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措施
超长结构构造措施
![超长结构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0a155b312b3169a451a4e5.png)
1、设置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长度在40~50m,后浇带采用比相应结构部位高一级的为膨胀混凝土浇注,在其相邻构件浇筑不少于2个月后进行封闭,并控制封带时的温度。
2、设置加强带:加强带采用较高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0.5Mpa,要求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为0.035~0.045%,普通区采用较低膨胀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为0.02~0.04%。
采用加强带的施工要求:以后浇带划分的每个区均一次连续浇完,加强带两侧预设钢筋网以隔离混凝土,先浇筑带外低膨胀混凝土,浇至加强带时改用加高膨胀混凝土。
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添加微膨胀混凝土添加剂。
添加剂品种与用量由混凝土试配比确定。
3、配置构造纵向钢筋。
楼板中配置双层双向通长钢筋。
板顶通长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3%。
直径不小于10,间距不大于200mm。
通长框架梁及次梁中也配置通长钢筋。
框架梁中上下各不少于4^325,次梁中上下各不少于2^320。
同时加强楼板开大洞处梁腰筋构造。
(设计院把此条用在筏板的控制中,按照面积应为三级钢16@180,,但按此条配筋之后为三级钢16@150双向)。
4、采用纤维混凝土:基础底板、地下一层顶板、屋面板和地下室挡土墙采用纤维混凝土,混凝土内掺加聚丙烯纤维,纤维直径12.7μm,长度6mm,抗拉强度500~600,弹性模量7~9Gpa,断裂伸长率20~26,纤维数量11亿根/kg,掺量1.0kg/^Um^U3。
5、加强保温隔热措施。
如屋面选择保温隔热材料,填充墙体选择聚苯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等。
6、要求施工单位对大体积或超长混凝土工程应采取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度升高的有效施工措施,如对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措施。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混凝土凝结后即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如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
对大体积混凝土,可先用一层塑料薄膜保湿,然后再铺二层草帘保温。
在施工技术方案中,应制订好入模混凝土温度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温度控制、养护及拆除模板后的养护等措施,并组织实施。
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
![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9ca4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1.png)
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地下防水是地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物或地下结构免受地下水的侵蚀和渗透。
为了确保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细部构造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
1.地下墙体防水地下墙体防水是地下工程中最常见的防水措施之一、为了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地下室的墙体内部,可以采用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地下墙体外侧可涂刷防水涂料,如聚氨酯涂料、环氧涂料等,形成一层防水膜。
-在墙体内部设置排水层,以便将墙体内部的水分及时排除。
-在墙体外侧设置排水板,用于分散地下水压力,减少墙体的渗透压。
-在地下墙体与地下室地板的交界处,可以设置防水挡水带,增强防水效果。
2.地下室地板防水地下室地板防水也是地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地下室内部不受地下水的渗透,可以采取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在地下室地板内部设置防水层,一般使用聚乙烯防水膜、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
-在地下室地板与地下墙体的交界处,设置挡水带或挤压胶带,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分渗入。
3.地下室顶板防水地下室顶板防水通常采用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防水层,一般使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涂料等。
-防止渗漏点,如电缆穿越处、管道穿越处等,需要设置密封胶带或密封胶条,保证防水效果。
4.基坑防水在开挖地下基坑时,为了防止地下水涌入基坑造成工程进展受阻,需要采取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在基坑周边设置围护结构,可以采用钢板桩或水泥桩等,形成一定的封闭空间。
-在基坑内部喷涂防水剂,形成一层防水膜,防止地下水渗透。
-设置排水系统,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设施,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
总结起来,地下防水的细部构造措施包括墙体防水、地板防水、顶板防水和基坑防水等。
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水层材料、密封胶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3b32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2.png)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 引言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参考。
2.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2.1 加固柱子柱子是建筑物承重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加固柱子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确保柱子的几何形状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纵向和横向偏差。
•在柱子周围添加加固筋,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使用加固材料,如碳纤维布、钢板等,在柱子表面进行加固,增强其抗震能力。
2.2 加固梁梁是将楼板荷载传递到柱子上的重要构件,对梁进行加固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加固梁的措施:•在梁的底部增加钢板或钢筋,提高梁的受力能力。
•增大梁的截面尺寸,增加梁的承载能力。
•使用预应力技术,提高梁的整体抗震能力。
2.3 加固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墙,通过对墙体进行加固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固墙体的方法:•在墙体两侧设置加固柱,增强墙体的纵向抗震性能。
•在墙体内部设置钢筋网,提高墙体的横向抗震性能。
•使用加固材料,如玻璃纤维布等,增加墙体的抗震强度。
2.4 隔震措施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减小地震能量传递到建筑物的方式来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方法。
常见的隔震措施如下:•使用隔震支座将建筑物与地基分离,减小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的影响。
•在建筑物的上部设置隔震层,通过消耗地震振动能量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使用空气弹簧系统,将建筑物悬挂在地面上,通过减震板和阻尼器来提高抗震能力。
3. 实践应用将上述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相应的加固方案。
