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吗?关于当代国学大师排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学术地位: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术范围: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先秦诸子、清代学术、书法、目录学主要任职: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
人物评价: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
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
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王国维(1877.12.3~1927.6.2)学术地位: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学术范围:文学、考古学、教育、哲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哲学、翻译、儒学、理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词学、戏曲史、甲骨学、西北地理、金石学、简牍学、敦煌学、红学主要任职: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佛门巨匠释一诚会长
佛门巨匠释一诚会长一诚法师,俗姓周,名云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26年生,湖南省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宁乡县(旧为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6月出家。
1956年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受具足戒。
1957年,在虚云法师的主持下,得沩仰、临济法脉。
1985年,荣膺真如禅寺方丈,重兴祖庭。
一诚长老历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
一诚法师爱国爱教,以弘法利众为己任,实践着苦行头陀之志向,海内外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尊重。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俗姓周,名云生,1926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县。
1948年周云生投奔湖南长沙县黄金园乡洗心庵,礼明心为师,剃度出家,承临济宗派,法号一诚,字悟圆。
1956年,由虚云亲任得戒和尚,一诚在南华寺受具足戒。
此后返回云居山,自觉刻苦修持。
次年,在法缘具备的时候,虚云亲自主持仪式,安排自己的法子、时任真如禅寺方丈的性福为师授予正法眼藏,赐法号衍心,列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
同年,虚云又亲自执坛,代自己的法嗣、香港宽本为师,传授临济法券,取法名常妙。
1956至1959年,一诚在虚云主办、海灯执教的佛学研究苑学习,因而道业日隆。
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一诚被赶出寺门,强行调入云居山垦殖场改作农工。
1978年底,一诚率先回到云居山只树堂禅寺旧址,恢复出家人生活,次年春,归驻真如禅寺。
不久,被推举为本寺寺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任知客。
1985年秋,升座荣膺真如禅寺方丈。
1986年,一诚先后担任了江西永修县佛教协会会长与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
1987年,兼任九江市佛协副会长。
一诚长老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市政协常委。
2002年,一诚长老受香港佛教文化产业创办人/主席庄世平先生及祖古白玛奥色仁波切之邀,担任香港佛教文化产业永远荣誉顾问。
2002年9月,一诚长老当选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的会长。
历代高僧
历代高僧:虚云眼中的弘一仰大师律行述其行愿以劝世2010年10月28日09:40摘自《人海灯》2010年第1期【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图片来源:资料图弘一大师(1880——1942)为民国中兴南山律学之高僧。
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广侯,号叔同。
出家前,多才多艺,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无一不精。
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专弘南山律宗,世人称为弘一律师。
虚云大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
为民国以来,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2008年10月由河北禅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虚云和尚全集》第四册《文记》收录了虚云大师所作的三篇纪念弘一大师的文章《弘一大师全集序》、《弘一大师事略序》、《弘一大师传》,这些文字十分珍贵,从中我们可以一睹禅宗大德眼中的律宗高僧的形象。
在《弘一大师全集序》中,虚云大师先举例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圆寂前曾嘱咐弟子们要“以戒为师”,又引用了世尊所言:“狮为百兽王,威力无比,为敢犯者,惟毛中虱,方渐羸耗,终乃灭亡。
吾法在世间,其威力有如狮王;毁戒比丘,无异狮身之虱。
”狮与虱的譬喻,在于强调僧团持戒的重要性。
在回顾了近世佛道衰微的境况之后,虚云大师表达了他对弘一大师的崇敬:“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固世所称为翩翩俗世佳公子者也;及既受具,诸缘顿息,灵顶赤足,动止循律,以身作则,追导师之芳踪,振坠绪于末造,影衾无愧,明德在躬,令闻四溢,海宇从风。
