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护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弯里岩石边坡生态修复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白泉镇与北蝉乡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39.10C,最低气温-6.10C。多年平均降雨量1332.5mm,多年平均台风影响或登陆次数4.3次。

中弯里边坡为石料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岩石边坡,边坡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坡顶最高处约距地面35米左右,坡长约200米。坡面已基本进行了修整,坡度约为70度左右,部分位置有倒坡现象。坡面基本为岩层结构,四周为强风化岩体。

二、工程护坡的指导思想

在实施工程护坡前,我们认为工程建设所形成的开挖边坡坡体本身是稳定的,不存在深度滑坡的可能,现在要做的工作,是采取适当措施对边坡进行浅层防护,遏制岩石坡面风化的势头,达到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的目的。所进行的浅层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1、坡面防护层的强度能抵御当地最大暴雨和允许的地面径流冲刷;

2、坡体内的裂隙水或地下水可以排出坡面,控制地下水富集带来坡体下滑力的增高,防止软弱夹层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的降低;

3、防护施工和防护层本身不降低原有坡体的稳定性。

三、生态恢复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恢复学为基本理论,倡导稳妥、科学、经济、自然的理念,恢复自然健康的植物生长环境。在一至三年时间里,通过人为措施和自然作用,实现生态恢复目标。在生态修复时,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景观重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边坡治理体系,即: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景观修复→可持续发展,其中心思想主要贯穿以下四个基本点:

1、营造优越的植物自然繁衍的小生境;

2、坡体防护与生态修复并进;

3、采用草灌结合的物种配比,提高科技含量,达到免养护功能。

4、用最低廉的成本实现与周边环境最协调的自然生态,确保生态修复工程形象常在、景色常秀、效益常存。

具体体现:

1、物种:先锋型、本地化、多品种、季节适应型草种相结合、草木本植物并存,形成立体绿化效果;

2、植被基材具备较强的肥力、水份供给能力,耐久性、抗冲刷性好,并且能通过钢筋锚杆、铁丝网构成的加筋结构与原坡面良好胶结,防止形成新的坍塌体,不产生龟裂。

四、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原则

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绿色边坡,响应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号召,达到恢复植被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整个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地质灾害防治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把地质灾害防治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边坡滑石清理、基质喷射对边坡的承载能力,不形成新的地质灾害。

2、近自然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以不改变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为前提,以融于自然为最终目标。

3、规范和标准化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4、与各部门建设目标相一致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必须与水利、国土、林业、城建、交通、环保等各部门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土地利用等相一致。

5、经济适用性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与附近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

6、分类指导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根据边坡类型采用相应生态修复技术。

7、以乡土植物为主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优先选择适合当地自然区域的乡土植物物种,尽量少用外来物种。

8、护坡、绿化、生态三兼顾原则:边坡生态修复应在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基础上,兼顾护坡和美化,使坡面环境更趋优化、更加稳固。

9、整体性原则:边坡生态修复的类型虽然不同,但在整体上应充分考虑边坡的完整性。

五、项目实施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分析

1、造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新开挖的高陡边坡,因机械开挖、爆破等力学作业方式,物质内部应力受到重新分配,断层表面将形成不稳定层,在受重力牵拉、雷振、狂风暴雨时易发生脱落、坍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2)开挖遗留下来的石块、残土大量堆积体,在暴雨或特大暴雨冲刷时,石块周围残土受稀释成为泥浆冲走,而块石受地心吸引形成重力向下滑落,从而形成泥石流。

(3)开挖时受工期等方面限制,遗留下来的坡体通常较为陡峭,下部岩石原受力角度发生了变化,在长时间的自然风化下易发生山体滑坡现象。

2、立地环境对生态修复的负面性

(1)坡面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风化岩坡面缺乏土壤,显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边坡夏天光照强,会对植物形成高温干旱胁迫。在炎热的夏天,岩石边坡温度高达60℃以上,加上水分缺乏,会造成较严重的高温干旱危害。

(3)人为喷射土层薄,对乔灌木的移植造成极大困难。虽然在裸露的岩壁上采用人工基质进行喷射,但受边坡承载力影响而不能喷射较厚的客土,造成乔灌木树种移栽的困难。

六、绿化施工方案及技术原理

1、工程护坡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清整坡面—测量放线—挂铁丝网—锚钉锚固—喷植被混凝土—覆盖无纺土工布—养护—验收。

(1)清理、平整坡面。清除坡面淤积物,再用高压水枪清洗坡面,使坡面有利于植被混凝土的完全结合。

(2)铺设固定复合网。铺设固定复合网的目的是增强护坡强度、形成加筋植被混凝土,应用固网技术按1.0m*1.0m交叉锚固,铁丝网格采用14号铁丝网,网孔为5cm×5cm的金属网,锚杆采用长度为30—60cm,直径16mm,打入岩层后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加固。

(3)搅拌植被混凝土。根据搅拌机大小,按植被混凝土的配比计量拌合。在面层喷射层拌料时加入混合植物种子。

(4)喷射植被混凝土。要求喷枪口距岩面1m左右,加水量应保持植被混凝土不流不散。分基层和面层二次喷射,在基层喷射过程中,应注意第二次找平。

(5)覆盖无纺布。在面层喷射层完成后,覆盖28g/ m2无纺布进行保墒,营造种子快速发芽环境。

(6)喷水养护。在养护期应当保持植被混凝土呈湿润状态。喷水设备应采用喷雾喷头移动喷洒,杜绝高压水头直接喷灌。一般养护期为植物覆盖地面为限(50天左右)

(2)绿化

按照多品种、多层次、立体型、自然生态、粗放管理的原则,以多品种草种搭配,驯化草种先导,本地物种补充,草、木本植物结合的方式对坡面进行持续绿化,首先进行护坡先锋绿化,然后进行本地植物种植与植生,最终达到由本地物种取代先锋草种,形成自然和谐的生物生存态势。

2、技术原理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工程技术人员拟采用三峡大学研发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是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此项护坡绿化技术的核心是植被混凝土配方。它是集岩石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硅酸盐化学、园艺学和环境生态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环保技术。植被混凝土是根据边坡地理位置、边坡角度、岩石性质、绿化要求等来确定水泥、砂壤土、腐植质、保水剂、长效肥、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混合植绿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