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望闻问切谱好走访四部曲
望闻问切谱好走访四部曲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部曲,准确的掌握这一技能对于中医诊断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于望闻问切的详细阐述。
一、望:指望诊,即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眼底、肢体、脉象等病征来确定病情。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判断疾病的发展、预后及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
面色、舌象等是望诊中最易掌握的方法,其中舌象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集中反映区,舌苔、舌质、舌色、舌形等均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状况。
舌象的观察不仅可以确定病情,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二、闻:指闻诊,即通过听力判断患者的呼吸、声音、嗅觉等病征。
中医认为声音是显现声音器官、肺和气道的状况的重要指标,慢阴性病的患者声音低沉,寒症的患者声音清脆而响亮,热症的患者声音嘶哑。
中医还注重嗅觉的观察,特殊的气味会反映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如口臭、汗臭、臭汗等都是急性病的表现。
三、问:指问诊,即通过询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来了解病情和病因。
问诊是中医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可以了解病情轻重、病史、症状和生活方式等信息,有助于诊断疾病和治疗。
中医问诊有“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其中,问诊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透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精神状况,对于疾病的辨证就有很大帮助。
四、切:指切诊,即通过手法和技术对患者的脉象进行检查来确定病情。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关键,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环。
中医脉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和脉象进行把握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中医脉象的四个特点包括:浮沉、迟数、虚实和弦细。
不同的脉象特点反映了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轻重。
中医脉诊不仅可以用于病证诊断,还可以指导病证的分型和处理。
总之,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关键之一。
要想精通这一技能,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探寻。
只有通过不断地望闻问切,才能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为治疗疾病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科之一,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四诊法:脉象学、舌诊学、面诊学、问诊学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以了解病情、分析证型、确定治疗方法等。
2. 病因学:探讨病因病机和发病规律,以及病变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3. 辨证论治:根据四诊法和病因学的分析,确定证型,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饮食调养等。
4. 望闻问切: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手段来了解患者的体征、表现和症状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5.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脉诊、舌诊、面诊等。
6. 诊断思路:强调以辩证为核心,唯证论治的诊疗思路,即抓住证候、辨明病因,选用对症治疗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医诊疗有效性的关键,他们通过对身体的各个方面观察并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综合而详尽的中医诊断体系,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
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
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
见微知著局把体,以XXX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
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
XXX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XXX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
XXX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
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XXX创三因。
XXX,三焦辨证XXX。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
彩图辨舌指南书,XXX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XXX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XXX十问歌1、问诊的办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
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
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
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2、问诊的普通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元记实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XXX家族患病查相传小我嗜欲和气亦有影响问全面3、问目前病症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问寒热1)恶寒发烧恶寒发烧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来往无纪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按时发前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感冒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冷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迁移转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一、问寒热
寒—恶寒和畏寒。
恶寒:自觉怕冷,添衣加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者。
畏寒:久病体弱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者。 热—实热和虚热。 实热:机体受外邪侵袭,体温升高者。
虚热:患者阴阳、气血不足引起发热,兼见其他虚证症。
一、问寒热
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寒热往来
尸臭气味——脏腑衰败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
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 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 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 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 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促闭崩皆可见。
扁鹊治虢国太子病
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 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 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 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 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 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 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 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 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 的脉诊理论。