抗震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建筑抗震规范,并经过专业结构工程师的审查和验证。
4. 结论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
![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f7655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3.png)
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简介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结构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各个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承重和传递荷载的重要功能。
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必须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来加固和保护这些构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
1. 柱子的加固措施柱子作为建筑物中承受纵向荷载的重要构件,其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柱子加固措施:•一种常见的加固方法是通过在现有柱子周围添加混凝土外包层来增强其承载能力。
这种外包层可以通过喷涂混凝土或在现有柱子周围浇筑混凝土进行施工,以增加柱子的截面尺寸和抗弯强度。
•另一种常见的柱子加固措施是将钢板缠绕在柱子周围。
这可以提供额外的强度和刚性,同时还可以保护柱子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和腐蚀。
•对于已经出现柱子酥软或裂缝的情况,可以使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进行加固。
CFRP可以贴附在柱子表面,形成一个加固层,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梁的加固措施梁是承受横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其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梁的加固措施:•增加梁的截面尺寸是一种常见的加固方法。
通过在现有梁上附加厚度较大的钢板,可以增加梁的强度和刚度,并提高其承载能力。
•在梁的底部添加剪力连接件,如钢板、角钢或加劲条,可以提高梁的横向刚度和稳定性。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或缺陷的梁,可以使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RP)进行加固。
FRP可以贴附在梁的底部表面形成一个加固层,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地基的加固措施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措施:•加固地基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增加地基的面积来增加承载能力。
这可以通过扩大地基的尺寸或在地基底部添加增加承载力的加固层来实现。
•另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是通过施工地基桩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桩可以通过动力打入或静力注入的方式进行施工,它可以分担建筑物的荷载,从而减轻地基的承载压力。
简述常用的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简述常用的建筑抗震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82515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9.png)
简述常用的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常用的建筑抗震构造措施包括:
1、对多层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对框架结构的建筑采取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采用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出现薄弱层,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3、对建筑设置防震缝,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你真的分清了吗
![“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你真的分清了吗](https://img.taocdn.com/s3/m/b985d35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b.png)
“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你真的分清了吗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如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及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细部构造,如钢筋锚固、搭接、混凝土保护层、最小配筋率等。
“抗震措施”涵盖了“抗震构造措施”。
注意:抗震等级划分属“抗震措施”的宏观控制。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里,对于“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实质不是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而是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1、不相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从规范中对“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定义来看,“抗震措施”定义中的“包括抗震构造措施”,表面上似乎可以直接理解为,它们均应对不相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措施”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与“抗震措施”中的其他部分所对应的设防烈度可以不同。
2、采用不同等级的放大系数抗震措施具体来说一个就是抗震措施,根据抗震等级对抗震作用采用不同等级的放大系数。
主要是一些概念设计的东西,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
对柱、抗剪、节点进行加强。
一个就是构造措施,如梁柱箍筋加密及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等等。
3、采用不同设计原则抗震措施(规范2.1.9条):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规范 2.1.10条):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标准内力调整:1、薄弱层地震内力调整《抗震规范》3.4.4-2条规定:“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2、最小剪重比地震内力调整《抗震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其中:λ为剪力系数,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67562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a.png)
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承载结构之一,应根据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加固土层,避免软弱地基引起的倾斜和沉降。
2.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用途合理选择,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能够将地震力传导到地基,减小结构变形和破坏。
3.采用弹性材料和防震构件:在建筑物结构中使用弹性材料和防震构件,如减震器、防震支座等,可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4.加固和预制构件:对于老旧建筑的加固和新建建筑的施工,可以采用加固构件和预制构件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加固构件的使用,可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减小结构位移,提高抗震性能。
