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禅让” 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会种植水稻,房屋是
干栏式建筑)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位于黄河流域,会种植粟,房屋是半地 穴式圆形建筑) 3.部落联盟: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与炎帝在阪泉大战,炎帝战败;炎黄在涿鹿打败蚩尤;炎帝和 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 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受封的诸侯必须 服从周王的命令,祥周王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随从周王作战。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 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公元前221年至220年 )
类别 秦朝
西汉
东汉
时间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公元25年至220年
罢黜百家 ,独尊儒 术
兴办太学
派卫青、霍去 病在漠北大破 匈奴。
巩固了大一 统,使西汉 进入鼎盛时 期
封建盛世
名称 皇帝 措施
影响
文景之治 汉文帝 汉景帝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 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 一些严刑峻法;提倡节俭
政治清明,积极发展,人民生活安 定
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类社会的发展
- 人类起源
-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 中华民族的起源
- 三皇五帝及其时代
- 夏、商、西周时期
第三章: 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变革
- 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
第四章: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兴起与战争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始皇的皇度和改革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农业的发展与变革
- 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 交通与文化的发展
- 马车、船只和邮政的发展
- 文化的兴起与传播
- 交通与文化的联系与影响
第七章: 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
- 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 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第八章: 总结与复
- 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回顾- 重要历史术语的概念回顾
- 解答一些复中的问题
该文档是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完整版,内容包括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政治变革、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交
通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等章节。
通过这份复习资料,学生们可以回顾和巩固他们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历史知识点,并解
答一些复习中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导论2. 夏商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重要历史事件的记忆。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论: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3. 复习夏商周:讲解夏商周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4. 复习春秋战国: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5. 复习秦汉:讲解秦统一六国、汉朝建立等事件,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 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介绍三国鼎立、晋朝统一、南北朝分裂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7.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导论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2. 夏商周历史事件人物与制度3.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4. 秦汉秦统一六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统一与南北朝分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是如何形成的?(4)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 答案:(1)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
教材培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例.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夏华同学根据中国古代的文学形 式制作的学习卡片,请你回答横线上的问题。
体裁: (1) 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 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
目光、衣着、体势、声调、礼物、时间、微笑
基于学习力研究的教育模式:
“一点四线”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一线,就是一个概念主题和一个事件; 所谓四点,即课堂教学上提升学生学习力和教学效 率的关键点:
——兴趣、体验、理解和运用
讲好历史是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一、领会精神 转变观念
1.背景 (1)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势; (2)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发,历史教材要落实党 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才
培养的最高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融 入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之中。 1. (3)义务教育历史教材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个人成长。
—唐·杜甫《忆昔》
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四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7. 宋元8. 明清各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 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线、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学重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概述,回顾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3. 复习第二章:夏商周,讲解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重要事件。
4. 复习第三章:春秋战国,分析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 复习第四章:秦汉,介绍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兴衰等。
6. 复习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讲述三国鼎立、晋朝的短暂统一等。
7. 复习第六章:隋唐,重点讲解隋朝的繁荣、唐朝的开元盛世等。
8. 复习第七章:宋元,分析宋朝的繁荣与局限、元朝的统一等。
9. 复习第八章:明清,介绍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盛世等。
10.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设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1.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2. 内容: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时间线、历史事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中国古代史上的三个重要事件,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分析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3)简述宋朝的繁荣与局限。
2. 答案:(1)重要事件:夏商周更替、秦统一六国、三国鼎立。
原因:夏商周更替:水患、政治腐败、民族矛盾等;秦统一六国:秦孝公变法、商鞅变法等;三国鼎立: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三国时期的军事竞争等。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教材培训材料一、新修订初中历史课标的变化1.课程功能定位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新要求: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 课程地位和价值1)地位: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不仅是学好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也是构筑国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历史教师肩负着育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追求。
2)价值:①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自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
②对一个民族而言,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③对人类文明而言,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
3.课程基本理念(1)普及历史常识的理念一是规定历史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二是指课程内容和要求的确定面向全体学生(2)公民教育的理念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3)育人为本的理念4、教材编写(教学)的指导原则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进行复习,具体内容包括:1.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章《史前时期》,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
2. 中国近代史部分:第四章《秦汉时期》,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六章《隋唐时期》。
详细内容涵盖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2.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长城等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史部分:分别介绍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强调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及影响。
(2)中国近代史部分: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各时期的重要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章:史前时期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2. 中国近代史部分:第四章:秦汉时期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六章:隋唐时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2)请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2. 答案:(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推行法家思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针对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进行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1. 第一章:先秦时期第1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2节:先秦时期的经济与文化第3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 第二章:秦汉时期第1节:秦朝的统一第2节:汉朝的政治制度第3节: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3.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节:三国鼎立第2节: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与经济第3节: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二、教学目标1. 掌握我国先秦、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学会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 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经济与文化、汉朝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讲解: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时期的重点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夏商周经济与文化:先秦2. 秦汉时期:统一:秦朝政治制度:汉朝经济与文化:秦汉3.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与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先秦时期的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2)简述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意义。
