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体育教学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体育教学的评价]
摘要: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本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重视综合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体育教学评价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引入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中即强调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培养“自由自觉”的人,强调要对人的价值、人的健康发展、人的尊严充分关注,强调人的生命品质和对人的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能力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有利于探寻体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评价是要针对体育教学工作及对象等教学因素、教学
过程和效用来进行诊断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更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反映学生学习目标的
达成度、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学”的评价即学习评价的意义更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特点,也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点。
传统的
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量比的客观性以及体育的功
效性,在体育教育评价中以身体素质达标或运动机能测定来具体操作,忽视了人为中心的教育取向,偏离了教育培养人的目的。
其表现为: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单一、方法单调;重视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等方面的评价;仅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重视总结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人人“平等享受教育”。
2 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
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因此,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价值。
2.1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认为:分数的评价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它仅能就学生现有的知识,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技能技巧做出评价,而无法衡量学生成长中的意志努力,刻苦勤奋和态度、动机等因素,也无法判断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
分数只能反映教学过程中极为有限的信息,而且评价的方式较为机械,容易导致教学中错位追求:从施教方来说,片面追求高分数,使得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整体人的成长;从受教方而言,片面追求高分,也容易将学生引入歧途,认为获
取高分即为学习的终结,既无需再继续对所学知识深入钻研,会认为
分数就是一切,其他则无需关注。
对分数的追求掩盖了真正的求知、认识与发展。
对于教学的评价应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出发,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全人格分析测定。
2.2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推崇自我评价法并强调: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主要依据时,其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发展。
自我评价法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避免了因分数竞争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厌倦情绪。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应是持续人的整个一生的过程,学习旨在形成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发展。
为此,对这种学习进行评价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自己。
这种评价是个人对自己做出的,而且始终保持的一种自我估计;它表达了一种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并表明了个人相信自身的能力、重要性、成功和价值的程度。
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评定学业成绩,自我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从而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教师亦可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了解到学生内部的真实思想。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与选拔,而且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2.3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主张把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注重研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观方面、个体意识、精神以及进入价值意义结构的文化背景;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通过重新体验,理解教育中人们的内心世界、活动动机、文化意义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主张评价的全面、客观、多样化,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以对学习者各方面全面考察。
人
本主义提倡评价的全面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3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体育教学评价
从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来看,我们要对体育课程教学做出科学的评价,必须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和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等等进行改革,才能建立符合社会进步、符合人本主义教育观,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或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育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考察鉴别功能和强化功能之作用,以激发师生更好地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3.1评价视角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体育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甄别功能,学生既要考评体育知识、技能
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等。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指标多元化,重视综合评价。
3.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结合学生的体育态度、意志品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如我们一味用量化指标去评价那将是缺乏有效性的,对有着极大文化特质或本质的体育来说,完全用定量评价是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使用。
如用绝对评价即采用统一考核评分标准来评价学生,则将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没有从育人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相对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状态的评价或着重于发展状态的评价。
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程度,学生通过反馈,可以全面地认识自己,并进行自我调节,扬长补短。
3.3评价主体多元化,师生互动与他评相结合。
为克服体育教学评价时,因主观因素,评价地位和视角不同而造成的不客观或不准确之问题,可以进行任课教师自评与同行教师及学生他评结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再通过
师生这两个体育教学主体的互评,更有利于增进了解和理解,易形成友好、平等的民主评价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而学生相互之间的自评与他评,更易于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4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每学年或学期结束时进行的体育总结性评价,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即时反馈功能,对及时改进教学效果不大,故可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从由关注某一阶段的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指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才能体现。
__:
[1]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
刊,xx.(5).4-6.
[2]吴昊.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和思考.[J].福
建体育科技,xx.(1).54-56.
[3]丁志明.生本教育的理念在体育课堂的应有用.[J].体育师友,xx.(1).4-5.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