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巧,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为了求和一个数列,我们需要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即根据数列中的规律找到一个表示该数列的函数。
在数列求和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
下面将介绍九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逐项相加法、换元法、望眼法、边缘和法、归纳法、递推法、辅助行法、减法求和法和计算机辅助法。
1.逐项相加法逐项相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列求和方法,即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相加得到总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列的项数较少且没有明显的规律的情况。
2.换元法换元法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用一个新的变量表示,从而简化数列求和。
通过代入和逆代(将通项公式反解为原始项)两种方法,将数列求和转化为变量求和,从而计算出数列的总和。
3.望眼法望眼法是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寻找数列中的重复子列来简化求和。
通过找到重复子列后可以将数列分解为几个相同的子列求和,从而简化计算。
4.边缘和法边缘和法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的和用前面项的和表示,从而将数列求和转化为前缀和的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的情况。
5.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假设前n-1项的和为Sn-1,并推导得到前n项的和Sn的表达式,从而计算数列的总和。
6.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数列的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将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的关系列出,从而将数列的求和转化为递推关系的计算。
7.辅助行法辅助行法是将数列构造成一个表格的形式,通过辅助行的计算来求解数列的总和。
通过辅助行的计算,可以将原本复杂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简单的表格求和。
8.减法求和法减法求和法是通过将数列求和转化为数列的差的求和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将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进行求和,从而求解数列的总和。
9.计算机辅助法计算机辅助法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求解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数列求和,从而计算出数列的总和。
数列的常见求和方法
数列的常见求和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公式法、迭加法。
1、倒序相加法
倒序相乘法如果一个数列{an}满足用户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和成正比(或等同于同一常数),那么谋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需用倒序相乘法。
2、分组求和法
分组议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由几个等差或等比或可以议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共同组成,议和时需用分组议和法,分别议和而后相乘。
3、错位相减法
错位二者加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就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形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需用此法xi,例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论的。
4、裂项相消法
裂项二者消法把数列的通项切割成两项之差,在议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销,从而求出其和。
5、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
这种方法就是在推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作谋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6、公式法
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sn可以轻易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展开解。
运用公式解的注意事项:首先必须特别注意公式的应用领域范围,确认公式适用于于这个数列之后,再排序。
7、迭加法
主要应用于数列{an}满足用户an+1=an+f(n),其中f(n)就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以把这个式子变为an+1-an=f(n),代入各项,获得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提至一起,经过整理,纡出来an,从而算出sn。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
an (2)设数列{ n-1}的前n项和为Sn, 2 a2 an 即Sn=a1+ 2 +…+ n-1,① 2 Sn a1 a2 an 故S1=1, 2 = 2 + 4 +…+2n,② 所以,当n>1时,①-②得
a2-a1 an-an-1 an Sn 2 =a1+ 2 +…+ 2n-1 -2n
- - -
(2)由题意知bn-an=3n 1,所以bn=3n 1+an=3n 1-2n+21. Tn=Sn+(1+3+…+3
n-1
3n-1 )=-n +20n+ 2 .
