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习题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习题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

第 1 课孔子与老子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快乐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表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A.“有教无类”B.“无为而治”C.“克己复礼”D.“兼爱”分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是在重申恪守社会次序,保护周礼, C 项正确; A 项与“礼” (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不符, B、 D 两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 C2.孔子重申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此中心思想是() A.以德服人B.“仁”C.克己复礼D.德政分析: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和“礼”,依据资料重申“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等可知为“仁”的思想。

答案: B3.《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高深学识 ) 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示他在教课方法上主张()A.启示引诱B.学思联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分析:资料的马虎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认识高深的道理了,这反响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课方法。

答案: C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髓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C.唯心主义思想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分析:老子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峙的两个方面,包括着辩证法思想,其对后代影响巨大,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答案: D5.《老子》一书中写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往。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主张小国寡民B.反对人际交往C.不利社会发展D.主张踊跃改革分析:资料表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这是一种守旧的政治思想,不主张踊跃改革,D项错误,吻合题意。

答案: D6.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和老子试题及答案

孔子和老子试题及答案

孔子和老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的?A. 《道德经》B. 《论语》C. 《孟子》D. 《庄子》答案:B3. 老子的学说主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B. 礼C. 道D. 法答案:C4. 孔子提倡的“仁”的概念,其核心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爱人D. 智慧答案:C5. 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A. 仁B. 道C. 礼D. 法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是____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答案:春秋2. 孔子主张的“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规范;秩序3.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本原;规律4. 孔子的学说强调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道德;教育5. 老子的学说中,“无为而治”是指______。

答案:顺其自然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孔子的“仁”学说。

答案:孔子的“仁”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爱人、尊重人、帮助人,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答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的自然和谐。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提倡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主张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制度和思想。

2. 论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答案:老子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而“德”则是“道”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老子认为,只有遵循“道”的规律,才能达到“德”的境界。

高中历史(一)孔子与老子

高中历史(一)孔子与老子

课时跟踪检测(一)孔子与老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且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A.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B.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C.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D.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主张维护等级秩序,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解析:选D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3.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4.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解析:选B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课 孔子与老子》同步检测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课 孔子与老子》同步检测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选择题1.“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

为此,孔子提出了() A.仁者爱人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敬鬼神而远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孔子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仁者爱人”的社会伦理观,A 项正确;B项是孔子的教化主见,C项是孔子的政治主见,D项是孔子的鬼神观,都与材料信息不符。

2.《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下列主见或言论,符合其“礼”的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遵循“忠恕”之道C.为政以德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A解析“克己复礼”是复原周的礼制,事实上就是维护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而B、C、D三项都是孔子“仁”的思想。

3.四川高校教授、中国民俗文化探讨所探讨员谢谦说:“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重亲情、重人伦、重和谐。

”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表现主要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人伦”是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就是指遵守西周时的等级制度。

4.《论语·先进》中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材料中蕴含的思想是()A.以民为本B.人性本善C.反对迷信D.注意现实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假如对如何与人相处都不清晰、连现实生活都无法正确对待的话,又如何能够处理与虚幻的鬼神以及死亡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要求人们首先要注意现实。

故选D项。

5.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精确的一项是()A.主见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见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C.主见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见教化“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材料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说明统治者要有“五常”,材料中描述的是五种道德规范,不是人际关系,解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 同步练习1岳麓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 同步练习1岳麓版 必修3

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C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4.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B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学习思考相结合 D择优而教5.称誉孔子为“万师世表”的皇帝 CA汉武帝 B唐太宗 C康熙帝 D乾隆帝6.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 CA《书经》 B《礼经》 C《论语》 D《春秋》7.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D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8.《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其 A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二.问答题9.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贡献分别是什么?答案(1)思想方面: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仁即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提出遵循“忠恕”之道实现“爱人”。

其思想核心之二是“礼”,主张通过“克己”实现“复礼”,他理想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方面: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因材施教”,对学习方法上要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把学与思相结合等。

