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方程式》课件下载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化学方程式》_PPT课件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2、最小公倍数法(P100,方法导引)
选择左右只出现一次的原子作起点,求其最 小公倍数;若有多个原子可选择,则选最小公倍 数较大的原子作起点,再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 该原子在不同化学式中的个数作为该化学式的化 学计量数,并由此推出其它化学计量数。
4 P + 5 O2 点燃 2 P2O5
2 C2H2 + 5 O2 点燃 4 CO2 + 2 H2O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3、奇数配偶法
【练习】用奇数配偶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21 H2 + 11/2 O2 点燃 21 H2O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练习】用观察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例: 3 Fe + 2O2 点燃 Fe3O4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以反应式两边最复杂的化学式为“基准”, 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再推求其它化学计 量数。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2、最小公倍数法(P100,方法导引)
选择左右只出现一次的原子作起点,求其最 小公倍数;若有多个原子可选择,则选最小公倍 数较大的原子作起点,再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 该原子在不同化学式中的个数作为该化学式的化 学计量数,并由此推出其它化学计量数。
4 P + 5 O2 点燃 2 P2O5
2 C2H2 + 5 O2 点燃 4 CO2 + 2 H2O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3、奇数配偶法
【练习】用奇数配偶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21 H2 + 11/2 O2 点燃 21 H2O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练习】用观察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例: 3 Fe + 2O2 点燃 Fe3O4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以反应式两边最复杂的化学式为“基准”, 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再推求其它化学计 量数。
【获奖课 件ppt】 人教版 化学《 化学方 程式》 _ppt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二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课件
Na2SO4 + Cu(OH)2 ↓
(溶液)
(固体)
Fe + CuSO4
(固体) (溶液)
Cu + FeSO4
(固体) (溶液)
(不注↓)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3: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在配平KClO3
→ MnO2
加热
KCl +O2时,能否将
“O2”改成“O3”?为什么?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时,火箭燃料 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你有哪些方 法可以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反 应?
①用文字表示: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②用符号表示: H2 + O2 点燃 H2O ③微观图表示:
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这一 反应?
④用化学式和数字表示: 2H2+O2 点燃 2H2O
P + O2
P2O5
(2)配:将短线两边的原子数目配平
4P + 5O2
2P2O5
如何配?
(3)标:标明反应发生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或“↓”
4P + 5O2 点燃 2P2O5 何时标?怎样标?
(4)等: 将短横线改写成“
”
4P +5O2 点燃 2P2O5
(5)查: 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 状态标注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不能, 违背了客观事实
注意:
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面添化学计量数,不 改动化学式及其右下角的数字。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4:配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KMnO4
1 K2MnO4 + 1 MnO2 + 1 O2↑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完善假设: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3.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验证假设,提出质量守恒定 律。
4.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实验一定要用到什么仪器?___天__平___。 实验中需称量几次?___至__少__3_次___。 此实验是为了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因此你对设计的实验装 置有何要求? ___装__置__密__封__性__要__好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Biblioteka 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就没了;铁生锈后变 重了等等。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有没 有变化呢?
请提出你的猜想:__化__学__反__应__前__后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总__和__ _保__持__不__变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微__观__本__质__是__分__子__拆__分__成__原__子__,__原__子__重__新__组_____ _合__,__形__成__新__的__分__子____。
5.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解释一些 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3.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验证假设,提出质量守恒定 律。
4.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实验一定要用到什么仪器?___天__平___。 实验中需称量几次?___至__少__3_次___。 此实验是为了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因此你对设计的实验装 置有何要求? ___装__置__密__封__性__要__好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Biblioteka 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就没了;铁生锈后变 重了等等。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有没 有变化呢?