2
[冲关锦囊]
分组求和常见类型及方法
(1)an=kn+b,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2)an=a·n-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q (3)an=bn±cn,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第三行
(2)若数列{bn}满足:bn=an+(-1)nln an,求 {bn}的前2n项和S2n
[自主解答]
(1)当a1=3时,不合题意;
当a1=2时,当且仅当a2=6,a3=18时,符合题意; 当a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1=2,a2=6,a3=18.所以公比q=3,
2 3a2=1,a3=9a2a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 (2)设bn=log3a1+log3a2+…+log3an,求数列{b }的前n项和. n
[自主解答]
(1)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2=9a2a6得 3 9 3
1 1 2 2 2 a3=9a4,所以q = .由条件可知q>0,故q= . 1 由2a1+3a2=1,得2a1+3a1q=1,得a1=3. 1 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它的解法有很多种。
下面我将介绍8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数列的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_n=a_1+(n-1)d$,其中$a_n$表示第n个数,$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2}(a_1 + a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_n = 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第n个数,$a_1$表示第一个数,q表示公比,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其中q≠1或者当q=1时,$S=a_1n$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三、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对于几何级数$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1$表示第一个数,q表示公比,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级数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其中q≠1四、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数列$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 + \frac{n(n-1)d}{2}q^{(n-2)}$,其中q≠1五、反比例数列求和公式对于反比例数列$s_n = \frac{1}{a_1} + \frac{1}{a_2} + \dots + \frac{1}{a_n}$,其中$a_1$表示第一个数,我们可以利用反比例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a_1}$六、算术-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对于算术-几何级数$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S = \frac{a_1}{1-q} + \frac{d}{(1-q)^2}$,其中q≠1七、差分数列求和公式对于差分数列$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差分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2}(2a_1 + (n-1)d)$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总结大全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 [2a + (n-1)d]其中,Sn表示前n 项和,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q^n)/(1-q)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3. 等差
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 [a1 + an]其中,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
n项。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q^n)/(1-q)其中,a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6.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7. 等差数列
求第n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8. 等比数列求第n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9. 等差数列求公差公式:d = (an - a1)/(n-1)其中,d表示公差,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
10. 等比数列求公比公式:q = (an/a1)^(1/(n-1))其中,q表示公比,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
以上是高中数列求和公式的总结大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数列求和问题有很多方法。
下面将介绍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1.直接相加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可以直接相加得到1+3+5+7+9=252.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和法:对于一些数列,可以将其分解为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然后再求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可以分解为偶数项和4+8和奇数项和1+3+5+7+9,再相加得到(4+8)+(1+3+5+7+9)=373.首项与末项和的乘法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首项与末项之和的公式来求和。
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和的平均数乘以项数。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1+9)*(项数/2)=10*5/2=254.首项与公差与项数的乘法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首项、公差和项数的乘积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等于首项乘以项数,再加上项数与公差之积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和等于1*5+(5*4)/2=10+10=20。
5.平均数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以利用平均数的性质来求和。
平均数等于数列中的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平均值。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平均数等于(1+9)/2=5,然后将平均数乘以项数,得到5*5=256.高斯求和法:高斯求和法是一种数学推导方法,用于求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将数列化为由首项和末项构成的和,然后将数列顺序颠倒,再将之前的和与颠倒后的和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等差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将其化为(1+9)+(3+7)+5,然后将数列颠倒得到5+(7+3)+9,再相加得到257. telescopage法(消去法):telescopage法是一种利用抵消的思想来求和的方法。