于是世之知大师者,无不知有戒法;敬大师者,无不知敬佛法。
荷担如来家务,师非其人欤!”弘一大师去世将近十年(笔者注:此序作于1948年),然而不管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只要听到弘一大师的名字,无不仰慕赞叹。
因此虚云大师写到“今其为世重如是,岂偶然哉?”在《弘一大师事略序》中,虚云大师提到,弘一大师的弟子僧睿等要将《弘一大师事略》刊行嘱托虚老写序,虚云大师回答说:“予非能文者也,何能记?因仰大师律行,述其行愿以劝世。
第八世洞阔尔活佛个人简历
第八世洞阔尔活佛个人简历洞阔尔,蒙古族,1965年生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自幼喜好佛学,拥有卓越的智慧和勤奋好学的品质。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佛法的传承与弘扬,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之一。
教育背景洞阔尔早年在内蒙古的寺庙学习,师从于当地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虔诚的信仰和对佛教的深入研究使他在佛法的领域中迅速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洞阔尔希望拓宽他的知识领域并接受更深入的学术训练。
于是,他前往印度的那烂陀寺继续深造。
在那里,他专注于佛教经典的研究和禅修的实践,获得了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经验。
佛教事业洞阔尔回国后,致力于传播佛法并帮助众生解决各种苦难。
他先后在中国内地的多个地方建立了寺庙,为信众提供住宿、教育和医疗等服务。
他特别重视对年轻人的教育,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帮助他们了解佛法的智慧和价值观。
洞阔尔也非常注重佛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他积极运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通过博客、微博等途径向更多的人传播佛教的智慧。
他还倡导佛教与当代科学的融合,探索佛教在心理学、环境保护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应用。
国际影响力洞阔尔活佛的佛法智慧和卓越领导力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他频繁出访各国,应邀参加高级佛教论坛并发表演讲。
他的教导和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世界各地。
洞阔尔活佛还积极参与国际佛教组织,为促进各国佛教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倡和平与和谐,呼吁人们超越宗教和民族的界限,共同追求人类共同利益和世界和平。
奖项与荣誉洞阔尔活佛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曾多次荣获各类佛学奖项和人文奖项,包括“和平与和谐贡献奖”和“人道主义奖”等。
个人成就洞阔尔活佛以其卓越的佛法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留下了深刻的个人印记。
他的教育事业和福利事业为社会和谐与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被视为为人类福祉和精神慰藉而奋斗的榜样。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上,他都被崇敬为一位具有非凡人格和卓越智慧的佛教导师。
总结洞阔尔活佛作为第八世洞阔尔活佛,不仅在佛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具备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佛教的传承与弘扬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中国佛教禅宗十大高僧中国十大高僧肉身不腐之谜(附图)2014-02-13 11:17 来源:佛光文化摘编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
佛教用语将肉身不坏的躯体称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圆寂之后,身体经过多年不但未见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
能达到肉身不坏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为所以够,因此肉身不坏的僧尼被尊称为“肉身菩萨”。
唐宋之后,相当数量的“肉身菩萨”称号出现。
但遗憾的是,自惠能禅师以下,千载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无数名山大川寺毁僧散,肉身菩萨金身多不可保,故时至今日,在我神州大地上的肉身菩萨已然数量稀少,现小编试选取至今仍然保存的十大肉身菩萨,仅供网友参考。
相关阅读:站在佛教的观点看肉身菩萨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介绍一、惠能大师(638—713)唐朝的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
于文革时期,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开悟偈。
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
说法三十七年,度人无数。
于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余天,和四众告别,说偈坐脱。
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
科学还无法解释,佛法真不可思议。
佛经说:大彻悟人,法身报身,了无有二。
志开上人简介
志开上人简介志开上人(1927年-2011年),原名黄燕,江苏如皋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曾是一位著名的佛学大师,也是中国禅宗禅艺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他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被誉为“佛教界的国宝”。
