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大纲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大纲

《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编码:110141302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课程总学时:48实验(上机)计划学时:6开课单位:装备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本实验是《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内容是课程理论教学部分的必要补充和支承。

实验完成弹丸主要结构参量的测量,而结构参量是进行弹药设计计算的必要数据,通过这些参量的测量过程,能够增加学生对各弹药结构特征量的理解,掌握弹丸结构参量对弹药的发射安全性、膛内运动正确性以及飞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后续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实验的测量原理涉及《动态测试技术》、和《理论力学》等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加深对弹丸结构特征数概念和内容的认识;了解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掌握弹丸结构特征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

实验将完成典型弹丸的质量和质心位置、极转动惯量以及赤道转动惯量的测量。

要求学生了解测量原理,正确操作设备,获得正确测量结果,并能对设备产生的测量误差进行合理分析。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实验室目前共有三台测量设备,分别能完成质量质心的测定、极转动惯量的测定和赤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教学将集中讲解测量原理,介绍设备操作方法,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以15人为一组,由实验教师讲解测量操作过程,之后再将15名学生分为每3小组,每台设备5人,分别负责计算操作、设备操作、弹丸装卸、测量和数据记录。

随着学校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弹丸结构特征数的测量将能够进行虚拟测量,可以使学生对弹药的实体建模、设备的测量原理和测量过程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的过程,随意增减零件,更全面掌握弹丸结构特征数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使实验由验证性转变为设计性。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课程代码:R0902635 学时数:56 学分数:3.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执笔者:编写日期:审核人:一、课程简介《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培养软件系统建模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模块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等专业能力。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oftware system modeling analysis,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software module design,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etc.二、课程目标课程达成度评价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三、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本课程共56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课内实验16学时。

教学内容由如下章节组成:第1章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CM1) 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采用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

弹药设计课程设计

弹药设计课程设计

弹药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弹药的基本结构、功能及设计原理,掌握弹药类型及对应的作战用途。

2. 学生能够掌握弹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弹丸质量、初速、射程等,并了解它们对弹药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现代弹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弹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弹药设计的能力,能够分析弹药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弹药性能的模拟与计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弹药设计项目的实践,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弹药设计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和研究的习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弹药设计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关注弹药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弹药设计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弹药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弹药基本知识:包括弹药概述、弹药结构、弹药分类及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弹药设计原理:涵盖弹药设计的基本原则、关键参数及影响弹药性能的因素,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弹药设计方法:介绍弹药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和相关软件工具,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弹药性能分析:学习弹药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方法以及相关计算公式,对应教材第四章。

5. 现代弹药技术:了解国内外弹药技术发展趋势、新型弹药特点及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

6.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弹药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弹药基本知识学习;第二周:弹药设计原理;第三周:弹药设计方法;第四周:弹药性能分析;第五周:现代弹药技术;第六周:实践操作及成果展示。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工程设计软件程教学大纲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工程设计软件程教学大纲

《工程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132308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 designing softwar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16 实验:0 上机:16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工程应用软件是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分析的重要软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

课程包括两个部分,即PRO/E和UG大型图形设计软件和ANSYS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

通过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军工和民用工业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流程;能够利用工程设计软件进行工业零部件及系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分析,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主要介绍相关工程设计软件的发展、应用环境和主要技术操作。

要求学生掌握课程软件的基本构成、分析功能及软件的安装等方面内容。

具体要求熟悉软件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要领,能够绘制和虚拟装配产品结构;学习工程模型的实际简化、单元的使用、约束条件的施加,以及如何给出材料的物理性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课程计划通过课堂的软件功能讲解和实例分析实施完成。

其中包括PRO/E和UG大型图形设计软件讲解16学时,ANSYS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讲解16学时。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理论基础》等相关基础或专业课程等。

