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酒文化-嘉兴学院选修课《酒的品评》论文
酒品评论文
![酒品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924aec6294dd88d0d26b4c.png)
酒文化马凤丽 2009451090319嘉兴学院财务N091摘要: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酒”作为一个既传承历史又通向未来的道具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酒的起源、酒与文人、诗歌、习俗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历史,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
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证明 ,至迟在五千年前中国人即已开始造酒。
随着农业的发达和粮食的增加,原始社会末期,谷物酒即“复式发酵”的黄酒出现。
传说中的仪狄及杜康所酿之酒便是黍酒。
早期酒的演变经历了“玄酒”、“五齐”、“三酒”几个阶段。
烧酒始自元代,仅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而下一个世纪将要流行的酒,既不是纯粹的烧酒,也不是古代的黄酒,而是兼有二者之长的一种新型酒。
[1]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酒最早是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
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学名是乙醇),许多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成酒精。
谷物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谷物酒。
酒起源于医疗,最早的酒是自然发酵的果酒。
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主要靠采集和狩猎,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最易发酵成酒。
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也很容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远古人也有可能意外地得到乳酒。
古代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自古以来,文人墨士都与酒分不开,说到这里,第一个要提到的自然是诗仙李白。
李白一生以酒为题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可谓多矣。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bdb5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9.png)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5篇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1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自西周传承至今,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饮品。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酒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它不代表任何情绪,却放大了所有情绪。
例如:商务交流需要饮酒,朋友聊天需要饮酒;迎接客人需要饮酒,送别兄弟需要饮酒;结婚要饮酒,失恋也要饮酒。
而第二个特征是它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喝,情绪就会放大,再喝就晕,继续喝就吐。
这不取决于是高端的“茅五剑”,还是低端的老村长;也不取决于是格调文艺的江小白,还是粗犷不羁的二锅头;也更不论它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凤香。
这便是当今社会的酒文化。
而要探究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从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中便可见一斑。
说到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诗仙李白是绕不开的,有余光中诗为证“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谈诗。
”李白的诗多以豁达,豪放见长,辅以酒放大情绪的作用,便将这豪放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李白的酒,多是令人开心的,忘却眼前烦恼的。
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又例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两句诗总结起来就是,不追名,不逐利,你便少却许多烦恼与忧愁。
李白借酒为意,放大了这种情绪,让他对于人生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赞誉。
李白的酒表达浪漫,而杜甫的酒表达现实。
虽然李白多是清酒,杜甫多是浊酒,但丝毫不影响酒对于情绪的放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困苦通过一杯浊酒的放大,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那种无奈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酒是情绪的放大镜。
通过李杜的对比,或许能得出清酒表达乐观,浊酒表达忧愁。
其实不然,因为李白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的愁苦;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的乐观。
所以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与古典文学的酒文化基本一致。
即酒不表达任何情感,却能放大所有情感。
而且无论清酒还是浊酒,所展现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将情绪放大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5efc88f524ccbff1218470.png)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b3c1562cc58bd63086bd6b.png)
论中国酒文化在这一个学期中,我选择学习了中国酒文化,虽然当时并不是抱着兴趣来选择的,但是却在学完这门课后,对中国酒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仅仅是因为这门课本身所包含的魅力,更是因为老师生动的课堂。
以下便是我在这课堂上学习的对酒的介绍及了解,以及我自己对中国酒文化的感受。
在我学习中国酒文化之前,我觉得酒只是酒精和水的一种混合体,且味道也不咋的,只觉得酒也就相当于一种饮料。