可以将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差相消为0,最终得到一个简单的表达式,然后再求值。
例如,对于数列1, 2, 3, 4, 5,可以将(2-1) + (3-2) + (4-3) + (5-4)相加,得到1 + 1 + 1 + 1 = 48.更一般的求和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能需要应用更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求解。
数列求和的五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五种方法数列求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等差和等比的求和公式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q a q na S n nn3、 )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 5、 213)]1(21[+==∑=n n k S n k n 例1、【2019 全国二(文)】已知{}n a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322,216a a a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设2log 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 解:(1)设{}n a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得22416q q =+,即2280q q --=.解得2q =-(舍去)或q =4.因此{}n a 的通项公式为121242n n n a --=⨯=.(2)由(1)得2(21)log 221n b n n =-=-,因此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21321n n +++-=L .例2、【2019 北京(文)】设{a n }是等差数列,a 1=–10,且a 2+10,a 3+8,a 4+6成等比数列.(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Ⅱ)记{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S n 的最小值.解:(Ⅰ)设{}n a 的公差为d .因为110a =-,所以23410,102,103a d a d a d =-+=-+=-+. 因为23410,8,6a a a +++成等比数列, 所以()()()23248106a a a +=++. 所以2(22)(43)d d d -+=-+. 解得2d =.所以1(1) 212n a a n d n =+-=-. (Ⅱ)由(Ⅰ)知,212n a n =-.所以,当7n ≥时,0n a >;当6n ≤时,0n a ≤. 所以,n S 的最小值为630S =-. 二:倒序相加此方法比较简单,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利用倒序相加得到的。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1■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3)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4)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5)倒序相加法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2.常见的裂项公式111(1)=)n(n+1)nn+1.“、11(11)(2)(2n—1)(2n+1)2(2n—12n+1丿⑶卅寸丽-扣高频考点一分组转化法求和例1、已知数列{a}的前n项和S=兰尹,nG N*.nn2(1)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n(2)设b=2a+(—1)a,求数列{b}的前2n项和.nnnn【感悟提升】某些数列的求和是将数列分解转化为若干个可求和的新数列的和或差,从而求得原数列的和,这就要通过对数列通项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将数列的通项合理分解转化.特别注意在含有字母的数列中对字母的讨论.【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的通项公式是a=2^3n-1+(―1)n・(ln2—In3)+(—nn1)n nln3,求其前n项和S.n高频考点二错位相减法求和例2、(2015・湖北)设等差数列{a}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等比数列{b}的公比为nnnq,已知b=a,b=2,q=d,S=100.11210(1)求数列{a},{b}的通项公式;nna(2)当d>1时,记c=b,求数列{c}的前n项和T.bn【感悟提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与“qS”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nn写出“s—qS”的表达式;nn(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满足首项为a=2,a丄=2a(nW N*).设b=3loga—1+122(nG N*),数列{c}满足c=ab.nnnn(1)求证:数列{b}为等差数列;n(2)求数列{c}的前n项和S.nn高频考点三裂项相消法求和例3、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的前n项和为S,且S满足S2—(n2+n—3)S—3(n2nnnnn+n)=0,nE N*.(1)求a1的值;(2)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n有aa+1+aa+1+^+aa+11122nn1【变式探究】已知函数f(x)=x a 的图象过点(4,2),令a n ^fn+1+fn ,nG N *.记数列{a }的前n 项和为S,则S=.nn 201711【感悟提升】(1)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对通项进行变换,女如:需十:市=k"Jn+k1111ijn),nn+k =匸卡—帚)裂项后可以产生连续可以相互抵消的项•⑵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1)求s 的表达式;n⑵设b=^+?,求{b }的前n 项和T.2n+1练习:2n —13211.已知数列{a }的通项公式是a=r"-,其前n 项和S ,则项数n=()2nn 64A.13B.10C.9D.6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举一反三】在数列{a }中,a=1,当n$2时, 其前n 项和S 满足S 2=a nn2.已知数列{a}满足a=1,a•a=2n(nG N*),则S=()n1n+1n2012A.22012—1B.3*21006—3C.3・21006—1D.3・21005—213.已知函数f(x)=X2+2bx过(1,2)点,若数列{厂厂}的前n项和为匚则S2012的值为() 012,2011)010,2011)013,2012)012,2013)14.数列{a}满足a+a=T(nG N*),且a=1,S是数列{a}的前n项和,则S=()nnn+121nn21B.6C.10D.115.已知函数f(n)=n2cos(nn),且a=f(n)+f(n+1),则a+a+aa=()n123100A.-100B.0C.100D.102006.在数列{a}中,已知a=1,a+—a=sin—上弓—,记S为数列{a}的前n项和,则n1n+1n2nnS=()2014A.1006B.1007C.1008D.10097.在数列{a}中,a=1,a丄=(—1)n(a+1),记S为{a}的前n项和,则S=。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x
log3
2
x
1 2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Sn x x2 x3 L x n
=
x(1
xn)
=
1 2
(1
1 2n
)
1 x
1 1
2
=1- 1
2n
例2
设
Sn
1
2
3
n
,n
N*
,求
f
(n)
(n
Sn 32)Sn1
的最大值.