(五)对习题作业、实验环节的要求能够利用工程设计软件进行三维机械零部件绘图及组装;对简化的弹药结构或机械零部件进行强度分析,武器弹药终点弹道的爆炸、冲击动力学仿真计算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目标:考核学生对专业工程设计软件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弹药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弹药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弹药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151306 学时/学分:2周/4 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弹药工程技术技术基础、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了《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学习之后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程中的弹药设计原则、相关理论、计算公式完成所给题目的设计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熟悉弹药产品和设计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弹体零件图及半备弹丸图绘制(2天);(2)根据弹丸设计的原则、理论和计算方法,完成弹丸发射安全性分析与计算(1.5天);(3)完成弹道计算和稳定性分析(1.5天);(4)完成弹丸终点杀伤威力的计算(2天);(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2天);(6)进行答辩。

(1天)。

四、指导方式学生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集中上机进行绘图和计算,每周安排16学时,指导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和讲解。

其余时间指导教师在教研室值班,随时回答学生问题。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出勤,设计结束要按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书写规范完成设计说明书(论文),最后进行统一答辩。

课程设计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表现、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成质量和答辩情况,其中平时表现占20%,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成质量占50%,答辩占30%。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自编.弹药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王志军,尹建平.弹药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3)王尔林,张德智.现代兵器概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7(4)自编.炮弹设计理论.2012七、备注。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机械设计B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机械设计B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B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151310 学时/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武器类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及技术测量、金工实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2、后续课程: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毕业设计。

(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年版教学计划。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B》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武器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3.达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计算、绘制草图(10学时)1)齿轮传动的设计(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尺寸);2)轴(低速轴)的设计(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3)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4)键的选择及强度校核;5)联轴器的选择;6)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2绘制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16学时)1)绘制装配图2)绘制零件的工作图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尺寸的标注、公差、精度、技术要求。

3编写设计说明书、答辩(6学时)1. 编写设计说明书1)目录(标题、页次);2)设计题目: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传动装置简图;3) 设计计算:(a)要有详细的设计步骤,最后应有简短的结论;(b)对所引用的计算公式和数据要标有来源-即参考书的编号和页次;(c)为了清楚地说明计算内容,应附必要的插图。

4) 参考文献资料(资料的编号、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

四、指导方式结合机械设计理论课程所学内容,课程设计实现每人一题,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安排集中上课,指导老师随时辅导。

《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

《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

【其他综合】深些,以浅色的背景衬托深色的内容。

有些网页,底色是黑的,但文字也选用了棕色等较深的色彩,由于背景色和文字的颜色比较接近,读者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眼睛就会感觉很吃力,影响了网页的视觉和阅读效果。

当然,背景色和文字的反差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造成过强刺激的视觉效果,致使读者浏览时眼睛疲劳。

三、结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视觉设计不只是单纯的色彩视觉设计和版式设计,而是结合界面功能设计和导航设计等一系列完整统一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单方面的颜色处理和版式设计而忽视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界面功能设计和导航设计。

高质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视觉设计是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应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性化和情感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觉感受、心理要求出发,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视觉氛围中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1][英]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视觉形态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美]艾莉森·古德曼.平面设计的7大要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美]阿历克斯·伍·怀特.平面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4]罗仕鉴,朱上上,孙守迁.人机界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李德军.探讨网页设计的艺术与处理原则[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2).[6]刘岩妍.浅析网页设计中的视觉设计原则[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7]唐旭,陈蓓.网页设计的原则和技巧之漫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4).[8]刘芳.网站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项目:精品课程的七整合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2012SJGLX23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马武(1964-),男,河南汝州人,教授,洛阳师范学院网络与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张峻(1980-),男,河南许昌人,助教,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

弹药战斗部设计课程设计

弹药战斗部设计课程设计

弹药战斗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弹药战斗部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弹药战斗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弹药战斗部的设计特点和使用场合;4. 学生能够掌握弹药战斗部设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安全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弹药战斗部设计;2. 学生能够分析弹药战斗部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弹药战斗部建模和仿真;4. 学生能够撰写规范的弹药战斗部设计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认识到弹药战斗部设计在国家防务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注重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和规范;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弹药战斗部设计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我国国防事业培养优秀的弹药战斗部设计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设计师。

