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班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
c语言排班系统课课程设计

c语言排班系统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本知识,了解C语言编程的基本流程,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基础知识: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2.函数和模块化编程:讲解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和技巧。
3.数组和字符串:介绍数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字符串的操作和处理。
4.指针:讲解指针的概念、指针的运算和指针的应用。
5.结构体和文件操作:介绍结构体的定义和应用、文件的基本操作。
6.编程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C语言编程的方法和思路。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或《C Primer Plus》等。
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或《C语言实战》等。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调试工具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c语言班级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c语言班级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掌握面向过程的编程思维。
2. 学会使用C语言实现班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学生信息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
3. 了解文件操作在C语言中的应用,实现班级管理系统的数据持久化存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特别是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在课程设计中提出新功能、新算法。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C语言编程,掌握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复杂系统的设计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语法回顾: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控制结构等,确保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框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2. 函数与模块化设计:介绍函数定义、调用、参数传递等,强调模块化编程思想。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3. 结构体与链表:讲解结构体的定义和使用,以及链表的基本操作,为班级管理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4. 文件操作:介绍文件读写、文件指针操作等,实现班级管理系统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相关教材章节:第十章。
5. 班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学生信息录入:输入学生基本信息,保存到文件。
- 学生信息查询:按条件查询学生信息,显示查询结果。
c课程设计排班系统

c课程设计排班系统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排班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 掌握运用所学编程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排班系统;3. 学会分析排班系统的需求,运用合适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编写一个排班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编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排班问题;3. 学会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排班系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排班系统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提高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编程有一定兴趣,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排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 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强化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排班系统基本概念与需求分析- 排班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排班系统的应用场景- 排班系统需求分析2. 数据结构与算法- 排班系统的数据存储结构- 常用算法在排班系统中的应用3. 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 C语言基础语法回顾- 开发工具的使用(如Visual Studio)4. 排班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核心功能模块编程实现- 用户界面设计5. 测试与优化- 排班系统的测试方法- 系统性能优化策略6. 项目实践与团队协作- 分组进行项目实践- 团队协作与分工- 项目进度管理与沟通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排班系统基本概念与需求分析第二周: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三周:C语言基础语法回顾及开发工具使用第四周:排班系统设计与实现(一)第五周:排班系统设计与实现(二)第六周:测试与优化第七周:项目实践与团队协作教材章节关联:《C程序设计》第四章:函数第五章:数组和字符串第六章:指针第七章:结构体与共同体第十章:文件教学内容确保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排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c排班课程设计

c 排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排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排班的原则和常用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不同排班系统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排班原则和常用方法,设计合理的排班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排班,提高排班的效率。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排班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排班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企业和社会对排班的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排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对于排班相关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排班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排班的概念与目的- 排班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2. 排班原则与方法- 公平、合理、科学原则- 常用排班方法:固定班制、轮班制、弹性工作制等3. 排班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不同排班系统的适用场景- 各类排班系统的优缺点对比4. 排班实践操作- 排班需求分析- 排班方案设计- 排班调整与优化5. 信息技术在排班中的应用- 排班软件的使用- 信息技术在排班中的作用与优势6. 排班案例分析- 企业实际排班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排班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排班原则与方法第二课时:排班系统的优缺点分析,排班实践操作第三课时:信息技术在排班中的应用,排班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排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排班系统课程设计

c 排班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排班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
2. 学生掌握排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相关算法进行排班。
3. 学生了解排班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排班系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排班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认识到排班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排班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排班系统基本概念:介绍排班系统的定义、功能、应用场景,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对排班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排班系统组成要素:分析排班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人员信息、班次安排、排班规则等,并讲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章节关联:课本第四章“数据库应用”3. 排班算法:学习常见的排班算法,如贪心算法、遗传算法等,并通过实例分析算法在实际排班中的应用。
- 章节关联:课本第六章“算法与程序设计”4. 排班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介绍排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等,指导学生按照实际需求设计排班系统。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1
1.总体思路:对于这道题目,我的思路是采用二维数组的方式来解决。大概过程是先假设所有人都上班,即没有休息日。然后再让每个人进行选择自己希望的休息日。先每个人选择出一天,然后系统进行排班,输出其所输入数据的对应方案。然后在第一次所输数据的基础上,若还有其他选择,则进行二次输入,以此更改初始数据,重新设计可能的排班方案。
4.
本系统是我经过两周时间冥思苦想得来的结果。在设计该系统时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最开始时我想采用的是想将所有数组同时赋值,然后同时进行扫描,可是后来发现这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或许以后学的多了能够解决,但目前来说知识量还很有限),因为在进行两个for循环时,会出现交叉限制的情况,无法完成扫描,所以我最终想出了一次只对一个二维表赋值、扫描。对于其他方案则是以二次输入数据的方式进行更改初值,以达到排班的目的。当然,可能该系统在功能上还存在一些弊端,但至少这也是我两周来的辛苦成果。我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1.zhao
工作
工作
工作
休息
工作
工作
工作
2.qian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休息
工作
3.sun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休息
4.li
工作
工作
休息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c语言排班系统课程设计