请提出你的猜想:__化__学__反__应__前__后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总__和__ _保__持__不__变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微__观__本__质__是__分__子__拆__分__成__原__子__,__原__子__重__新__组_____ _合__,__形__成__新__的__分__子____。
5.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解释一些 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化学化学方程式课件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 _3
1C6H6 + 15/2 O2=6CO2+3H2O
• 观察法实战
C6H6系数定为1,左侧碳原子个数为6,所以右侧
CO2的系数为6。 C2H2系数定为1,左侧氢原子个数为6,所以右侧 H2O的系数为3。 右侧氧原子个数为6x2+3=15,所以左侧O2的系数为 15/2。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 _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 _3
作业2
• (三) 待定系数法
• (1)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Al + CuSO4 — Al2(SO4)3 + Cu • (3) Al2O3 + H2SO4 #43; NaOH — Na2SO4 + Fe(OH)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 _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 _3
课后小结
•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 ③注,④等。
• 配平方法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待 定化学计量数法(万能配平法)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 _3
配平方法
• 方法2:观察法
• 找出组成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令它 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确定其他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1),最后 把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化为最简整数。
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之二
配平方法2 ~观察法 1C2H2 + 5/2 O2=2CO2+1H2O C2H的2系系数数定为为2。1,左侧碳原子个数为2,所以右侧CO2 C2H的2系系数数定为为1。1,左侧氢原子个数为2,所以右侧H2O 右侧氧原子个数为2x2+1=5,所以左侧O2的系数为 5/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ppt课件
夯实基础·逐点练
2.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C ) A.S+O2=点==燃==SO2 B.2CO+O2=点==燃==2CO2 C.2H2+O2=点==燃==2H2O D.CH4+2O2=点==燃==CO2+2H2O
夯实基础·逐点练
3.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 的是( C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2∶44
整合方法·提升练
8.【2018·宁夏】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⑧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 : 1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5.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即2Mg+O2==点=燃== 2MgO。该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B )来自A.24: 32 : 40
B.48 : 32 : 80
C.2 : 1 : 2
D.24 : 32 : 56
整合方法·提升练
6.【2018·北海】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的理 解,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课件
3
3
? 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 子种类和数目都 相等 。 这个方程式我们称配平了
例如: H2 + O2
H原子个数: 2
O原子个数:
2
原子总个数:
4
H2O
2 1
3
这时为使式子两边的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 前面 配上
适当的
化学计量数 .
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H2+ O2
第五单元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⑵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讲练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⑵通过归纳、总结,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以
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⑵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尊重事实,遵守客观
得到的化学计量数写到化学式前面 ; “调”:调整其它元素原子的计量数,使其左右两
边各元素原子的总数都相等。
试一试我能行: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Cu + O2
(2) Fe+ HCl
(3) H2 + Fe3O4
CuO
FeCl2+H2 Fe + H2O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例如: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 3 Fe + 2O2 点燃 1 Fe3O4
巩固练习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镁条燃烧;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
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巩固练习:
1、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 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人教版
3.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 氧气反应生成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124∶160∶284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 + O2 ==== CO2为例)
(1)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2)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
点燃
二氧化碳分子。
3、表示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36份质 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拓展练习
物质微粒个数比: 各物质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H - 1O - 16点燃2H2 +O2
2H2O
2 ∶ 1 4: 32
∶ : D
)
2 36
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的是: (
(1)、2克氢气和18克氧气反应,生成20克水 (2)、18克氢气和2克氧气反应,生成20克水 (3)、4克氢气和36克氧气反应,生成40克水 (4)、4克氢气和36克氧气反应,生成36克水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不改变 原子数目不增减 原子质量不变化 解释现象 简单的计算 推测物质的组成 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3)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 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读法)
质 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
2、表明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量比
量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PPT课件 人教版