1
解:易知
Sn
1 n(n 1) ,
2
S n1
1 2
(n
1)(n
2)
法推导的,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
得到 n 个 (a1 an ) . 例 3 求 sin 2 1 sin 2 2 sin 2 3 sin 2 88 sin 2 89 的值 解:设 S sin 2 1 sin 2 2 sin 2 3 sin 2 88 sin 2 89 …………①
∴
f
(n)
(n
Sn 32)Sn1
=
n2
n 34n
64
=1=
1
1
n 34 64 ( n 8 )2 50 50
n
n
∴当
n
8 8
,即 n
8 时,
f
(n)max
1 50
.
二.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
么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即是用此
3
的目的.
适用于
an
c an1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求和公式是数列中常用的一个工具,用于计算数列中一定数量的项的和。
在数学中,有七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求和公式。
1.求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 = (a1 + an) * n / 2,其中Sn是数列前n项和,a1是数列的首项,an是数列的末项,n是数列的项数。
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数列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的和都是数列的首项和末项之和的一半。
2.求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a1*(1-r^n)/(1-r),其中Sn是数列前n 项和,a1是数列的首项,r是数列的公比,n是数列的项数。
这个公式利用了等比数列的特性,即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公比。
3.求等差数列的和差:等差数列的和差公式是:Sa=Sn-S(n-1),其中Sa是数列从第n-1项到第n项的和差,Sn是数列前n项和,S(n-1)是数列前n-1项和。
这个公式的思想是将数列分成两部分,分别计算它们的和,然后将后一部分的和减去前一部分的和,即可得到和差。
4.求等比数列的和差:等比数列的和差公式是:Sa=Sn/S(n-1),其中Sa是数列从第n-1项到第n项的和差,Sn是数列前n项和,S(n-1)是数列前n-1项和。
这个公式利用了等比数列的特性,即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公比。
5.求调和数列的和:调和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 = n / (1/a1 + 1/a2 + ... + 1/an),其中Sn是数列前n项和,a1,a2,...,an是数列的各项。
这个公式的思想是将数列的各项的倒数相加,然后再取它们的倒数。
6.求幂和数列的和:幂和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a^(n+1)-1)/(a-1),其中Sn是数列前n项和,a是数列的公比,n是数列的项数。
这个公式利用了幂和数列的特性,即每一项都是公比的幂次。
7.求有限项数列的和:有限项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 = (n / 2) * (a1 + an),其中Sn是数列前n项和,a1是数列的首项,an是数列的末项,n是数列的项数。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一、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裂项相加法:数列中的项形如的形式,可以把表示为
,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从而求得数列的和;
2、错位相减法:源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对于形如
的数列,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均可用此法;
3、倒序相加法:此方法源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目的在于利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相加有公因式可提取,以便化简后求和。
4、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把数列的项“集”在一块重新组合,或把整个数列分成两个部分,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分组转化法。
5、公式法求和:所给数列的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此时求和可采用公式求和,常用的公式有:
数列求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具体情形选用合适方法。
1、裂项相加法:数列中的项形如的形式,可以把表示为,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从而求得数列的和;
2、错位相减法:源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对于形如
的数列,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均可用此法;
3、倒序相加法:此方法源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目的在于利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相加有公因式可提取,以便化简后求和。
数列求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具体情形选用合适方法。
数列求和特别提醒:
(1)对通项公式含有的一类数列,在求时,要注意讨论n的奇偶性;
(2)在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分q=1和q≠1两种情况来讨论。
数列求和7种方法
数列求和7种方法一、求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1)d ,其中an 表示第 n 个数,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n 表示项数。