c语言排班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语言编程基础,掌握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基本概念;2. 学会使用数组、函数、指针等C语言特性实现班级排班功能;3. 了解文件操作,实现排班数据的存储与读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结构体表示班级、学生等实体信息;2. 掌握模块化编程思想,实现排班系统的功能模块;3. 能够运用算法设计与优化,提高排班系统的运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2. 增强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编程习惯,提高程序质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C语言编程实践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排班系统项目实战,将所学C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但对项目实战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实践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排班系统设计与实现,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知识复习: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控制结构(教材第1-4章);2. 结构体与数组:使用结构体表示班级、学生信息,数组管理学生数据(教材第5章);3. 函数与模块化编程:设计功能模块,实现排班系统功能,如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教材第6-7章);4. 指针与动态内存管理:利用指针操作数据,实现动态数组,优化内存使用(教材第8章);5. 文件操作:实现排班数据的存储与读取,掌握文件操作函数(教材第9章);6. 算法设计与优化:分析排班需求,设计合适算法,提高系统运行效率;7. 项目实战:根据教学进度,分阶段完成排班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优化。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C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结构体与数组;2. 第二周:函数与模块化编程;3. 第三周:指针与动态内存管理;4. 第四周:文件操作;5. 第五周:算法设计与优化;6. 第六周:项目实战,总结与展示。
c课程设计排课系统

c 课程设计排课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排课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排课系统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排课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排课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掌握排课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课程安排、时间分配、教室资源管理等。
(3)理解排课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排课系统,进行课程安排和调整。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运用排课系统进行教室资源管理和调度。
(3)能够分析排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排课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在排课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排课系统概述:介绍排课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排课系统基本原理:讲解排课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课程安排、时间分配、教室资源管理等。
3.排课系统各个模块功能:详细介绍排课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4.排课系统操作方法:讲解如何熟练操作排课系统,进行课程安排和调整。
5.教室资源管理:讲解如何运用排课系统进行教室资源管理和调度。
6.排课系统优化:分析排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排课系统的基本原理、各个模块功能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排课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排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排课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排课系统教程》2.参考书:《现代排课系统设计与实现》、《教室资源管理策略》3.多媒体资料:排课系统使用说明书、实际应用案例视频等。
c语言课程设计排班表

c语言课程设计排班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语言中数组、函数和指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 学会使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排班表;3. 掌握C语言结构体和文件操作相关知识,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排班表程序;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设计;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熟练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以C语言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排班表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C语言的核心知识,提高编程技能,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回顾: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2. 程序设计方法:面向过程设计,模块化编程;3. 排班表需求分析:明确排班表功能,讨论实现方案;4. 排班表程序设计:- 设计数据结构:使用结构体存储员工信息、班次信息;- 编写功能函数:实现添加、删除、查询、修改班次等功能;- 文件操作:实现排班表的存储和读取;5. 程序测试与优化:设计测试用例,验证程序功能,优化代码性能;6. 课程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完成排班表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确保学生扎实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培养编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C语言基础回顾、程序设计方法、排班表需求分析、程序设计及测试与优化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为学生讲解C语言基础知识和排班表程序设计原理。
c课程设计排课系统

c 课程设计排课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排课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实施排课方案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排课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理解排课系统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排课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排课系统进行课程安排、调整和优化;能够分析和解决排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排课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排课系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教育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实践。
具体来说,将讲解排课系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排课系统在教育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阐述排课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如课程冲突、时间分配、资源优化等;介绍排课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如课程安排、调整和优化等;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亲自设计和实施排课方案,提高其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讲解排课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排课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排课系统解决实际问题;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排课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实验法则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实施排课方案,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排课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提供依据;多媒体资料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直观性;实验设备则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其更好地掌握排课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此外,还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学术论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拓宽其视野。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c排班系统课程设计

c 排班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排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C排班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C排班系统的安装、配置和运行方法;(3)了解C排班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操作界面;(4)熟悉C排班系统的参数设置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安装和配置C排班系统;(2)能够熟练操作C排班系统,进行班次安排和管理;(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C排班系统的参数,优化排班结果;(4)能够运用C排班系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排班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排班系统概述:介绍C排班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应用场景;2.C排班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讲解C排班系统的安装步骤、配置方法和注意事项;3.C排班系统的基本操作:介绍C排班系统的操作界面、功能模块和操作方法;4.C排班系统的参数设置与优化:讲解C排班系统参数的设置方法、优化策略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C排班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C排班系统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C排班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排班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C排班系统的操作界面;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和C排班系统软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C语言课程设计排班系统

