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变革(原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定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幼 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与发展,幼儿园 课程要为幼儿提供整合的、情景化、生活化的经验 。
对课程内容的划分: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五个领域。
4、历史影响
幼儿园课程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 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课程内容 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而不 是割裂的。
二、20世纪 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学习苏联学前教育思想,批判“活教育”理 论
邀请前苏联的幼儿教育专家戈林娜、卡尔波娃等人 来我国讲学。并在我国推广前苏联的幼儿教育经验 ,主要表现为引进了“作业”,教学大纲为作业规 定了内容和时间,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
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 行教学纲要》(草案),并于1952年3月和1952年7 月颁布实施。文件规定幼儿园的活动项目有体育、 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
(二)历史影响
逐渐形成的幼儿园学科课程体系,其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 作。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幼 儿园课程,将儿童看成是被动的“容体”;统一化 的集体教育忽略了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益 于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实践探索
洞察了当时幼儿教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病和旧课程的 混乱局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本土化的主张。
。
3 政策落实
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9月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 标准试验推行,以后又在各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于1932年 10月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并1936年7月作了修订。这是中国幼儿 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从注重考虑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如何从被动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展。
2、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要尊重幼儿的 人格和权利,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 点,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保教并重,要关注个 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1、1989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幼儿 园工作规程(试行)》以当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普遍存在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上 课中心)的状况为矢,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实现:
“从单纯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到培养能力,发展 智力,进而研究幼儿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
历史变革
第一节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变革历史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中国近代社会幼儿园及其课程的产生
课程内容:饮食、身体、语言、唱歌、制作、手工 与 游戏
课程内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4、民国初年,基本延续上一时期模式
(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园课程变革 1、背景
《标准》提出,幼稚教育的总目标是增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力谋 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 庭教养幼稚儿童(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标准》规定幼稚园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 和常识、工作、静息及餐点共七项。课程不按学科分类,而是以 儿童的生活活动来进行,学科服从活动的主题,以活动主题为中 心组织课程。
对课程内容的划分: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五个领域。
4、历史影响
幼儿园课程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 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课程内容 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而不 是割裂的。
二、20世纪 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学习苏联学前教育思想,批判“活教育”理 论
邀请前苏联的幼儿教育专家戈林娜、卡尔波娃等人 来我国讲学。并在我国推广前苏联的幼儿教育经验 ,主要表现为引进了“作业”,教学大纲为作业规 定了内容和时间,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
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 行教学纲要》(草案),并于1952年3月和1952年7 月颁布实施。文件规定幼儿园的活动项目有体育、 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
(二)历史影响
逐渐形成的幼儿园学科课程体系,其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 作。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幼 儿园课程,将儿童看成是被动的“容体”;统一化 的集体教育忽略了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益 于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实践探索
洞察了当时幼儿教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病和旧课程的 混乱局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本土化的主张。
。
3 政策落实
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9月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 标准试验推行,以后又在各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于1932年 10月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并1936年7月作了修订。这是中国幼儿 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从注重考虑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如何从被动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展。
2、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要尊重幼儿的 人格和权利,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 点,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保教并重,要关注个 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1、1989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幼儿 园工作规程(试行)》以当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普遍存在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上 课中心)的状况为矢,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实现:
“从单纯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到培养能力,发展 智力,进而研究幼儿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
历史变革
第一节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变革历史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中国近代社会幼儿园及其课程的产生
课程内容:饮食、身体、语言、唱歌、制作、手工 与 游戏
课程内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4、民国初年,基本延续上一时期模式
(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园课程变革 1、背景
《标准》提出,幼稚教育的总目标是增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力谋 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 庭教养幼稚儿童(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标准》规定幼稚园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 和常识、工作、静息及餐点共七项。课程不按学科分类,而是以 儿童的生活活动来进行,学科服从活动的主题,以活动主题为中 心组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