(3)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
2. 答案:(1)夏商周更迭、春秋战国争霸、百家争鸣等。
(2)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等,意义:结束战国纷争,实现国家统一,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文化复习资料(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文化复习资料(全册)第一章: 从人类起源到奴隶社会1. 人类起源- 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
- 最早的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古猿,慢慢演化为现代人类。
2. 奴隶社会的形成- 奴隶社会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
- 奴隶社会的特征是奴隶制度的存在,奴隶为奴隶主提供劳动力。
3. 奴隶社会的代表性文化- 古埃及是奴隶社会的代表,其文化以金字塔和法老统治者为特征。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与中华古国1. 埃及文明- 埃及是古代文明之一,拥有强大的农业和复杂的宗教体系。
- 埃及人建造了众多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建筑和艺术品。
2. 南美洲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是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
- 印加人建造了壮丽的城市和雕塑,以及发展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3. 中华古国的兴起- 中国是中华古国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化。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涌现出众多的贡献和发明。
第三章: 封建社会与农业文明1.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社会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主阶级逐渐取代了奴隶主。
- 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和统治。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皇帝为中心,由地方官员和地主组成的统治阶级。
- 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承担了农业生产的重任。
3. 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 封建社会发展了农业技术和农业文明,使农业生产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 农民通过种植技术和农业工具的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第四章: 秦朝与汉朝的兴起1.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六国,建立了秦朝。
-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 汉朝的兴起- 汉高祖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
- 汉朝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治制度,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秦朝的文化成就体现在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建筑和艺术品上。
- 汉朝的文化成就包括《汉初律令》和《史记》等文献的编纂。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主要涉及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的内容。
具体包括:1. 第一单元:夏商西周的更迭,重点讲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兴衰。
2.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重点讲解春秋五霸的争霸过程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
3. 第三单元:秦朝的统一与灭亡,重点讲解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
4. 第四单元:汉朝的兴衰,重点讲解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以及汉朝的衰落。
5.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重点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过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忆。
重点: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
2. 课件:历史总复习课件。
3. 练习题:相关历史知识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件,回顾本学期的历史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状态。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第一单元:夏商西周的更迭讲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兴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2.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讲解春秋五霸的争霸过程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 第三单元:秦朝的统一与灭亡讲解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4. 第四单元:汉朝的兴衰讲解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以及汉朝的衰落,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成就。
5.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五单元危机与转机,第六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七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八单元欺凌与反抗,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巩固,第十单元三大改造,第十一单元探索与挫折,第十二单元伟大的历史转折,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第十四单元香港、澳门的回归,第十五单元海峡两岸的交往,第十六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基本知识。
难点: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历史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文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阅课本,回顾所学内容,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自我检测。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强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素养。
5. 随堂练习:在讲解知识点和例题后,及时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我国历史上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和框架。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主要成就的识记。
难点: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等。
学具:笔记本、历史课本、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梳理历史线索: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和框架。
3. 重点内容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主要成就,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
4. 难点内容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5.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 例题讲解:教师以典型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7.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适量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和框架。
七、作业设计2. 作业答案: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列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主要成就,形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相关的历史书籍、纪录片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周文明3. 春秋战国时期4. 秦汉大一统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盛世7. 宋元时期8. 明清时期详细内容涉及各朝代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民族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变迁的主要线索。
2. 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制度及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贡献。
重点:夏商周文明、秦汉大一统、隋唐盛世、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制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PPT2. 历史地图3. 时间轴4. 习题库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复习做好铺垫。
2. 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史概述:介绍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强调历史变迁的主要线索。
(2)夏商周文明:讲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例,展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分析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突出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4)秦汉大一统:讲述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重点讲解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5)三国两晋南北朝:介绍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强调民族关系的发展。
(6)隋唐盛世:阐述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科举制、唐诗为例,展示这一时期的繁荣。
(7)宋元时期:讲解宋朝的繁荣、元朝的统一,突出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成就。
(8)明清时期:分析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郑和下西洋、红楼梦为例,展示这一时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设计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时间轴:标注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制度及文化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趁热打铁
2.(2016•临沂)如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 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 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 是指( )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趁热打铁
3.(2016•龙东)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 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 黄帝 B. 禹 C. 舜 D. 启
趁热打铁
5.(2017•岳阳)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 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趁热打铁
6.(2017·盐城)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趁热打铁
7.(2017•深圳)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三、 西周兴亡
1. 西周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史称西周。 2. 分封制度 3. 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4.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夯实基础
四、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
趁热打铁
3.(2017•潍坊) 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 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 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趁热打铁
4.(2017•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 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 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 为(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辅导资料_01 电子教材_03 教学课件_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 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 集和狩猎为生。但大家想想,单纯地 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 足之处?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 的生活有保障呢?