志开上人从小接受父亲的熏陶,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
1948年,年仅21岁的他前往上海佛教书院学习佛法,拜龙泉寺方丈惟信大和尚为师。
1950年,志开上人在方丈大和尚的带领下,参加了慈济寺的闭关修行,并于1951年受戒为出家人。
然而,志开上人的道路并不平坦。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曾被视为“封建思想”的象征而受到迫害,他也没有逃过这个劫难。
他被打成“四旧”,被迫下乡劳动改造。
但是,志开上人并没有被打倒,他在苏北农村,进行了十年的闭关修行,坚定地走上了自己信仰的道路。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佛教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中。
志开上人先后赴日本、泰国等国深造佛教教育,并拜鼎鼎大名的禅宗大师岩泽玄价为师,学习严谨的禅宗传统和修行方法。
1982年,志开上人被聘为国家宗教局顾问,开始参与中央政府有关宗教事务的研究和咨询工作。
回国后,志开上人先后创办了少林寺禅宗研究会、中国禅宗禅艺研究会等组织,不仅向世人传授佛法禅宗,也为中国禅艺及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志开上人还一直致力于中国佛教教育的推广。
他创办的南京禅院,成为全国第一个集佛学和禅学于一体的学府。
他还积极参与和组织中国佛教学术研究,为佛教学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了在佛教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贡献,志开上人还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他因公出国讲学所得并全捐献,全额资助全国稍有成绩的穷困学子,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逝世前,志开上人已经被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多年。
2011年1月30日凌晨,志开上人在南京住院治疗期间病逝,享年84岁。
志开上人一生坚定地走在自己的信仰道路上,为促进中国佛教及禅宗的繁荣和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广大信众和学者的敬重和崇拜。
峨眉山21位高僧大德
慧持大师像慧持大师是晋代高僧(公元337—412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出身于世族家庭。
自幼聪颖,有文才。
18岁时与兄慧远听高僧道安讲经说法,豁然而悟,遂同拜道安为师。
时逢战乱,随道安僧团辗转迁徙,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道安师徒依然坚持修学,不废佛业。
兴宁二年(364年)取道南下,到东晋治下的襄阳后,师随兄远公东下,初憩荆州上明寺,后到庐山修住。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辞远入蜀,远苦留不住,感叹说:“人生爱聚,汝独乐离,如何”,师亦悲戚,但以为“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剖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
于是兄弟洒泪而别。
到蜀后,受到剌史毛璩的热情接待,住龙渊精舍,讲经布道,蜀中人士,望风推服,能入其堂受到接待的,竟被称为“登龙门”。
师为酬宿愿,不久上峨眉山创建普贤寺(今万年寺)。
慧持是来峨眉山传播佛教的第一位高僧,后回龙渊精舍修持。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谯纵之乱,杀死毛璩,师去郫县中寺避难。
谯纵侄道福率兵追击毛璩部属至郫,进入寺中,众僧惊走,持师在房前盥洗,镇定自若。
道福知为高僧,不敢加害。
境内平静以后,还住龙渊精舍,讲说斋忏,老而愈笃。
义熙八年(412年)圆寂,世寿76岁。
持临终遗命:“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等行住坐卧,宜其谨哉”。
慧持在蜀12年,为弘扬佛教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晋朝的明果大师是四川资州人,幼年剃发龙游山。
回蜀后到峨眉山结茅住锡。
此时,当地百姓传说道观乾明观中有妖孽蟒患,骚扰四邻。
于是,明果大师遂约山民来到乾明观,弄清妖孽是蟒患。
经过他勇射妖蟒,清除妖孽鬼怪,保其四方安宁。
此事对乾明观的道士和山民影响甚大,也令观中道士欣佩,愿归依佛门。
后来,明果大师被道士礼请主持观中之事,师主事后便重新修建殿宇,改道观为寺院,因寺后白岩峰居中,故取名中峰寺。
由此,中峰寺乃峨眉山中道观改佛寺之初始,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佛教养身
千百年来,佛教的高僧大德在用禅定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隋代智者大师的论述最为系统、精辟。
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瘥。
”他总结有九种方法:1、系心脐中像豆子那么大,能治诸病,也能发生诸禅,因为息从脐出,还入至脐。
又人托胎之时,带系在脐,是肠胃的根源。
2、诸如上气胸满、两胁痛、背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以及气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疗。
因为“丹田是气海,能销吞万病”。
如果止心丹田仍觉痛切,可以移心足三里穴。
若还不能止,则可以移心两脚大拇指甲的横纹上,以愈为度。
3、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猝痛、两耳聋、颈项强等七种病。
4、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
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