C语言课程设计排班系统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C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排班系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了解排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熟悉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排班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排班系统;–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2.排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3.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排班系统中的应用;4.排班系统的实际案例分析和实现。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周: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2.第二周:排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3.第三周: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排班系统中的应用;4.第四周:排班系统的实际案例分析和实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以及排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排班系统中的应用;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排班系统的实现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2.参考书:《C语言 Primer》;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3.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c语言课程设计排班表

c语言课程设计排班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规则。
2.了解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3.熟悉运算符的用法及其优先级。
4.理解控制结构(if语句、for循环、while循环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5.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
6.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7.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
8.能够阅读和理解C语言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本知识。
1.C语言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等。
2.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等。
3.变量和常量:变量的声明、初始化、作用域;常量的定义和使用。
4.运算符: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
5.控制结构:if语句、for循环、while循环等。
6.函数: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函数的参数传递、返回值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C语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C语言程序,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语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环节,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c排班课程设计

c 排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础知识;了解C语言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理解C语言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C语言程序;学会使用常用的编译器和调试工具,了解代码的编译和运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础知识,以及C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C语言概述。
介绍C语言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写规则。
2.第二章: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学习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不同数据类型的使用方法和运算符的优先级,学会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赋值。
3.第三章:控制结构。
学习C语言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掌握条件判断和循环控制的方法,能够运用控制结构编写复杂的程序。
4.第四章:函数。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声明,掌握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学会编写和使用函数,了解函数的调用和调用栈。
5.第五章:程序设计方法。
学习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模块化编程和代码的重用,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值班安排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

值班安排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算法和编程思想,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掌握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3)熟悉控制结构和函数;(4)了解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5)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2)具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序的能力;(3)学会使用调试工具进行程序调试;(4)掌握常用的编程技巧和算法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编程习惯;(4)培养学生关注软件质量、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3.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4.函数: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5.数组、字符串和指针;6.常用数据结构:栈、队列、链表、树、图;7.算法: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常用算法分析;8.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算法和编程思想;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C语言编程的理解;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C语言实战》;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编程调试工具。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c课程设计排班系统

c 课程设计 排班系统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排班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优化简单的排班系统。
3. 了解排班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排班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持续探究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通过排班系统这一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排班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排班系统的定义及其作用- 排班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排班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 排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确定排班需求及人力资源- 排班规则与策略- 排班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排班结果的优化与调整3. 排班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企事业单位排班实例分析- 教育行业排班实例分析- 医疗行业排班实例分析4. 排班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人力成本- 提升员工满意度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排班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排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一)第三课时:排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二)第四课时:排班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课时:排班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总结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排班系统的章节内容紧密相关,涵盖了排班系统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排班系统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务排课系统课程设计c语言

教务排课系统课程设计c语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教务排课系统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算法以及编程思想,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及其应用;(3)熟悉常见的算法(如排序、查找等)及其实现;(4)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2)具备基本的调试和排错能力;(3)掌握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4)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技巧;(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等)及其应用;3.算法(排序、查找等)及其实现;4.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1-2周: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第3-4周: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等)及其应用;3.第5-6周:算法(排序、查找等)及其实现;4.第7-8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第9-10周: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编程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K&R);2.参考书:《C Primer Plus》、《C和指针》;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等。
c排班课程设计

c 排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排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排班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排班原则和方法,独立完成排班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医疗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认识到排班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排班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排班原则和方法独立完成排班任务。
教学大纲如下:1.排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排班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等。
–讲解排班的方法,如手工排班、计算机排班等。
2.排班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阐述排班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如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等。
3.如何运用排班原则和方法独立完成排班任务–讲解如何根据工作需求和人员特点进行排班。
–教授如何处理排班中的特殊情况,如加班、请假等。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排班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排班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排班经验和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排班原则和方法解决问题。
4.实验法:让学生模拟排班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排班教材,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c课程设计排课系统