wwwthemegallerycom智力问答1下列哪项不是七情的主要致病特点a影响病情转归b直接伤及内脏c直接影响脏腑气机d发病见表证2七情之中易伤肺的是3饮食所伤主要是a损伤肺气b损伤肝血c损伤大小肠d损伤脾胃wwwthemegallerycom4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a肌肤甲错b出血紫绀c刺痛拒按e肿块固定5饮食过饱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胆b脾胃大小肠6过劳包括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劳逸过度wwwthemegallerycomwwwthemegallerycom扁鹊见蔡桓公wwwthemegallerycom扁鹊曰
ZDAY138: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概念、四诊(一)望诊(一)望神、望色
ZDAY138: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概念、四诊(一)望诊(一)望神、望色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辩证、疾病诊断和症状鉴别以及病案撰写。
望、闻、问、切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任何只强调某一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诊法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知识点:中医诊断学概述一、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四诊:也叫诊法,是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
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其中临床诊断应该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
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要点,也是辨证的纲领。
其中: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寒热用以分辨疾病的属性;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疾病的基础是阴阳失调,因此,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辨证:八钢辩证是基础和关键。
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各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又相互联系,同时又都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诊断:诊断分为常见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两个方面。
是对患者所患疾病以高度概括,并给以恰当的病名的诊断方法。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①审内察外,整体统一:诊察疾病时,要从整体统一的角度审查其患者的内外各种与疾病相关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②四诊合参:四诊并用,四诊并重。
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辨证求因,是在审内察外,整体统一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一系列具体表现,加以分析综合,求得疾病发生的本质、症结、原因等各种致病因素。
审因论治,是指依据辨证所得的原因,确立治疗采用方药的基本原则。
二、望诊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法。
(一)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
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方面表现出来。
第十版中医诊断学
第十版中医诊断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十版中医诊断学是一部系统总结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经典著作。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对中医诊断学的各种疾病分类和诊断流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本文将结合第十版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指的是对患者的面色、精神、外貌等进行观察,闻指的是通过鼻、口等感官来观察患者的气味和声音,问指的是向患者询问疾病的病情和病史,切指的是通过脉象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这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找出病因病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中,对望、闻、问、切四诊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观察面色、舌苔、眼白等以及听声音、嗅气味等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还介绍了如何询问病史和病情,如何准确判断脉象的变化等内容。
通过仔细研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把握能力。
第十版中医诊断学还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辨证论治的原则、症候分类及判断、辩证施治的方法等内容。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是通过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方法。
在本书中,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读者对中医医学的基本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中,还介绍了中医诊断学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等各类疾病。
通过病理分析、症状描述、辨证施治等方法,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和治疗疾病,提高疗效。
第二篇示例: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诊断的理论、方法和规律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辨别八纲、辨别病因、辨别病机三个方面。
辨别八纲是指通过辨别病人的寒热、表里、虚实、动静四个方面来确定疾病的性质。
辨别病因是通过辨别病人的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五个方面来确定疾病的原因。
辨别病机是指通过辨别病人的气血津液、脏腑组织器官、经络气血、阴阳五个方面来确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医诊断学还包括四诊合参的基本理论。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合参是指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中医病的诊断方法:-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机。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咳嗽声等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机。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病史等信息,从而推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机。
-切诊: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机。
3.中医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外感病的诊断:外感病主要表现为寒热、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特点、舌质、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内伤病的诊断:内伤病主要表现为身体的虚弱、疲乏、食欲不振、腹痛、便秘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检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
-情志病的诊断:情志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烦躁、睡眠不宁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饮食病的诊断:饮食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口苦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进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4.中医诊断学的误区:-忽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史:中医诊断学重视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病史,忽视这些信息可能导致误诊。