二、教学内容1. 弹药战斗部基本构成:讲解弹药战斗部的结构、功能及各部件的作用,结合教材第1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弹药战斗部的整体框架。

2. 弹药战斗部设计原理:分析弹药战斗部的爆炸原理、力学性能等,以教材第2章为基础,深入讲解设计原理和关键参数。

3. 弹药战斗部性能参数:详细介绍弹药战斗部的杀伤力、穿透力、安全距离等性能参数,结合教材第3章,让学生掌握性能参数对设计的影响。

4. 不同类型弹药战斗部设计特点:对比分析穿甲弹、破甲弹、榴弹等不同类型弹药战斗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以教材第4章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5. 设计计算方法和安全规范:讲解弹药战斗部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安全规范和试验要求,结合教材第5章,让学生掌握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弹药优化设计教学大纲

弹药优化设计教学大纲

弹药优化设计教学⼤纲《弹药优化设计》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110132305课程英⽂名称:Ammunition optimization desig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专业:兵器类专业⼤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纲使⽤说明(⼀)课程地位及教学⽬标弹药优化设计是兵器类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程。

优化设计是重要的现代设计⽅法之⼀,是现代产品的设计的必备⼯具。

现代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兵器产品更是如此,⼯程设计的要求也⽇益提⾼。

优化设计⽅法能够提⾼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节约⼤量⼈⼒、物⼒,是现代⼯程设计的重要⼿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树⽴优化设计的思想,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法,获得解决产品优化设计问题的初步能⼒。

(⼆)知识、能⼒及技能⽅⾯的要求1. 了解弹药优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现状;2. 掌握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3. 掌握优化设计的常⽤⽅法和求解过程,并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建⽴数学模型;4. 能够对所建⽴的模型进⾏求解和基本程序编写。

(三)⼤纲的实施说明1.教学⽅法: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练习。

介绍有优化设计的概论及其数学基础,⼀维优化⽅法,多维⽆约束优化⽅法,多维约束优化⽅法,弹药优化问题实例等。

通过对优化⽅法和优化算法程序的讲授使学⽣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数学基础,掌握各种常⽤的优化⽅法,了解新涌现的、实⽤的优化⽅法。

使学⽣能够利⽤优化⽅法解决⼯程实际问题。

2.教学⼿段:在教学中主要采⽤电⼦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教学⼿段相结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等数学、计算⽅法、计算机程序语⾔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习题的要求:对优化设计数学基础相关知识、优化设计常⽤⽅法、基本求解步骤和原理等讲授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习题,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

2.本门课程暂时未安排实践环节。

(六)考核⽅式及成绩评定⽅式1.考核⽅式:考试。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弹道学-实验教学大纲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弹道学-实验教学大纲

弹道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弹道学课程编码:11013130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课程总学时:56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6开课单位:装备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本实验大纲以2017版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方案为依据,与弹道学理论教学大纲相匹配,从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实现演示性和综合性试验辅助理论课程学习。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弹道学是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弹道学实验部分内容是针对理论课程中的外弹道空气动力进行学习和分析,通过风洞直观的认识,进行超声速流中滞止温度和滞止压力的测量分析,更好的理解分析弹丸的在空中飞行所受空气动力情况。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风洞实验装备的构造、作用及实验原理,常用的风洞实验仪器及作用,风洞实验的过程,掌握弹丸所受空气动力的测定等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沈阳理工大学从俄罗斯引进的超小型、暂冲式、超音速风洞装置(MAF),主要是形成短时间超音速或者高超音速气流,这些气流用于各种不同的气体动力研究。

该装置设计简单,压缩气体和电能消耗低,形成的气流具有很好计量特性。

在小型的空气动力实验方面,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 MAF风洞实验设备的原理和实验方法1、实验目的:学习MAF风洞实验设备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要求:风洞设备简介和MAF风洞的实验过程。