c 课程设计排课系统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课程设计排课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排课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排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数据库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排课系统进行课程安排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排课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管理排课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排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数据库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排课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介绍排课系统的定义、功能、特点和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
2.排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排课算法的基本原理,如贪心算法、遗传算法等,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算法。
3.数据库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介绍数据库在排课系统中的作用,如何设计和使用数据库存储排课信息,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查询和统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排课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排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数据库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排课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等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程序课程设计报告201— 201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排班系统》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 年月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3)1、题目与要求 (3)2、本程序涉及的知识点 (3)二、程序流程图 (4)三、程序代码设计 (5)四、程序调试过程 (6)五、程序运行过程 (6)六、程序有待改进的地方 (9)七、程序设计总结 (9)八、致谢 (9)参考文献 (9)附录 (10)一、设计任务书1、题目与要求赵:星期二、星期四本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对7名保安人员进行排班,要求每个人在一星期中可以休息一天。
每名保安可以自行选择自己想要的休息日,而对于休息日的选择既可以是某一天,也可以是某几天中的其中一天。
当7名保安依次输入自己想要的休息日后,系统将会给出可能的值班安排。
若系统给出的值班安排是0种,证明系统对7名保安的选择无法作出排班,需要重新输入。
具体题目:学校实验楼有7名保安人员:钱、赵、孙、李、周、吴、陈。
由于工作需要进行轮休制度,一星期中每人休息一天。
预先让每一个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休息日。
请编制程序,打印轮休的所有可能方案。
当然使每个人都满意,例如每人选择的休息日如下:钱:星期一、星期六孙:星期三、星期日李:星期五周:星期一、星期四、星期六吴:星期二、星期五陈: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2、本程序涉及的知识点输入函数和输出函数、变量的定义、for语句和switch-case语句的使用等二、程序流程图三、程序代码设计输入函数和输出函数、变量的定义、for语句和switch-case语句、ss字符串的使用等。
输入函数:1)函数原形:自定义swap(int *a, int *b)函数2) 功能:swap()函数利用取地址符号&完成对程序中某个变量的赋值,进而程序中判断交换的功能。
3)函数原形:get char()4)功能:向计算机输入一个字符。
5)变量及类型:int a,b,m,k: 整型形参变量,接收main()传过来的随机数字。
int i:循环控制变量,其中i 具有自加功能。
int j: 整型形参变量,其中j 具有自加功能。
6)说明:输入字符后需要输入-1,待系统做出判断后往下执行。
选择判断结构switch-case语句:从表达式值等于某个case语句后的值开始,它下方的所有语句都会一直运行,直到遇到一个break为止。
随后,switch语句将结束,程序从switch结束大括号之后的第一个语句继续执行,并忽略其他case;假如任何一个case语句的值都不等于表达式的值,就运行可选标签default之下的语句。
假如表达式的值和任何一个case标签都不匹配,同时没有发现一个default标签,程序会跳过整个switch语句,从它的结束大括号之后的第一个语句继续执行。
for语句:for(语句1 ; 语句2 ; 语句3 ) {循环体}执行时,先执行一次语句1(注意只执行一次) 之后判断语句2是否成立1).如果成立执行循环体,之后执行语句3。
再返回语句2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执行循环体后再执行语句3,如此直到循环体不成立则跳出循环2)如果语句2不成立,则不执行循环体也不执行语句3直接跳出循环。
输出函数:1)函数原形:printf(“======”,*)2)功能:输出相关提示信息及最后结果。
3)相关变量:int n:输出正确结果。
int i,j:输出计算正确,计算排班情况。
4)说明:输出时要把要输出的信息用双引号括起来,输出数字时要在其代表变量前加逗号。
四、程序调试过程由于对C语言知识储备有限,且时间精力有限,我们在设计程序程序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使用何种数组以及如何使输出变得简洁易懂,易操作。
在思考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尽量“使输入数字化,输出结果文字化”的做法,也就是再输入星期几的时候直接用数字代替,在输出的时候,为了更加直观,就需要把原先的数字输出为星期几这种文字的形式;在单个对象输出结束之后,我们选择了-1这个不会与其他日期混淆的数字,以此表示可以对下一个对象进行输出。