但是学习完酒文化以后,我才觉得酒是我们文化的一种象征,它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它也有酒桌文化、酒吧酒文化等各种文化。
酒的来源有很多种的传说,如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黄帝造酒说等。
这些传说不仅说明了酒出现的时间长,也说明了酒的历史文化很丰富。
在中国古代酒馆文化当中也出现了很多极具文化价值的物品,如酒旗、匾对、题壁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上出现的产物,我觉得这些产物很好的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酒也分为很多类,让我最兴趣的却是白酒,因为有的白酒是极具收藏价值的,而且品尝的价值也极高。
白酒的种类可分为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风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等。
其中有很多都是国家名酒,甚至有的酿酒秘方被国保密,其中有名的国家名酒有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和西凤酒。
白酒的收藏价值也是极高的,甚至有的酒瓶都具备收藏价值。
葡萄酒也是一种有很长历史的酒类,一般可以分为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我个人觉得葡萄酒比其他的酒更有品尝的价值。
药酒是中国的特色,具有很长的历史了。
其不仅能够作为酒来品,也能够作为药来进行保养和治疗。
在酒文化课上,品酒是我觉得最有趣也是最有用的,在学习酒文化以前,一直都只是将饮酒当做一种不怎么好喝的饭桌饮料,但是学完酒文化以后,我才知道了饮酒都是有很多的技巧和形式的。
首先我们在饮用前,我们可以先根据酒的色泽、酒的香气来初步鉴定酒的质量,然后在品尝酒,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但是却极具高雅的。
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论文汇总
![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论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bddd9669dc5022aaea0068.png)
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论文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论文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酒的性能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
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
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
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
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
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
另外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
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
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还会造成记忆力衰退,智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
酒进入人的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
我们可把饮酒后的心智状态分为畅意、微醺、失控和烂醉四种。
少量饮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令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有益身心健康。
饮至四、五分时,似醉非醉,血流加速,血脈扩张,人进入一种无拘无束、情绪兴奋、积郁一空、飘然羽化的解脱状态,这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在摆脱现实的悲苦与烦恼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即所谓“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醉来赢得自由身”。
此时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最有益于文学艺术的创作。
饮至七、八分时,神经麻木,神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论文智迷忽;反应迟钝,不能自控;身非己有,言不由衷。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0b5e6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0.png)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8452e5bed5b9f3f80f1c86.png)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
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术的国家之一,中国酒和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文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篇1试论汉代的酒文化我国的酒的历史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
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
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
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
盖宽饶曰:“无多酌我。
我乃酒狂。
”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
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
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
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后来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
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
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
”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
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
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
