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肝含脂病变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限性脂肪肝
局 部 脂 肪 的 浸 润
局限性脂肪肝
包 膜 下 分 布
肾衰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液中加入胰岛素所致
多灶性脂肪肝
多灶性脂肪肝
多灶性脂肪肝
原因不明,过度的酒精摄入可导致,需与朗 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
多灶性脂肪肝
类 似 肿 瘤 转 移
病灶周围性脂肪肝
胰岛素瘤肝转移,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所致
肝脂肪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少见良性肿瘤,无恶变,常伴有肝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 的女性,中老年肥胖者。
分型:
单纯性脂肪瘤
冬眠瘤(生长极缓慢的棕色脂肪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可见于正常冬眠动物)
混合性脂肪瘤(当混合性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时,也称为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肝脂肪瘤
平扫: 边界清楚 脂肪密度 可有细间隔 不强化 占位效应
病理上根据各成分比例可分为4型: • ①脂肪瘤型,以脂肪细胞为主,脂肪含量>70% ; • ②混合型,最为常见占70%左右,各种成分均存在; • ③肌瘤型.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的要状小梁组成,脂
肪含量<10%; • ④血管瘤型,以厚瞻血管为主或以扩张的血实为主。
酷似单纯脂肪瘤。但病灶内 脂肪组织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5% ~90%),T1WI 化学位 移成像有助于检出少量脂肪。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类 型可分为四型:分化良好型、黏 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及多形型, 通常是多型细胞混合存在。
特点:体积巨大,无黄疸
转移瘤
极少数肝脏转移癌存在局灶性的脂肪,如恶性畸胎瘤、肉瘤肝转移等。 肝脏含脂肪的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且原发病多为含脂肪恶性肿瘤,部 分病例先发现肝脏转移瘤,后发现原发病变。
脂肪瘤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混合型: 平扫信号多不均匀,在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同
程度的高信号,脂肪成分的存在是HAML的特征之一。
大多数混合型HAML是富血供的,在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但不均匀。“中心血管影”的显示高度提示HAML,表现为粗大或 扭曲细小的血管影,特别是脂肪成分中见到血管影更具诊断意义。 增强晚期病灶的表现也多种多样,和其病理分型有关,少数情况 下,在延迟期可以见到环形强化的假包膜。
T1WI示肝S8段占位,呈明显高信号, 内见条状低信号血管影
T1WI反相位信号减低,提示存在脂肪
抑制T2WI序列上呈等信号,其内血管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门脉期原发恶性肿瘤,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含脂肪成 分肝癌是指癌组织内有脂肪堆积和 (或 )癌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性,是肝细胞 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肝细胞癌的 0~ 2 %。小于1.5cm的高分化HCC常有弥 漫性的脂肪变。小HCC中35%内有脂肪成分。不同于肝细胞腺瘤的均匀分 布的脂肪成分,HCC的脂肪常是散在分布的。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 :8。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约20%的 FNH影像表现不典型,其中病灶内脂肪堆积为 罕见表现。
MRI对内部结构(尤其是中心瘢痕)的显示优于CT,对于不典型FNH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典型影像表现:FNH学供极为丰富,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 化,门脉期或延迟期呈稍高信号;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肝脏包膜下假脂肪瘤假脂肪瘤一般是影像检查过程中的偶然发 现,没有任何临床意义。
畸胎瘤
真正的肝脏囊性畸胎瘤非常 少见。文献中仅有个案报道。
多数称为肝脏囊性畸胎瘤的 其实是腹腔或者腹膜后的畸 胎瘤浸入肝脏。
发现含有脂肪、液体以及钙 化的肿块,要考虑囊性畸胎 瘤可能。
腹膜后畸胎瘤侵入肝脏
肝包虫病
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人畜共患病,牧区多见,全身 各个脏器均可发生包虫病,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 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 后,即被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 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
浅析肝含脂肪病变的影像诊断
分类
脂质(脂肪变性)
成熟脂肪组织
脂肪肝
脂肪瘤
肝Glisson包膜假脂肪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囊性畸胎瘤 肝包虫病
良 性
肝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黄色瘤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肝肾上腺残余瘤
肝腺瘤(HCA)

肝细胞癌(HCC)

脂肪肉瘤 肝转移瘤
脂肪肝
肝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内出现脂肪滴)引起酯类物质在 肝内蓄积,当量超过肝重的5%时就可发生脂肪肝,是机体脂 肪代谢障碍的弥漫性肝病。主要病因与肥胖、酗酒、慢性肝 炎、肝硬化、糖尿病、库欣综合症、化疗、激素治疗、妊娠、 营养不良等有关。有研究表明,其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 成为第二大肝病。
组织学分期: 增生期 肉芽肿期 黄瘤期(门静脉周围脂肪浸润,细胞富含脂质) 纤维化期
相关文献
肝腺瘤
少见的肝细胞源性良性肿瘤,好发育龄期女性,男女比例1:9,与口服避 孕药相关,且具有时间积极剂量依赖性。其他患病高危因素包括肥胖、糖尿 病、糖原积累等。AFP水平正常。5cm以上病灶约4.3%恶变(HCC),约30% 发生出血,故主张手术切除。
HNF1a失活型
80%可见肿瘤内弥漫性脂肪成分,表现为T1WI反相位肿瘤弥漫性信号减低, 为较特异征象,预测该亚型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100% 。在T2WI可以 是等、低或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仍为低信号。
炎症型
T2WI抑脂序列肝S2及S8段占位, 呈中央低、周边高信号(环礁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明显强化, 病理上为扩张血窦成分
T1WI示肝脏S5段占位,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动脉期中等强化
H
N
F
抑脂T1 WI呈低信号, 提示存在脂肪成分
1
a



