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班级07学前教育姓名宋亚英
内容摘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我国幼儿合作性现状却不容乐观,这是由幼儿缺乏人际交往的环境、家长忽视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幼儿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很重要,它需要家庭的配合、社区的帮助、幼儿园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幼儿合作能力;培养
一、何谓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这个词在当今世界随处可见,大到国家与国家间的合作,组织与组织间的合作,小到个人与个人的合作。
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新闻里报道说某某与某某合作,产生了怎样良好的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合作”呢?它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自愿地结合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社会交往活动。
合作不仅存在于成人之间,也存在于幼儿之间,只是相较于成人合作,幼儿合作更简单一点。
对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体验到快乐,这就是幼儿合作。
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也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合作作为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一项内容也被编入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纲要》里任何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要求,“合作”也不例外。
要想教会幼儿合作,教师自身先要正确理解“幼儿合作’’的概念。
幼儿合作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是幼儿合作意识,这是指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要跟别人一起合作完成,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也愿意帮助他同他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其次是幼儿合作能力,这是指幼儿的合作技能,幼儿的合作技能建立良好的交往能力、向别人学习的能力以及善于变通和创新的基础上,幼儿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达到合作的最终目的。
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幼儿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一个幼儿有良好的合作性有利于他分享和同情心的发展。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现在的幼儿都是独苗,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围着他们转,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送到他们面前,这显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容易让幼儿产生自私、孤僻等不良心理素质。
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就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我国对幼儿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人的全面素质包括四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其他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
而合作意识与能力显然是身心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今天这个时代流行一句话:“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现今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已经不单单是指拥有很高的学业成绩,它同时要求一个人拥有其他良好的素质,合作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对幼儿合作性的培养,那么就会对他以后的工作、人际交往和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非常的重要,可是一份数据报告却显示我国幼儿合作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在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
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已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幼儿缺乏合作性的原因
看病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得先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我国幼儿缺乏合作性的呢?
1、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幼儿人际交往环境的缺失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公寓楼,这造成了邻里关系的疏远,导致幼儿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
而合作的产生就是建立在交往与互助的基础上的,没
有交往和互助,又何来合作之说?每天幼儿都是被家长关在自己家里一个人玩玩具、一个人看电视,最多也就是和家长玩。
虽然与家长玩也是一种交往,但是家长毕竟是成年人,他们的思维、观念等都与幼儿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难以知道幼儿真正的想法,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合作。
而幼儿需要的是一种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只有通过与同龄人交往合作,他们的合作性才会得到发展,他们之间的合作才是一种平等的合作。
这居住环境的改变造成幼儿人际交往环境的缺失,导致幼儿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的合作交往缺乏锻炼的机会。
2、家长对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忽视
虽说现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很严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全才,但这个全才是要加双引号的。
多数家长对孩子才能的要求无非就是孩子在学校里面有个好成绩,或是在孩子可能不愿意的情况硬逼着他学钢琴、学舞蹈等,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很多的才艺。
这些家长的这种对幼儿才能的要求与时代发展对人的才能要求是有极大偏差的。
时代发展恰恰需要人们拥有极强的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而很多家长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意识自然谈不上对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3、家长对幼儿教养方式的不当
我们都知道,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很容易发生矛盾。
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现矛盾时他们还不会正确地处理,他们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发生矛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吵架甚至打架。
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在交往合作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家长索性就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门或者由家长自己与幼儿交往合作。
而家长在与幼儿合作时,如果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家长会自然而然地想帮孩子解决,认为那么大的孩子没能力解决,可是他们不知道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合作性发展的必经途径,缺少这一个阶段,也不利于他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健康发展。
4、社区缺少幼儿的活动器具或活动器具不足。
有些社区没有专门给幼儿安排活动器具,这样幼儿就少了一个与人合作交往的环境;但有些社区就算有专门给幼儿玩的器具数量却不够,容易让幼儿之间因为抢同一个器具而发生争吵,这样也不利于幼儿合作性的发展。
5、老师不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性。
在幼儿园里,有时候幼儿之间活动时过于吵闹教师就会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不准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幼儿就缺少了与人交往交流的过程。
(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家庭、社区、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
能力应从这三方面入手。
1、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的配合
家庭是幼儿出生的地方,也是他们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
幼儿从小在家庭里长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受到家庭成员影响,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提供帮助。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在培养幼儿意识方面,首先是要让家长改变观念。
由于父母对幼儿的过度保护,担心孩子在与人合作游戏时受到伤害,常常限制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所以有必要对家长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
告诉他们必要的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家长不应遏制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相反应该重视幼儿间的合作,只有家长改变了观念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向幼儿灌输合作的思想,鼓励幼儿合作,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意识;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方面,有空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把幼儿带到同龄人比较多的场所去,给他提供一个可以合作交往的平台,让他有机会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合作的技能。
2、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社区的帮助
社区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方面也能起很大的作用。
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方面,平时社区也可以多宣传交往合作的思想,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培养幼儿能力方面,社区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需要合作玩的器具;寒暑假的时候,社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以便让孩子们有机会聚到一起,给他们交往互助的机会;可以请专人带他们参与一些有利于培养合作经验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3、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的教育
幼儿园里有懂得专业知识的教师教育幼儿,他们比一般人更懂得怎样科学合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那么幼儿园老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方面:
(1)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
交往是合作的前提,而具备良好的性格更是让幼儿拥有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与人交往的必要条件。
试想一个幼儿如果性格不好,那么谁还愿意与他交往?更别提合作了。
(2)培养幼儿合作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合作性的动力,只有对合作产生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自发地去学习合作,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产生合作的欲望。
(3)依靠榜样的力量。
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榜样的作用,这个榜样可以是老师、可以是保育员,也可以是同伴。
例如:上课的时候,一位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另一位教师可
以在旁边弹钢琴伴奏,营造课堂气氛;孩子们吃午饭时,教师可以协助保育员加快整理速度;教师也可以安排能力弱一点和能力较强的幼儿共同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这些做法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形成合作的意识。
其次,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方面:
(1)给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专门性地培养幼儿合作性的活动;也可以让幼儿中午起床时互相帮忙穿衣服,检查鞋子有没有穿反等。
(2)交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幼儿玩游戏时可以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有时教师也可以故意让幼儿扮演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这样可以让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的需要;当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应该马上出面解决,而是应该慢慢地一步步地引导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和冲突,事实上,一定程度上的争吵可以让幼儿学会坚持主见和采纳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3)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一旦幼儿有良好的合作行为,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鼓励,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而对于不太擅长合作的幼儿,教师也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与人合作。
当然,仅仅教师重视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这还要家长的配合。
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的效果,幼儿园也应该定期向家长传授合作方面的知识。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幼儿时期又是培养一个人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最佳时期。
今天,对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正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解读.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2.3
【2】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999年9月浙江《幼儿教育》
【3】黄梅莲《浅谈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南方论刊.2009年增刊第1期史地、体育及幼儿教育研究
【4】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5】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