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守住语文根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如何守住语文的根

中图分类号:g424.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某一权威的语文专业杂志在其中一期的卷首语《守住语文的根》中指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根。”

毫无疑问,”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在阅读教学中守住”语文的根”,就需要始终牢牢抓住”语言”这一核心,”在读中去理解语言的内涵,领会语言的韵味,体会语言的感情,感悟语言的哲理,揣摩语言的规律,从而学会用语言表情达意”,而理解、领会、体会、感悟、揣摩语言,离不开对语言的吟咏咀嚼。因而,吟咏咀嚼语言是涵养语文的根的重要途径。下面以《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片断为例,作一次呈现,供参考。

吟咏咀嚼语言,理解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师:很好,那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和幸福再次齐读作者这奇特的想象部分。

生:读

师:同学们,这样美好的生活能实现吗?从诗文哪些词可以看出?

生:定然

师:”定然”怎样理解?

生:一定,肯定

师:这说明作者?

生:说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美好生活一定能实现

师:我们在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生:坚定

师:一起读读,读出坚定

生:读

师: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里流星为什么用”朵”而不用”颗”来形容?

生:”朵”是形容花的,作者是希望他所憧憬的生活能像花儿一样美好。

师: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次用声音来传达出这份美好吧

生;读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紧密结合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定然”、”朵”,从而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吟咏咀嚼语言,体悟自得

体悟就是熟读精思,潜心思考,引导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揣摩、推敲、咀嚼课文语言,广闻博见,体验文本的情味感、意蕴感、审美感,所得无穷。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图画展示给我们的呢?我

们先去看看诗的第一小节。请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

生:(读)

生:我喜欢”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灯光与星光辉映的美景。

生:明星和街灯之间都亮--相似。

生:远远看去它们都很多。

师:明星与天之间呢?

生:明星在天上,距离--相近。

师:好了,由这种在特点上或位置上等方面直接有关的甲物想到乙物的思维过程,我们

叫它联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联想。你看图中的○,你会联想到写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想到月饼

生:我想到月亮......

生:我还想到团圆,美好,幸福

师:你们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真让老师佩服。

师:也就是说诗歌的第一小节是什么方法在描绘?

生:联想

师:那诗歌的其它几小节也是联想吗?

生:是

师:是联想,那么也就是说这些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对吗?

生:它们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的想象。

师:对,这种想有什么特点?

生2:自由。

生3:创造。

师:很好,你很聪明。但这种创造是有基础的,想想看,这种基础又是什么呢?

生:(纷纷举手)前面联想的那些东西。

师:大家的思考很连贯,也很缜密。人们把一种或几种景物作为基础,然后在此之上创造出新的情景、故事的过程,我们叫它想象。好了,到此为止,大家明白郭沫若老先生是用什么方法给我们画天上的街市了吗?

生:(齐答)知道了,用想像

师:诗人说街市上陈列着人间没有的珍奇。那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到底天上都有哪些珍奇?

生:(纷纷说出自己想象中美好事物)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将诗歌理解与”学生体悟”联系,学生对联想、想像原本不理解,教者巧妙地引导学生潜心体悟,专心咀嚼,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挖掘出了生动而丰厚的内涵和意蕴。

吟咏咀嚼语言,把握文旨

把握文旨,是吟咏咀嚼语言的灵魂。吟咏咀嚼语言,应当紧扣

文章主旨,利于深化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或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或使情感体验更深刻,或使思维领域更宽广......

师:按照这个思路,让我们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想想牛郎织女除了闲游外,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生:(思维再度活跃)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我们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你们所说的那样浪漫幸福吗?

生:没有

师:对此,你对诗文中的神话故事有疑问吗?

生:诗文跟传说有不同

师:告诉我哪些不同?

生:诗中的牛郎织女是自由来往,而传说中的则是一年一会,却被王母用金钗划的天河隔开。

师: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改编传说故事?

生:(互相距交流讨论,整理后纷纷举手)

生1:作者故意。

生2:作者的愿望。

生3:作者的改造。

师:对,大家都说对了,这确实是作者有意地对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结局的一种大胆地改造与想象,也确实表达了作者愿意他们如此生活的一种愿望,而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结局呢?

生:当时,人民生活很苦。

师:不错,这位同学的思考很有深度,这个问题需要联系文章的背景了。谁来说一下。

生:郭沫若写这首诗的时候是1921年,当时中国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他想让人民过好生活,所以就想象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能够自由来往。让天河变浅变窄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人民过好生活而战胜困难的信心大了是一种感情,当然,这种创造也是一种什么?

生:(齐答)想象。

师:很好,那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和幸福再次齐读作者这奇特的想象部分。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不失时机地介绍时代背景,引入传说中牛郎织女故事的比较,在学生的吟咏咀嚼中,思维领域得以拓宽,情感体验更为深刻,文章主旨得到深化。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只有牢牢抓住”语言”这个核心,引导学生不断吟咏咀嚼,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