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A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1.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17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新亮点。

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

如图所示,120急救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技术是()A. RSB. GPS+GISC. GPS+RSD. GIS+RS2.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

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GISB. 乙是RSC. 丙是RSD. 甲是GPS(2)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B. 运用GIS可以实时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C. 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D. 运用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3.嫦娥二号在绕月运行中顺利地获取了全新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其所利用的技术的一般特点是()A. 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连续性和实时性B. 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成为地图的延伸C. 可对遥远地物进行感知,探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少D. 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4.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A. 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 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 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 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5.下列各组遥感类型中分类方法不一致的一组是()A.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B.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C. 微波遥感大气遥感D. 环境遥感地质遥感6.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测试【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 航空器________B. 传感器________C. 胶片质量________D. 磁带质量2. 遥感的优点有: 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信息快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成本低,效益高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A. 遥感技术________B. 全球定位系统________C. 地理信息系统________D. 数字地球2.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A. 遥感技术________B. 全球定位系统________C. 地理信息系统________D. 数字地球5.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卷: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卷: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近年来,安徽省巢湖水环境恶化严重,夏季巢湖沿岸易出现较大面积蓝藻集聚,湖水被染成绿色。

据此回答1~2题。

1.要及时获取湖面蓝藻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A.实地考察B.RS技术C.GPS技术D.GIS技术答案 B解析要及时获取湖面蓝藻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B项正确。

巢湖面积较大,实地考察显然不能及时获取蓝藻的分布及变化,A项错误。

GPS技术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C项错误。

GIS技术主要用于查询、存储以及分析,D项错误。

2.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是( )A.不同地物的颜色不同B.不同地物的体积不同C.不同地物的位置不同D.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答案 D解析遥感技术的基础是不同地物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

右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

据此完成3~5题。

3.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答案 C解析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这不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A项错误。

GPS技术本身不能扩大出行范围,B项错误。

随着GPS技术的普及,人们使用越来越方便,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C项正确。

GPS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不是有信号就行,D项错误。

4.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①网络实时监视②获取所处位置③查找失窃汽车④行车路线追踪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获取所处位置,进行行车路线追踪,②④正确,故选D项。

GPS没有监视功能,也没有查询功能,①③错误,故A、B、C三项错误。

5.手机GPS功能的出现,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其原因正确的是( )A.GPS手机成为时尚B.GPS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线路,不必担心迷路C.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D.GPS技术可以使旅游者玩电子游戏答案 B解析手机GPS功能的出现,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其原因是GPS有定位和导航的功能,GPS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线路,不必担心迷路,B项正确。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作业: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作业: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读遥感直观图,回答1~2题。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①资源普查②GDP增长预测③环境监测④自然灾害监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A 2.C[第1题,利用遥感可以监测耕地的变化,调查农作物的分布状况,估测粮食产量,但不能跟踪产品流向。

第2题,对GDP增长的预测需依靠地理信息系统来处理。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完成3~4题。

3.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主要是为了()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B.大地高程测量C.地震监测和预报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4.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3.C 4.B[第3题,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主要是为了地震监测和预报,减少重大地质灾害的损失。

第4题,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用来监测微小移动。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据此完成5~6题。

5.与传统方法相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最为突出的优点是()A.研究速度快B.定量分析C.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模拟、预测D.空间定性分析准确度高6.对地震灾区灾情进行监测的理想手段是()A.飞机目测B.遥感技术C.人工测算D.全球定位系统5.C 6.B[第5题,与传统方法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区域地理环境,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模拟、预测。

第6题,飞机目测监测范围小且精度差,不能对地震灾情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及时信息;人工测算费时费力;全球定位系统是导航和定位的,不能对灾情进行监测。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 -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 -含答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完成第1~2题.图中M表示( )A.制作GPS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2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解析:第1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GPS,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第2题,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反映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答案:1C 2B3.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4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解析:第3题,该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反映的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利用该图可以查询交通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第4题,中心商务区交通道路网密度大,交通通达度最高,从图中交通线的分布状况看,甲地不具备这一特点,A项错误;大型地面停车场占地面积广,乙地位于市中心附近,土地价格高,不宜建设大型地面停车场,B项错误;从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看出,图中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大致为南北方向,C项错误;图中东部地区交通道路网密度大于西部,商业网点密度大于西部,D 项正确.答案:3C 4D5.下列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是( ).①区域自然资源和条件的分析、评价②区域内交通信息的分析、评价③人口和劳动力分布状况的分析、评价④城市中出租车的定位、导航⑤区域经济、社会条件的分析、评价⑥环境的评估预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解析:GIS可以对区域地理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在城市管理中可以提供交通信息和人口、劳动力分布状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对发展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对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料对比分析,可以对环境进行评估.车辆定位和导航是GPS的功能.答案:D6.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作物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如下图所示.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D.RS—GIS—GPS解析:利用RS技术对农田进行定期的监测,然后将获得的资料利用GIS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利用GPS技术为有特定需要的农田制定出合理的用肥措施等.答案:D7.读图,完成第7~8题.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黄河”的关系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8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解析:数字地球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把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动态地显示,便于应用和研究.“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区域性的体现.答案:7C 8D二、非选择题9.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用地面积在缩小,而用地面积在扩大.(2)(多选)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3)GPS应用领域很广,下列不属于GPS应用范围的是( )A.大地测量B.三维地形图C.野外勘测D.交通导航解析:根据上海城市化特征可推测得出,城市化会导致农业用地缩小,建筑用地扩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统计与“3S”技术无关,不能应用“3S”技术.GPS主要功能在于定位与导航,提供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与授时,因此可用来进行大地测量、野外勘测与交通导航,而三维地形图是由GIS提供的.答案:(1)农业建筑(非农业)(2)ABD(3)B10.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2013年4月9日上午,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的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队员,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上海浦东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雪龙”号2012年11月5日从广州出发,历时156天,航程29 000多海里;首次到达南纬75°7.2',为我国船舶航行开创了新纪录.材料二: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解析: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用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PS、RS和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答案:(1)GPS GIS RS(2)C(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 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1一、选择题1.以下图表示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局部修建散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修建面积、修建高度等)的阅读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

