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的步骤及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分层教学的步骤及运用
(一)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生进行隐形分层,分为优、中、差,即A、B、C三个层次,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二)根据学生的分层,备课层次化
备课层次化是历史分层教学的前提。认真备课,精心策划针对教学内容,为各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讨论问题,不同的达标练习,不同程度的课外辅导,使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收获,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精心设计,使教学目标层次化
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的学习目标不同。但都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对A类学生,设置高层次的目标,以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对B类学生则要求他们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适当运用就行了;对C类学生,要求他们基本掌握基础知识,极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精心推敲,课堂提问层次化
教师精心推敲设计阶梯型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设好的阶梯拾阶而上,最终让学生都能“摘到果子”。
例如: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我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了6个不同难度的问题。
①这次战争为什么称为鸦片战争?
②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仅仅是为了要走私鸦片吗?
④英国为何选择中国作为侵略对象?
⑤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爆发吗?
⑥鸦片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以上1、2问由C类学生回答,3、4问由B类学生回答,5、6问由A类学生回答,这样随着讨论一步一步深入,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让学生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首先,,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的问题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要达到此通目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或改变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以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我们学习"王安石变法",提问时列出以下四种情况:一、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某地方官下令,今后每户都必须按土地多少缴税,任何人不得例外,不得隐瞒土地;
二、为了减轻政府负担,有人提出,今后农民在青黄不接时,一切借贷均由民间自行解决;
三、大地主王力想逃避服役,又不愿缴免役钱,就叫佃户赵正去顶替;四、有一保长抽出500名青壮年,作为专职武装队伍,不论农闲农忙,都进行训练,军费开支向国家申请。然后要学生判断王安石对上述四种情况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讲清王安石的态度是根据哪一条变法内容?这样变换情景的提问设计,推动学生思维开拓,加深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这种设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具有新颖性。
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才会激起思维的波澜。例如,讲到“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可以设问:在哥伦布出世以前,法国巴黎的一家饭馆里,厨师开了如下一张菜单,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请说明理由。菜单是:蕃茄汤、炸牛仔带、煎泽芋(泽芋指土豆)、四季豆子、什锦面包(小麦、玉米、裸麦)、凉拌菠罗蜜、可可、牛奶加糖。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了解哥伦布出世以前,欧洲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糖在当时欧洲也没有,甜食用的是蜂蜜。又加深了对新航路的开辟作用的认识,从而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第三、问题的设置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首先注意问题设置具有适当的难度,使之符合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讲完美国独立战争后,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这个问题既非不着边际,也不是一览无余。一是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民族解放运动这一概念已初步掌握,二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步掌握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但它毕竟和单一的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不同。因此,如要将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联系起来,获得一个完整统一的概念,还得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问题设置注意跨度大小适宜,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立即想起许多有关知识而难以回答,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反之如果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问题的设置注意疏密相间。
一节课提问不断,浮光掠影地提问,会使学生不能真正地进行冷静独立地思考,反而显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同时,没有提问,会造成课堂不启不发,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另外,在每提一个问题后,留一定的时间停顿,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更全面。
总之,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我们要遵循问题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使提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进行分层练习,每层有所收获
讲授完新课,随即进行课堂分层练习,巩固已学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特征,设计了三组练习题,留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第一组练习题一般注重基础史实的识记,第二组练习题在知识基础上适当提高难度,第三组练习题则体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一般每组2-3题。以下是《五四运动》的三组例题:
第一组
l、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的成立
2、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的是
A、工人阶级
B、青年学生
C、先进知识分子
D、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组
l、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学生爱国运动
C、思想改良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第三组
1、与新文化运动相比,五四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①先进的知识分子的领导②彻底的反封建斗争③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学生可自主选择,做任意一组,也可全做。这样的课堂练习,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