5.合理布置和加固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之一,应根据地震力计算合理布置和加固墙体,增加墙体抗剪和抗拉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6.注意建筑物连接部位的强度:建筑物的连接部位是容易产生破坏的关键部位,应重点考虑其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和材料,确保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
7.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注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出现局部强度不足、刚度不一致等问题,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8.合理布置重要设备:建筑物中的重要设备和设施应合理布置,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抗震要求,避免其对建筑物整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构造措施是通过合理选择地基处理、结构形
式、材料和构件等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砌体结构主要构造措施
![砌体结构主要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a2869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2.png)
砌体结构主要构造措施一、前言砌体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材料易得,施工简单,造价相对较低。
本文将从基础、墙体、梁柱等方面介绍砌体结构的主要构造措施。
二、基础1. 地基处理在进行砌体结构的基础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清理地面上的杂物和草皮,然后进行挖掘,确保地基达到要求深度。
如果地面土壤不够坚实,则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2. 基础尺寸砌体结构的基础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土壤承载力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重量越大,则需要更深厚的基础。
3. 基础材料在进行砌体结构的基础施工时,通常使用混凝土作为材料。
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配制,并且需要在浇灌后进行养护。
三、墙体1. 砖块选择在进行墙体施工时,需选择质量好、规格统一的砖块。
同时,在选择时还需考虑砖块的吸水率和强度等因素。
2. 砌筑技术在进行墙体砌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砖块应先浸水,使其表面湿润。
(2)墙体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砌筑,同时需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3)在进行墙体中部及顶部的砌筑时,需加设钢筋或木梁等加固措施。
3. 空心墙填充为了增强墙体的承载能力,在空心墙内可填充混凝土或轻质隔墙板等材料。
填充前需清理空心墙内的杂物,并且还需设置适当的排水孔。
四、梁柱1. 梁柱尺寸在进行梁柱施工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结构和荷载情况来确定其尺寸。
同时,在计算时还需考虑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受力性能。
2. 钢筋混凝土施工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2)混凝土应按照设计比例配制,并在浇灌后进行养护。
(3)在进行施工时,需注意施工顺序和安全措施。
3. 预制梁柱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使用预制梁柱。
预制梁柱的优点是尺寸精确、质量稳定、施工周期短等。
五、结语以上是砌体结构主要构造措施的详细介绍。
在进行砌体结构的施工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震构造措施有哪些
![抗震构造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007c8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5.png)
抗震构造措施有哪些1.建筑物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的重要一环。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参数和建筑物的使用需求,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案。
2.结构的抗震加强:对于一些老旧建筑物或者设计不合理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常见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增加水平抗震支撑、加固主要结构元素、增加横向抗震墙等。
3.抗震橡胶支座:抗震橡胶支座是一种能够在地震发生时起到减震效果的装置。
它可以减少地震能量的传递,保护结构免受严重破坏。
4.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合理的构造和细节设计,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5.抗震承重墙:抗震承重墙是指墙体不仅作为隔墙,还起到承受建筑物重力和抗震力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能够分散地震作用力。
6.额外的抗震剪力墙:在低矮建筑物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抗震能力,可以添加额外的抗震剪力墙。
这些剪力墙通常通过增加横向抗震墙的数量或者加固柱子来实现。
7.抗震防火墙:抗震防火墙是指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和抵抗火灾蔓延的墙体结构。
它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和防火性能。
8.抗震隔震结构:抗震隔震结构采用一种特殊的隔震装置,可以将结构与地面分离,减少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
这种结构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力。
9.断层留缝:在地震带的建筑物中,为了允许建筑物发生位移,通常在结构中设置断层留缝。
这种设计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的破坏。
10.临时支撑系统:在施工期间,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可以采取临时支撑系统,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总结起来,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结构的抗震加强、抗震橡胶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承重墙、额外的抗震剪力墙、抗震防火墙、抗震隔震结构、断层留缝和临时支撑系统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砌体的构造措施
![砌体的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9820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d.png)
砌体的构造措施概述砌体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用砖、石等材料建造墙体、柱子等部件来实现建筑构造。
为了确保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构造措施。
本文将介绍砌体构造的关键措施,包括基础处理、砌筑材料的选择、砌筑工艺等。
1. 基础处理砌体的稳定性起源于其基础的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砌体构造之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其坚实稳定。