-盲目追求望闻问切:中医诊断学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方法,不能过分依赖其中一种诊断方法。
-缺乏科学依据:中医诊断学需要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总结,不能凭空臆测。
以上是中医诊断学的复习要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望舌—望舌质
舌形 胖大舌 胖嫩舌:淡白胖嫩,属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注意保暖,平日熬鸡汤、 骨头汤,汤中加山药、茯苓。 肿胀舌:红而胖大,心脾热盛;青紫而胖大,中毒。清热、解毒。 瘦薄舌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补气血,人参、黄芪、当归。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补阴。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文 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 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
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黄苔——主热证、里证 。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清热:金银花、菊花、板兰根、夏枯草、黄连等。多吃苦瓜、黄瓜、西 瓜、绿豆等。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望舌—望舌苔
灰苔——主里证。 苔灰而干——里热证,清热。 苔灰而润——寒湿证,祛寒。
望舌—望舌苔
黑苔——主里证 黑而燥——热极 黑而润——寒盛
湿热等。 祛湿:车前草、薏苡仁(米仁)、藿香、佩兰、茯苓等。
多吃赤小豆 、冬瓜、苦瓜 、丝瓜、马兰头等。 消食: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陈皮、保和丸等。少
吃或吃清淡食物,水果、蔬菜之类。
望诊——望舌—望舌苔
剥脱苔 光剥苔(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将绝。
俗话说"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花剥苔(地图舌)——胃之气阴两伤。 补气阴:西洋参、百合、雪梨、山药等。小
瓜、绿豆)等,少吃辛辣、肥腻、油炸食物。 虚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滋阴清热,西洋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 四诊合参B. 辨证论治C. 望闻问切D. 症候分析答案:A. 四诊合参解析: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四诊合参,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全面收集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
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四诊中的内容()A. 望诊B. 闻诊C. 切诊D. 听诊答案:D. 听诊解析: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听诊不是中医四诊的内容。
3. 在中医诊断中,以下哪项症状属于实证()A. 脉弱无力B. 舌质淡白C. 腹部胀满疼痛D. 面色苍白答案:C. 腹部胀满疼痛解析:实证是指邪气盛实,正气未虚的病证。
腹部胀满疼痛多为实证表现,而脉弱无力、舌质淡白、面色苍白多为虚证表现。
二、填空题4.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解析: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四诊。
5. 中医诊断中的“辨证”是指____,“论治”是指____。
答案:辨证——分析辨别病因、病机和证候;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解析: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是指分析辨别病因、病机和证候。
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判断题6. 中医诊断疾病时,四诊必须依次进行,不能同时进行。
()答案:错误解析:中医诊断疾病时,四诊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7. 舌质红绛、苔黄燥属于热证表现。
()答案:正确解析:舌质红绛、苔黄燥是热证的表现,常见于实热或阴虚火旺的病证。
四、论述题8. 请阐述中医诊断中的“证”与“症”的区别。
答案:中医诊断中的“症”是指患者表现出来的各种具体症状,如咳嗽、发热、头痛等。
而“证”是指通过对症状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总体概念,如风寒感冒、湿热黄疸等。
区别在于:“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证”是对疾病内在本质的概括,是综合的、整体的。
中医诊断之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
一、诊法,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
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部病变能够反映于外。
这就是说,外部的疾病表现可以反映内在疾病的本质。
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往往通过病人的自我感觉和医生观察到的病人的一些外在表现来推断病人内部的病理变化。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以表知里……以诊则不失矣”,认为外在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病变。
《灵枢·外揣篇》则提得更为明确:“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
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应形。
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认为体表的变化会正确地反映出内在的病变。
这种“以表知里”的诊法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巨大作用。
二、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
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
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辨证,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为了弄清辨证的含义,首先要掌握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四、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四时诊法和节气诊断的意义
春分时节注意平衡阴阳,清明时 节注重清肝明目,谷雨时节增加 祛湿食物。
夏季养生建议及节气调理方案
夏季养生建议
避免暴晒,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以 养心为主,多食用红色食物。
VS
节气调理方案
立夏时节开始养心安神,小满时节注重清 热利湿,夏至时节加强滋阴降火。
秋季养生建议及节气调理方案
秋季养生建议
PART 03
四时望闻问切技巧与注意 事项
REPORTING
春季望闻问切特点及技巧
望诊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升发 ,面色应红润光泽。注意观察 患者面色、神态及舌苔变化。
闻诊
春季多风,患者易出现鼻塞、 流涕等症状。注意倾听患者呼 吸声、咳嗽声等异常声音。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春季时令症状, 如有无头痛、发热、恶寒等, 以及饮食、睡眠等情况。
燥邪犯肺证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皮肤干 燥等症状为主,舌苔薄白而干。
阴虚火旺证
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 红少苔等症状,脉象细数。
脾胃气虚证
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 ,脉象虚弱。
冬季常见证候类型及辨识方法
寒邪犯表证
以身寒怕冷、四肢不温、头痛鼻塞等症状为 主,脉象浮紧。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增加锻炼,饮食以 养肺为主,多食用白色食物。
节气调理方案
处暑时节注重润肺防燥,秋分时节平衡阴阳 气血,寒露时节加强保暖防感冒。
冬季养生建议及节气调理方案
要点一
冬季养生建议
要点二
节气调理方案
注意保暖,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饮食以养肾为主,多食用 黑色食物。
立冬时节开始养肾防寒,小雪时节注重温补肾阳,冬至时 节加强滋阴养阳。
望闻问切四诊在辨证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中医四诊特点及其与辨证的作用关系许家佗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300443;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研究工程资助项目)[摘要]针对中医四诊和辨证的诊断特色,文章对四诊信息收集和认识的特点、辨证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医临床诊断过程四诊信息收集要详细而准确,辨证的过程则要四诊合参、动态审查、病证结合。