(4)文化事业: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1(岳麓版必修3)

《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1(岳麓版必修3)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07-08下南通市如皋、海安期末调研考试3题)《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解析】D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因而会形成不同的答案。

这属于孔子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主张:因材施教。

2.(山东省聊城市07—08下高二期末统考20题)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材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B 教育公平和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相似。

3.(2008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质检35题)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解析】B 当今世界存在矛盾和冲突,而孔子的“仁”和“德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4.(山东省乳山市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题)对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解析】C 图片为孔子讲学的情景,孔子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5.(山东省乳山市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3题)《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孔子和老子练习题

孔子和老子练习题

一句话概括:
你认为儒学最终能成为主流 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记忆下列问题
•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地位及 贡献? • 百家争鸣的原因?诸子百家的主 张?影响? • 新儒学取得主流地位的原因?其 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影响?
19、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20、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 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制主张
2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 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促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23、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 本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 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7、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 “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论 C 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D “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情都不管 8、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 都强调贵贱有序 B 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C 都否定天命论 D 都主张恢复周礼
9、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②思想家的经 历和性格各有不同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④ 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曾留下若干睿 智的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请判断下面 言论哪一个是他的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历史ⅲ岳麓版1.1孔子与老子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1.1孔子与老子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 1.1 孔子与老子练习【一】1、史,有一次孔子家的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迫地“人了没有?”而却只字未提。

表达了孔子A、以人本的思想()B、无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鬼神敬而之的思想【答案】 A【分析】孔子关注能否“ 人”的而不关怀失状况,明表达了他的以人本思想。

2、《礼》:孔子泰山,有人哭于墓者而哀,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

夫子其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反应出孔子倡导A、正名B、非攻()C、仁D、礼【答案】 C【分析】资料表达了孔子反苛政,反应出他倡导仁的思想。

3、景公向孔子教怎样政,孔子:“国君要像国君的子,臣子要像臣子的子,父要像父的子,儿子要像儿子的子。

”景公高地:“ 呀,要不,即使有好多粮食,我能吃得着?” 明孔子倡导()A、仁者人,理解和体别人B、克己复礼,人有序C、政在民,国君要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关系要和【答案】 B【分析】依照资猜中的信息可知,孔子人的行必切合尊卑等身份的礼范,表达了孔子“礼”的主。

4、《渊篇》渊、仲弓、司牛三人“ 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 斯行” ,孔子的回复竟完整相反。

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某些学生C、有教无D、因材施教【答案】 D【分析】因人不一样回复不一样,表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5、今日我党鼎力倡“以德治国”,此,我能够承儒家学中的()A、“和”和“仁”的思想B、本思想C、有教无思想D、民,君思想【答案】 A【分析】 B 是思想, C 是教育思想, D 中的“君”已不存在。

A 中的“和”和“仁”有意。

6、“民之,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

民之治,以其上之有,是以治。

民之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死。

”资料明老子主()A、“ 政以德”B、不可以化矛盾C、愚化百姓D、“无而治”【答案】 D【分析】资料表达了“民本”思想,目考的是老子的主,可是“ 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清除,切合以上要求的是“无而治”。

历史ⅲ岳麓版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时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时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第 1 课孔子与老子课时练习【一】1、孔子看到国季氏用了天子的舞,便然道:“是可忍,孰不行忍!”资料反应了孔子的思想主是()A、仁者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孔子待天数鬼神的度是()①主“敬鬼神” ② 鬼神的存在持疑度③否天数鬼神的存在④ 鬼神敬而之,把探和解决人间的放在先地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右是清康熙帝北京孔大成殿的匾,示出后辈帝王孔子位圣哲先的尊敬。

匾主假如表彰孔子中国()A、政治思想的献B、理道德的献C、哲学思想的献D、教育践和理的献4、右能得出的信息是()A、孔子是一个教育家,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场面B、孔子整理《》、《》等六C、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始人D、孔子主“仁”的思想,并提出了包括百姓关怀的民本思想《孔子学》5、以下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来源B、抽象的观点C、只有老子自己能够看到它D、不行名状的自然本体6、 2017 年 3 月 30 日 ( 二月十五 ) 是我国古代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始人老子辰2582 周年念日。