常见的基础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处理:对于不稳定的地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铺石板、压实土壤等,以增加基础的稳定性。
•基础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土壤条件,合理设计基础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砌筑材料的选择砌筑材料的选择对于砌体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1 砖块砖块是砌体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在选择砖块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强度:选择具有足够强度的砖块,以确保砌体的承载能力。
•吸水性:过度吸水的砖块可能导致砌体变形或开裂,因此需要选择吸水性适中的砖块。
•尺寸和形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砖块,以便于砌筑工作的进行。
2.2 砂浆砌体的砂浆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砂浆应具备以下特点:•强度:砂浆的强度需要与砖块相匹配,以确保构造的整体强度。
•粘结性:砂浆需要具有足够的粘结性,以确保砖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
•施工性:砂浆的施工性能也需要考虑,如凝结时间、黏度等。
3. 砌筑工艺砌体的砌筑工艺对于砌体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样重要。
3.1 砌筑顺序砌体的砌筑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常的砌筑顺序包括:•先砌墙角:将墙角的砖块优先砌筑,以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墙体的结构和安装需求进行砌筑,例如门洞、窗洞等。
3.2 砌筑技术为了保证砌体的质量,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砌筑技术:•砌筑砂浆:将砂浆均匀地涂抹在砖块上,保证接缝处充满砂浆。
•砌筑墙体:将砖块按照设计要求放置,保证垂直度和水平度,并在砌筑过程中使用水平仪进行检查。
抗扭构造措施
![抗扭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c0b133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e.png)
抗扭构造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扭转是指在物体受到力矩作用时发生的旋转变形。
扭转不仅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
因此,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采取一些抗扭构造措施来增强结构的抗扭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扭构造措施,并对每种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1. 增加构造体积由于材料抗扭能力与断面积成正比,因此增加构造体积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比如在柱子的设计中,可以增大柱子的截面尺寸,或者在截面上设置翼缘来增加扭转惯性矩,从而提高柱子的抗扭能力。
然而,增加构造体积也会增加结构的自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轻量化的结构来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2. 增加纵向约束增加纵向约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抗扭构造措施。
通过增加纵向约束,可以限制结构的旋转变形,从而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常见的纵向约束包括设置边梁、加固筋等。
边梁是指沿结构边缘设置的梁,用来增加结构的刚度。
边梁可以通过增加截面面积和设置翼缘来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加固筋是指在结构中加入额外的钢筋,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来增强结构的刚度和韧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然而,增加纵向约束也会增加工程的复杂性和成本,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3. 使用抗扭材料钢材是一种常用的抗扭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扭能力。
在某些结构设计中,可以使用钢材来代替其他材料,从而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比如在混凝土柱子的设计中,可以在柱子的外侧包裹一层钢板,从而增加柱子的抗扭能力。
然而,使用抗扭材料也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并且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4. 优化结构形式优化结构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抗扭构造措施。
通过优化结构的形式和布置,可以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斜框架结构来增加房屋的抗扭能力。
斜框架结构由多个对角线构成,可以有效地限制结构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
优化结构形式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并且需要考虑对结构其他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抗扭构造措施是保障工程结构抗扭能力的重要手段。
理解构造措施
![理解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c05a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c.png)
理解构造措施什么是构造措施构造措施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技术和措施,以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要求顺利进行,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它涵盖了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包括施工计划、施工方法、材料选用、设备和机械使用等内容,可以细化为施工图纸、检查表、操作规程等具体形式。
构造措施的作用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工程质量构造措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可以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提高施工工艺的可靠性,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 保障施工进度构造措施是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
通过细化的施工计划和逐步实施的施工方法,可以合理组织施工,避免工期延误和工期冲突,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3. 提高施工安全构造措施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可以预防各类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少施工现场的风险。
4. 提高施工效率构造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法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施工操作的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构造措施的分类根据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环节和要求,构造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施工组织措施施工组织措施是在施工前制定的,用于指导和管理施工过程的措施。
它包括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的编制等内容。