3)在反应X+2Y =R+2M中,当1.6克的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的R,且生成物R和M 的质量比是11:9 ,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16:9
1)在化学反应中A+B2=AB2的质量关系如图,将8克的A与10克的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 16
消耗B2的质量( 克)
10
A H 2和 N 2 B O 2和 N 2 C H 2、 O 2 和 N 2 D N2 11克
4)3克的碳和10克的氧气反应,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下列六个化学方程式,用序号回答: ⑴ 4Fe+O2=2Fe2O3 ⑵ S+O2 = SO 2 ⑶ CH4 +2 O2 = CO2 + 2H2O 高温 ⑷ C+CuO=Cu+CO2 ⑸ Zn+H2SO4 = ZnSO4+H2 ⑹ 2NaOH+CuSO4 =Cu(OH)2+Na2SO4
1)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点燃
1 4
)
2)“ ” 或 “
” 使用不当的是( 3 、6 ) )
3)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的是( 4)没有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23 ) 5
)
5)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2)已知在反应中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 量共140克时,消耗B的质量是(80克 )
4、有一种含有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g,在二氧化 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g氧气,试求过 氧化氢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分数? 68%
5、在反应4A+3B==2C中,若2.7gA完全反 应生成 5.1 g的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 ) A、34 B、68 C、102 D 、204
〖化学〗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时期就发现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生成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Cu + FeSO4
物质转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 化关系 铜和硫酸亚铁
守恒关系 比例关系
Fe + CuSO4
Cu + FeSO4
56
归纳总结
C + O2 点燃 CO2
物质
定性
定量
转化
木炭和氧气转化为二 元素质量不变
宏 氧化碳 观 条件:点燃
元素种类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m(C)∶m(O2)∶m(CO2)= 12∶32∶44
质量守恒 比例关系
微 分子种类改变 观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质量不变 分子个数比1:1:1
借助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
相对原子质量
2H2 + O2 点燃 2H2O
H 1 O 16
物质转化关系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分子个数比 2 ∶ 1 ∶ 2 质量守恒 4 + 32 = 36 比例关系 2×2 ∶ 1×32 ∶ 2×18
归纳总结
定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义 化
学
方
定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程 式
2.下列关于 H2+Cl2 点燃 2HCl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表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
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的质量比为 1∶71 2 :71
C.参加反应的氯气与生成的氯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64+32+16×4
64
56+32+16×4
56 + 160
= 64 + 152
56
∶ 160 ∶
Fe + CuSO4
Cu + FeSO4
物质转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 化关系 铜和硫酸亚铁
守恒关系 比例关系
Fe + CuSO4
Cu + FeSO4
56
归纳总结
C + O2 点燃 CO2
物质
定性
定量
转化
木炭和氧气转化为二 元素质量不变
宏 氧化碳 观 条件:点燃
元素种类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m(C)∶m(O2)∶m(CO2)= 12∶32∶44
质量守恒 比例关系
微 分子种类改变 观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质量不变 分子个数比1:1:1
借助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
相对原子质量
2H2 + O2 点燃 2H2O
H 1 O 16
物质转化关系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分子个数比 2 ∶ 1 ∶ 2 质量守恒 4 + 32 = 36 比例关系 2×2 ∶ 1×32 ∶ 2×18
归纳总结
定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义 化
学
方
定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程 式
2.下列关于 H2+Cl2 点燃 2HCl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表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
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的质量比为 1∶71 2 :71
C.参加反应的氯气与生成的氯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64+32+16×4
64
56+32+16×4
56 + 160
= 64 + 152
56
∶ 160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优质教学课件
C + O2 12 32
点燃
CO2 44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即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前面的系数所得的值之比
点燃
C + O2
CO2
12 : 16×2 : 12+16×2
12 : 32 : 44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个数比
即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计量数)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点燃
C + O2
CO2
①直接读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名称和反应条件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读“和、与、跟” ===读“生成”
②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点 燃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每多少份质量××× 物质与多少份质量
01 化学方程式
反应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和
生成
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 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 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方程式
①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意义: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课堂总结
学完这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 么样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讨 论。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结束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 ,希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积极探 索钻研,解决更多的难题。
谢谢观看,再见! !