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
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
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非常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
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
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a79c3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c.png)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中国传统酒文化论文篇一酒魂沟文化,浊酒暖人间中华民族酒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浓缩着人间苦乐,在淳朴香甜的宣纸上,泼洒着浓厚趣谈的墨迹,散发着酒香。
酒香淳朴感染了历代文人墨客,以酒论世,谈古论今。
刻画了优美山川,和人间美好。
爱恨交错,叠恋起伏,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香醇美酒在人间潇洒奔流,记忆着感人动听的故事。
还有那优美旋律的音符化作清风细雨飘洒在人间。
杜康造酒刘伶醉,天下美酒唯杜康。
杜康名唯天下以酒命名,有着几千年中国酒文化历史。
享有地位高超,备受曹操赞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
自称:“天生刘玲,以酒为名”。
有西晋时期流传美诗为证:“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玲。
饮尽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玲是酒仙”。
酒趣亦浓,有言为证;“男欢女乐览风情,唯有杜康换雨声。
嫦娥挤出胭脂泪,杜康传下翁头名”。
几千年来,杜康造酒醉倒多少英雄好汉,解除多少万家之优患。
留下无数酒文诗篇,闻名于天下。
酒览天下客,把酒问青天。
酒是朋友聚会之佳品,无酒不成席。
在人生的长河中,留恋忘返的酒局也道出了人间真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大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泼洒出主人待客真情豪迈,表达淋漓尽致。
贪酒误事唯世人之褒贬。
杜甫洒下名句流传在此:“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文人、商人、…男人、女人、社会乃至世界无不透出酒的香醇,酒香弥漫了整个人间。
酒醇的香气熏在男人的脑海里,润在女人的心目中。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
山乐水乐,人更乐,事事有酒便快乐。
朋友,穿过时空隧道来品尝一下唐代美酒的香醇;闻到唐人酒润墨汁散发的墨香;赏到唐人潇洒墨迹伴随着优美的琴音旋律孕育着心田。
唐代文人酒意潇洒笔墨超脱,酒幸得意诗兴大发。
谈谈酒文化-嘉兴学院选修课《酒的品评》论文
![谈谈酒文化-嘉兴学院选修课《酒的品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448e04763231126edb1193.png)
谈谈酒文化作者:单位:摘要:中国作为世界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夏朝到明清到现在,酒俨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无论从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在的各种节日习俗,酒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调节着各种情绪。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每个国人就拥有强大的喝酒能力,这也是因人而异,也与众多因素有关。
对整个中国文化而言举杯共饮是最好的酒文化的诠释,是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最热烈欢迎。
关键词:酒的历史、酒的分类、酒与习俗、酒的功能、酒量差异正文:在这学期上了酒的品评与鉴赏之后,对于酒的文化有了相关的浅显的一些了解,接下来就学的知识粗略谈谈想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是从小我们就学习的句子,也反映着一种热情洋溢的友好,当然这与中国的酒文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追溯起来,分别是黄帝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自然发酵,在这个发展的途中,酒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因为酒文化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也是中国文化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酒的发展分别经历夏朝、商代、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时期、明清时期。
在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固此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最早已知的青铜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做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式”和“尾勺式”,这种专门以制酒卫生的氏族[2];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
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酒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
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2];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
酒文化的论文
![酒文化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1dc6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5.png)
酒文化的论文关于酒文化的论文关于酒文化的论文一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长,关于酒文化的作文:话说饮酒。
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的是饮酒。
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说的是饮酒。
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的也是饮酒。
饮酒里面有说不尽的雅致,令许多人心向往之。
十年前我师范毕业,借调在一家企业办公室上班,和我对面坐的是一个老头儿,姓张,和蔼可亲。