施工组织措施主要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排、施工设备的配置、施工队伍的组织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2. 施工工艺措施施工工艺措施是针对具体施工环节和工艺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它包括施工方法、工序和施工技术等内容。
施工工艺措施主要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和技术要求有关,如混凝土浇筑工艺、钢筋绑扎工艺、管道安装工艺等。
3. 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安全措施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它包括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备的使用、安全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施工安全措施主要针对各类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使用、机械操作等。
抗震构造措施概念
![抗震构造措施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840c7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1.png)
抗震构造措施概念1. 引言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的破坏,抗震构造措施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抗震构造措施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2. 抗震构造措施的定义抗震构造措施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中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旨在提高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
抗震构造措施通常包括物理构造的改进、材料的优化、结构的增强和改进等方面。
3. 抗震构造措施的重要性抗震构造措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保护人员安全抗震构造措施能够提高建筑物和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人员的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抗震构造措施能够降低建筑物的倒塌风险,减少人员伤亡。
3.2 保护财产安全抗震构造措施能够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的破坏程度,保护财产免受地震的损失。
通过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可以降低维修和重建的成本,减少财产损失。
3.3 提高社会抗震能力抗震构造措施的普及和应用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抗震能力。
通过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不仅可以保护个体建筑物和结构,还能够提高整个城市和地区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4. 抗震构造措施的类型抗震构造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4.1 基础构造措施基础构造措施是指在建筑物和结构的基础部分采取的措施,以增加其抗震能力。
常见的基础构造措施包括加固地基、采用特殊的基础结构等。
4.2 结构构造措施结构构造措施是指在建筑物和结构的框架结构中采取的措施,以增强其抗震能力。
常见的结构构造措施包括增加墙壁、加固柱子、增加横向支撑等。
4.3 材料构造措施材料构造措施是指采用特殊的材料或改变材料的使用方式,以增加建筑物和结构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材料构造措施包括使用高强度材料、采用隔震材料等。
5. 抗震构造措施的设计和应用抗震构造措施的设计和应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震活动水平、土壤情况、建筑物结构类型等。
通常需要进行地震工程设计,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以提高建筑物和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19cc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c.png)
抗震构造措施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构造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及它们的应用。
2. 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原理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建筑的刚度和耗震能力,减小地震产生的力对结构造成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原理:2.1 加固和加重结构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可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力。
同时,适当地提高结构的总重量也能增加其稳定性。
2.2 减震装置减震装置通常采用弹簧、沉箱或减震支座等方法,将地震力作用在结构上的力减小到可承受的范围。
这些装置可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结构的震动幅度。
2.3 预制构件预制构件是在工厂生产并进行质量控制后,再运至现场进行组装的构件。
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构件相比,预制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更高,能够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2.4 反力墙反力墙是将建筑结构设计为由一系列墙体组成的一种方法。
这些墙体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在地震时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2.5 剪力墙剪力墙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墙体,将地震力传递到地基,从而减小建筑结构的震动。
这些墙体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结构的摆动。
3. 抗震构造措施的应用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地震带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3.1 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加强连接部位。
同时,在高层建筑中设置剪力墙和反力墙,以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3.2 桥梁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通常采用预制构件,并在关键部位设置减震装置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此外,合理选择桥墩形式和材料,也能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3.3 地下结构地下结构如地下车库、地铁隧道等,通常采用深基坑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墙体和地板中设置减震装置和剪力墙,以增加地下结构的抗震能力。
农村建房抗震构造措施
![农村建房抗震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3f26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5.png)
农村建房抗震构造措施农村地区的建房抗震构造措施是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村建房抗震构造措施:1.场地选择与筑台加固: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建房,避免选择在易滑坡、易塌方等地区。
同时,在建房前,对场地进行必要的土壤勘测,了解场地地质情况,选用适当的基础工程。
筑台加固可以通过在基础下面加设井盖等结构物来增加房屋的稳定性。