5、身上有病,一心止于病外,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悦,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痰饮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
偏用入息,可治憎寒壮热、支节皆痛、身体虚悬、肺闭胀急、呕逆气急等病。
8、吹、呼、嘻、呵、嘘、(口+四)六种息(或作气)治五脏诸病。
六种息与脏腑的关系为“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口+四)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俗称六字诀)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哂。
如果肾脏有病,那就在静坐开始的时候,观想肾脏,口中微念‘吹’字;脾胃有病,那就观想脾胃,口中微念‘呼’字;脏腑有病,那就观想脏腑,口中微念‘嘻’字;心脏有病,那就观想心脏,口中微念‘呵’字;肝脏有病,那就观想肝脏,口中微念‘嘘’字;肺脏有病,那就观想肺脏,口中微念‘哂’字。
这六种治病的气,有病的时候,可对症择用一气或数气,无病的时候,可六气兼用。
每次每气可念六遍、十二遍,以至数十遍,随各人的心愿。
中国历代高僧
xx历代xx简介自公元67年(东汉明帝8年)第一位印度著名经典学者摄摩腾.竺法兰首次来中国传佛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这期间中国佛教界出现了很多高僧,他们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
这套《高僧传》的创作选题是自东汉明帝8年,即公元67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首次来中国传佛法,至1942年弘一大师李叔同圆寂的1875年间,其中最著名的24位高僧的生平业绩。
这套壁画是目前我国寺庙中唯一的一套表现中国历代高僧的工笔重彩壁画。
下面按时间顺序给大家做一简介。
(1)摄摩腾.xxxx(生卒年不详)图:烈火真经古印度著名经典学者,公元67年首次来中国洛阳传佛法。
当时中国社会信奉儒、道,对他们传来的佛经,持怀疑否定态度。
于是他们举行了一次大法会,上自明帝下至百姓,满城轰动。
他们将儒、道、佛的书都放进火堆中。
结果,儒、道经书皆成灰烬。
而只有佛经反而变得更加新净,二人又跃入烈焰中,做出各种惊人姿态。
后来有个成语“烈火真经”、“不可思议”的典故即出于此。
(2)xx(生卒年不详)图:xx行xx古安息国王太子(今伊朗),聪明绝顶,通鸟兽言,后将王位让于叔父,出家为僧。
公元147年,东越大漠辗转来到中国。
系统翻译介绍小乘教义,是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奠基人。
在中国20多年,先后翻译了佛经34部、40卷。
灵帝末年(189)避乱江南,经庐山到广州,终于会稽。
(3)xx(312—385)图:xx拒封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人称“印手菩萨”。
12岁出家,24岁拜学高僧佛图澄,主张僧尼悉以“释”为姓,他在王重寺传法授学僧众数千人,影响很大。
秦王苻坚除向他询教佛法,还常向他询政。
当时北方的苻坚和南方的晋帝都高官厚禄争请,他不为所动。
对奠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功绩和卓越的见解,成为一世师表。
(4)佛图澄(232-348)图:佛图澄止杀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库车一带),西晋永嘉四年(310)到洛阳,以鬼神方术深得石勒、石虎信任。
唐飞锡大师简介资料大全
唐飞锡大师简介资料大全
摘要:
1.唐飞锡大师的个人背景
2.唐飞锡大师的成就
3.唐飞锡大师的影响
正文:
唐飞锡大师,一位在我国佛教界享有盛誉的高僧。
他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聪颖过人,具有非凡的慧根。
成年后,他投身佛教事业,致力于弘扬佛法,经过多年的精进修行,终成为一位成就卓越的大师。
唐飞锡大师在佛教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精通佛教经典,对佛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佛教研讨会,并发表过多篇论文,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其次,唐飞锡大师是一位杰出的佛教教育家,他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佛教人才。
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文化的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弘扬佛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佛教。
唐飞锡大师对我国佛教界的影响深远。
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成果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智慧和慈悲,感化了无数人,使他们投身佛教,成为佛教事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在唐飞锡大师的带领下,我国佛教界不断发展壮大,影响力日益扩大。
总之,唐飞锡大师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成就和影响将永载史册。
镇江金山寺近代高僧——密源大定禅师
镇江⾦⼭寺近代⾼僧——密源⼤定禅师[镇江⾦⼭寺--⼜被视为道家龙门千峰派南祖庭。
中国道家龙门千峰派祖师赵避尘正是在1895年时在⾦⼭寺遇到了空、了然两位⾼僧,得到龙门派⼗⼀代传⼈的⾝份。
下⾯介绍的密源⼤定禅师正是当时⾦⼭寺⾼僧。
虚云⼤师曾经在1880年到⾦⼭亲近密源⼤定禅师(⾄⾦⼭寺亲近观⼼和尚、新林⼤定等和尚,禅坐过冬。
)]镇江⾼僧之——密源⼤定禅师镇江⾼僧之——⾦⼭密源⼤定禅师提起近代中国禅佛教,很⾃然地会使⼈想起⾦⼭寺的密源⼤定。
因为,禅佛教最重视的就是禅定,⽽就近代中国禅佛教⽽⾔,密源⼤定是公认的“禅定第⼀”。
正是这位近代中国“禅定第⼀”的密源⼤定,出⾝于湖北的黄确,出家于随州,受戒于襄阳,后来弘法于江苏⾦⼭,并影响全国,成为⼀代禅门宗匠。
密源⼤定禅师,讳⼤定,名密源。
俗姓邓,湖北黄陂⼈,1823年出尘。
他天性纯厚,从⼩就吃斋茹素,有出家之志。
⽗亲去世后,他到随州仁圣寺,礼本分⼤师出家。