学习 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 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
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 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知识
新授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回答问题: (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
课堂
小结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 始
半坡
居住区 生产工具
农
居民
生活用具
耕
生
活
河姆
房屋、水井
渡人
农业生产
雕刻艺术
谢 统编 初中 谢
知识
新授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知识
新授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知识
新授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知识
新授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知识 新授
总结归纳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初一历史培训教材(1—8讲)
初一历史培训教材(1—8讲)初一历史培训教材(1—8讲)
第一讲: 古代文明的起源
- 简介古代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 探讨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介绍人类最早的文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第二讲: 汉朝的兴起和疆域拓展
- 了解汉朝的兴起和前期疆域拓展
- 讲解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 分析汉朝的文化成就和贡献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革
- 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 分析魏晋玄学和思想的兴盛
- 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讲: 唐朝的辉煌和世界的联系
- 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 介绍唐朝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 探讨唐朝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联系
第五讲: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 研究宋朝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特点
- 讲解宋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
- 分析宋朝的外交政策和海上贸易
第六讲: 元朝的政治统一和文化融合- 了解元朝的政治统一和国家治理
- 探讨元朝对各族民族的治理和文化融合- 研究元朝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
第七讲: 明朝的国家建设和海外探险- 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
- 探讨明朝的海外探险史和航海技术
- 分析明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第八讲: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了解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帝国扩张
- 讲解清朝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
- 探讨清朝的外交政策和近代化进程
以上是初一历史培训教材的前八讲内容摘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重大事件,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脉络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成就等2. 夏商周更替夏商周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重要的历史事件: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等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崛起与争霸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成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判断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史的复杂更替过程,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相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疆域变迁。
2. 复习中国古代史概述:带领学生回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脉络,突出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
3. 夏商周更替:讲解夏商周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分析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等事件的意义4.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崛起与争霸分析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成就5. 随堂练习:设计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周更替大禹治水武王伐纣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A. 禹治水B. 尧舜禅让C. 涂山之会D. 大禹渡河答案:C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2. 简答题:请简要介绍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七上历史·复习资料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二、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三、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夏启。
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权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五、西周的等级制----分封制:统治阶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1、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商周时期(繁荣)2、用途:饮食、祭祀、军事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3、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4、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二、甲骨文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进行复习,详细内容包括:1.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第13节,重点复习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
2.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第46节,重点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
3.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第79节,重点复习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民族关系、文化成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2. 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复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每个时期的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时期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图2. 各个时期的重点、难点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2)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2. 答案:(1)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孙子等,他们的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培训材料一、新修订初中历史课标的变化1.课程功能定位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新要求: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 课程地位和价值1)地位: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不仅是学好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也是构筑国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历史教师肩负着育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追求。
2)价值:①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自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
②对一个民族而言,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③对人类文明而言,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
3.课程基本理念(1)普及历史常识的理念一是规定历史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二是指课程内容和要求的确定面向全体学生(2)公民教育的理念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3)育人为本的理念4、教材编写(教学)的指导原则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3.)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5、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6.教学的价值取向追求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回归历史学科的特点,建立基于时序的课程内容体系。
追求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人教社新历史教材的内容(一)新版教材要突出的重点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
据统计,六册历史教科书涉及的知识点共计176个,其中直接和间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占全套书的88%,做到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述,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统计为50处,有关中国文化的课占五分之一多。
其中,涉及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有45位,科技文化著作有56部。
通过以上的编排,向学生展现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具体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 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新疆、西藏、香港、澳门、西北和东北边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
本套教材共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问题,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
其中,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4. 法治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与法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从人类社会法治进程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理解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本套教材共涉及31部中外法律,通过介绍中外的法治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法治建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
5.革命传统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
本套历史教材共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43位。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教学重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近代史教学重点: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人民的抗争,尤其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出的贡献中国现代史教学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三)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1.高度重视多民族问题(基本国情)一是“民族融合”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将各时期的民族关系融入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材:p88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子目: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正文: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突出国家统一的历史传统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道隋朝的统一、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部编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新的概念、提法和解释如:★“民族融合”——“民族的交融”《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三、人教社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基于时序的课程内容体系(一)“板块+时序”的通史体例学(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1.“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总体而言“点”增加的少,删减的多•关注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1)历史人物•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玄奘、郑和•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北方人、秦末农民•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文化、陶寺文化•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宋辽夏金元、明清•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2)历史事件•禹建立夏、秦统一六国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3)历史现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无为而治、经济重心南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外交往、反抗外来侵略• 2.“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中国古代主要线索•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注重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发展、巩固•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具体呈现方式:单元—课—子目(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
)• 3.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三)隐藏的中外交往横向联系•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重要的知识“点”,都是根据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条纵横交错的“线”来安排的•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知道佛教的传入•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在介绍单元“概述”时,介绍同一时期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公元前三千多年,西亚的两河流域和非洲的埃及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也呈现出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辉的古代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展,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
汉朝与罗马的文明最为辉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时期,世界范围也经历了巨大变化。
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
安息为波斯帝国所灭。
•四、人教社历史教材的栏目设置• 1.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功能:呈现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课文在1000字左右,全以大字形式呈现• 2.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功能: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
新教材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