隔三差五地他就会说,“走,喝一盅去!”于是乎,我们一老一少走到街对面的餐馆,叫上几个菜,一瓶白酒各分一半,喝得微醺回家,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看老头儿喝酒,是一种享受,他那不叫喝酒,叫艺术,从开瓶、倒酒、举杯,再到品尝、下咽、落肚,整个过程堪称完美,一副陶然自乐的模样。
后来有女朋友了,第一次到准岳父家。
听女朋友说她家乡喝酒规矩特多,不免内心惴惴。
吃饭用的是一张八仙桌,正方形,叫了一桌子陪客。
准岳父让我坐上席,我学着推辞再三才落座。
酒杯是白瓷的小杯,斟酒用的是酒壶,黄瓷质地,长长的弯曲的嘴,倾出细细的酒线,可以保证斟满小酒杯,又不致溢出来,作文素材《关于酒文化的作文:话说饮酒》。
开始还有些拘谨,喝着喝着,仗着在办公室和老头儿喝酒打下的底子,不屑于小酒杯,开怀畅饮,结果酒席还没结束,我便自己把自己放倒了。
准岳父通过酒风看作风,说这小子难堪大用。
后来我经过多次“曲线救国”,才勉强摆平了这事。
在工作中最累的是陪领导喝酒,无形中有一种拘束,压抑和虚伪的感觉。
你得花样翻新地劝酒,你得漂亮话层出不穷。
不管这杯想不想喝,不管这杯你还能不能喝,都得捏着鼻子把它灌下去,因为这杯是领导提议的,或是这杯是敬给领导的,你想表示尊重领导,那就得喝。
喝酒应该在平和、自然的人际氛围中,营造一种既充满激情又和风细雨的意境。
有一次还真喝出了这种境界。
几年前我和一个同事下乡,晚上有饭局,我们怕喝大酒,推说有事不去了。
我们两个步行去拜访我一个女同学。
这个女同学在镇中学教书,听说我们过来,早捎信来让我去做客。
酒品论文
![酒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5df1257375a417866f8f76.png)
酒类知识与品评论文酒类品评与健康饮酒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名称: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11 月摘要:酒类品评又叫尝评或鉴评,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和味觉)按照各种酒的质量标准来鉴别酒的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
它具有快速而又准确的特点。
而品酒在现代社会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素质与社会层次的体现。
是否该经常饮酒一直是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各种酒对人类身体的影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且如何健康饮酒也成为了现下的时尚话题。
关键字:酒,品评,饮酒,健康Abstract:Wine tasting also known as Kam taste assessment or evaluation is the use of humansenses (sight, smell and taste) of alcohol in accordancewith quality standards to identify.Quality of the wine prosand cons of a detection technology. It has a quickand accurate.The wine in a modern society is not only a technical but also can reflect the community level. Whether the regular alcoholconsumption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because of the impactof alcohol on the human body is increasinglyBeen concerned about, and how healthy drinking has become a fashionable topic holds many lessons. Keywords: wine, tasting, drinking, health正文:酒类品评又叫尝评或鉴评,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和味觉)按照各种酒的质量标准来鉴别酒的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
[酒文化论文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论文
![[酒文化论文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86f7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8.png)
[酒文化论文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论文[酒文化论文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论文所采取的酿造工艺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续精混蒸、米香型。
李白写醉僧怀素、汾酒、泸州老窖特曲。
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
中国的酒文化必能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酱香型、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回沙发酵,有的是固态和液态发酵等;所处酿造环境的气候条件不同,有的干湿度高,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协会在1994年12月28日联合发布的通告中,涌诗向天天亦惊。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
因为醉后便获得了一种解脱的自由状态,酒的精神无处不在。
诗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在酩酊大醉之后迸发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的情形比比皆是、“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了。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砖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
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茅台酒,翻腾起的浪花千古后仍使人感到精彩。
上至宫廷,已将我国的白酒分为以下5种香型、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它能叫人超脱旷达,遗世独立,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忘却生死名利宠辱和尘世,名酒荟萃,享誉中外,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
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
草圣张旭“每大醉、“无何有之乡”。
在诗词的创作中:“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论酒
![“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论酒](https://img.taocdn.com/s3/m/5bd8034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0.png)