3、实验内容:了解风洞实验装备的构造、作用及实验原理,常用的风洞实验仪器及作用,风洞实验的过程。

4、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MAF小型风洞装置,由支架、储气罐、中心连接管、主控制阀、加热器、预制室、喷管、工作室、扩散器、消音器、控制器、光源发生器、狭缝摄影仪、传感器、教学模型等组成。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综合创新性实践-教学大纲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综合创新性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创新性实践》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151307 学时/学分:2周/2 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弹药工程技术基础》、《弹道学》、《机械设计》、《可靠性工程》、《弹药优化设计》、《弹箭制造工艺学》、《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目标毁伤理论》、《工程爆破》。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年版教学计划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大纲以2017版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方案为依据,与弹道学、弹药工程技术基础等理论教学大纲相匹配,从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实现综合性课程设计分析,巩固理论课程学习。

本课程设计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本专业学生在已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锻炼,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基础,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设计一种全新的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的新产品、新装置、新技术或新理论,或在现有基础上对已有的新产品、新装置、新技术或新理论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已学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技能,进一步提高其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必要的军事装备和爆破爆炸领域创新实践基础。

课程设计所涉及的目的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要求基本如下:1.深入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已学的专业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实际工作的知识技能训练;4.进一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新产品、新装置、新技术或新理论的系统需求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系统调试能力、系统实施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5.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6.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7.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以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弹药战斗部设计课程设计

弹药战斗部设计课程设计

弹药战斗部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够认识到弹药战斗部设计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弹药战斗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掌握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弹药战斗部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弹药战斗部设计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弹药战斗部设计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弹药战斗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弹药战斗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2.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弹药战斗部的性能评估和优化;4.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发展趋势;5.弹药战斗部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上内容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弹药战斗部设计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挑战;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弹药战斗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弹药战斗部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弹药战斗部设计的相关内容;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弹药学》

《弹药学》

《弹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课程英文名称:Ammunition Theor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弹药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弹药量化的主要指标等知识就成为以后走向社会的一个基础平台。

因此,《弹药学》就成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必修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熟悉弹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全面地了解常用弹药及新型弹药的构造、毁伤原理与效应、弹药总体设计以及引信技术、火工烟火技术、外弹道和气动力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弹药的基本理论知识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较全面地了解常用弹药及新型弹药的构造、毁伤原理与效应、弹药总体设计以及引信技术、火工烟火技术、外弹道和气动力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3.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弹药的结构分析其危险性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

例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通过以上两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弹药远程与修正技术教学大纲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弹药远程与修正技术教学大纲

《弹药远程与修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142304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long range and corretio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对学生了解现代弹药的发展方向,掌握常规弹药的增程原理、技术以及提高精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底部排气技术、火箭增程技术、冲压增程技术及一维修正技术、二维修正技术等,掌握底部排气弹内外弹道计算方法、火箭增程弹的弹道计算模型及弹道修正弹的结构原理、修正策略和计算模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常规弹药增程和弹道修正方法及原理。

2.掌握底部排气弹的结构、空气动力、内外弹道模型、稳定性及散布分析方法。

3.了解火箭增程技术和冲压增程技术等,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及性能参数、火箭增程弹的气动力分析及外弹道计算模型。

4.了解弹道修正弹的结构和修正原理,掌握一维修正和二维修正的策略和计算模型。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与弹药远程技术相关的气体动力学和弹道学知识。

2.通过对远程弹和修正弹药结构和作用原理的学习,能够对增程部件和修正机构进行设计。

3.能够完成增程弹道和修正弹道的相关计算。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实物和仿真增强学生对相关结构和原理的理解。

2.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及板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课程有弹药工程技术基础、弹道学及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习题的要求:结合具体结构,要求学生建立底部排气弹、火箭增程弹的外弹道计算模型;根据一维修正弹的修正策略和工作时序,要求学生完成一维修正弹的弹道计算模型,并确定阻力机构作用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141302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mmunitio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2 实验:6 上机:0
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门课程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指导弹药系统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从事弹药设计及相关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未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弹丸设计的原理,能够进行弹丸结构设计,强度分析、稳定性和威力计算等技术设计。

