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04e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e.png)
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班级:_____ 课时:_____ 课型:______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和“甲午风云”。
“虎门销烟”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收集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知道鸦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危害;感受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志士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圆明园的诉说”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先民的智慧;理解圆明园被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收集资料了解圆明园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情况,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甲午风云”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及马关条约的危害,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日本侵略的故事,感受先烈不怕牺牲、誓死卫国的爱国精神。
二、学情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更是无数爱国志士的抗争史。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比较陌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比较难体会到当时祖国因为贫穷落后而被外国轮番屈辱的悲愤之情。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使学生懂得铭记历史,珍惜今日的和平盛世,敬仰爱国先烈,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的志向。
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与虎门销烟的史实,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以及了解林则徐等爱国英雄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初步感悟“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
2.知道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懂得鸦片带来的危害,从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中激发爱国之情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懂得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鸦片战争;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了解林则徐。
学生准备:了解鸦片战争;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了解林则徐。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https://img.taocdn.com/s3/m/938817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5.png)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件,认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历史事件。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外来侵略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理解中华民族在遭受外来侵略时的不屈不挠精神。
2.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背景。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或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曾遭受过哪些外来侵略吗?我们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3.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历史上遭受的主要外来侵略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
3.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上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抗争的,并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选取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4 总结提升•总结中华民族在遭受外来侵略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
•强调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树立。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并整理关于中国历史上某一次外来侵略事件的相关资料,写一篇简短的历史报告。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的历史知识,增强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件,了解了中华民族在面临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主要外来侵略事件: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中华民族精神: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历史影响:深刻教训、警醒后人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关注度。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9dec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a.png)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勇敢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奋勇抗争的意义和正当性。
2.培养学生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奋勇抗争的概念。
•铁托奶奶的故事。
2.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制作简单的PPT或者黑板上写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准备放映设备和教师讲解所需的教学素材。
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幅插画,并思考插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所表达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出奋勇抗争的概念。
学习活动1.通过视频、图片或文字,展示铁托奶奶的故事。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对铁托奶奶的故事有什么感受?–铁托奶奶是如何奋勇抗争的?她的行为有何意义?–你能从铁托奶奶的故事中学到什么?3.学生小组间展开讨论,然后共同讨论并总结各组的观点和看法。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下问题:–你身边是否有奋勇抗争的例子?–你认为奋勇抗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出色的讨论成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课堂作业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奋勇抗争的短文,可以结合铁托奶奶的故事进行描述。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四、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讨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奋勇抗争的理解和认识。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考察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以及对不平等、不公正的抗争精神的认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奋勇抗争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积极意识和品质。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
最后,布置课堂作业,加深学生对奋勇抗争的理解和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5c8d2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e.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时,主题为“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还可能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时的勇敢态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取长补短。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
2.制作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3.准备角色扮演道具,以便于学生参与活动。
4.安排课堂讨论时间,以便于学生交流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2e79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d.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历史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本课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
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5207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2.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历史,认识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珍爱和平、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的原因。
2.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然而,在近代,我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磨难。
但是,我们中国人民从未屈服,我们始终坚持抗争,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懈努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起回顾那段艰难的历史,感受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2.讲授新课活动一: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历史。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们会遭受这样的屈辱?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3)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是由于国家贫弱、科技落后等原因所致。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教训,努力振兴中华,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3)教师小结:中国人民在近代遭受了无数的苦难和压迫,但我们从未放弃抗争。
这种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品质。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e4289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4.png)
(1)屈辱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屈辱的含义,以及屈辱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2)历史上的英勇抗争: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英勇抗争的精神。
(3)正确应对屈辱:如何培养学生面对屈辱时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勇抗争的精神。
5.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正确应对屈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反思日志:引导学生撰写反思日志,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巩固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误解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正确应对屈辱。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我发现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挑战,有时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理论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
2.学生参与度不均: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而个别学生则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安排:我将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既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讲解,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
