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 消化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139bd76f1aff00bed51e0b.png)
第八章消化系统一、填空题1、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
小肠平滑肌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_。
3、不同性质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是糖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4、排便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
6、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生长抑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的作用是抑制。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二、选择题(在下述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中)1、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2、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D)、Cl- B、K+ C、Na+ D、HCl3、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B)、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4、下列无直接消化作用的酶是:(D)、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5、关于促胃液素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胰岛素释放、促进胆囊收缩 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6、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C)、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运动7、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C)、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微粒 D、无机盐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胃液中缺乏(D)、盐酸有关 B、胃蛋白酶有关 C、粘液有关 D、内因子有关9、关于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壁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B、由HCl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必须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D、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10、阻断乙酰胆碱的药物能够使:(C)、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C、胃肠蠕动减弱D、吞咽困难11、不属于胃防御功能的是:(C)、HCl的杀菌作用 B、胃粘膜屏障作用C、胃排空作用D、胃粘液屏障作用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呕吐会失酸 B、患肝炎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C、腹泻会失碱D、大肠内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D13、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C)、十二指肠、胃、小肠、盲肠、大肠14、迷走神经兴奋可以引起(A)、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多B、消化管的活动减弱、胃泌素的分泌减少D、奥迪括约肌收缩E、促进唾液腺分泌含粘蛋白多的粘稠唾液15、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C)A、肝细胞B、肝索C、肝小叶D、肝门管区E、肝血窦16、合成、分泌盐酸的是(B)A、主细胞B、壁细胞C、上皮细胞D、颈粘液细胞三、名词解释、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cc036eeb700abb68a982fb1c.png)
?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 问答题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2、易化扩散的特点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机制.11、试述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12*、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心脏的活动如何变化?试述其机制。
生理第五单元
![生理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096b135ccbff121dd368344.png)
第五单元消化和吸收消化是指将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小颗粒),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牛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联系——这的吸收只比药物吸收多了个淋巴。
第一节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一、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及消化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二者与消化道内的神经网络(肠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腺体分泌和血管运动。
(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壁内的壁内神纤丛,包括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NO、CCK、GABA等。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就近控制(二)外来神经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腹腔神纤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肾上腺素能纤维。
副交感神经除少量支配口腔和咽之外,主要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
其节前纤维主要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形成突触,发出的节后纤维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纤维、非肾上腺素能纤维。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是混合神经,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道活动加强;交感神经则相反,但可引起消化道括约肌收缩,5.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2003)ZL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B.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C.胃肠运动及分泌均增强D.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胃肠内的括约肌抑制答案:B9.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4)A.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C. 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答案:A (2004)二、胃肠激素及其作用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见表1—5—1。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05d5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d.png)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三种重要消化液体,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
胃酸主要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占胃液总成分的98%。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保持酸性环境,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杀灭入侵的病原菌。
胃蛋白酶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链和氨基酸。
黏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以免被胃酸腐蚀。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激肽组成。
胰蛋白酶主要由胰管细胞分泌,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和氨基酸。
胰淀粉酶主要由胰岛细胞分泌,可以将淀粉和糖分解为葡萄糖。
胰脂肪酶主要由胰腺尾部的细胞分泌,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激肽是一种荷尔蒙,可以刺激胰腺的分泌,并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存储在胆囊中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和溶解消化酶的黏液组成。
胆汁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产物,具有使脂肪乳化和吸收的作用,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后产生的代谢产物,经肝脏转化为胆红素胆盐,降低红细胞衰老对肝脏的负荷。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也是胆汁酸的前体物质,参与脂类的代谢。
胃液、胰液和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
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部分消化蛋白质。
食物继续通过胃部进入小肠时,胃液的酸性环境会激活肠激肽的分泌,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中的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能够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使脂肪乳化为细小的脂肪颗粒,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方便胰液中的脂肪酶分解脂肪。
