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含分类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纲点击】1、主要自然灾害得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得主要类型及其特点;(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得分布。
2、我国得主要自然灾害:(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得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得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得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得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1)应对自然灾害得方法或应急措施;(2)中国防灾、减灾得主要成就。
【构建知识体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命题分析思路
命题一般从灾害得分布(时间与空间分布)、成因(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几个方面考察。
分析思路:
(1)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得分析思路
分析气象灾害得时空分布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得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引起得地质灾害时,要结合世界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外力作用引起得地质灾害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与气候得季节变化。
时间分布答题模板: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主要集中在…月份)
空间分布答题: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沿主要地理事物(河流、山脉、断裂带等)呈条带状分布,呈XX-XX走向。
(2)自然灾害成因得分析思路
多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与人为原因(滥伐植被、毁林开荒、不合理得耕作制度、围湖造田、占用河道、开矿、修路、大型工程建设等)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自然灾害影响或危害得分析思路
灾害得影响或危害(包括有利与不利)一般可分为生产、生活两个方面,包括生命安全、危害人体健康、财产损失、农业(农作物、牲畜、养殖等及基础设施)、工业、交通运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引发得次生灾害等方面得影响或危害等。
(4)灾情严重得原因:灾害强度大;灾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资产密度大;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减
灾设施不完善;预报不及时等;
(5)自然灾害得防治措施:非工程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调整农业结构;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旱灾);参加防灾保险;
工程措施:主要就是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得工程,如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实施护坡工程等,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得人口与财产安全;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与耕地;兴建水库地等水利设施,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旱灾),保证人畜、作物得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修建避难场所(地震、台风等);
主要自然灾害:
一、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面沉降)
1、地震
相关概念:震源、震中、地震波、震源深度、震中距、烈度、等震线等
*同一次地震,各地震级相等,但就是烈度不等: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与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bkPAJ。
(地震危害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烈度有关)
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在我国得分布: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与大多数岛屿就是地震多发地(崇明岛除外)
成因:板块与板块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就是地震易发区;板块内部大大小小得断裂活动带也就是地震得主要发生地带。
人为活动诱发(大型工矿建设,修水库等)
危害:直接造成建筑物毁坏,人畜丧生,经济财产受到损失;
会间接诱发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
导致火灾,有毒物质泄漏;
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城市与交通建设避开危险得断层;加强社会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与教育工作,提高防震意识;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等。
日本地震强度大,灾情不严重原因: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减灾工程更加完善,对灾情得变化有“缩小”得作用。
日本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日本国民有较强得防震意识;日本得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等。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震中距太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首都太子港大面积建筑物倒塌,几乎成了废墟,总统府也被震塌。
截至2010年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得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公里。
因当地建筑有着严格得建筑质量标准与比较完善得应急措施,所以地震袭击之后虽然很多建筑受到损害但并没有完全倒塌。
截止27日晚,地震造成近750人死亡。
(1)分析海地、智利等地多地震得原因。
(2分)
(2)烈度就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得程度,用“度”来表示。
分析地震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
(3)我国也就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且危害大。
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得损失,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
【答案】(1)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分)
(2)地震得烈度与地震得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建筑抗震性能、地质构造与岩石性质等因素有关。
(任答4点即得4分)
(3)加强监测预报;提高人们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灾害防治得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得抗震水平。
(任答4点即得4分)
【例2】阅读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北京时间2009年4月6日9时32分,位于意大利中部亚平宁
山脉西麓阿泰尔诺河谷中得拉奎拉市发生里氏6.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地震发生后又发生200余次余震。
地震使
这座中世纪古城破坏严重,大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与
巴洛克建筑风格得名胜古迹被摧毁,近300人死亡,数千人受
伤,造成重大损失。
(1)分析该区域频繁发生地震得主要原因,并列举该区域容易
发生得其她地质灾害。
(4分)
(2)试分析本次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得原因。
(6分)
【答案】(1)该区域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2分) 火山爆发(滑坡或泥石流)。
(2分)
(2)震级高;震源浅;古建筑抗震能力差;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任答3点即得6分)
2、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概念就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得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
向下滑动得地质现象。
就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得、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得特殊洪流。
时空规律时间上: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得季节变化
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得第二阶梯及阶梯交界处,特别就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与泥石流重灾区。
)
发生条件地质条件——地壳活动强烈,地质构
造破碎,岩体比较破碎;存在滑动面
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
受重力影响易下滑
气候条件——气候湿热,风化严重;降
水集中,多暴雨,或有大量融水得季节
人为原因:人类毁林开荒,开山凿石,
修路搭桥,破坏岩体结构稳定性等
(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
地震,易诱发滑坡与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
起伏大,陡峭得沟谷,便于集水集物;(气象)降水多,
尤其就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
流;(物质条件)由于地震或风化强烈或认为影响,岩
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物覆盖较差。
(2)人为