[关键词]四诊;信息采集;辨证;特点分析;作用关系中医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肇始奠基亦较早。
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而擅长诊病。
疾病的诊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疾病认识的过程。
中医学对疾病的认知和判断具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特定医学产物。
中医学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功过得失自会有定论,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所做的贡献也毋庸置疑。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的中医学的认识和评价也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上最鲜明的特色莫过于“四诊”与“辨证”,兹就中医学传统的“四诊”特点及其与“辨证”的作用关系论述一二。
一、四诊——中医学收集疾病信息的最基本方法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是基于整体观之上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尽管在某些认识上具有宏观模糊性的特点,但这并不影响中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系统认知特点的形成。
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初期,由于自然科学尤其是工具的不发达,直接导致了古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上的主观依赖性。
不可否认的是,人本身就是一部高度复杂和发达的精密仪器,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智能机器可以与人体的智能化相媲美。
所以中医学在诊断手段上充分调用了人体的“主观感觉”和“主观意识”,在疾病认识、分析和判断上主要依赖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语言和思维意识等,形成了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为主体的疾病信息采集手段和信息加工模式,亦即四诊。
《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 四诊合参B. 辨证论治C. 辨证求因D. 辨证施治答案:A2.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四诊内容()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D3. 下列哪项是面色苍白的表现()A. 黄色B. 白色C. 青色D. 黑色答案:B4. 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象细弱,属于()A. 阳虚B. 阴虚C. 气虚D. 血虚答案:D5. 下列哪项是里寒证的表现()A. 腹痛喜按B. 腹痛拒按C. 腹部冷痛D. 腹部热痛答案:C二、填空题6.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四诊,包括()、()、()和()。
答案:望诊、闻诊、问诊、切诊7. 根据舌象可以判断人体的()、()、()和()。
答案:寒热、虚实、气血、脏腑8. 脉象包括()、()、()、()等。
答案:浮、沉、缓、弦9. 下列属于实证的是()、()、()。
答案:寒邪、湿邪、火邪三、判断题10. 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
()答案:正确11. 问诊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
()答案:正确12. 切诊时,脉象有力表示邪气旺盛,脉象无力表示正气虚弱。
()答案:正确13. 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数,属于热证。
()答案:正确14. 腹痛喜按,得温则减,属于里寒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5. 简述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四诊合参。
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四诊全面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
16. 简述舌象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答案:舌象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可以判断人体的寒热、虚实、气血、脏腑等情况,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
17. 简述脉象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答案:脉象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切诊了解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邪气的盛衰、正气的强弱,以及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
五色主病
4、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恍 白 ──阳虚水泛 苍 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 大失血证
五色主病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肾虚:阳虚──面黑暗淡 阴虚──黑而干焦 水饮:眼眶黑 瘀血:黧黑,肌肤甲错
(五)色、脉、证合参
• 1.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 2.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 3.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 4.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目部色诊
目赤肿痛──热证
眦赤:心火 白睛赤:肺火 全目赤肿:肝火、肝经风热上攻 眼胞红肿湿烂:脾火
白睛黄──黄疸(湿热、寒湿)、脂肪沉 着
目眦淡白──血虚、失血
目胞色黑晦暗──肾虚
目形主病
目胞浮肿──水肿 老人下睑虚肿:肾脾气虚,失于约束
目窠凹陷──伤津耗液,气血不足 眼球突出──瘿瘤、肺胀、肿瘤(单侧)
目形主病
针眼、眼丹──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 眼生翳膜── (白内障)、胬肉攀睛 昏睡露晴──脾虚、疳积
目态主病
瞳孔缩小──肝胆火炽、中毒(川乌、有机 磷农药)
瞳孔扩大──肾精耗竭、中风、绿风内障 目翻上视、瞪目直视、戴眼反折──危重 眼睑下垂──脾肾双亏、外伤
(三)望耳
正常人──耳廓红润, 厚薄适中 (肾精充足)
•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一)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 窍”
(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色与泽的关系
色与泽,又称“气色” 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 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
“望、闻、问、切”,正确认识中医四诊!自我诊察的方法
“望、闻、问、切”,正确认识中医四诊!自我诊察的方法现代医学中,各种诊断工具的出现着实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大大的方便,可是就中医而言,相信朋友们都知道传统的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想一想,这种完全凭外在的症状表现而判断疾病的方法似乎太不科学了,可中医的历史和至今的疗效恰恰又说明中医四诊有其准确性,科学性。
难道中医诊病只靠号脉吗?其实不然。
中医讲究的是“四诊合参”,脉诊只是其中一种,中医临床诊治时光靠号脉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中医四诊。
所谓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
这是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四种诊法。
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及切脉”。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载:“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可见诊法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中医四诊法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医诊断疾病和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人体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来观察体内发生的变化,以辨识病情的严重与否,所谓的外部特征就是指人们的形、色、神三个部分。
人的姿态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变化,如果病人的四肢颤动就表明他元气已虚。
若脸部发黑没有光泽可能是是痛症、寒症、淤血的表现;如果有些发红,一般是患有肺病;如果发白,多是因为气血不足、阳气虚衰。
望神就是观察一个人的神态与神情,目光呆滞、神志不清是肝肾精气衰竭导致;动作迟缓、精神不振是肾气不足、心脾两亏所致。
以望色为例,一个患者走进诊室,中医大夫一眼望去,看到其面色发黄,枯槁无光,就知道这个患者有可能脾虚失运,气血不足。