以下相关老子的法正确的是()① “道”是组成世界的来源②代表新封建主的利益③拥有朴实的法思想④老子在政治上主“无而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天下莫纤弱于水,而攻者莫之能。

” ( 《老子》) 以上言反应的思想是()A、唯物思想B、法思想C、“无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8、有人:“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可以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照是()A、孔子开了中国古代个人学的气B、儒家思想向来被古代治者奉正思想C、儒家思想成代政治家改革治的理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主流地位【二】非9、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国之耶”;在中国古代,孔家一度被称“天下第一富人家”,孔子的地位由此可一斑。

资料,回答以下。

资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一、孔子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香港孔教学院悬挂的《孔子游历图》新加坡中学教材里的《孔子行教图》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下列对右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9.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10.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11.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12.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13.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14.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C .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15.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6.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高中历史孔子和老子 同步练习1 岳麓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孔子和老子 同步练习1 岳麓版 必修3

孔子和老子同步练习1.下图所示人物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颜回2.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为此要求……………………………………………………()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性相近也3.下列哪一主张说明孔子思想保守……………………………………………………()A.仁 B.忠恕 C.正名 D.有教无类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5.打破了“学在官府”垄断局面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6.阅读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②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③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理念?7.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8.老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唯物主义思想9.右图文献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此帛书是……………………………………………………()A.《论语》 B.《道德经》C.《庄子》 D.《诗经》10.老子主张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在当时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 B.富裕商人的要求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D.手工业者的要求11.“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一单元第1节孔子与老子(练)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一单元第1节孔子与老子(练)

第1节孔子与老子一、选择题1.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

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A。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人中国B.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2.在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届人士纵论儒学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生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

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 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B。

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C. 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D. 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3.下图是故宫养心殿中的雍正所书“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A. Li ErB。

Kong QiuC. Meng KeD. Xun Kuang5.下图人物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A。

无为而治B. 仁者爱人C. 因材施教D. 有教无类6.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7.“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历史ⅲ岳麓版1.1孔子与老子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1.1孔子与老子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1.1孔子与老子练习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历史ⅲ岳麓版1.1孔子与老子练习【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这表达了孔子()A、以人为本的思想B、无为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答案】A【解析】孔子关注是否“伤人”的而不关心财产损失情况,这明显表达了他的以人为本思想。

2、《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问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

夫子问其为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A、正名B、非攻C、仁D、礼【答案】C【解析】材料表达了孔子反对苛政,这反映出他提倡仁的思想。

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孔子强调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这表达了孔子“礼”的主张。

4、《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因人不同答复不同,这表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答案】A【解析】B项是经济思想,C项是教育思想,D项中的“君”已不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一、孔子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香港孔教学院悬挂的《孔子游历图》新加坡中学教材里的《孔子行教图》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下列对右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9.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10.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11.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12.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13.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14.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C .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15.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6.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为此要求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性相近也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18.《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19.右图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②克己复礼,主张正名③小国寡民、“结绳而用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21.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2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2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2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2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27.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28.“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D.为政以德29.下列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与调解人际关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0.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A.因材施教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32.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34.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3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A、黄帝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二、老子36.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A.黄帝B.孔子C.老子D.周公37.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39.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质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0.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4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A、辩证法思想B、“道”的基本概念C、“无为”政治主张D、“以弱胜强”的观点42.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思想;43.《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A.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 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44.“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见……,其犹龙邪!”“狄龙”指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45.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③为无为,则无不治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⑤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6.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A都否认天命论B都主张恢复周礼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D都强调贵贱有序4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表明老子:()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B.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D.是中国哲学史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48.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4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50.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等都产生了远影响。

下列思想主张,属于道家学派的应是A、“因材施教”、“有教无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