1.直接求和法:根据数列的首项 a1、末项 an 和项数 n,直接相加即可。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 a1 = 2,公差 d = 3,项数 n = 5,求和公式为 S = (a1 + an) * n / 2 = (2 + 2 + 4 * 3) * 5 / 2 = 35 2.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 (a1 + an) * n / 2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2,公差d=3,项数n=5,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3.递推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a(n)=a(n-1)+d,可得到递归式,通过递归累加求和。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2,公差d=3,项数n=5,则S(n)=S(n-1)+(a(n-1)+d)=S(n-1)+a(n-1)+d。
二、求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q^(n-1),其中an 表示第 n 个数,a1 表示首项,q 表示公比,n 表示项数。
4.直接求和法:根据数列的首项 a1、末项 an 和项数 n,直接相加即可。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求和公式为S=(a1*(q^n-1))/(q-1)=(2*(3^5-1))/(3-1)=2425.公式法: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a1*(q^n-1))/(q-1)。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6.迭代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a(n)=a(n-1)*q,可得到递归式,通过递归累加求和。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则S(n)=S(n-1)+a(n-1)*q=S(n-1)+a(n-1)*q。
三、其他数列的求和方法:7.利用数列的递归关系: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能没有通项公式,但可以根据数列的递归关系利用递归求和。
数列求和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求和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题型和解题方法有很多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 = n/2 (a1 + an),其中n是项数,a1是首项,an是尾项。
例如:1+2+3+...+n=n(n+1)/2
2. 等比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相邻两项的比是常数。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 = a1 (1 - q^n) / (1 - q),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n是项数。
例如:1+2+4+...+2^(n-1)=2^n-1
3. 错位相减法
对于一些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混合数列,可以使用错位相减法来求和。
具体做法是将原数列的每一项都乘以一个适当的常数,使得新数列成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使用相应的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100+101+102+...+999=99/2=44550
4. 分组求和法
对于一些项数较多、难以直接求和的数列,可以将它们分成若干组,每组有有限项,然后分别求每组的和,最后将各组的和相加即可。
例如:(1+2+3)+(4+5+6)+(7+8+9)=9+18+27=54
5. 倒序相加法
对于一些奇偶项相间的数列,可以将正序和倒序分别求和,再将两个和相加,即可得到原数列的和。
例如:(1+2+3+4)+(3+2+1)=8+6=14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题型及其解题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对于解决数列求和问题非常有帮助。
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
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数列求和问题,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一、公式法:公式法是求解数列求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些特定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找到它们的通项公式,从而直接计算出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其前n项和Sn =[n(a1+an)]/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
同样地,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r^(n-1),其前n项和Sn = a1 *(1 - r^n)/(1 - r),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二、递推法:递推法是另一种求解数列求和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推导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通过逐项求和的方式来求解数列求和问题。
例如,对于斐波那契数列Fn=Fn-1+Fn-2(其中n>2),我们可以通过递推的方式来求得前n项和。
三、画图法:画图法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画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数列求和问题,并帮助我们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Sn = a1 + (a1+d) + (a1+2d) + ... +(a1+nd),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一个由等差数列首项、末项组成的矩形,然后通过计算矩形的面积来求解数列的和。
四、换元法:换元法是将数列中的变量进行换元,从而将原始数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而更容易求出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Sn = a1 + (a1+d) + (a1+2d) + ... +(a1+nd),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Sn = (n+1)a1 + d(1+2+3+...+n),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解。