读图,假定图中阅读窗口中的修建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阅读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D.④2.以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要素剖析表示图,从地质平安角度思索,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3.以下图是北冰洋冰盖掩盖范围表示图,该效果采用的天文信息技术有( )A.GPS和GIS B.GIS和GPRSC.GPS和RS D.RS和GIS第42届世界博览会于2021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行,超越2 150万名世界各地的观赏者体验了这场盛会。

本次博览会参展方共有166个,会局面积100万平方米。

回答4-5题。

4.某观赏者想观赏多个展馆,要想设计合理的观赏线路,他应借助(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天文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5.应用上题所述技术还可以( )A.了解各展馆的信息资料B.统计某展馆的观赏人数C.监测会场内的交通拥堵状况D.确定展馆的经纬度位置6.〝快的打车〞是中国首款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运用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最近的假定干出租车(如图),〝快的打车〞软件采集乘客左近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并显示在手机上的最主要天文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叠图剖析是迷信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图,回答7-8题。

7.叠图剖析最常用的天文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8.选定的区域适宜树立( )A.大型渣滓处置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 D.水源维护区9.以下图是应用天文信息技术制造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表示图。

该图的制造与运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路途网信息,测定监测点散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天文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剖析出警最优途径D.数字地球技术,完成路途与监测点的互换2021年我国的电子网络批发总额将超越15 000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市场。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A卷)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A卷)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A卷) 对应学生用书P5[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遥感是人们利用肉眼在遥远的空间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B.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C.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答案 D解析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其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2.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可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 B解析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需要对其位置定位和高程测量,故需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3.下列哪一项是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A.实时监测华北平原的旱情B.预估农作物病虫害的损失C.为车辆提供导航服务D.定位火灾发生地点答案 B解析实时监测华北平原的旱情要用遥感技术;预估农作物病虫害的损失需要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要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具备定位功能。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A.监测范围广B.时效快,精度高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答案 A解析由图中画面可知,一个是航空器(飞机),一个是航天器(人造卫星),再由“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拍摄进去”可知,航天遥感的特点是监测范围广。

5.就航天遥感而言,其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答案 C解析获取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无关,而探测范围与对地物的分辨率呈负相关,当探测范围越大时,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中新网广州2016年10月21日电据广东省防总21日通报,21日12时40分强台风“海马”登陆广东汕尾沿海。

台风登陆时,惠州、惠东、汕尾等城市均停工停课,同时,广东多趟航班、高铁等交通线路均已取消或延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据此完成1~2题。

1.“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GIS②RS③GPS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滴滴出行”带来的影响有()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②节省资源、减轻城市污染③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④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滴滴出行”需要对城市道路信息以及汽车位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相关信息处理,最后反馈给司机所需信息。

期间需要用GPS进行定位,用GIS进行信息收集、反馈、管理。

故选C。

第2题,由材料可知,“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时减少了私家车辆的出行,节省资源,减轻了城市污染。

但是“滴滴出行”众多的车辆也会给道路带来拥堵,尤其是在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的城市;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毕竟有限,不可能替代城市公共交通,故选A。

下图为“青藏高原洛扎地区1980~2017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与坡向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研究时段内,该地区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最大的坡向为()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4.若要快速获取当地冰川面积变化信息,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RS技术B.GPS技术C.GIS技术D.VR技术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西南坡面积减少百分比最高,约23%。

第4题,RS技术是借助传感器来接收遥远的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而获得遥感影像,主要应用于资源勘查和灾情监测,故A正确。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GIS技术主要用来处理和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VR技术指虚拟现实技术。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顺义至人民大学的乘车方案,以及准确的票价和时间信息。