胆汁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摄取。
总结起来,胃液的主要作用是开始蛋白质的消化,胰液的主要作用是继续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胃液胆汁胰液颜色
![胃液胆汁胰液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2d4df270524de518974b7d2f.png)
正常的胆汁应该就是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
呈黄色、清亮,24h分泌量800~1000ml,假如颜色变化,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草绿色:说明胆汁内的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2)白色:表示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的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粘膜、胆管粘膜所分泌的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
(3)脓性:泥沙样混浊,说明胆道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
(4)红色:胆道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糜烂破裂而出血,一旦发生出血情况,可服消炎药,或少量多次输血,增加凝血因子;“T”形管内冲洗等。
如仍出血不止,有可能要再次手术止血。
思想上要有预备。
肝细胞持续生成与分泌胆汁,在消化间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并被贮存,于消化期再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胆汁600~1200ml。
(一) 胆汁的成分与作用1. 胆汁的性质与成分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 pH值为7、8~8、6。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 pH值为7、0~7、4,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与浓度决定。
成分:无机物有水、Na+、K+、Cl-、HCO3-、;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磷酯、胆固醇与卵磷脂。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 salt),主要就是钠盐。
2. 胆汁的作用(1)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与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 减小脂肪表面张力, 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 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 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就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胆盐。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ede2fb5022aaea998f0f81.png)
4.内因子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维生 素B12结合,促进B12的吸收,供红细胞生成所需。
19:46
(二)胃的运动 1. 胃的主要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3)蠕动
2.胃排空
3.呕吐
19:46
三、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蛋白水解酶 2.胰淀粉酶 3.胰脂肪酶 4.碳酸氢盐
19:46
2.胰的微细结构
(1)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2)内分泌部(胰岛) A细胞: 高血糖素 B细胞: 胰岛素 D细胞:
19:46
第二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消化:
消化的方式分两种:
①机械性消化
②化学性消化
19:46
一、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由唾液腺分泌产生,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其主 要成份是水,含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等 物质。
19:46
3.肝的பைடு நூலகம்细结构
(1)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板(肝索) 肝血窦 胆小管 窦周隙
19:46
小叶间动脉 (2)肝门管区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19:46
(3)肝的血液循环
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
肝固有A
小叶 间A
19:46
4.胆囊和输胆管道
(1)胆囊 胆囊底: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 交点处。 胆囊体:
19:46
(七)大肠
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 结肠和盲肠的形态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19:46
1. 盲肠
位置:位于右髂窝内,与回肠、结肠、阑尾连接 。 回肠末端开口于盲肠称回盲口。
【生理学】_消化生理大题整理
![【生理学】_消化生理大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72fc42ba0d4a7303763a57.png)
1.试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RP较小(-50~-60mV),K+外流、钠泵、Na+少量内流和Cl-的外流。
慢波电位:RP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能够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由Cajal间质细胞产生,受自主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增强,慢波幅度减小,副交感增强,慢波幅度增加。
慢波的产生不依赖于神经的支配。
2.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胃液HCl: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经盐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被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shi和dong及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黏液(mucus)和HCO3-: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
1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2中和胃酸:HCO3-+H+→H2CO33防止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
内因子: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胰液HCO3-: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并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胃黏膜免遭酸的侵蚀。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为双糖和少量三糖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辅脂酶: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一酰甘油、甘油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使蛋白质→多肽羧基肽酶:多肽→氨基酸弹性蛋白酶原核糖核酸酶(原)、脱氧核糖核酸酶(原)胰蛋白酶抑制物:防止少量胰蛋白酶原被激活时的自我消化胆汁无机物:水、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不含消化酶胆盐作用见后面3.在生理情况下,胃液为什么不对胃黏膜进行自身消化?黏液具有较强的黏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具有非流动液层的作用,可显著减缓离子的扩散速度。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258907d487c24028915fc3fe.png)
促胃液素 括约肌舒张
胃-回肠反射
精选ppt
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胰液的分泌
胰腺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胰岛素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组成胰液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
无色、无味、碱性
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性质 无色的碱性液体,pH 7.8~8.4,
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
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 成消化道损伤。
精选ppt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二、吞咽 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
称为吞咽反射。 第一期:由口到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 第三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ppt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 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6-4)。 一、胃液的成分、作用 及其分泌的调节
胃的外分泌腺有三 种:①贲门腺。②泌酸 腺。 ③幽门腺。
麦芽糖 + 葡萄糖
胰淀粉酶(小肠)
双糖酶 小肠液
葡萄糖
胰脂肪酶(小肠)
甘油三酯
甘油 + 脂肪酸 + 甘油一酯
胃蛋白酶(胃)
蛋白质
䏡 、胨 、少量肽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小肠)
二肽酶、三肽酶、多肽酶
䏡+ 胨 + 多肽
喝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喝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15d7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喝胆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胆汁的简介胆汁是由肝脏合成,经过胆管排泄进入小肠,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胆色素、胆固醇、胆汁酸等,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 胆汁的作用喝胆汁有如下几个作用:•促进消化: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与食物中的脂肪结合,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还能够帮助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