五、差分法:差分法是一种将数列进行相邻项之间的差分操作,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数列,通过对新数列进行求和的方式来求解原始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我们可以计算得到数列bn = a2 - a1,然后求出bn的和,再通过一些变换得到原始数列的和。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一、前言在高中数学以及各类应用数学问题中,数列求和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解决数列求和问题不仅需要对常用数列的规律进行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多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列求和的八种常用方法,并且会结合具体的数列实例来进行讲解。
尽力做到对每一种方法的介绍都能够做到极致详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差为$d$,共有$n$ 项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3,5,7,9$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 = \frac{5}{2}(2\times 1 + (5-1)\times 2)=25$$因此,数列$1,3,5,7,9$ 的和为25。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比为$q$,共有$n$ 项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2,4,8,16,32$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frac{2\times (1-2^5)}{1-2}=-62$$因此,数列$2,4,8,16,32$ 的和为-62。
3. 几何级数通项公式求和对于一般形式为$a_1r^{n-1}$ 的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r^n)}{1-r}$$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frac{1}{2},\frac{1}{4},-\frac{1}{8},\frac{1}{16}$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frac{1}{2}$,总共有5项。
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数列中的规律,计算出数列中所有项的和。
在数学中,数列求和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公式,下面将对常见的数列求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我们常用的求和公式为:Sn = n(a1 + an)/ 2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例子一: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1,3,5,7,9的前10项和可以表示为:S10 = 10(1 + 9)/ 2 = 10 * 10 / 2 = 50二、等比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常用的求和公式为:Sn = a1(1 - q^n)/ (1 - q)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例子二: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2,4,8,16,32的前5项和可以表示为:S5 = 2(1 - 2^5)/ (1 - 2) = 62三、特殊数列的求和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公式需要注意。
1. 奇数数列的求和对于奇数数列1,3,5,7,9,11......,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22. 平方数列的求和对于平方数列1,4,9,16,25,......,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n + 1)(2n + 1)/63. 立方数列的求和对于立方数列1,8,27,64,125,......,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n + 1)/2]^2四、递推公式的应用在一些情况下,数列的求和可以利用递推公式来求解。
递推公式是指通过前一项或前几项来推导出下一项的公式。
例子三:对于数列1,1/2,1/4,1/8,1/16,......,可以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一半。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递推公式来求和:Sn = 1(1 - 1/2^n)/ (1 - 1/2) = 2 - 1/2^n以上是数列求和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数列求和的8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常常在数学课上出现,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公式法是数列求和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数列具有规律性时,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得出数列求和的公式。
例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尾项,n为项数。
二、差累加法差累加法是一种通过累加差值来求和的方法。
将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相加,即可得到数列的和。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差累加法求和公式为Sn=Fn+2-1三、奇偶分拆法奇偶分拆法是一种将数列分为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数列的方法。
通过将原数列中的项按照奇偶分类,并分别求和,然后将奇数部分和偶数部分的和相加,即可得到原数列的和。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
四、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通过图形化数列来求和的方法。
将数列用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通过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或者中点之间的连线长度等等,来求得数列的和。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几何数列或者满足其中一种几何规律的数列。
