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策略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郑国祥

一、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解构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由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板块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构成了课程学习领域的两大类系。换言之,依据课程形态可以将课程领域学习结构分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概念是从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而言的三个层次,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基于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独自开发设计的课程,目标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从理论上讲,他们分属不

同的课程分类系列,是独立关系。但是,独立不是

对立,界立不是实际样态,从课程实践模式看,校

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恰恰存在着交叉、包孕

关系。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

学科性校本课程,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

活动性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据绍县教发[2007]003号文件,绍兴县2006年

立项开发和结题的校本课程中义务段合计31项,其中课程形态属于综合课程(学科综合、综合实践两者都具备的)9项,属于单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22项,占68.2%,而单独学科性校本课程为零。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名称、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可见操作主要在学校,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学校:怎样寻找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开发的“交点”

如何让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我们提出了一个“非文本”的概念。什么是“非文本”校本课程开发,非文本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摈弃编写文本教材,通过调动教师的课程意识,发掘和利用课程隐性资源,实现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过程。这里的文本特指教材,不包括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而设计开发的直接用于辅助活动完成的图文材料,如手册、学习包、资源包等。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

亲身经历”,“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Array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

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

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

间的关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开

放性、生成性,它没有严格体系化的内容标准,综合

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在学生与

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生成,而体系化的教材所

涉及的内容即使多样,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当学生

面对生活世界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获得凸显,问题意识才得以孕育,

综合实践活动才获得意义之源。因此,非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本质特征,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最佳结合。

非文本校本课程因为没有文本作为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又极其强调生成性,所以课程实

施的自主性极大,也很容易造成主题松散,缺乏系统规划。作为校本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其有效实施取决于学校的科学管理,绍兴县湖塘中心小学等校在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上

有三点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

(1)抓课程方案制订

“没有计划就没有课程”。学校在充分调查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各领域

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实现课程资源的序列化,

用课程实施方案的形式来呈现。方案一般分三种,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年级综合实践

活动方案、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

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指导、

学生评价等。制订三类相互衔接的方案目的是对活动的开展进行预先的规划和设计,当然,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并不排斥学生在与教育情景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新的目标和主题。

示例:

(2)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之所以能够解读,是因为它与其他文化景观一样具有文本的属性。美国著名的新文化地理学家詹姆斯·邓肯就把文化景观列为人类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三大文本(text)之一,它与书写的文本和口头的文本一样,具有文字的属性。型塘分校开发的“大香林艺术活动中心”课程,学校成立“闻香”“亲林”“探花”“品桂”系列社团,开设“香林音舞周”“香林美术周”“香林文化周”系列艺术文化活动,开设“书画陈列室”、“书画创作室”,通过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创设特殊的育人场所。又如安昌镇校开发建设的“青石板”校本课程,“青石板广场”、“青石板群雕”、“青石板TV”、“青石板.com”“青石板主题连廊”、“青石板校报”都与“青石板”校本课程紧密融合在一起。校本课程的具体活动方案来源于校园,来源于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同时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又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素材。通过抓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完全整合到非文本校本课程之中,学生的研究有了内容,学习有了氛围,情感得到了熏陶。

(3)抓研究社团组织

社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团体,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中心纽带,为活动开展提供了

有效的组织保障。香林少儿艺社是型塘分校依托“香林花雨”风景区,把其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学生活动社团,社团邀请有关专家和街道村落文化研究部门的同志组成校外辅导员,主要开展“探源香林文化,体验成长快乐”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分“闻香”、“亲林”、“探花”、“品雨”四系列开展活动,每个系列均有其明确的任务:“闻香”,亲吻千年桂林的芬芳,“亲林”,亲近百亩山林的气息,“探花”,探寻万点桂花的渊源,“品雨”,品味“香林文化”的魅力。少儿桂花研究院,就承担了其中的“探花”系列活动,将所有的学生分成“赏桂”小组、“集桂”小组、“品桂”小组、“植桂”小组等研究小组,专门负责其中的某个项目的研究和考察,各组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把香林中最具特色的桂花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探讨桂花的知识,探寻桂花的来历,探究桂花的用途,探索桂花的妙处成了“少儿桂花研究院”小学生们共同研究的任务,“少儿桂花研究院”成了孩子们的实践探究的“乐园”。

附件(略):探源香林文化体验成长快乐

——记绍兴县湖塘中心小学型塘分校“大香林文化探源”活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都采用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综合实践活动成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载体,关键在在开发技术上,我们提倡非文本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其好处在于:①强调课程的生成性特征;②综合实践活动上升为校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明确目标和方向,使教师明确认识、理顺思路;③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④合理配置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校有限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最优配置;⑤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留下足够的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怎样寻求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实施的“支点”

“支点”,物理学上指杠杆围绕旋转的中

心点,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的“支点”,是

指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资源条件与学生的经

验、兴趣与需求,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

合实施的着力点,这是一个动态的“支点”。

支点一:德育

视频案例:安昌镇中包利红《感恩的心》

分析:这是一个以“德育”活动为支点的综合

实践活动。包老师根据本校的校本课程《学会关心》,结合“母亲节”,所设计的活动以体验为核心,教师还邀请学生家长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学生与家长在情感的共鸣中,声泪俱下。

支点二:心理

视频案例:湖塘中学肖明《做信息的主人》

分析:这是一个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肖老师根据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所受毒害深刻的现状,根据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以“怎样辨别网络信息”为研究课题,把关注自我与关注社会链接起来,结合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或易出现以及最关注的问题设计研究。当然教师需要组织安排好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