门脉期造影剂廓清,呈低信号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是起源于肝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女性 多见,以右叶居多。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恶变倾向。
分型: 1.炎症型(20%含有局灶性脂肪成分) 2.HNF1α失活型(80%含有弥漫性脂肪成分) 3.β-catenin激活型 4.未分类型
炎症型
在T1WI多为不均习低信号,约20%瘤内可见局灶性脂肪成分,30%有瘤 内出血,40%伴有背景脂肪肝。T2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约40%可见“环礁征” ( atoll sign) ,表现为T2WI中央稍低、周围环形高信号,是该型高度特异的 征象,系肿瘤周边血窦扩张所致。增强扫描该型于动脉期明显强化,且持续 到门脉期和延迟期。文献报道,联合T2WI明显高信号及延迟期强化诊断敏感 度为85.2%特异度为87.5%。
无论影像和组织分析,HART与血管平滑肌 脂肪瘤及含脂HCC很难鉴别
CT平扫肝右叶不 均匀密度占位, 其内有脂肪。
肝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黄瘤期
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表达CD1a、langerin和S100蛋 白的朗格 汉斯型细胞的克隆性增殖紊乱疾病,其特征是具有独特组织细胞特性的单核 细胞浸润个或多个器官,即朗格汉斯细胞。这种疾病通常表现在婴儿期和幼 儿期。常见受累部位有骨髓、肺、皮肤、肝脏、脾脏和淋巴结。LCH的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取决于其受累部位和程度。肝脏受累在多系统疾病患者中很常 见,肝受累与LCH患者的高死亡率相关。
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基础上合并脂肪成分,即动脉 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造影剂退出,较周围肝实质呈相对低密度, 并可见延迟期假包膜的环形强化。一般认为HCC假包膜的形成是由于肿瘤 压迫周围肝组织,从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形成假包膜。
脂肪肉瘤
极为罕见,报道不多,起源于 脂肪母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间 叶细胞,故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 的脂肪母细胞,均含脂质。
分类: 弥漫性(伴肝岛形成) 局限性 多灶性(环形) 病灶周围分布
治疗及预后
一般治疗:1.去除病因。2.调整饮食结构。3.适当运动。4.适当补硒
药物治疗:无特效药,常选用护肝、降脂及抗氧化剂等药。
预后: ·急性脂肪肝预后差,死亡率高; ·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中重度营养不良、丙肝肝炎等相关特殊类型脂肪肝患者 的预后与其疾病本身有关; ·慢性脂肪肝虽不严重,但可通过肝脏炎症损伤(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而缓慢进展; ·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病更易弓|起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但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合并患有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肥胖、代谢综合征与酒精滥用并存时肝病严重且进展快; ·慢性乙型肝炎等肝病患者合并脂肪肝、脂肪肝患者合并药物与中毒性肝损伤,可能会导致 更为严重的肝脏损伤。
弥漫性脂肪肝
肝实质密度减低,低于脾,其内血 管显示不清
血管反转症—重度脂肪肝
弥漫性脂肪肝
T2WI
T2WI抑脂序列
较明显脂肪肝在抑脂序列上表现信号减低
弥漫性脂肪肝
同相位(水和脂肪信号相加)
反相位(水和脂肪信号相减)
不明显脂肪肝在反相位上表现为信号减低
弥漫性脂肪肝伴局部肝岛
常见区域:肝门区、胆囊窝。 形成机制:与胰岛素的循环有关, 因为胃左 静脉、胃右静脉直接汇入肝脏发生变异, 这些静脉内含胰岛素量小,因此相应引流 区脂肪形成少。
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水样密度囊性灶,边界清晰, 边缘光整,囊壁较薄,囊壁钙化常见。母囊内出现子囊为该病特 征性表现,内外囊剥离表现为水上浮莲症。肝包虫病囊内出现脂液平面为少见表现。
含脂肪肝包虫病(少见)
病灶内的灶性脂肪和 水脂混合物。
研究认为病灶内脂肪 来自于胆道系统的脂 类物质(胆固醇)
鉴别:局限性脂肪浸润
边界不会光滑锐利, CT 值一般不会为负值, 无占位表现。
增强可见血管影通 过病灶等不难鉴别。
肝包膜下假脂肪瘤
也称作肝脏Glisson包膜假脂肪瘤,Glisson包膜是肝脏固有的纤 维包膜,位于肝包膜下。肝包膜下假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 实际上是结肠的肠脂垂结构异位在肝脏的Glisson包膜内。
肢体脂肪肉瘤术后肝转移
女性,15岁。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术后半年,复查发现肝内占位
A~C.上腹部CT强化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示肝右叶包膜下一类圆形肿 块影,边界清晰,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 D.动脉期CT值测量约-69HU,提示脂肪组织的存在;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 化,脂肪组织未见强化。
谢 谢
FNH内部脂肪成分极少见,散在分布。肿瘤周围可以有脂肪变性,
可能肿瘤压迫周围肝脏造成缺氧,或者机制未明的肿瘤相关副作 用造成。
肝肾上腺残余瘤
肾上腺残余瘤是由肾上腺皮质异位形成的肿瘤, 最常见腹腔和 盆腔,发生于肝实质的肾上腺残余瘤非常少见, 1960年由 Hyams 首 先报道,可无症状,也可以分泌激素。组织学上非常类似于肾上腺 皮质肿瘤,内部脂肪成分是它的一个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