五、递推关系法递推关系法是通过递推关系来求和的方法。
数列中的每一项可以通过前面一项或者多项之间的关系得到,因此可以通过递推关系来直接求得数列的和。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是Fn=Fn-1+Fn-2,可以利用这个关系式求得数列的和。
六、数列分解法数列分解法是通过将数列分解成其他数列的和来求和的方法。
通过将数列拆分成两个或多个数列,然后分别求得每个数列的和,并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原数列的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列可以被分解成多个简单数列的情况。
七、夹逼定理法夹逼定理法是一种通过构造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数列来求和的方法。
通过找到与原数列相等的其他数列,然后求得这些数列的和,并将它们相加,就可以求得原数列的和。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数列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求和的情况。
八、换元法换元法是一种通过将数列中的索引进行变换,来求得数列的和的方法。
数列求和的方法(8种)
数列求和的方法(共8种)1.公式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3)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4)常用公式:(1)1n k k ==∑12123(1)n n n ++++=+;(2)21n k k ==∑222216123(1)(21)n n n n ++++=++;(3)31n k k ==∑33332(1)2123[]n n n +++++=;(4)1(21)n k k =-=∑2n1)-(2n ...531=++++2.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多个项或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使其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由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
3.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
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4.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1n n a a c 其中{n a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如:1)11n n a a +⎧⎫⎨⎬⋅⎩⎭和⎧⎫(其中{}n a 等差)可裂项为:111111(n nn n a a da a ++=-⋅;2)1d =。
(根式在分母上时可考虑利用分母有理化,因式相消求和)常见裂项公式:(1)111(1)1n n n n ++=-;(2)1111()()n n k k n n k ++=-;(3)1111(1)(1)2(1)(1)(2)[]n n n n n n n -++++=-;(4)11(1)!!(1)!nn n n++=-(5)常见放缩公式:=<=.5.错位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n n a b 叫做差比数列)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项相减,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求和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能运用倒序相加、错位相减、拆项相消等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求和运算; 3.熟记一些常用的数列的和的公式.二、教学重点:特殊数列求和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直接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1(1)1()1(11q qq a q na S nn (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2.公式法:222221(1)(21)1236nk n n n k n =++=++++=∑2333331(1)1232nk n n kn =+⎡⎤=++++=⎢⎥⎣⎦∑ 3.错位相减法:比如{}{}.,,2211的和求等比等差n n n n b a b a b a b a +++ 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拆项公式:111)1(1+-=+n n n n ;1111()(2)22n n n n =-++ )121121(21)12)(12(1+--=+-n n n n !)!1(!n n n n -+=⋅5.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6.合并求和法:如求22222212979899100-++-+- 的和。
7.倒序相加法:8.其它求和法:如归纳猜想法,奇偶法等(二)主要方法:1.求数列的和注意方法的选取:关键是看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和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3.转化思想的运用; (三)例题分析:例1.求和:①个n n S 111111111++++= ②22222)1()1()1(nn n x x x x x x S ++++++= ③求数列1,3+4,5+6+7,7+8+9+10,…前n 项和n S 思路分析:通过分组,直接用公式求和。
解:①)110(9110101011112-=++++==k k k k a个])101010[(91)]110()110()110[(9122n S n n n -+++=-++-+-= 8110910]9)110(10[911--=--=+n n n n ②)21()21()21(224422+++++++++=nnn x x x x x x S n x x x x x x nn 2)111()(242242++++++++= (1)当1±≠x 时,n x x x x n x x x x x x S n n n n n n 2)1()1)(1(21)1(1)1(22222222222+-+-=+--+--=+--- (2)当n S x n 4,1=±=时 ③kk k k k k k k k k a k 23252)]23()12[()]1()12[()12(2)12(2-=-+-=-+-+++++-=2)1(236)12)(1(25)21(23)21(2522221+-++⋅=+++-+++=+++=n n n n n n n a a a S n n)25)(1(61-+=n n n 总结:运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要注意公比11≠=q q 或讨论。