在仁圣寺时,同门师兄⼤⼲法师,深觉⼤定为佛门道器,不仅多加关照,也⼨善诱导。
⼤定虽⾝为沙弥,但精进勇猛,坚持不倒单。
1855年,⼤定在师⽗本分和师兄⼤⼲的⽀持下,从襄阳净信寺映⽉律师受具⾜戒。
当时正遇社会之难,盗贼横⾏,刚受具的⼤定多次被盗贼所掳,幸⽽每次都得以脱难。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四处躲避祸难,居⽆定所。
次年,他慕名来到成都的宝光寺,参拜妙⾹和尚。
因因缘不备,乃离蓉⽽遍声南北名⼭道场。
终南⼭、五台⼭、九华⼭、普陀⼭和扬州的⾼昊寺、常州的天宁寺,⾏脚所⾄,即潜⼼参禅问道。
⼤定禅师于1865年(⼄丑)来到江南禅门名刹⾦⼭江天禅寺。
据释秋崖《续⾦⼭志》记载,当时观⼼显慧禅师接主⾦⼭法席,得到同门静波、惟章、尘悟、浑容、主⽉、本根诸师的赞襄。
⽽慧禅师积极提携后学, “⼗⽅闻风翁然”。
⼤定正是在这个时候与朗润、惟清、朗辉等,来到⾦⼭。
他们“每参叩师,(观⼼显慧)皆以本分接⼈”。
⼤定也因此与慧禅师⽇益投契。
密源⼤定本名“⼤顶”,⽽不是“⼤定”。
中国近代五大高僧
中国近代五大高僧中国近代五大高僧虚云法师:1959年圆寂。
享世寿119岁。
弘一法师:1942年圆寂。
享世寿62岁。
太虚法师:1947年圆寂。
享世寿58岁。
印光大师:1941年圆寂。
享世寿80岁。
圆瑛大师:1953年圆寂。
享世寿75岁。
虚云大师(1840一1959)法名古严,又名演彻,字德清。
湖商湘乡人,俗姓萧,出身官宦人家,十九岁逃离家庭,披剃于鼓山涌泉寺,行脚天涯,巡礼名山,遍学经教,参究禅宗。
四十三岁发愿朝礼五台山,数年间,进川入藏。
越雪山至缅甸、印度、锡兰朝礼佛迹,历尽艰辛。
曾结茅潜修于终南山等处。
以定力、苦行、坚忍著称。
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中兴云门宗,延续沩仰、法眼二宗。
曾重兴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西山华亭寺(改名云栖寺)。
曹溪南华寺、乳源云门寺、云居山真如寺等巨刹,创立鼓山佛学院培养僧徒。
重振禅宗祖风,制定丛林清规,率众参加劳动,农禅并举。
德高望重,归依弟子达百万众。
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
若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等,后人辑其语录偈颂为《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等行世。
门人有佛源.一诚、定慧、本焕、传印、净慧等。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
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
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
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
1907年,他与曾孝谷等创“春柳社”于东京,主演“茶花女”,又主编《音乐小杂志》。
1910年回国,初任上海《太平洋报画报》编辑,加入柳亚子发起的南社。
继至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图画和音乐教师。
1918年舍俗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于灵隐寺。
常往来于嘉兴、上海、温州等地,并闭关著述。
1928年入闽,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开元等寺。
弘扬南山戒律,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
当代佛门高僧大德
紀念當代佛門高僧大德 -- 傅公、明公、印公◆陳清香近些日來,正當傷悼護持慧炬機構的傅益永老居士的離世,傅公的音容尚在腦際盤桓之際,忽聞另一曾經倡導佛教藝術的高僧明復法師,也在五月十一日捨報,傅公和明復長老,雖生前一俗一僧志業不同,但同樣誕生於民前三年,同樣的享年九十二,同樣的護持佛法,令人覺得好似約好一起走的。
傅公是周子慎(宣德)居士赴美前,將慧炬弘法大業所託付的三位大老之一,而繼才榮春、席淑媛二位老居士之後,傅公也往生了。
遺留下那推廣素食護生、提倡生機飲食的活動記錄與婆心著作,如為雷久南博士安排巡迴演講,傅公本人也一再的大聲疾呼素食的益處,並有文字著作多篇。
而最是令人難忘的是,二三十年前,傅公與才、席二老為了慧炬大廈改建、慧炬基金的調度,曾不只一次迢迢跋涉的遠上陽明山雙溪新村寒舍商談,那為法謹慎的態度身影,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明復長老俗家家世烜赫,自幼詩書涵養,遍讀經籍史學,因戰亂而投身軍旅,渡台後已屆中年,遂離俗出家,依白聖上人披剃,但曾師慧峰法師、貢噶老人等,在修學領域上,遍及華嚴、天台、真言等大乘諸宗,為尋諸宗流布法脈,又涉獵及於韓國、日本。
由於淵博的史籍蘊含,熟習歷代豐富的宗門事蹟,研讀之餘,必發而為文字般若。
自棄俗受戒以來,曾發願一不當寺院住持,二不登大座講經,三不收出家徒眾。
但棲身法海,著作等身,更關心佛教教育的系統化。
明復長老的著作全集正由門人弟子整理中,初步歸納之,大約可分類為中國佛教史類、佛教藝術類、當代佛教類及其他,其中佛教藝術類共撰述了近五十篇,包括中國繪畫史中,與佛教有關的畫跡、畫事、畫論,以及劇本四篇、藝林高僧傳二十篇等,是著作中分量佔最多的。
至於佛教史方面,多為討論歷代寺院制度、僧官制度等,頗多創見。
記得民國七十五年,在明復長老的倡導下,數個月的奔走籌備,國內第一分以「佛教藝術」為名的雜誌誕生了,當時雜誌以明復長老為創辦人,慧璉法師任發行人,歐陽鯤擔任社長,筆者擔任總編輯,菊八開彩色精印,每冊一○八頁,筆者徵集了當時一流的學者專家共同撰稿,趕在佛誕節前後創刊號出刊,華麗的彩色封面,精彩的內文,吸引著無數的佛教徒,加入訂閱的行列。
南通狼山法乳堂十八高僧像介绍
南通狼山法乳堂十八高僧介绍南通狼山有个法乳堂,其中有三宝,一是十八高僧瓷砖像、一是玉佛、一是郑板桥的匾“十指成林”。
而导游在讲解十八高僧像的时候往住都是一带而过,并未作详细介绍,可能很多导游自己都不清楚那十八个人对中国佛教界作出的贡献和在中国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今天我特意整理了一下,仅供参考指正。
欢迎拍砖!(逆时针方向)1、安世高,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他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博学多识,信仰佛教。
