飞涨的养老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住房支出,显然是望尘莫及。其中,住房问题在当下表现的最为尖锐。住房改革之后,居民獲取住房的主要渠道就是购置商品房,然而商品房价格却节节攀高。最近媒体公布了开发商极力掩盖的地产业的利润率——100%。如此丰厚的利润吸引着更多的资金涌向地产业,加剧了本已失控的投资扩张。过热的地产业和飘摇直上的房价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政府在今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章来规范、治理房地产市场,旨在抑制疯长的房价。大额的必要生活开支在人们的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迫使人们更多地进行储蓄,压缩其他消费支出,其结果就是低迷的消费市场。

4.有待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刺激消费增长的有效方式。我国正在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以改革,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保障体系正在构建之中。但从目前总体情况看,社保制度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众多的缺陷影响了社保制度功能的发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的提升。

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表

二、投资规模过度扩张

2006年经济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度扩张的投资规模。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今年以来逐月攀升,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七万一千九百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七点三。其中,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接近三万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八多;房地产开发尤其突出,完成投资接近一万三千亿元,增长接近四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能过快增长,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Fund)对中国政府所提示的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消费与投资是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的重要变量。消费决定了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力量,投资决定未来供给能力,二者之间的大致平衡是健康经济环境的基本要求,是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内需疲软,投资过度,国内经济同时具备这两个病症,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必然危害经济的基本循环锁链的平稳运转。一旦循环链条因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过度失衡而导致断裂,其链式的传导波及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可以说,内需不足与投资过热之间的对立构成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投资过度具备的自我复制能力加大了治理难度。投资过度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寻求国外市场,造成出口增加,从而使得外贸顺差增加,外汇收入增多。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货币当局不得不增发基础货币,这又会造成国内货币供应增多,从而形成相对宽松的国内信贷环境,引发投资的进一步扩张。货币供给宽松形成的隐性通胀压力,没有直接表现为消费

价格指数的明显上涨,而是使资产价格水平,包括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这种状况更形成了对有利可图的上游产品部门的盲目投资热,增大了未来出现更严重的产能过剩的可能。这一不良循环链掩盖甚至激化了经济结构和体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甚至危及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三、需要调整的外汇政策

近年来良好的外贸形势使得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今年储备总额有望超越万亿美元。雄厚的外汇储备是经济迅猛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力强劲的一个见证。但正如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一样,事物总是具备两面性。外汇的迅猛增加意味着对人民币的旺盛需求,人民币升值是供需平衡的必然。然而,我国现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人民币升值动能无法通过汇率的自由上升来及时释放,只得表现为长期的升值预期,其结果是大量“热钱”不断涌入。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份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外汇储备8750.70亿美元,比去年底的8188.72亿增加562亿美元,但是1月~3月的进出口顺差是233亿,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42亿美元,从中可以计算出明显的“热钱”流入大概是187亿美元(真实数据就难以统计)。2004年明显进入大陆境内的热钱约1200亿美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