2.错位相减法求和例2.已知数列)0()12(,,5,3,112≠--a a n a a n ,求前n 项和。
思路分析:已知数列各项是等差数列1,3,5,…2n-1与等比数列120,,,,-n a a a a 对应项积,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1)12(53112--++++=n n a n a a S ()2)12(5332nn a n a a a aS -++++=()()n n na n a a a a S a )12(22221)1(:21132--+++++=---当nn n n a a a S a a )12()1()1(21)1(,121----+=-≠-时 21)1()12()12(1a a n a n a S n n n --++-+=+ 当2,1n S a n ==时 3.裂项相消法求和例3.求和)12)(12()2(534312222+-++⋅+⋅=n n n S n 思路分析:分式求和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解:)121121(211)12)(12(11)12)(12(11)2()12)(12()2(22+--+=+-+=+-+-=+-=k k k k k k k k k k a k12)1(2)1211(21)]121121()5131()311[(2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S n n 练习:求n n a n a a a S ++++= 32321 答案: ⎪⎪⎩⎪⎪⎨⎧≠----=+=)1()1()1()1()1(2)1(2a a a a n a a a n n S n n n4.倒序相加法求和例4求证:n nn n n nn C n C C C 2)1()12(53210+=+++++思路分析:由m n n m n C C -=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证:令)1()12(53210n n n n nn C n C C C S +++++=则)2(35)12()12(0121n n n n n n nn C C C C n C n S ++++-++=- mn n m n C C -=nn n n n n C n C n C n C n S )22()22()22()22(2:)2()1(210++++++++=+∴ 有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n S 2)1(])[1(210⋅+=+++++=∴ 等式成立5.其它求和方法还可用归纳猜想法,奇偶法等方法求和。
例5.已知数列{}n n n n S n a a 求],)1([2,---=。
思路分析:n n n a )1(22---=,通过分组,对n 分奇偶讨论求和。
解:nn n a )1(22-+-=,若∑=-+++++-===mk km n m S S m n 212)1(2)2321(2,2 则)1(2)12()2321(2+-=+-=++++-=n n m m m S n若)12(22)12(])1(2[22)12(,1222212-++-=--++-=-==-=-m m m m m m a S S S m n m m m m n 则22)1()1(224222---=-+++-=-+-=n n n n m m⎩⎨⎧---+-=∴)(2)()1(2为正奇数为正偶数n n n n n n S n 预备:已知n n n a a a a x a x a x a x f ,,,,)(321221且+++=成等差数列,n 为正偶数, 又n f n f =-=)1(,)1(2,试比较)21(f 与3的大小。
解:⎩⎨⎧=+-+-+-=-=++++=-n a a a a a f n a a a a f n n n 13212321)1()1( ⎩⎨⎧==+∴⎪⎩⎪⎨⎧==+∴2222)(121d n a a n d n n na a n n 12122)1(111-=∴=∴⎩⎨⎧==-++∴n a a d nd n a a nnnn f x n x x x x f )21)(12()21(5)21(321)21()12(53)(3232-++++=-++++=可求得n n n f )21)(12()21(3)21(2---=-,∵n 为正偶数,3)21(<∴f(四)巩固练习:1.求下列数列的前n 项和n S :(1)5,55,555,5555,…,5(101)9n -,…; (2)1111,,,,,132435(2)n n⨯⨯⨯+;(3)n a =; (4)23,2,3,,,n a a a na ;(5)13,24,35,,(2),n n ⨯⨯⨯+; (6)2222sin 1sin 2sin 3sin 89++++.解:(1)555555555n n S =++++个5(999999999)9n =++++个235[(101)(101)(101)(101)]9n =-+-+-++-235505[10101010](101)9819n n n n =++++-=--. (2)∵1111()(2)22n n n n =-++,∴11111111[(1)()()()]2324352n S n n =-+-+-++-+1111(1)2212n n =+--++. (3)∵n a===∴11n S n =++++1)(1n =++++1=.(4)2323n n S a a a na =++++,当1a =时,123n S =+++ (1)2n n n ++=, 当1a ≠时,2323n S a a a =+++…n na + ,23423n aS a a a =+++…1n na ++,两式相减得 23(1)n a S a a a -=+++ (1)1(1)1n n n n a a a nana a++-+-=--,∴212(1)(1)n n n na n a a S a ++-++=-. (5)∵2(2)2n n n n +=+,∴ 原式222(123=+++…2)2(123n ++⨯+++…)n +(1)(27)6n n n ++=.(6)设2222sin 1sin 2sin 3sin 89S =++++, 又∵2222sin 89sin 88sin 87sin 1S =++++,∴ 289S =,892S =. 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65()2()n n n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求其前n 项和n S .解:奇数项组成以11a =为首项,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 偶数项组成以24a =为首项,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当n 为奇数时,奇数项有12n +项,偶数项有12n -项, ∴1121(165)4(14)(1)(32)4(21)221423n n n n n n n S --++--+--=+=+-, 当n 为偶数时,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有2n项, ∴2(165)4(14)(32)4(21)221423n n n n n n n S +----=+=+-,所以,1(1)(32)4(21)()23(32)4(21)()23nn nn nnSn nn-⎧+--+⎪⎪=⎨--⎪+⎪⎩为奇数为偶数.四、小结:1.掌握各种求和基本方法;2.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注意分11≠=qq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