2 .有关2CO+O2 点燃 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就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混合就生成两个二氧化 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人教版初中化学 5.2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课件(共15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二 化学方程式书写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如我们不能把氧化铝写成AlO而是Al2O3,不能 把氧化铁写成FeO,而是Fe2O3.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就是等号两边 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 辩一辩
最后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实战演练 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MnO2
△ 2 KClO3
2 KCl+3O2↑
2Mg
+
点燃 O2
2
MgO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③分数法
C2H2 + O2
CO2 + H2O
化学方程式中若反应物有单质存在,先配平其
他原子,最后再配平该单质原子。
C2H2
+
5 2
O2
2CO2 + H2O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 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 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①观察法
点燃 S + O2 SO2
C+ 2KMnO4
△O2K点2M燃nCOO42+MnO2+O2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最小公倍数法
反应前后原子 数最多的原子
3 强化练习
(1)红磷燃烧 4P+5O2 =点燃= 2P2O5 (2)木炭燃烧 C+O2 点=燃= CO2
点燃
点燃
(3)铁丝燃烧 3Fe+2O2 == Fe3O4(4)硫粉燃烧 S+O2 ==SO2
(5)镁条燃烧
课题二 化学方程式书写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如我们不能把氧化铝写成AlO而是Al2O3,不能 把氧化铁写成FeO,而是Fe2O3.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就是等号两边 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 辩一辩
最后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实战演练 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MnO2
△ 2 KClO3
2 KCl+3O2↑
2Mg
+
点燃 O2
2
MgO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③分数法
C2H2 + O2
CO2 + H2O
化学方程式中若反应物有单质存在,先配平其
他原子,最后再配平该单质原子。
C2H2
+
5 2
O2
2CO2 + H2O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 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 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①观察法
点燃 S + O2 SO2
C+ 2KMnO4
△O2K点2M燃nCOO42+MnO2+O2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最小公倍数法
反应前后原子 数最多的原子
3 强化练习
(1)红磷燃烧 4P+5O2 =点燃= 2P2O5 (2)木炭燃烧 C+O2 点=燃= CO2
点燃
点燃
(3)铁丝燃烧 3Fe+2O2 == Fe3O4(4)硫粉燃烧 S+O2 ==SO2
(5)镁条燃烧
(人教版)化学化学方程式公开课课件1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共 17张PP T)
返回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共 17张PP T)
2.下列化学方程式均有错误,请用编号回答:
① C+O2 CO2↑ ② KMnO4 K2MnO4+MnO2+O2↑ ③ S+O2↑ SO2 ④P2+O5 P2O5 ④ HgO Hg+O2↑ ⑥Mg+O2 MgO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
一写: H2O——H2+ O2
H2O2——H2O+O2
二配:2H2O
2H2+ O2 2H2O2 2H2O+O2
三注:2H2O
四标:2H2O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共 17张PP T)
2H2+ O2 2H2O2 2H2O2
返回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共 17张PP T)
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 两边( D ) A.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 D.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共 17张PP T)
客观
质量 守恒定律
返回
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引导自学】阅读教材P100的卡片“方法导引”,了解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步骤。
返回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共 17张PP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 + O2
CO2
CuO + H2 △ Cu+H2O
Fe
+ O2
点燃 点燃
Fe3O4
P + O2
P2O5
是不是只要将反应式中的“→”, 改为“=”就是化学方程式了呢?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①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CuO + H2
Cu+H2O
√
Fe + O2 点燃 Fe3O4 P + O2 点燃 P2O5
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 使式子两边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Fe + O2 点燃 FePO2+ O2 点燃
违背了客观事实
PO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的方法
1、观察法
2、最小公倍数法
CuO + H2 点燃 H2O+Cu C + O2 点燃 CO2
小结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两个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化学式、“画短线”
①观察法
2、配:化学计量数 方法:②最小公倍数法
注明反应条件, 3、注:注明某些生成物的状态
“↑”
“↓” 将“短线”改为“等号”
作业 金牌学案 P88-P89
P + O2 点→燃 P2O5 Fe + O2 点→燃 Fe3O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的方法
1、观察法 2、最小公倍数法 3、奇偶法
H2O2 → MnO2 H2O + O2↑
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小组任务:阅读课本100-101页,按照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步骤,完成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 + O2
CO2
CuO + H2 △ Cu+H2O
Fe
+ O2
点燃 点燃
Fe3O4
P + O2
P2O5
是不是只要将反应式中的“→”, 改为“=”就是化学方程式了呢?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①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CuO + H2
Cu+H2O
√
Fe + O2 点燃 Fe3O4 P + O2 点燃 P2O5
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 使式子两边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Fe + O2 点燃 FePO2+ O2 点燃
违背了客观事实
PO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的方法
1、观察法
2、最小公倍数法
CuO + H2 点燃 H2O+Cu C + O2 点燃 CO2
小结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两个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化学式、“画短线”
①观察法
2、配:化学计量数 方法:②最小公倍数法
注明反应条件, 3、注:注明某些生成物的状态
“↑”
“↓” 将“短线”改为“等号”
作业 金牌学案 P88-P89
P + O2 点→燃 P2O5 Fe + O2 点→燃 Fe3O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的方法
1、观察法 2、最小公倍数法 3、奇偶法
H2O2 → MnO2 H2O + O2↑
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小组任务:阅读课本100-101页,按照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步骤,完成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