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潘二煤矿西四采区8-2煤层地质构造的研究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二煤矿西四采区8-2煤层地质构造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A 淮南矿业集团潘二煤矿1977年动工建井,1989年12月2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0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220万吨/年。

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集中石门开拓,上、下山开采,分-530m、-800m二个生产水平,采用走向长壁冒落采煤法,目前开采-530m 水平,最大开采深度-530m。

矿井位于潘集背斜东段的陶王背斜北翼及其转折端,次级褶曲构造不明显,基本形态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断裂构造发育,煤层倾角接近轴部为3~5°,一般16~19°,北翼深部为18~22°,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于中等(Ⅱ类)。

1、西四采区概况西四采区位于陶王背斜北翼及西部转折端,煤系地层被巨厚的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厚度为280~340米左右。

采区西南边为边界断层F252(H=6~88米)和F5(H=0~27米),东边以西四采区上山为界,北边以断层F1(H=0~240米)和逆断层F1-3(H=5~208米)为界,中间穿插DF382(H=0~30米)和F1-4(H=0~15米)。

区内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大中型断层多,煤层受断层切割破坏严重。

在断层附近煤层有变薄现象;受区域构造影响,本区内次生小褶曲较发育,煤层厚度和产状变化较大,且局部有煤层变簿带或缺失带。

对本区内工作面布置和煤层的正常开采造成很大的影响。

西四采区处于天窗区以下,掘进回采过程中局部有滴淋水。

在已回采收作的5个8-2煤工作面的掘进回采期间及一个准备工作面掘进期间,煤层顶板均出现过滴淋水现象。

截止2009年年底,潘二煤矿保有资源储量45827.7万吨,可采储量19273.6万吨,其中西四采区剩余资源储量9937万吨,剩余可采储量5765.1万吨,分别占全矿井的21.7%和29.9%,从矿井的发展规划来看,西四采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作为潘二煤矿的主力采区。

因此将已回采的西四采区
8-2煤层揭露的地质构造进行对比分析,对后续工作的回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构造的探采对比 2.1基本构造形态西四采区位于陶王背斜北翼及西部转折端,总体上为一向西倾伏的单斜构造。

北起F1(H=0~240米)、南至F5(H=0~27米),地层走向呈弧形转折。

地层倾角平缓,枢纽向西倾伏,北翼地层倾角3°~10°,南翼倾角2°~5°,F5下盘发育次级褶曲,位于背斜西端南翼,Ⅵ~Ⅶ~Ⅷ线之间的F5下盘,4煤向斜发育在-530m水平,轴向北西55°,轴长约800m,波幅20m。

2.2勘探成果西四采区Ⅵ~Ⅶ~Ⅷ线经过采区精查补充勘探与高分辨率采区地震勘探,最终形成的测网密度为175 m×200m。

查明了第四系底界面深度变化,新地层东部薄,西部厚,底板标高-223~-320m,相对高差75m左右;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状态,煤层厚度可靠,煤层露头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查明了采区内落差10m以上的断层,各断层均有两个以上的地震断点控制。

据统计,西四采区8煤层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有30条,其中落差大于100米的断层有两条,F1(正,H=0~240米)和F1-3(逆,H=5~208米)都是作为边界断层;落差30~100米的断层共有4条,分别是:F252(边界逆断层,H=6~88米)、DF363(正,H=1~40米)、DF363(正,H=0~40米)、F47(正,H=30米);落差10~30米的断层18条,正断层14条,逆断层4条;落差5~10米的断层6条,正断层5条,逆断层1条(见表1)。

2.2对比分析大于30米的断层以及F5、F5-1、F1-4等位于井田边界或采区边界,主要由钻探与地震断点综合控制,没有井巷揭露的落差10~30米的断层在此不作评价。

仅对西四采区内部有井巷揭露的落差小于30米的断层进行对比分析。

2.2.1采勘对比基本一致的断层西四采区巷道揭露的10~30米断层有三条条,经过采勘对比基本一致,其中DF32-4在18328上顺槽、18228下顺槽揭露,走向延展80米;DF32-2分别在18328工作面、18228
工作面和18118下顺槽揭露,走向延展860米;F251在18328工作面、18228下顺槽得到揭露,走向延展185米。

三维地震解释的6条落差5~10米的断层仅实见两条,均在18118工作面下顺槽揭露,分别是DF14(H=5.0米)、DF55(H=6.0米),经过对比采勘基本一致。

其余断层均未实见。

2.2.2大于5米的断层发育特征对西四采区内部揭露的大于5米的断层(包括由钻探与地震断点控制的可靠断层)的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⑴正断层较多,逆断层较少,比例3:1;⑵从断层组合关系上来看,多为SW、SE和EW三组;⑶大中型断层常派生出大量的小断层,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布置;⑷断层倾角以50°~70°为主。

2.2.3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及特征本次统计的小构造是指小褶曲、落差<5m的小断层及层间滑动等构造现象。

经矿井生产实践证实,小构造已成为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小构造的出现破坏了煤层的原有形态,使煤层的稳定程度降低,煤质变差,导致在采掘过程中增加无效进尺等,制约了矿井产量和经济效益。

西四采区小断层十分发育,煤层的连续性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采区回采率和采区生产能力。

巷道中实见的小断层,有时光滑平直无充填物或有断层泥充填,有时粗糙弯曲,断层带宽0.1~0.3m,泥岩煤屑充填或泥岩砂岩组成角砾岩,断层两盘煤层破碎,牵引、揉皱、弯曲,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变薄,滑面发育,近三成的断层揭露时有淋水发生。

西四采区勘探阶段发现26条小断层,主要是三维地震勘探解释断层,但是经过生产实际验证,发现小断层的控制程度较低,准确率仅达到10%,只能作为参考。

西四采区经生产实际揭露落差小于5米的小断层有125条。

根据实见的小断层对西四采区小断层发育特征简单分析如下:1、在125条小断层中正断层98条,占78.4%;逆断层27条,占21.6%。

可见正断层占绝大多数。

2、所统计的小断层中,走向SWW42条,走向SEE38条,走向SSW26条,走近南北9条, 近东西10
条。

说明小断层是多数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

3、小断层的展布方向严格受大中型构造控制,二者按走向分组数,相应组的展布和特征基本一致,均为走向断层最为发育。

4、根据巷道揭露情况看断层常成组出现,呈地堑或地垒形式,偶见阶梯状断层。

5、小断层出现常导致煤层层间滑动和牵引构造。

产生顶压、底凸、穿刺等变形,使煤层变薄、增厚、顶底板岩石破碎,增加开采难度。

6、小断层常与小褶曲伴生。

7、在大中型断层附近、两组交汇处或构造应力集中地区,小断层相对集中。

2、结论对比潘二煤矿其它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发现西四采区8-2煤层的地质构造发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小断层与小褶曲是造成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断层以正断层为主。

3、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在控制5米以上的断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新采区的开拓布局之前应优先采用三维地震工作,查明影响工作面布局的落差5~10米断层,用较少工程量满足矿井高产稳产的要求。

4、由于小构造特别发育,导致了矿井生产的被动。

参考文献:[1] 陈平,陈永民,强孟东,兖州煤田兴隆庄煤矿探采对比研究,中国煤田地质,2007.8 [2] 刘文明,鲁江,张登龙,皖北前岭煤矿地质构造极其对煤层破坏的影响,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