当轮到即位的时候,他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
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游化西域各地;于汉桓帝建和初年(147),辗转来到中国洛阳,不久即通晓华语。
那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相当时期,在宫廷内和社会上都有一些信徒。
他们虽主要奉行祭祀,祈求福德,但也有切实修行的要求。
安世高就为他们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
译事大概到灵帝建宁中(170年左右)为止。
随后,他游历了江南的豫章、浔阳、会稽等地,后来各地就流传有关于他的神奇故事。
他晚年的踪迹不详,在华活动前后约三十年。
安世高译出的书,因为当时没有记载,确实部数已不可考。
晋代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列举所见过的安世高译本,才加著录,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
其后历经散失,现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
其中,《七处三观经》大概在道安(312—385)以后就成为两卷本,而误收《积骨经》和杂经四十四篇于内,未加区别;现经今人考订,特将那两种分列出来。
另外,从翻译用语等对勘,《五阴譬喻经》、《转法轮经》、《法受尘经》、《禅行法想经》四部是否世高所译,尚有问题。
又《四谛经》一种,道安也说它好象是世高所撰,但现勘是译本。
安世高的翻译,有时用口述解释,由他人执笔成书。
这属于讲义体裁,在道安目录里著录了《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便是这一类。
此书在别的经录也称为《安侯口解》。
这因世高原来是王族出身,西域来华的人都叫他安侯,所以经录家就沿用了。
还有魏吴时代(220—280)失译本单卷《杂阿含经》,共收二十七卷,《七处三观经》、《积骨经》也在其内,译文和世高余译很接近,唐代智昇《开元释教录》就说它像是世高所译,但未见旧录记载,还不能确定。
律宗历代祖师大德
律宗历代祖师大德(一)昙摩迦罗尊者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一75年),从此时开始一直到三国曹魏的时间,所有的僧伽都没有制度,只是剃除须发,以别于世俗外道而已。
昙摩迦罗,又作昙摩柯罗、昙柯加罗、昙柯罗,意译法时,中印度人,他的家里极其富有,而其祖先因扶贫接济乐于办慈善事业而闻名中天竺。
因为他的祖先乐善好施广积阴德的缘故,所以后来才诞生了这位昙摩迦罗尊者,尊者自幼聪敏,智勇双全。
据高僧传谓:“幼而才悟,质像过人。
”通解四吠陀,自谓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也就是说,在他少年时期,已学尽印度的古代文学及五明学,可以说是当时中印度的大文豪。
在二十五岁时,有一天,他偶然的走进一所梵刹,无意中翻阅了一部《阿毗昙心论》,茫然不解,遂请一比丘敷讲,始悟因果之理妙达三世,自从这个时候开始,摒弃世俗之乐,始觉过去错用心机,而出家后,二六时中精进修学,精通了三藏圣教。
曹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9年)至许昌(一说洛阳),我国人称他为法时尊者。
法时尊者来到河南洛阳后,看到我国僧人没有能受大戒,深以为怀,遂发起弘扬戒律的大誓愿。
但因种种因缘,未能成熟,徒劳二十一年,至魏少帝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律戒本一卷,并请梵僧制订羯磨法传授戒律,成为我国授戒度僧之始。
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中国律宗的始祖。
尊者性好游方宣化,而不注重于静守潜修,所以有机缘来到我国的首都——洛阳。
与尊者同时而来的还有康僧铠、昙帝、帛延等高僧,他们虽然都精通律部,俱有律书的译述,但其贡献最大的仍要推法时尊者最为第一。
《高僧传》记载说,时有诸僧共请昙摩迦罗译出戒律,昙摩迦罗以律曲制,文言繁广,佛教未昌,必不承用,可译出僧祇戒心,止备朝夕,更请梵僧(昙谛)立羯磨法,中夏戒律,从此开始。
尊者在我国洛阳住锡二十六年之后,又回到中天竺,或是游方教化,或是入山静修,其后不知所终。
(二)求那跋摩尊者求那跋摩(公元367——431年),意译作功德铠。
我国12位出家高材生,震惊了谁
我国12位出家高材生,震惊了谁?1.释常善,俗名史玉庆,生于1962年8月,河北邯郸武安人。
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毕业,后于大庆石油学院任教。
1987-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系读外经所87级研究生。
毕业后前往上海创业,通过积累开办了投资公司和复旦大学新技术发展公司,资产颇丰、生活幸福。
因悲悯众生,不忍众生于三界火宅中轮回故,2009年毅然净身出户,出家弘扬般舟三昧。
发大悲愿代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受一切苦、一切业、一切难、一切报,炽燃身心、身受剧痛而不悔。
现任宝峰寺、金禅寺、延古寺等多家寺院的主持。
2.释大安,俗名魏磊,生于1959年3月,江西南昌人。
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江西大学读本科;1982年9月——1985年7月,在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9月——1987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87年9月——1991年12月,在北京警察学校理论部任讲师;1992年2月——1999年12月,在中国金融学院理论部任副教授;2000年2月——2001年8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授;2001年9月——现在,出家为僧,现为江西庐山东林寺代住持。
1994年9月始,被聘任为中国佛学院教授,主讲净土宗。
2000年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任教授。
2001年9月出家为僧!2002年代理东林寺住持职务。
2011年12月11日任东林寺住持、方丈。
3.明证法师,1949年4月27日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
因受《六祖坛经》的影响,决志出家修行。