这就需要重新定义一个二维数组,数组中存放“星期一,星期二”等文字形式的定义,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前面输入的数字来引用对应的文字。
解决了最基本的问题之后,我们遇到的问题是:程序使用过程还是不够直观,不能让使用者直接观察到每个保安可能选择的休息日,在无法自行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向老师求助。
在解释程序、说明目的之后,我们重新进行了一次讨论,最后老师建议我们重新定义一个新的数组。
为此我们找了很多相关资料,不断地进行调试,修改,却始终无法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经历了数组选择以及一系列的调试与修改之后,我们重新定义了ss字符串,采用了char ss数组。
在选择了char ss数组之后遇到的问题就是输出语句繁琐,每次都会显示“请输入下列人选择休息的可能时间”,后来我们对“printf("请输入下列人选选择休息的可能时间:\n");”这个语句进行修改与位置的调整,使得其变得简洁。
调试的过程比较繁琐,除了跟版本有一定的关系外,有时候就因为一个小错误,程序调试了好久也出不来想要的结果,最后通过我们组员的一起讨论、利用课本、网上的资源和老师的帮助,这些问题都被我们逐一解决了。
五、程序运行过程1、输出多种结果2、输出0种结果(说明输入有误,需要重新输入)3、只输出一种结果(如题目要求)六、程序有待改进的地方本程序是根据保安可能选择的休息日,给出满足条件的值班安排这一功能,系统功能相对单一,不够人性化。
在对C语言有更深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对程序进行修改,增加系统功能,例如:1、增设特殊情况显示以及分析,根据况进行人性化排班,例如:看病>办证>旅游2、在系统无法排班时,判断周几没有值班人员;3、当有某个保安请假一周,也就是剩下的6名保安有一个人一周要值两天时如何排班;4、增设投票功能:当有多种值班安排时,通过投票随机决定使用哪一种值班安排;5、可增设当天值班保安的工号、电话、地址等信息的显示;七、程序设计总结在完成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让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堂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查询资料、咨询老师,培养了我们在有限时间内搜集资料以及写论文的能力;与此同时,在编写程序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想要学好一个程序,不仅要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还要在课外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同时,相关的资料和老师的指导对我们完成程序的编写提供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我们还认识到编写程序时必须要耐心仔细,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标点和字符或是中英文等输入细节都要注意,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个程序运行错误,这极大地培养了我们务实求真,发现问题的科学素养。
此外,思考、讨论、查找资料以及调试、修改的过程是非常繁琐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简洁的、比较人性化的程序。
八、致谢本次课程设计的完成,除了感谢百度文库提供的资料以及网友的不吝赐教之外,还要特别感谢C语言课程李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们在繁琐的调试中寻找到乐趣以及不断改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2] 豆丁网-/p-475334925.html[3]- C语言论坛 - 编程论坛/thread-329752-1-1.html[4]-3亿文库-/bp-cs1ss01dff00bedsbqf31dd0-1.html[5]/link?url=z0auYk8U_fl7zeJMFCDv8DyzKyuRbtdM2mhL7G3RDZgm l12wE78M88yCTPnoH5aeBqyQEGKAjuKGf81vAU4Llu3Yxhwg-WKpKmfo5dZbdrG附录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t n = 0;int rest[7][7];void swap(int *a, int *b){int m;m = *a;*a = *b;*b = m;}void perm(int list[], int k, int m){int i;int j;if(k > m){for (i=0; i<7; i++){for (j=0; j<7; j++){if (rest[i][j] == -1)return;if (rest[i][j] != list[i])continue;if (rest[i][j] == list[i])break;}}n++;printf("Solution: %d\n", n);printf("赵钱孙李周吴陈\n");printf("=============================================================\n"); for(i = 0; i <= m; i++){switch (list[i]){case 1: printf("星期一 ");break;case 2: printf("星期二 ");break;case 3: printf("星期三 ");break;case 4: printf("星期四 ");break;case 5: printf("星期五 ");break;case 6: printf("星期六 ");break;case 7: printf("星期日 ");break;default:break;}}printf("\n\n\n");}else{for(i = k; i <= m; i++){swap(&list[k], &list[i]);perm(list, k + 1, m);swap(&list[k], &list[i]);}}}int main(){int list[] = {1, 2, 3, 4, 5, 6, 7};int i, j;char ss[7][20]={"赵","钱","孙","李","周","吴","陈"};printf("===========================欢迎使用排班系统===================================\n");printf("请输入下列人选选择休息的可能时间:\n");for(i = 0; i < 7; i++){printf("%s:",ss[i]);for(j = 0; j < 7; j++){scanf("%d", &rest[i][j]); if(rest[i][j] == -1)break;}}printf("\n\n\n");perm(list, 0, 6);printf("total:%d\n", n); getchar();getchar();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