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维护秩序教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莘城中学教案(电子备课)
二、探究新知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1 看一看,说一说~社会生活中的秩序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有秩序的图片
材料二有一位美国教师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她和三个分别为5岁、7岁和10岁的中国孩子玩了一个小游戏:她拿出一个瓶子,瓶口很小,瓶身很大,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三个球,每个球系着一根线。教师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球代表你们三个人,而这个瓶子代表一座井。你们在井底玩,突然间水从井底冒出来,你们拼命地逃跑。可是,这个井口只能容纳一个人出来。
三个孩子露出十分惶恐的神情,教师接着对孩子们说:“开始。”只见那位5岁的孩子一下子拉出了球,7岁的孩子随即也拉出了球,最后,那位10岁的孩子也把球拉出来了,前后用了不到五秒钟。
这个实验,美国教师在许多国家做过,许多孩子都纷纷拉自己的球,结果谁也走不出来。美国教师问这三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不争先逃命,7岁的小男孩说:“妹妹最小,应该让她先走,这是妈妈说的。”10岁的孩子说:“我最大,应该走在最后,这是爸爸说的。”材料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问题:(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要求: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对第(3)问充分讨论后归纳出结论。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有序的举手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秩序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秩序时时处处都存在,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才能感受社会秩序带来的便利和谐,体验生活的美好。
【多媒体呈现】结论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结论2.社会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结论3.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活动2 问题探究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问题:(1)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这种混乱状态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3)你能说出良好社会秩序存在的意义吗?
要求: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形成明确的共识。
教师小结:图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某些方面还存在无秩序的混乱状态,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继续加强社会秩序的整治和建设。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认识到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多媒体呈现】结论 4.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结论5.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活动3 阅读感悟
【多媒体呈现】
“希望叔叔阿姨们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个文明好市民。”颁奖仪式上,年仅9岁的俞青竹,用稚嫩的童声向广大市民发出了最质朴的呼吁。作为年龄最小的“文明交通最美市民”,平日里她不仅会协助老师维护放学秩序,还常常在校外参与交通志愿者活动,手拿着小旗帜站在停车线,提醒大家遵守交通法规。此次评选出的“文明交通最
【多媒体呈现】结论 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结论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活动5 读一读,想一想~阅读教材P25两个相关链接
问题:(1)请你说一说“一米线”的意义。
(2)为什么要在动车上严厉禁烟?
(3)规则有什么作用?
要求:先独立阅读相关链接,然后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多媒体呈现】结论 3.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活动6 拓展探究~欣赏图片《美丽的九寨沟》【多媒体呈现】
问题:(1)说一说神奇的九寨沟风光。
(2)九寨沟为什么那么干净整洁?
要求:欣赏美丽的九寨沟风光,思考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比如严格的清洁管理制度、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垃圾池、垃圾桶、每个景点乃至路边都在工作的清洁人员等。
活动7 合作总结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社会规则为社会营造良好秩序,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