1977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学教语文;1993年2月在赵州祖庭柏林禅寺披剃于净慧法师座下;同年8月在河南白马寺受具足戒,回寺后任监院。
4.释大愿,1971年出生,原籍湖南,湖南财经学院毕业。
1988年大愿法师就读于湖南财经学院;1990年8月依湖南岐山仁瑞寺天柱老和尚座下剃度;1995年农历四月初八大愿师升座荣任仁瑞寺方丈,时年24岁,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最年青的方丈大和尚之一;2004年农历四月二十五,大愿升座荣任四会六祖禅寺首任方丈。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弥膀,郎杰嘉错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弥膀,郎杰嘉错
弥膀·郎杰嘉措(1846——1912)藏族著名佛教学者。
生于德格多康地方牙曲厅穹之医学之家,十二岁出家于当地宁玛派桑昂曲林寺。
曾四出云游,从各派大师学习显密教法及五明之学。
著述有32部之多,除佛学外,还有声量学、诗赋、医学、工艺、量相算术、格言等方面的论著。
主要佛学著作有《西藏内道四宗名种教诫续义纲要》《中观根本注释龙王疏》《大乘庄严经要义诠述》《八支密诀续脚注总集》等。
世人尊称为"妙法大师"、"欢喜金刚"。
中国历代高僧
中国历代高僧简介自公元67年(东汉明帝8年)第一位印度著名经典学者摄摩腾.竺法兰首次来中国传佛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这期间中国佛教界出现了很多高僧,他们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
这套《高僧传》的创作选题是自东汉明帝8年,即公元67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首次来中国传佛法,至1942年弘一大师李叔同圆寂的1875年间,其中最著名的24位高僧的生平业绩。
这套壁画是目前我国寺庙中唯一的一套表现中国历代高僧的工笔重彩壁画。
下面按时间顺序给大家做一简介。
(1)摄摩腾.竺法兰(生卒年不详)图:烈火真经古印度著名经典学者,公元67年首次来中国洛阳传佛法。
当时中国社会信奉儒、道,对他们传来的佛经,持怀疑否定态度。
于是他们举行了一次大法会,上自明帝下至百姓,满城轰动。
他们将儒、道、佛的书都放进火堆中。
结果,儒、道经书皆成灰烬。
而只有佛经反而变得更加新净,二人又跃入烈焰中,做出各种惊人姿态。
后来有个成语“烈火真经”、“不可思议”的典故即出于此。
(2)安世高(生卒年不详)图:东行弘法古安息国王太子(今伊朗),聪明绝顶,通鸟兽言,后将王位让于叔父,出家为僧。
公元147年,东越大漠辗转来到中国。
系统翻译介绍小乘教义,是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奠基人。
在中国20多年,先后翻译了佛经34部、40卷。
灵帝末年(189)避乱江南,经庐山到广州,终于会稽。
(3)释道安(312—385)图:释道安拒封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人称“印手菩萨”。
12岁出家,24岁拜学高僧佛图澄,主张僧尼悉以“释”为姓,他在王重寺传法授学僧众数千人,影响很大。
秦王苻坚除向他询教佛法,还常向他询政。
当时北方的苻坚和南方的晋帝都高官厚禄争请,他不为所动。
对奠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功绩和卓越的见解,成为一世师表。
(4)佛图澄(232-348)图:佛图澄止杀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库车一带),西晋永嘉四年(310)到洛阳,以鬼神方术深得石勒、石虎信任。
五台山当代高僧——寂度老和尚传奇一生
五台山当代高僧——寂度老和尚传奇一生X寂度老和尚法相,令人肃然起敬!五台山盛名已久,偕同观世音菩萨之道场普陀山,地藏王菩萨之道场九华山,普贤菩萨之道场峨眉山同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此中以五台山居首。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斯言犹漫”。
又《文殊宝藏陀罗尼经》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於此南瞻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旦,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於中说法”。
这都是佛经对五顶山的授记。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或五顶山。
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因为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而闻名於世,文殊菩萨梵语曼殊师利,即妙吉祥之意,乃七佛之师,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为利益众生故现菩萨身,应化十方,此五台山即是一处,此中东台供奉聪明文殊,南台供奉智慧文殊,西台供奉狮子文殊,北台供奉无垢文殊,中台供奉孺童文殊,合称五方文殊。
五台山的教法在近两千年的传演中形成了以汉藏蒙满等多种民族风格,也因为民族的多样化,教法也分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律宗和藏传佛教等。
融此诸多教流为一处,这在佛教的流传中实属少有。
东汉永平年间,孝明帝刘庄派大臣蔡、秦景等人向西寻求佛法,於大月氏(相当於今伊朗一带),遇印度高僧摩腾与竺法兰,相邀回国。
永平十年至洛阳,建白马寺,是为中国寺庙之滥觞。
第二年,摩腾与竺法兰二位高僧来到五台山,见其五座台顶围护之腹地台怀,形貌极似释迦佛说法之灵鹫山,加之有阿育王所置之佛舍利塔,遂奏汉明帝建大孚灵鹫寺,帝因初受教法,特加“大孚”二字,“大孚”即弘信之意,这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
五台山是佛教的缩影,是一部流动的中国佛教史。
或许是因文殊菩萨特别加被,故五台山人杰地亦灵,千百年来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从摩腾与竺法兰到唯识二祖的窥基大师,从道宣律师到赵州祖师,从紫柏老人到著述等身的莲池大师,清凉国师妙峰祖师以及憨山大师,还有世人共知的章嘉活佛等。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