“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论酒“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论酒姓名:班级:轮机1812学号:电话:摘要:所谓酒文化,一般是指以酒为内容但却又超越了有关酒的具象描写而上升到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概而言之,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字:酒旗美酒文化1.文化1.1酒旗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江南春》,一开头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尽在眼底。
酒旗的名称很多,以其质地而言,因多系缝布制成,称酒旆、野旆、酒帘、青帘、杏帘、酒幔、幌子等;以其颜色而言,称青旗、素帘、翠帘、彩帜等;以其用途而言,又称酒标、酒榜、酒招、帘招、招子、望子……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酒旗。
酒旗大致可分3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如“酒”、“太白遗风”等。
有的借重酒的名声作专利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当时宫廷御酿。
有的酒旗标明经营方式,如《歧路灯》里的开封“西蓬壶馆”木牌坊上书“包办酒席”;更多的酒旗极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云:杏花村内酒旗飞,上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
浅谈中国酒文化优秀3篇
![浅谈中国酒文化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57fbc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8.png)
浅谈中国酒文化优秀3篇养生酒的功效篇一1、增强免疫血液、生殖、内分泌、免疫、骨骼、神经人体六大系统,是为细胞提供营养和为人体提供精气的通道,而免疫系统则是人体健康的守护神,免疫力强,小病不得,大病不来。
免疫失调,人体易受毒邪侵袭,聚集脏腑,久瘀成毒,造成心脑、肝、肺、脾胃、肾、胰脏的衰老和病变。
古汉养生酒高效成份通过酒力提升,迅速增强人体免疫力,重建机体保护屏障,针对脏腑,清除、修补、保护同步进行,六大系统同调同养,远离各种大病、重病、疑病、难病,更是病后、术后、人体久虚不愈的强身良方。
2、调阴阳、合五行,阴阳平衡,百病不生阴阳失衡,人体易受风寒湿暑燥火六淫,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困扰,造成人体各种器质性损伤及功能性病变,加速人体衰老,诱发动脉硬化、三高症、糖尿病、男女肾阴虚肾阳虚、关节屈伸不利、风湿、失眠、神经衰弱、女性内分泌失调等症。
古汉养生酒,让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驱邪扶正,阴阳平衡。
人体经络畅通,精气旺盛,血脉充盈,六大系统健康循环,有效防止脏腑毒素再生,机体有活力,人有精气神。
3、激活脏腑,补肾健脾,抗衰老,活力旺肾主精,肺主气,心主神,精气神乃人体三宝。
脏腑受损,损害最重的是人体“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造成肾精亏耗,脾胃不合,各项生理功能急剧下降,男人肾阴虚,女人肾阳虚,精神萎靡、五谷不纳,未老先衰,多病缠身。
酒文化知识篇二酒,自打它产生那一天起,就在人们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并且始终位于“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等之首。
酒的品种繁多,按色分有白酒、红酒、黄酒……按原料分有高粱酒、包谷酒、糯米酒、葡萄酒、桂花酒……按香味分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按品种分还有烧酒、酒、啤酒、白兰地、威士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如果说就因为酒的制作源远流长,酒的酿造工艺如何高深,而高于其它文化,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烹饪艺术的千变万化、茶道艺术的品评讲究、服装设计和缝纫技巧千姿百态也是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的。
酒的鉴赏与文化
![酒的鉴赏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092f7027284b73f2425028.png)
酒的鉴赏与文化此次的选修课-酒的鉴赏与文化是一堂对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
在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我难免会遇到酒席应酬免不了要喝上一杯。
而这时如果你有丰富的酒类知识就可以在酒席上赢得众人的赞叹。
由此这门课对于我们意义非凡。
而酒,在人类历史历史的发展中已经有几千年懂得历史了,如今酒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饮品了,因此它与人的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
随着几千年的发展,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在课堂上对于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干邑香槟鸡尾酒的介绍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对于葡萄酒的介绍。
在我看来,葡萄酒是一种很具气质的饮料。
它代表着高贵、浪漫、纯情和自然。
偶尔在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关葡萄酒的文章,无一例外透露着贵族的感觉。
电视上说,从一杯美丽的葡萄酒里边,是能看到阳光明媚的葡萄园的景色的,我是个热爱自然的人,所以非常想了解一下这种品味自然的感觉。
虽然对葡萄酒文化了解得不多,但是似乎从心底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认为酒是一种美的艺术。
从小在家庭里接触到的都是中国的白酒和啤酒,很少有机会认真品尝葡萄酒,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似乎也和葡萄酒比较疏远,所以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喜欢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但是很少有机会认真接触和了解葡萄酒,对葡萄酒文化也只是一个朦胧的认识,不系统,更不专业。
同时,关于葡萄酒的消费定位,我一直认为它是一种“奢侈品”,要想能够欣赏到葡萄酒真正的美,不光要有一定的品酒知识和艺术修养,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现在世面上的葡萄酒给人的感觉离我们很远,品质较好的酒价格很高,而且普通群众不具备品酒知识,很难真正欣赏。
论中国酒文化论文
![论中国酒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b7e76a1eb91a37f1115cf9.png)
论中国酒文化化学与生物学院化学系08级2班19号陈东摘要:五千多年的泱泱历史长河中,酒文化却成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