2.结构改善与加固: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通常是简单的砖混结构或木结构,因此需要进行一些改善与加固措施。
例如,在砖混结构中加设钢筋混凝土的梁柱等构件,增加房屋的承载能力和抗震力。
在木结构建筑中,加固墙体、梁柱节点等部位,增加房屋的整体稳定性。
3.增加剪力墙与隔震设备:剪力墙是一种能够吸收地震能量的结构墙,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
通过在房屋的关键部位(如外墙和内部梁柱连接处)设置剪力墙,可以在地震时起到抵抗和分散地震力的作用。
此外,隔震设备也是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可以将地震传递到建筑物上部,减小对建筑物的影响。
4.加固屋顶与墙体:屋顶和墙体是农村建房中最容易受到地震破坏的部位,因此需要加固。
例如,在屋顶上增加横梁,增加屋顶的整体稳定性。
在墙体上加设加强筋,增加墙体的抗震能力。
5.使用抗震建材:农村建房时应尽量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建材,例如砖混结构可以选择高强度的水泥和钢筋,木结构可以选择轻质高强度的材料。
同时要确保建材的质量,避免使用劣质建材。
6.防灾设施的建设:除了建房抗震措施,还应在农村地区建设一些防灾设施,如避震锚喷设施、防洪堤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小灾害对农村房屋和居民的影响。
总之,农村建房抗震构造措施是确保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场地选择与筑台加固、结构改善与加固、增加剪力墙与隔震设备、加固屋顶与墙体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同时,建设防灾设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区别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dd454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a.png)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区别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在地震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及其使用功能的影响,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尽管两者都是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而采取的措施,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1. 抗震措施抗震措施主要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抗震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设计措施在建筑物的初步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合理选取结构形式和材料,并确定适当的抗震等级。
设计措施还包括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和配置,以及设置剪力墙、抗侧力支撑等。
1.2 施工措施抗震施工措施是指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抗震性能。
这包括合理施工序列的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等。
1.3 维护措施抗震维护措施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措施,旨在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持久有效。
这包括对建筑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结构破损和腐蚀,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抗震性能。
2. 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是指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专门技术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构造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结构形式选择结构形式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主体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区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波特征和建筑物要求合理选择。
2.2 结构材料选择抗震构造措施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3 系统耦合系统耦合是指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系统耦合措施包括设置适当的连接形式和连接件,以及增加抗震撑等。
构造措施还是计算措施
![构造措施还是计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3d04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5.png)
构造措施还是计算措施引言在软件开发中,为了解决问题或优化性能,我们通常会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措施。
其中,构造措施和计算措施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什么时候应该选择构造措施,什么时候应该选择计算措施,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构造措施构造措施是指通过改变数据结构或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构造措施可能包括数据重组、算法改进或系统优化等。
下面是一些适合采用构造措施的场景:1.数据量大:当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时,计算措施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
此时,通过构造措施可以改变数据的组织方式,提高处理速度。
2.频繁访问:如果某个数据结构需要频繁进行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通过构造措施可以选择更适合的数据结构,以提高操作效率。
3.特殊需求:有些场景下,我们可能对数据的访问模式或某些属性有特殊要求。
通过构造措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出更合适的数据结构或算法。
使用构造措施的优点是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或数据结构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此外,它们通常在一开始就能够提供较好的性能,无需额外的计算开销。
然而,构造措施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设计、实现和测试。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使用构造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措施可能更加合适。
计算措施计算措施是指通过算法优化、并行计算或其他计算方法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下面是一些适合采用计算措施的场景:1.计算密集型任务:如果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操作,而数据量相对较小,这时候通过算法优化或并行计算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2.时间要求严格:有些场景下,我们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无法通过构造措施来优化。
这时候可以采用计算措施来提高速度。
计算措施的优势在于它们通常更容易实施,不需要对现有代码做大的改动,只需要对算法或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即可。
此外,计算措施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问题,不受数据结构的限制。
然而,计算措施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们可能会导致更高的计算复杂度,增加系统的负担。
构造措施