本博文为大家讲述我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名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支遁(314-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本姓关。
陈留(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
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至建康(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
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
后于剡县(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
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
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法显(334—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长治市襄垣县)人,东晋高僧,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
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
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
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3年,于义熙九年(412年)归国。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鸠摩罗什(344-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新疆库车县)。
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中国佛教禅宗十大高僧中国十大高僧肉身不腐之谜(附图)2014-02-13 11:17 来源:佛光文化摘编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
佛教用语将肉身不坏的躯体称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圆寂之后,身体经过多年不但未见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
能达到肉身不坏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为所以够,因此肉身不坏的僧尼被尊称为“肉身菩萨”。
唐宋之后,相当数量的“肉身菩萨”称号出现。
但遗憾的是,自惠能禅师以下,千载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无数名山大川寺毁僧散,肉身菩萨金身多不可保,故时至今日,在我神州大地上的肉身菩萨已然数量稀少,现小编试选取至今仍然保存的十大肉身菩萨,仅供网友参考。
相关阅读:站在佛教的观点看肉身菩萨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介绍一、惠能大师(638—713)唐朝的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
于文革时期,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开悟偈。
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
说
法三十七年,度人无数。
于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余天,和四众告别,说偈坐脱。
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
科学还无法解释,佛法真不可思议。
佛经说:大彻悟人,法身报身,了无有二。
是以肉身不坏,发爪能长,威仪摄物,历劫香光。
作肉身观如是,作法身观亦如是。
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
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
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
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
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
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法,衣钵不须传也。
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
又,天台宗荆溪湛然,自智者大师起,适当六代故亦称曰六祖大师。
二、慈航法师(1893--1954)慈航法师(1893--1954),俗名艾继荣,闽北人,17岁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随太虚大师,于全国各地巡回弘法,后访南洋,宣传抗日国策;晚年驻锡于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收留大陆到台青年僧人,1949年,受诬告以“匪谍罪”被台湾有关方面逮捕入狱。
1954年在关房中示寂,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后开缸检视,面呈紫色,全身完好。
目前,慈航菩萨金身供奉于台湾弥勒内院。
为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之一。
检阅慈航法师的一生,堪称为僧者之表率。
他念佛不
忘救国,在国难当头之际宣传抗日国策;他奋力护佑青年僧人,成就了今天台湾佛教的兴盛局面;他最早实践台湾“人间佛教”思想,光大了佛教思想在台湾世俗社会的影响;他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萨,阐释了“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的佛教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