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常见病
一、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一般出壳3-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

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一)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

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

(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

(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

一部分鹅会自愈。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死于最急性的鹅小肠只出现肠粘膜充血、出
血等败血症现象。

死于急性或亚急性型的鹅小肠里有大量渗出物形成的带状假膜,呈栓子样管状物堵住小肠后段,使后段小肠状如香肠。

(三)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

(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

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

(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
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又叫出败。

是禽巴氏杆菌引起的,鹅也易得。

多发生于秋季在鹅性成熟时期,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在疫区每年都会发生。

(一)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

(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

(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二)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慢性型心外膜、心冠沟处有出血点,肠道有充血、出血。

(三)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

(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

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

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三、鹅流行感冒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

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

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由于小鹅抗病力差,所以死亡率较高。

(一)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
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二)病理变化:皮下、肌肉出血,上呼吸道有呈半透明的渗出物,肺充血,心外膜有出血,肝、脾、肾淤血或肿大,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点。

(三)防治措施:(1)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

(2)该病多发地可以注射灭活苗进行预防。

(3)病鹅群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磺胺嘧啶片效果较好,同
时注意保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四、鹅鸭瘟。

该病是由于鹅群与鸭瘟病鸭、鹅频繁接触或到疫区放牧而感染鸭瘟病毒所引起,可呈区域性流行。

雏鹅较易感,一般鸭发病后1—2周,鹅开始出现症状。

病鹅食欲减退,行
走困难,眼睑肿胀,流鼻液,下痢。

剖检见口腔、食道有淡黄色假膜或溃疡,肝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直肠、泄殖腔充血出血。

防制措施:可用5—10倍量的鸭瘟弱毒活疫苗在疫区对鹅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加强饲养管理,使鹅群不与病鸭接触,不到发病地区下游放牧,同时做好病鹅群的隔离消毒。

病鹅或疑病鹅可用鸭瘟高免蛋黄液每羽肌注3—5毫升,效果较好。

五、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

母鹅剖检病变以腹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为主,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和卵黄块,卵巢萎缩、变性、坏死,输卵管管腔中含有黄白色纤维
素性渗出物,子宫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病程一般为2—6天,少数病鹅能康复,但不
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是交配器出现红肿、溃疡,其上常覆盖着黄色粘稠液体,并有坏死痂皮;仔鹅表现行动迟缓,拉黄白色稀粪,病死仔鹅常见心包积液,且包膜混浊增厚,肝肿大,气囊壁增厚、混浊,常覆盖有干酪样物,有的小肠有出血点。

防制措施:1、药物防治。

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

2、减少授精污染。

带菌公鹅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给母鹅,因而有严重病变的公鹅应作淘汰处理。

治疗:将交配器上的结节切除,清创消毒,肌注抗菌药物,使其康复。

3、免疫预防。

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
月龄时各注射一次,可控制发病。

六、副伤寒
鹅的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雏鹅。

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

主要表现为腹泻、结膜炎、消瘦等症状,成年鹅症状不明显。

(一)症状:病鹅主要表现为下痢、粪如清水,鹅日趋衰弱。

病鹅食欲消失、腹泻,粪便污染后躯,十
涸后封闭肛门,导致排粪困难。

成年鹅呈慢性,主要是消瘦。

(二)病理变化:食道空虚,肝脏肿大、充血,粘膜充血、出血,气囊膜混浊,盲肠肿胀,内容物呈干酪样。

(三)防治措施:(1)注意饲养管理,不喂腐败的饲料,慢性病的种鹅要淘汰,常发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应注意消毒,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

(2)用敌菌净饮水、拌料效果好。

七、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矛形剑带绦虫主要寄生于鹅的小肠内,当虫体长大时,大量积聚于小肠会造成肠道机械性堵塞,影响鹅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鹅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外来品种更易发生该病。

(一)症状:病鹅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拉稀、消瘦、离群呆立,零星死亡。

(二)病理变化:在死鹅或病鹅的小肠里可以找到大量的虫体。

该虫体乳白色、扁平,分节,外表呈矛形,成虫长8-15厘米,宽18-20毫米。

(三)防治措施:(1)鹅群定期驱虫。

成年鹅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及时清理粪便,饲喂的水草要清洗。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抗病能力。

(3)病鹅群口服抗蠕敏效果较好,每公斤体重按20毫克的剂量1次投服。

八、软骨病。

该病属营养代谢性疾病。

由于肉鹅生长发育快,当饲料中的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即易发生。

病鹅腿无力,常以飞节着地,呈蹲伏状,喙和爪变软,
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

剖检可见黄色粘稠之关节液增多,关节面软骨肿胀,常见粟粒大突起或溃疡,有的有较大软骨缺损或粘附纤维样物。

预防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保证钙磷正常需要。

防制措施:给予易消化含矿物质及维生素较多的青草,并把病鹅赶出鹅栏,增加日光照射和适当运动。

补喂骨粉或贝壳粉,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骨粉4千克或贝壳粉5千克左右。

喂鱼肝油,每只病鹅喂几滴,每天1—2次,连喂7天。

严重者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