(4)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需要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b0297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a.png)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500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故事背后传递的道德教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审美意识和情感态度。
3.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
教学准备:1. 电子版教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 PPT演示文稿、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教材封面,引导学生猜测故事主题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逃亡》的情节和主题。
二、教学展开(30分钟)1. 播放音频并配合PPT展示,讲述《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故事。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的行为表现。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传递的道德教育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人物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他们如何应对?b. 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出了哪些正直、勇敢、坚定的品质?c. 你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道理?三、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并表演一个小故事,内容围绕道德品质和困境的抉择。
2. 随机抽取几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评价。
四、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
2.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对故事中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进行复述。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 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并写一篇感想。
3. 预习下一课《正直可贵》的故事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有了较好的理解。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ff694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6.png)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了解百团大战中人民军队的英勇表现;2.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军队的英雄事迹,了解军队英雄是怎样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履行自己的使命的;3.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情感、能力和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英雄事迹中认识到国家及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感激,感受到压力下挺身而出的勇气和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1.本次课程主要涉及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围绕着百团大战和其中的人民军队英雄事迹展开;3.本次课程旨在通过介绍历史和英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和认识到极端情况下的履行使命的英雄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了解百团大战中人民军队的英勇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其产生类比和同理心;–如何让孩子从英雄事迹中认识到极端情况下人们履行使命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2.以赤壁之战为例,让学生看到历史上有许多英雄。
3.提出让我们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中的英雄。
步骤二:学习历史背景1.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百团大战这么重要?步骤三:学习人民军队英雄事迹1.介绍人民军队英雄的事迹;2.以“刘强东英雄”的事迹为例子,引导学生从英雄事迹中认识到极端情况下人们履行使命的形象。
步骤四:深化认识1.让学生进行自认知检视,了解自己是否能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挺身而出;2.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进行讨论。
五、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2.教师需要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广泛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知识和看到英雄以及英雄背后的真正意义;3.教师需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和讨论,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5735cac850ad02df804173.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3.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
4.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5.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观看视频。
谈感受。
交流观点。
感受香港回归的
喜悦。
体会国家在危难
时和强大时的不
同。
拓展活动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
次升华。
在收复香港的问题上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为了
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
“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
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自由阅读
了解。
了解“一国两制”
及香港回归的伟
大意义。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个
开始,中华儿女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吗?我们下节课
继续探讨了解。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好奇心,初步树立荣辱观。
板书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2acb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e.png)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历史,知道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
2.认识民族英雄在反抗列强侵略中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爱国情感。
2.难点:理解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故事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视频片段,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
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多媒体展示:展示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和内容,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教师讲解:讲解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如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等。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如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科技落后、闭关锁国等。
3.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故事讲述: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展示民族英雄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
学生感悟:让学生谈谈对民族英雄的感受,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4.爱国情感的培养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民族英雄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e158bc0912a21615792902.png)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总( 13 )课时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资源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罂粟。
2、师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
(出示课题)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
2、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3、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18a5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f.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基本史实,了解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引导生观。
2.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难点: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勇敢、坚强、团结、担当等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a.选择题: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屈辱和英勇抗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提醒学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作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民族英雄和民族精神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民族英雄”的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着重描述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d764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0.png)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抗争的重要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抗争和奋斗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认识到抗争的重要性。
2.学会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理解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前准备好教材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对抗争和奋斗的认识。
然后,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人物们可能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讲解故事(10分钟):向学生介绍故事《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故事中人物奋勇抗争的经历和意义。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人物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抗争的。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简单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抗争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抗争方式和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抗争和奋斗的理解和经验。
小组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分析结论。
总结(5分钟):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抗争的重要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抗争。
拓展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调研并展示其他著名抗争和奋斗的例子,通过展示和分享,学习更多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抗争的方式和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4227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3.png)
最后,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勇于担当、积极应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法治观念,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激发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感悟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和抗争精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民族英雄,模拟他们在抗争过程中的决策和行动。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意义: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在民族危难时刻,勇于抗争、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性。