酒文化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并开始。
作为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于一身的特殊文化,一方面,酒是物质的饮料,另一方面,酒承载了中国精神的心理的诉求,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包含有深刻的哲学,诗文,科技,艺术乃至于安邦治国的道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酿酒;酒文化;安邦治国;艺术中国的饮酒历史渊源久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几乎占据了人们很大一片生活领域,雅俗共饮,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代甚至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琼苏”、“琬液”等,有些直接进入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
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味。
中国酒种类繁多,有白酒、红酒、黄酒、老酒、药酒还有啤酒等等,足可以让你和美国人一样,每款来点。
中国的名优白酒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连米卢都来做广告。
白酒,论品牌,那是五花八门,什么茅台、五粮液、酒鬼、二锅头等等,一个名字更比一个叫得响亮,商店里琳琅满目,电视里扑面而来;论制造工艺,又分为大曲、老窖、佳酿;论配方,又分为降香型;按浓度不同又分为高度、低度。
源自华夏民族原始的饮酒文化主流,发展到现在,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出于礼的需要,有用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或借愁解闷、或放浪狂饮、或是沉酣之饮。
当然酒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
从古到今,各种喜宴功宴,如果没有酒,那能叫宴吗?客人到来,烟茶事小,无酒不成敬意。
现在就连小学生过生日,也竟然喝点啤酒凑凑兴。
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
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
这时不仅人们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
酒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0eca1f102de2bd9705882a.png)
酒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1.喝酒的酒规“酒酒酒,好朋友,自古人人爱喝酒,喝完消遣又解愁。
”青海青稞种植历史悠久,是青稞酒的故乡。
在酿造青稞美酒的同时,农耕文化由来已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根深叶茂,也酿造出了许许多多酒的礼仪,鲜有流传。
家里不管有什么重大事儿,如升学提干,女儿出嫁,儿子娶媳妇,给长辈贺寿,盖房子立大门打庄廓等都要喝酒,于是酒与礼仪同在,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桌上无酒不成席,桌上无酒没礼仪”,好像缺了酒,该行的规程没法进行。
“酒是先行官,万事它为先”,“三杯通大道,话在杯里说”。
笔者记忆犹新,每一样大的事情上,如果没有酒,似乎就缺了什么。
如缺了就该说的话或者不该说的话儿没法说出来。
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草里的兔儿只有狗才能赶出来,心里的话儿只有酒才能撵出来。
”青海人的喝酒有两种情况平分秋色,一种是干喝(所谓干喝,只喝酒,没有什么下酒之菜),另一种是在重大的活动中,如婚丧嫁娶,盖房立门或家中来了尊贵的客人,炒菜煮肉,擀长面等为仪式助兴喝酒,酒在青海人生活中密不可缺,是精神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摩拳擦掌,莫此为甚。
高兴了喝,忧愁了也喝,找个朋友边喝边聊,把中心的怨气晦气全部释放出来,一醉解千愁。
家中来了客人,就要拿出酒猛喝一顿,使出浑身解数,不醉不罢休,直到将客人喝醉放翻为止。
尽管在吃的方面欠缺一点,但只要把酒拿出来让客人喝个够,就是最好的“当人”(招待贵客之意)。
人爱喝酒,有关酒上的规矩也很多。
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家庭,男人大喝特喝,我行我素。
媳妇一怒之下提出离婚,当然男人不同意,说以后少喝酒,没有事儿绝对不喝酒。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媳妇听了信以为真,回心转意,让男人写下保证书来。
男人立下这样规矩:“以后阴天下雨喝一点,人来客去喝一点,单日双日喝一点,有事没事喝一点,以此为凭,让贤媳监督”。
媳妇一看说:“什么保证书?你的保证把我气醉了!”趣味十足。
关于酒文化的论文
![关于酒文化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83efb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5.png)
关于酒文化的论文酒文化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析中西酒文化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
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
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文化差异文化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
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
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
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传说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种植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
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
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
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大全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04b6e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b.png)
中国酒⽂化的论⽂范⽂⼤全 在⽂化的长廊中,酒⽂化是⼈类⽂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国酒⽂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化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酒⽂化的论⽂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中国酒⽂化的论⽂篇1 试论中国酒⽂化的伦理底蕴 摘要:中国酒⽂化源远流长。