2)了解现代弹药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的设计手段。

3)具有实际动手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提出弹药的改进及设计方案,并能完成相关计算工作,评价设计方案。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弹药设计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产品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依据技术指标完成弹药的设计过程。

1.掌握弹药系统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方案设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技术设计的过程和理论基础。

2.掌握各种弹药的基本组成、作用原理,包括各零部件的设计原则、选材依据和计算模型。

3.掌握旋转稳定弹、尾翼稳定弹的结构设计方法,相关的结构强度、气动力特性、飞行稳定性及威力设计计算过程。

4.了解弹药的发展动态和新的设计手段。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弹药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模型进行讲解。

结合实际产品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先修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药工程技术基础、弹道学、计算方法、优化设计、有限元法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习题的要求:对弹药总体方案设计、发射安全性、膛内运动正确性、飞行稳定性及威力设计等部分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模型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

2.本门课程的理论是以指导实际设计工作为目的的。

为了增强学生对弹药设计相关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弹药测试技术和相关设备,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安排,开设三个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弹药结构特征的理解,完成弹药质量质心、极转动惯量和赤道转动惯量的测试。

(六)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弹药设计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弹药总体和各部分设计原则的掌握以及设计计算过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成绩构成: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为:期末考试60%~7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小测验、课后作业等)20%~30%、实验成绩10%。

(七)参考书目
《弹丸设计理论》,魏惠之、朱鹤松、汪东辉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弹药学》,王志军、尹建平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终点效应学》,隋树元,王树山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现代兵器概论》,王尔林,张德志主编.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兵器概论》,曹红松,张亚,高跃飞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二、中文摘要
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指导弹药系统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从事弹药设计及相关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未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主要讲授弹药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包括弹药总体方案的选择,弹药结构尺寸的确定及技术设计过程,并初步掌握弹药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弹丸设计总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弹丸设计全过程;
2)弹丸设计说明书与产品图;
3)对弹丸的要求。

重点:
弹丸设计全过程、弹丸设计产品图和对弹丸的要求
难点:
弹丸设计产品图
习题:
弹丸设计产品图的内容
第2部分弹丸结构的确定
总学时(单位:学时):16 讲课:10 实验:6 上机:0
具体内容:
1)弹丸总体方案选择;
2)旋转稳定弹丸结构方案确定;
3)尾翼弹丸结构方案确定;
4)弹丸结构特征数计算;
5)弹丸的材料、炸药和引信的选择。

重点:
旋转稳定弹丸结构方案确定、尾翼弹丸结构方案确定和弹丸结构特征数计算难点:
旋转稳定弹丸结构方案确定、尾翼弹丸结构方案确定
习题:
旋转弹和尾翼弹的结构设计原则,弹丸结构特征数计算
第3部分弹丸发射安全性及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弹丸发射时所受的载荷;
2)弹丸发射时安全性分析;
3)弹丸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4)弹带设计。

重点:
1)弹丸发射时所受的载荷;
2)弹丸发射时安全性分析;
3)弹丸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4)弹带设计。

难点:
弹丸发射时安全性分析,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习题:
1)不同结构弹体主应力的确定;
2)发射时弹体的轴向应力、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的求法;
3)弹带压力计算、导转侧力计算;
4)弹体强度校核的方法和应用。

第4部分弹丸的飞行性能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弹丸空气动力和力矩计算;
2)旋转稳定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3)尾翼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重点:
1)旋转稳定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2)尾翼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难点:
1)旋转稳定弹丸的飞行稳定性;
2)尾翼弹丸的平衡转速和共振转速。

习题:
放置稳定和尾翼稳定弹丸飞行稳定性的概念和条件,弹丸弹丸的急螺稳定性、追随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的计算。

第5部分弹丸的威力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弹丸的威力指标;
2)榴弹爆破、杀伤威力计算。

重点:
榴弹爆破、杀伤威力计算
难点:
榴弹球形靶杀伤面积计算
习题:
弹丸威力指标的相关概念,榴弹爆破、杀伤威力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