举例: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讲解其背景、经过及意义,强调民族英雄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勇敢坚定。
2.教学难点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帮助学生理清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间顺序,以及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28f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b.png)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抗争形式,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懂得勇敢反抗不公平现象。
3.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不同的抗争形式。
2.学生理解与重视勇敢面对困难、具有不服输的精神。
3.学生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
3.教学反思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首先,老师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问题、小游戏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老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让你们感到不公平的事情吗?(等待学生思考)学生:有,有些同学明知道答案,却不肯说出来,只是留着自己看。
老师:那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学生:可能会生气、不开心。
老师:那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是不是可以不屈服于不公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学生:(思考片刻后)可以去问别的同学,让自己变得更努力更聪明,然后在下次再给那些不正义的人一个教训。
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环节1. 阅读教材老师将文本内容展示在课件上,并通过阅读带领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强调不同的抗争形式,特别是其中麻雀和蚂蚁的抗争方式和作用。
2. 分析教材老师发问,全班讨论整理教材中的信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1)教师发问:这一课教我们什么呢?(2)学生发言:学会奋斗不屈服,学会选择不同的抗争方式。
(3)教师发问:什么时候值得抗争呢?(4)学生发言:我们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不公正的评价、得不到善待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要求,这时就需要勇气去抗争。
3. 个案教学老师根据班级成员不同的身体条件、才能等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完成任务。
例如:小组任务:将教材中提到的麻雀和蚂蚁的抗争方式进行总结,并就此主题分组,合作编写故事或做出图画展示出来。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50e1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9.png)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屈辱和奋斗的概念;2.学生能够体验奋斗中的坚持和勇气,明白抗争的意义;3.学生能够从学习案例中理解奋斗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奋斗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抗争意识;3.让学生了解奋斗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屈辱和奋斗的概念;2.激励学生参与奋斗中的抗争。
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给学生讲述让自己感到屈辱的故事,并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遭遇。
2.知识讲解(20分钟)•老师给学生讲解屈辱和奋斗的含义,并给出案例;•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从中理解奋斗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30分钟)•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有助于奋斗的因素。
4.课堂练习(2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遭遇屈辱时的感受和反思;•学生探讨如何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5.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课堂作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奋斗目标,写下自己在奋斗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奋斗的重要性,掌握屈辱和奋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抗争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深入了解奋斗中的重要性和取得胜利的因素,同时也培养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围绕自己的奋斗目标展开讨论,增强了自身的奋斗意识。
总之,本节课程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生活和问题,并从中探寻奋斗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其更具有独立思考、行动的毅力和勇气。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daa5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a.png)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内容如下:课题:虎门销烟研究目标:1.了解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分析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3.正确认识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认识清政府的无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虎门销烟》,引导学生观看后提出感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但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甘屈辱、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受虎门销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表和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帮助学生了解鸦片输入中国的原因。
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代以来清朝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却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
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和鸦片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林则徐禁烟。
教师提问:鸦片的持续泛滥,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走私倾销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巨额利润,带给中国的却是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世风日下,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提问:通过虎门销烟,你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改写后的文章: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内容如下:课题:虎门销烟研究目标:1.了解鸦片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总( 13 )课时
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
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资源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
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罂粟。
2、师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
(出示课题)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
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
2、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
(出示图片现代毒品:海洛
因、冰片、摇头丸等)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人数超过10万。
截至200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14.04万。
每年因吸毒约耗费390亿人民币。
5、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过渡:1893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上演了大快人心的一幕一一销毁鸦片!
活动三:了解虎门销烟过程,体验大快人心之感
1、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图,标一标虎门所在位置,找一找珠江所经流域。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理解虎门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沿海,是鸦片走私入口的大门。
2、读一读故事,了解虎门销烟过程。
3、师简介林则徐,出示: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
读林则徐的话,体会其禁烟的决心。
4、出示“约2万箱,重达119万千克”一系列数字,想一想: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5、观看电影片段“销烟”,看广场英雄纪念碑上十幅浮雕中的第一幅仔细观察销烟现场的布置、气氛,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动作、反应,谈谈体会。
小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表达敬意
活动四:体悟耻辱,解析《南京条约》
1、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出示《南京条约》内容,并进行解读。
割地:割让香港(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相当于年收入的1/3多,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进行经济掠夺)
协定关税:(无法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
3、出示英控海关和跑马厅的照片。
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他们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的利益,又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活动四:你说我说,香港前世今生
1、阅读“香港回归”材料,谈谈感受。
2、小讲坛: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联系昨天,感受
今天,畅想明天”
3、总结:今天,古老的中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们唱着“东方红”,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渐强盛的崭新年代。
让我们牢记:只有发展,只有国力的强盛,这段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演。
作业设计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板书设计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香港回归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总( 14 )课时
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明白《马关条约》是亡国条约。
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及
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签署《马关条约》屈辱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准备、
资源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哪位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能说说你见到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吗?
1.学生介绍后播放现在的图片。
2.播放视频《圆明园复原图,我们曾经拥有过》
3.师介绍: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4.这么美的皇家园林是什么原因变成了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样子呢?我们来听听圆明园的诉说。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诉说。
讲授新课
话题一:圆明园的诉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园。
2.举世闻名的中国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痛斥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教材48页活动园。
一分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