继承和发扬传统酒德和酒礼的精华,对养成饮酒适度、饮酒不强劝、饮不⾄醉的健康饮酒习惯,形成睦亲敬⽼、长幼有序、尊敬领导、君⾂有义的⽂明喝酒风⽓,具有可借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酒⽂化酒德酒礼 中国酒⽂化源远流长,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和伦理道德所产⽣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民⽣活⽔平的提⾼,酒已是⼈们⽇常⽣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过度饮酒,不健康的饮酒习俗也伴随⽽来。
每年不知有多少⼈因喝酒造成意外,多少⼈把⽣命断送在酩酊酣热之际,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怎样才能养成健康的饮酒习惯,形成⽂明的喝酒风⽓?中国传统酒⽂化的酒德、酒礼⼜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借签的经验?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健康饮酒德为先 ⾃从⼈类发明了酒以来,酒就与⼈结下了不解之缘。
亲戚往来、朋友聚会、社交公关、婚庆丧礼等场合往往离不开喝酒。
酒可以增进感情、振奋精神、促进健康等等,喝酒成为⼈们⽇常⽣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酒德也成为⼈们饮酒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饮酒是否需要讲“酒德”呢?古⼈把德作为⼈内⼼修养的根本,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以“修⾝为本”,如殷⼈认为:“代⾮予⾃荒兹德”,“予亦不敢动⽤⾮德”,“式敷民德、永肩⼀⼼”。
(《尚书·盘庚》)⽽周⼈则继承和发展了殷⼈的德,把内⼼修养的德同治国联系起来。
《周书·酒浩》:“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民,经德秉哲。
”周⼈还认为殷的灭亡,是由于殷封王酗酒丧德所致,“庶群⾃酒、腥闻在天,故天降丧于殷。
”(《周书·酒浩》)可见,饮酒是要有“德”的。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不能像殷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酒文化
作者:
单位: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夏朝到明清到现在,酒俨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无论从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在的各种节日习俗,酒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调节着各种情绪。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每个国人就拥有强大的喝酒能力,这也是因人而异,也与众多因素有关。
对整个中国文化而言举杯共饮是最好的酒文化的诠释,是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最热烈欢迎。
关键词:酒的历史、酒的分类、酒与习俗、酒的功能、酒量差异
正文:
在这学期上了酒的品评与鉴赏之后,对于酒的文化有了相关的浅显的一些了解,接下来就学的知识粗略谈谈想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是从小我们就学习的句子,也反映着一种热情洋溢的友好,当然这与中国的酒文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追溯起来,分别是黄帝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自然发酵,在这个发展的途中,酒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因为酒文化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也是中国文化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酒的发展分别经历夏朝、商代、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时期、明清时期。
在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固此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最早已知的青铜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做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式”和“尾勺式”,这种专门以制酒卫生的氏族[2];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
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酒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
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2];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
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有很多[2];秦汉经济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
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酒文化的精神内核。
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
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秦汉年间提倡戒酒,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才文化”[2];唐宋时期的酒文化是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的最凝练最高度的体现,在这期间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
酒业繁盛、酒店遍布,宋代酒店强调名牌的文化个性;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饮之风,有着浓厚的酒文化底蕴,金代有着烧锅酒文化[2];元代出现了烧酒,此外,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明代起义烽烟不断,清王朝不御外侵,
百姓四处迁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成“酒域文化”的产生;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这就是酒在中国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历史,在这没发展一步的过程中都孕育着中国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成果。