再比如望舌,不同人的舌头各不相同,若舌苔黄厚,还有剥脱,一看就知道这个患者湿热内盛,同时还有胃阴不足。
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健康状况,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听辨患者的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中,不粘不腻。
22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舌
望舌的主要内容
望舌质
舌色: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舌形: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芒刺舌 舌态: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吐弄舌
望舌苔
苔色: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
10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望色——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色——皮肤的颜色,色调变化; 泽——皮肤的光泽,明度变化。 主要介绍望面色。
11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正常:中国人正常人面色:微微黄黄、、红红润润光光泽泽。。 异常:——五色主病 白色 黄色 赤色 青色 黑色
12
内容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皮肤 望舌
6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神
望神:
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
内容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表现】
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 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
【提示】 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
14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证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15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青色
主寒——青黑 主痛——阵发性 主瘀血——青紫 主惊风 ——面色青
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先兆
16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黑色——主肾虚、水饮、血瘀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肺经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 胃——舌苔禀胃气而生,系胃气上蒸于舌面而成 。……… 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等。 中国古代有“脉有假脉,舌无假舌”的论述。 内脏有病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舌上。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20
医疗教育精品PPT
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答: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
脉而知之谓之‘巧’。 特点:以表知里 要求:四诊合参
5
医疗教育精品PPT
一、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 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发黑——肾阳虚水泛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
17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舌
舌苔
舌是人体健康的睛雨表。 认识舌?
组成——舌质、舌苔 舌质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
舌体;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
胃气所生。 分部——
舌尖 舌中 舌根 舌边。
康的表现。
7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神
内容 少神: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 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
气懒言,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 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
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8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神
内容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 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
四诊(望闻问切)
1
医疗教育精品PPT
四诊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之一; 望舌与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方法;
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有四种方法。
2
医疗教育精品PPT
中医四诊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3Leabharlann 医疗教育精品PPT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特色之一,属于望诊。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四种——四诊。 望闻问切——四诊
23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舌质-----舌色
舌色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虚证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
望诊:视觉——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等……… 闻诊:听觉、嗅觉——听病人声音、嗅病人气味………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4
医疗教育精品PPT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 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 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白色——主虚、主寒证、主失血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13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18
舌根 舌边 舌中 舌尖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舌
舌面脏腑分区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边—肝胆
19
舌根---肾 舌边—肝胆 舌中—脾胃 舌尖—心肺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舌
为什么望舌可以了解健康? 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 脾开窍于口,舌居口中,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则神识不清。 【提示】 精亏神衰—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
能严重衰减。多见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
9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神
内容 假神: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临终前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
休,想见亲人; 语声—忽而清亮起来; 面色—突然颧赤如妆; 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提示】病危。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 外越,阴阳即将离绝。
望诊——望舌
如何望舌?
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 姿势:正坐,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充分暴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21
医疗教育精品PPT
望诊——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