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诗歌教学中的生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诗歌教学中的生成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小语课标第三学段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语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如何引领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如何进行诗歌的教学呢?这是众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事。本来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方式有别于成年人,对诗歌的语言运用,情意表达的感受尤有不同。以成人学习诗歌的经验套用在儿童身上,诗歌教学将出现“以文学知识代替文学感受,以成人的文学领会代替儿童的文学经验,”“仅理解诗句意思,死记硬背,最终不得而知”的情况,从而把诗歌教学引入误区,故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把握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的,其显著特点是用形象,疑炼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诗歌教学中,若没有审美的性质,根本不可能存在文学这种意识形态,从一个深层次来说,感受、表现、赏析、创造美是诗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诗歌教学应注重感受美、欣赏美、内化美、创造美的过程,使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既传承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又获得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使其在文学殿堂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一、激趣——憧憬美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

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所以,诗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诗歌的音韵、节奏美唤起学生对诗歌的艳羡,产生对诗歌的美的憧憬。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诗歌所特有的性质,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其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教学《长征》一诗时,可利用现代媒体播放了歌曲《长征》,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了《长征》的雄壮音韵,内心产生对红军壮举的肃然起敬,憧憬之情随之油然而生,学习热情自然被激发。

二、诵读——感受美

新课标中提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今天外语越来越火,母语逐步受冷落的时候,诗歌教学更应另辟蹊径,语文教师更应利用诗歌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两句三重得,一吟双泪流”,诗人对诗歌的语言的重视,更应使我们重视珍惜诗歌的魅力。汉语特有的音韵美,决定诗歌特别适合诵读,诵读是帮助学生口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诗歌,有利于对诗句的理解,有利于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古诗词的语言一般都要反复推敲,因而显得精炼、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诗歌的范本。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诗词特点,适当对诗歌进行比较辨析,品味推敲,反复诵读等方法来体会语言的凝练美,音乐美,色彩美。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运用“到”“过”“入”“满”等,这些运用在诗中也很合理,但是都不如“绿”字来得有形有色,“绿”字给人春风染绿江南的动态美和绿草如茵的静态美。所以在此引导学生诵读有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对诗的学习重在读,诗歌教学中,以读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于漪老师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诗歌往往是人与物的相互交流,凝成一个生动的艺术境界。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发挥想象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诗意。……

3.要读出节奏。由于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沁园春雪》(毛泽东),它虽然是现代诗歌,但它是在古词牌下填写的,具有古体诗的音韵和节奏,这自然不必说。而其他的现代诗歌,同样具有鲜明的节奏。在这方面,诵读时特别要读出节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4.享受诗歌的语气。诗歌的语气靠语调来表现,语调与诗歌的情感也紧密相连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调的高低缓急来表现诗歌的语气。如《长征》它的语气应该是高亢、豪迈的。

三、想象——表现美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诗歌中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一致而引人联想的艺术境界,它综合了多种美的因素。“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也如此,诗境有我之境,如“内眼望花花有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无我之境,如“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物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展开画面想象,从中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诗歌重抒情,而情感往往是跳越波动的。优秀的诗歌是句断意连,在似断非断的变化中,给欣赏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在鉴赏诗作时,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讲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联想,把诗中有、无、隐、显的空间填补起来,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与诗歌内容大体相似的图画,让诗中的意境通过学生的理解想象联想得到充分的还原再现。如在鉴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句时,可先通过讲解诗中出现的四个物象的特点,依据诗中描写颜色的词,对诗句进行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完成一副江南春天多姿多彩的图画,从而感受江南春天的喧闹。

扣住关键词语,调动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因‘闹’而境界全出。诗歌中能传情达意,供我们想象驰骋的关键词不胜枚举,一但抓住这些词语,展现诗歌的意境,美便成为能感知的“真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让人想象起漂泊在天涯

的游子,睹物思乡和愁肠百结的感伤。整体把握诗歌,揭示诗歌的意境。此外,音乐烘托、诗话互鉴等方法有利于思结千古,享乐天外。如赏析《空山鸟语》可利用优雅的古筝曲烘托出寺院的闲雅幽静的氛围,体会到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幽深寂静的意韵。

1.古诗的语言都经过金雕细琢,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歌以后,组织学生充满激情的高声吟哦,或细细口味低声吟诵,配乐、配话朗诵,采取个人自读、个人比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对诗歌的感悟,表现诗的回缓曲折之美。

2.表演。不少古诗情节明了,那么就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赠汪伦》描写诗人李白和好友汪伦送别时的场面,在学生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可启发学生想象:汪伦怎样用调子唱歌,怎样用什么语气唱歌、李白见到汪伦来见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道别等等,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合作表演,学生经过商量合作不仅了解整首诗所描写的情节,还将诗歌的节奏美,送别诗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绘画。学习古诗,必须设法把诗句变成一副美妙的活画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不少古诗词描写自然景物情景交融,很容易用画笔展现。故不妨给学生展示的空间,随着音乐一边想象一边作画,把心中的美景情感借助画笔进行无遮无掩的渲染,并把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壁”表现在酣畅淋漓,使对诗歌的理解形神兼备更趋完美。

四、赏析——品味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