![构造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9d0e11cfc4ffe473368abbb.png)
7 梁端构造应能防止污水回流污染支座和梁端表面。 梁端构造应能防止污水回流污染支座和梁端表面。 8 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混凝土的水 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 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并采取可靠的防 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 护措施,以防止环境水和其它有害介质渗入接缝。 护措施,以防止环境水和其它有害介质渗入接缝。 9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应设置可靠防水层。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应设置可靠防水层。 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最小厚度cmin与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最小厚度cmin与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负值△之和。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负值△之和。
http://www.raiBiblioteka
7 梁端构造应能防止污水回流污染支座和梁端表面。 梁端构造应能防止污水回流污染支座和梁端表面。 8 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混凝土的水 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 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并采取可靠的防 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 护措施,以防止环境水和其它有害介质渗入接缝。 护措施,以防止环境水和其它有害介质渗入接缝。 9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应设置可靠防水层。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应设置可靠防水层。 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最小厚度cmin与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最小厚度cmin与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负值△之和。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负值△之和。
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混凝土的水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混凝土的水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并采取可靠的防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环境水和其它有害介质渗入接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工程技术交底
一、构造措施
(一)、结空心砖墙体的拉结
1、墙体应与框架柱或构造柱拉结,拉结钢筋2Φ6,设置于水平灰缝内,竖向间距600mm,本
项目按照结施要求7度设防伸入墙内700mm且不小于1/5墙体长度;
2、当墙长或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墙高时,应在墙中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
倍墙高;当墙长大于墙高且端部无柱时,应在墙端设置构造柱;当墙高大于4m时,应在墙中设置现浇带,现浇带间距不大于4m。
3、7度设防且墙长不大于5m时,墙顶应斜砌烧结实心砖并逐块敲紧;7度设防且墙长大于5m
时,墙顶应与梁或板拉结。
4、对有洞口填充墙,7度设防洞口宽度大于1.5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
口宽度大于2.1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5、抗震设防时外墙构造柱设置
在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折处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倍墙高。
端部无柱时,外墙长度不大于1m时宜在端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大于1m时应在端部设置构造柱。
当外墙窗洞〉2.1m时,窗裙墙顶面宜设现浇带。
洞口宽度〉3m时,窗裙墙中部还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宜大于2.5m。
(二)、构造柱构造
构造柱截面不应小于墙宽×190mm,纵向钢筋4Φ10,锚入梁和板内500。
箍筋Φ6@200,上下端600范围内箍筋加密至100。
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同框架柱。
(三)、现浇带构造
现浇带的截面不应小于墙宽×120,钢筋不应小于4Φ8,锚入框架柱或构造柱内280。
当不能锚入柱内时,应弯入转角700.现浇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否则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四)、墙体埋设
1、不允许在墙体表面开凿水平沟槽。
水平管线应埋设在现浇带内。
竖向管线集中设置时的外管
径不应大于90mm。
2、较大的设备孔洞距墙端的距离不宜小于400mm,孔洞间的净距不宜小于600mm。
3、电表箱、消火栓的孔洞宽度不大于600mm时可采用钢筋砖过梁大于600mm的孔洞宜设置钢
筋混凝土过梁,孔洞两侧应按门窗洞口的要求设置边框和构造柱。
4、埋设吊挂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宜采用射钉枪在墙上固定吊挂件。
2)、当吊挂件重量较小且离地较低时,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吊挂件。
当吊挂件重量较大且离地较高时。
宜采用预埋螺栓。
3)、预埋螺栓锚固长度不应大于4d和50mm,端部应有不小于1.5d的90°弯钩,螺栓距洞边的距离不小于40mm,螺栓的间距不小于4d。
4)、预埋螺栓和设置膨胀螺栓部位的砖孔应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
5、不宜在墙体内设置各种带有压力的水、暖、燃气和蒸气管线。
(五)、烧结空心砖外墙应做饰面防护层,不应直接挂贴石材饰面,金属幕墙,当需要使用时应按国家有关饰面工程技术规定执行。
二、墙体砌筑要求
(一)、墙体排块设计
1、根据工程设计确认的建筑模数,确定墙体的排列组合规则。
2、确认门窗洞口、过梁、配筋带、构造柱的位置、尺寸和构造。
3、确认管线在墙体内的走向及位置,孔洞配块及沟槽处理,预埋件和木砖的布置等。
4、确定墙体与结构构件的连接关系。
(二)、烧结空心砖组砌要求
1、烧结空心砖砌筑时应分层错缝搭砌,每两皮为一循环。
上下皮搭接层数200mm,个别条件下烧结空心砖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
2、转角部位、丁字形和十字形部位应咬槎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
(三)、墙体砌筑
1、水平灰缝宜用专用工具坐浆铺灰,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竖向灰缝宜采用平铺端面砂浆法。
相邻砖块的灰口应同时挂灰碰头砌筑。
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应低于90%,垂直灰缝的饱满度不应低于80%。
2、每砌两皮砖块应随即用原浆勾缝,勾缝深度不应大于4mm,待砂浆硬化后宜对墙面进行养
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4小时。
三、墙体抹灰要求
(一)、烧结空心砖墙体抹灰应待砌体充分收缩稳定后进行,一般外墙面宜在砌体砌筑完成后45天进行。
(二)、墙体与框架梁、柱、板及构造柱、剪力墙界面处应双面通长设置200mm宽钢丝网。
(三)、烧结空心砖墙体抹灰应分层进行,较大面积的室外墙面抹灰应做分格间距不宜大于3m。
(四)、在干燥的环境中,水泥砂浆抹灰层宜喷水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天。
四、工程质量控制
(一)、施工现场的烧结空心砖应按规格、类别堆放整齐,并采用防雨、防潮、排水措施。
四、其它事项
1、如有交底不详请参照西南图集05G701(四)。
2、再不详与现场管理人员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