根据现在关于酒的定义,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份,此外还有水和众多化学物质。
酒进入人体内具体的过程是,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全身。
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动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
酒的分类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蒸馏酒、发酵原酒、配制酒;根据酒精含量的不同分为:高度酒、中度酒、低度酒;国内普遍采用的是商业分类法: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
随着制酒工艺的科学化、现代化,当代酒的品种、类别已不可胜数[3]。
不同品种的酒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着能驱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也能补益肠胃。
总结起来,酒的功能要素就主要有,酒是美好物品的象征,是表达心意、寄托感情的媒介;酒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作用;酒具有兴奋作用,喝酒之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大脑受到刺激,情绪激昂精神振奋,思维活跃;酒具有亲和力作用,酒宴上轻松愉快的气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在麻木状态下,思维得到抑制,心灵得到安宁,但是一般状态下这是具有消极作用的情绪。
对于中国而言,最多的、最主要的还是白酒,因此,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白酒。
白酒品种繁多,但是都是用粮食酿造的蒸馏酒,是世界七大蒸馏之一,在中国以外被统称为“maotai”,因为茅台酒是最早在世界被人认识的中国白酒[3]。
根据曲种不同,白酒分为“大曲酒”和“小曲酒”。
大曲曲块大,主要包含曲霉菌和酵母;小曲曲块小,主要包含毛霉菌、根霉菌和酵母。
霉菌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糖,酵母再将糖转化为酒精[3]。
小曲发热量低,主要应用于南方湿热气候。
中国大部分名酒产于北方或西南夏季气候凉爽的四川,都是大曲酒。
大曲酒根据配方口味已经确立的大致有五种香型。
分别为酱香型、浓香型(泸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4]。
酱香型以贵州茅台、四川郎酒为代表。
这类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4];浓香型酒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具有芬芳浓郁、棉柔甘冽,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的特点[4],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品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清香型酒是以山西汾酒为主要代表,其酒气清香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绵软[4],主要以我国老白干为主要代表;米香型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香气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棉、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4],以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东烧酒等小曲米酒为代表;兼香型酒,通常又称复古型,即兼有两种以上主体香气的白酒,这类酒在酿造工艺上吸取了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酒之精华,此酒以董酒为代表,兼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棉醇和、落口舒适甜爽、风格独特[4]。
这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是,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即使同属于浓香型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古井贡酒等来说,它们的香气和风味也有显著的区别,其香韵也不相同,因为各种名酒的独特风味除取决于其主体香含量的
多少之外,还受各种香味成份的相互烘托、缓冲和平衡作用的影响。
好酒当然会有好的环境来承接,因此中国节日成了就文化的主要载体。
春节是一年一度的大节日,在这一天里,每个人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灯节,始于唐朝,为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5];中和节为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据说可以治疗耳疾,因此又称为“治聋酒”[5];清明节,因为是时寒节期间,饮酒可以增加热气,也因为饮酒可以暂时平缓人们悲痛的心情,以此来悼念亲人,钦此,清明节也喝酒[5];端午节喝酒是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5];中秋节,饮酒则是为了庆祝亲人团聚,喝酒赏月是重要的活动[5];重阳节,又称茱萸节,有饮酒登高的习俗[5];除夕是过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是最为丰盛的时候,这里喝的酒就是守岁的“饮年酒”[5]。
当然,除了这些节日之外,任何时候只要想喝酒都可以找到理由,比如朋友小聚,家里红白喜事,或者心情愉快等等。
酒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中国有悠久的酒的文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很能喝酒,酒量也是因人而异的,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其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个是酶的活性和数量,酶的活性越好,数量越多的人喝酒越厉害;第二个是,遗传的影响,因为某些解酒的物质遗传产生,不能在体内增生,比如,醇脱氢酶和醛氧化酶;第三个是乙醛氧化酶,乙醛氧化酶对人体的刺激比乙醇强多倍,更容易引起脸红、心跳、头晕、恶心等。
因此,酒量会因人而异。
最后以一首诗来结束文章“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情、此境便是中国文化里对酒的依赖与喜爱,深入在每一个人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语》.中国书店. 1990:3.
[2] 李争平.《中国饮酒文化》.时事出版社.2007:31-33.
[3] 吕思勉.《中国文化通史》.海潮出版社.2008:16-17、43-44.
[4] 能势晶,赵惠明,冯德明,等.《酒和熟化的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 :102-104.
[5] 郭泮溪.《中国饮酒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