•刺激胃液分泌:胆汁能够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液,增加胃酸的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能力。
•促进肝脏排毒:胆汁中的胆色素和胆固醇等有毒物质是肝脏排泄的产物,喝胆汁可以促进这些有毒物质的排出,保护肝脏健康。
3. 喝胆汁的功能主治喝胆汁有一些特定的功能主治,其具体包括:•改善消化不良: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喝胆汁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的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缓解胆囊问题: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问题常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喝胆汁能够刺激胆囊的收缩,增加胆囊排空,缓解这些症状。
•降低胆固醇:胆固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
喝胆汁可以加速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改善黄疸症状:胆红素是黄疸的关键原因之一。
喝胆汁可以帮助胆红素排出,减轻黄疸的症状。
•辅助治疗胃肠疾病:喝胆汁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轻胃肠疾病引起的腹泻、便秘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喝胆汁有一定的功效,但对于一些特定的病情,如胆囊结石等,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喝胆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4. 如何喝胆汁喝胆汁是一种替代疗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购买胆汁营养补充品:市场上有一些胆汁营养补充品,可以作为胆汁的替代品进行饮用。
但在购买之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自制胆汁饮品:可以通过食物搭配,制作一些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饮品,如加入柠檬汁、苹果汁、生姜等成分,刺激胆汁的分泌。
•依循医嘱:如果胆汁的喝法和剂量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8ffdc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7.png)
血糖素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
07
总结与展望
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营养吸收
消化系统通过分解食物,将其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 糖和脂肪酸等,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免疫防御
消化系统中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护身体 健康。
内环境稳定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探讨饮食对消化系统健康的影响,制 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预防消化系 统疾病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吸收水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 收水分,使食物残渣逐渐 变得干燥,形成粪便。
形成和排出粪便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 推向直肠,同时分泌黏液 ,有助于粪便的润滑和排 出。
吸收部分电解质
大肠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 ,如钠、钾等,以维持体 内电解质平衡。
肠道菌群及其作用
促进营养吸收
肠道菌群有助于分解食物 中难以消化的物质,促进 营养物质的吸收。
臼齿(磨牙):磨碎 食物。
犬齿(尖牙):撕裂 食物。
唾液分泌与消化作用
唾液成分
水、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 氨基酸等)和无机物(钠、钾、 钙等)。
唾液作用
湿润和溶解食物,便于吞咽;清 洁和保护口腔;唾液中的淀粉酶 可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食管结构与功能
食管结构
起于咽部,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 腹腔,与胃相连。食管壁由内向外分 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生理意义
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 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 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 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 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 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4e10b14d81c758f5f71f6768.png)
精选课件
16
1、盐酸 胃液中的盐酸也称 胃酸,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盐酸 过程如下:(图6-5)。
是一个主动分泌的 过程。 H+ :由水分解产生, H+泵分泌 Cl-:经Cl-泵,与HCO3交换获得
精选课件
17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 0~5mmol/h。
盐酸的最大排出量: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 出量为20~25mmol/h。Fra bibliotek精选课件
19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
经兴奋时释放入胃。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最适
pH为2.0)
(+)
作用:水解蛋白质为 䏡 和胨 , 也生成少量的
多肽和氨基酸。
精选课件
20
3、内因子
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
精选课件
21
4、黏液和HCO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有机物:黏蛋白、球蛋白、唾液淀 粉酶、溶菌酶
无机物:Na+、K+、Ca2+ 气体
精选课件
11
(二)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利于咀嚼、吞 咽和引起味觉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课件
12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 底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精选课件
7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有: ①分解食物中的复杂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
临床生理学问答题重点资料总结题库(4)
![临床生理学问答题重点资料总结题库(4)](https://img.taocdn.com/s3/m/321f2d8881c758f5f71f6729.png)
问答题1.影响动脉血压的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壁的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搏出量增多时,收缠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随着心率增快,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减小。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
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增大,脉压差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
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故脉压增大。
2.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胆汁,胰液)1----盐酸: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生理作用包括:(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保持胃和小肠相对的无菌状态;(3)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4)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5)可使蛋白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消化。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
被盐酸激活后,使蛋白质变成分解。
此酶作用的量适pH值为2,进入小肠后,酶活性丧失。
3----粘液一方面它可润滑食物,防止粗糙食物对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粘液—HCO3-屏障,防止盐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4----内因子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作用是保护维生章B12不被消化酶破坏,促进其在回肠远端的吸收。
3..CO2,H+,低O2对呼吸的影响CO2:PCO2↑↑1%时→呼吸开始加深;↑4%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1倍以上;↑6%时→肺通气量可增大6-7倍; ↑7%以上→呼吸减弱=CO2麻醉。
PCO2↓→呼吸减慢(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
H+:[H+]↑→呼吸加强[H+]↓→呼吸抑制(机制:类似CO2。
)(3)低O2: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1)轻度缺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能对抗缺氧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增强。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5af23f783e0912a2162acb.png)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胃液(gastric juice)胃内分泌物的总称。