下图信息的获取过程为( )①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起止点的位置②遥感技术监测有几条可选路径③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路网信息,选择最佳路径④数字地球计算全程所用时间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2. 我国东南沿海某小城市2012年开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下图为其1980年和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该城市有一条自东北流向西南的河流,据此回答下题。

2011年为获取该城市198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的信息,采用的地理手段可能是( )A. GPSB. RSC. GISD. 查阅相关资料和年鉴3. 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 公路 B. 菜园 C. 鱼塘 D. 果园4.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的是( )A. 山体位移B. 地震震级C. 震源深度D. 地震烈度5. 科技人员开发了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 )A. GPS和RSB. RS和GPSC. GPS和GISD. RS和GIS6. 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 )A. 农作物产量的估算B. 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C. 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D. 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7. 下图是某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 遥感(RS)B. 地理信息系统(GIS)C. 全球定位系统(GPS)D. 北斗导航系统(BDS)8.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高中地理同步检测第一单元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同步检测第一单元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①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进行监控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对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遥感能够在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但不能对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直接的治理。

2.在对西部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数据信息B.可以对陆地、天空和地下提供直接拍摄图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答案】 A【解析】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保存绘制各种地图,综合分析比较各种地图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的甲、乙两区域是两颗卫星在某一时刻分别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A.甲等于乙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由经纬网的性质可知,低纬地区的经线距离大于高纬地区;甲图跨经纬度为5°,而乙图跨经纬度10°。

4.下面关于甲、乙两区域卫星图像的解析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B.甲区域为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和石油资源丰富C.乙区域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为严重D.甲、乙两区域为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答案】 C【解析】由经纬网定位可知,乙区域应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答案】 A
【解析】 从甲图上可以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可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9.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答案】 C
【解析】 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2013·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9~10题.
8.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013·菏泽检测)“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10~12题.
10.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11.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答案】 (1)B (2)C (3)A
(4)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
【解析】 第(1)题,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诸、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地理信息的系统,是一种快捷、准确的技术.第(2)题,GIS不能提供治理的技术,但能为进一步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第(4)题,结合3S技术的应用,分析南极地面勘探研究的有关问题.

【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解析:森林普查可以通过遥感技术了解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生长状况等信息。

人口普查不是3S技术的应用功能。

交通定位导航和确定某点高程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

答案:B2.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解析:遥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各种地物的反射率不同来区分地物。

森林是否有火灾、土地是否干旱、植物病虫害程度不同都会使得反射率发生变化,并在遥感影像图中体现出来;而洪峰流量大小不能改变反射率,故遥感影像图反映不出来。

答案:C3.无论在飞机、汽车上,还是在野外考察旅行,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A.自己所处的季节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解析: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答案:C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C.对遥感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和判断分析D.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解析: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获取信息是遥感的主要功能。

导航、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

答案:A5.对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的各类信息,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预测小麦产量。

答案:C6.数字地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内容不属于数字地球范畴的是()A.远程医疗B.网络购物C.电视会议D.扑克游戏解析:远程医疗、网络购物、电视会议都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A卷) 对应学生用书P5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是人们利用肉眼在遥远的空间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
B.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
C.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
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答案 D
解析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其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2.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可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 B
解析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需要对其位置定位和高程测量,故需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3.下列哪一项是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
A.实时监测华北平原的旱情
B.预估农作物病虫害的损失
C.为车辆提供导航服务
D.定位火灾发生地点
答案 B
解析实时监测华北平原的旱情要用遥感技术;预估农作物病虫害的损失需要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要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具备定位功能。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A.监测范围广B.时效快,精度高
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
答案 A
解析由图中画面可知,一个是航空器(飞机),一个是航天器(人造卫星),再由“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拍摄进去”可知,航天遥感的特点是监测范围广。

5.就航天遥感而言,其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答案 C
解析获取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无关,而探测范围与对地物的分辨率呈负相关,当探测范围越大时,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中新网广州2016年10月21日电据广东省防总21日通报,21日12时40分强台风“海马”登陆广东汕尾沿海。

台风登陆时,惠州、惠东、汕尾等城市均停工停课,同时,广东多趟航班、高铁等交通线路均已取消或延误。

据此回答6~7题。

6.如果让你利用GIS制定撤离预案,你需要输入的基础数据包括()
①地质②地貌③地形④交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利用GIS制定撤离预案时,应参照多项数据,例如:地质、地貌、地形、交通、水文等数据,但由材料可得交通线路均已取消或延误,说明交通数据已失效因而不需要输入。

7.撤离预案属于GIS的哪项功能()
A.存储B.管理C.分析D.模拟
答案 D
解析“撤离预案”是利用GIS根据输入信息模拟结果的功能。

二、综合题(共22分)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于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北极冰川变化示意图。

(1)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4分)
(2)材料二中图片的获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此图反映北极冰层面积在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动态监测并预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10分)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8分)
答案(1)GPS。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缩小全球气候变暖RS和GIS GP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解析第(1)题,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该项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第(2)题,利用遥感(RS)获得的资料,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

只有通过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

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