包括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和多肽激素。
纯净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pH0.9~1.5,比重为 1.006~1.009,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含固体物约0.3~0.5%,无机物主要为Na+、K+、H+和Cl-。
离子浓度随胃液分泌率而异,分泌率增加时,Na+浓度下降,H+迅速上升,最高可达150毫克当量/升,Cl-也稍有升高,而K+基本稳定。
H+和Cl-结合成盐酸。
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和“内因子”。
这些成分由胃粘膜层各种不同上皮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HCl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
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
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盐酸的分泌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程。
根据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知H+来源于壁细胞内物质氧化代谢所产生的水、H2O解离成OH-和H+。
H+借存在于细胞内小管。
膜上的H+泵的作用,主动转运入小管内,合成HCl所需要的Cl-来自血浆,它一部分是顺着浓度差弥散入壁细胞内,一部分则借载体转运。
当Cl-进入壁细胞后,则依靠细胞内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入小管内。
H+和Cl-在细胞内小管中形成HCl,然后进入腺腔(图8-4)。
壁细胞在分泌盐酸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ATP。
盐酸的作用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2014电大《人体解剖生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人体解剖生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8251814791711cc79174d.png)
2014电大《人体解剖生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形成性答案一、名词解释1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多角形,小叶的中央有一条圆形中央静脉的横切面,管壁由内皮细胞成。
2体循环:当左心室收缩时,含氧量较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射入主动脉,再沿主动脉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在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血液汇入小静脉,再经各级静脉回流至右心房,上述途径称为体循环。
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肌细胞或腺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4上呼吸道:指鼻、咽、喉。
5关节:关节即间接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主要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6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两侧是纵隔胸膜。
7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在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时都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这些结构称为脑屏障。
8肾门: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
二、问答题1简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
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所组成的运送气体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功能、防御功能、代谢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大量的各种代谢终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并且参与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
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2试比较深感觉传导通路与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答:四肢和躯干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e635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8.png)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黏液、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等。
1、盐酸:主要由胃底泌酸腺的壁细胞所分泌。
可与胃蛋白酶原结合,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的环境。
还可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刺激胆汁、胰液及小肠液的分泌等作用。
2、黏液:主要由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等所分泌,其化学成分为黏蛋白。
作用在于保护胃黏膜,主要通过润滑食物和“黏液-HCO3-屏障”来发作保护作用。
3、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在被激活成胃蛋白酶后,可水解成蛋白质。
4、内因子:主要由壁细胞所分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维生素B12,避免维生素B12被消化液破坏,促进其吸收。
5、其他:如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等。
胃是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主要是通过胃黏膜分泌酸性的胃液来帮助胃肠消化食物。
同时胃液中含有丰富的盐酸,可以使得帮助杀死胃内的细菌,还能够促进胰液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胃部疾病发生的几率。
另外胃液中还有一定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从而减少饮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胃黏膜糜烂出血的发生。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fa230d16fc700abb68fcd5.png)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
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2。
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万)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extrinsic factor)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
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
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
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
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6.7~7.0。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其最适pH为7.5~8.5。
胰脂肪酶分解脂肪的作用需依靠辅酯酶来完成。
辅酯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胰脂肪酶与辅酯酶在甘油三酯的表面形成一种高亲度的复合物,牢固地附在脂肪颗粒表面,防止胆盐把脂肪酶从脂肪表面置换下来。
辅酯酶的另一作用是降低胰脂肪酶的最适pH,使之接近肠内的pH。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都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
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盐酸、胰蛋白酶本身和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激活。
生成的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使其变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能使蛋白质分解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能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水解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一种消化液。
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它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仍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但一般不受影响糖的消化和吸收。
(3)胆汁的成分很复杂,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胆汁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1) 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3~10μm的微滴,分散在肠腔内,从而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2) 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肠腔中的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其浓度达到2mmol/L 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如小肠内缺乏胆盐,摄入的脂类物质约有40%不能被吸收,由此导致物质代谢缺陷。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4) 刺激肝分泌胆汁:胆汁中的胆盐或胆汁酸被排至小肠后,可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刺激肝胆汁分泌。
实验证明,当胆盐通过胆瘘流失至体外后,胆汁的分泌将比正常时减少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