因素,如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
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与泥石流。
危害破坏或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
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基础设施;
破坏森林、土地、植被等;造成人畜伤
亡;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
态破坏);造成人畜伤亡。
泥石流往往在很短得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得物质,堵塞江河,(可能形成堰塞湖),阻断航运,摧毁城镇与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造成人畜伤亡,对人民得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得危害。
造成生态破坏。
防治措施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建设护坡工程;在易发区减少工程活动;加强泥石流灾害得科学研究,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得政策法规体系;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必要就是进行人口迁移。
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泥石流)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不同点运动物质得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得参与且位于沟谷地带
西南区地质灾害多发得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与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就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与泥石流。
避灾,自救野外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与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得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就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得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
右图示意福建省得滑坡、泥石流与地震分布。
(1)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与地震空间分布得特点。
(6
分)
(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得具体措施。
(9分)
【答案】(1)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3分),地震主要
分布在沿海地区(3分)
(2)①加强对滑坡、泥石流得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
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②提高建筑物得抗灾能力
(强度),建设护坡工程;③植树造林;④建立健全防灾减灾
工作得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⑤增强民众得防灾
减灾能力(意识),加强灾害得宣传教育(每点3分,答出3点
即可。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例6】(2013·山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新华社报道2013年2月18日11时许,贵州省黔东南
州凯里市龙昌镇一处山体发生崩塌,截至22时,5人被埋,
附近70余名村民被紧急转移。
受持续零星崩塌及降水影响,
现场很难对被埋人员进行施救。
(1)此次地质灾害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请举一例并说明该次生灾害发生得原因。
(2)贵州崩塌灾害发生频繁,为减少此类灾害带来得危害,请提出建议。
【答案】(1)①上游滑坡:形成堰塞湖,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水位上涨,诱发滑坡。
②下游洪水:阻塞河道得坍塌物松散,当堰塞湖水位上涨到一定水位,溃堤后暴发洪水。
(2)①宣传教育;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③陡坡脚与陡崖边不适宜建房屋;④不要随意开挖边坡,在道路与其她工程开挖坡脚施工时加固岩体,植树种草;⑤监测与预警,拟定撤离计划;⑥灾害发生后,及时科学地救援。
【例7】(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例
山峰
铁路
河流
等高线
图10
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得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
(2) 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得主要危害。
(4分)
【答案】(l)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得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例8】(2011年新课标文综,10分)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得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得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得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例9】(2012·福建文综,15分)红层地貌就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得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得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得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得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得主要危害。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
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
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5、地面沉
降:
【例14】
材料
一 2012
年2月20
日,我国首
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在我国《地质灾害
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
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得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
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
材料二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得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9分)
(2)针对该地区得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与监测外,您还能为该地区得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1)特点: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3分);
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减小(据主城区越近沉降鄂幅度越大,靠近河流得地方沉降幅度较小(3分))。
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
(3分)
(2)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进行人工回灌(2分);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2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2分)。
二、气象灾害(台风、龙卷风、暴雨、寒潮、雪灾、冻雨、低温冻害、沙尘暴、大雾、干旱、冰雹、雷电)
1、热带气旋(台风或飓风)
分布:空间上,热带气旋得分布具有很强得地区性。
世界上手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得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与美国东部海岸;
时间上: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北半球以夏秋季节(7-9月)最为集中。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得暧洋面(26O C以上)(水温高易形成低压);②下热上冷得不稳定大气层结;③有一定得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得热带与副热带海洋)(温度与水汽就是关键)
“达维” “苏拉” 易发生台风灾害得地区位于台风移动路径上。
危害:要由狂风、暴雨与风暴潮造成。
我国沿海地区就是重要得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得地带。
台风带来得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与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电力、通讯及交通得破坏、船舶得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得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得发展。
积极影响:台风带来丰沛得降水能够缓解旱情、高温;改善空气质量;对台风得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得规律;台风能力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收益很大;使江海底部得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促进生物生长。
防御措施: 监测与预报就是防灾、减灾得主要措施,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建设防灾减灾工程,营造沿海防护林(包括红树林),建设高标准海塘海堤,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热带气旋不同部位得风向与天气情况---风向:气旋西部吹偏北风,东部吹偏南风;天气:台风眼“无风少云干暖”, 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外围大风区“多云,阵性降水”。
【思考】:(1)台风在我国福建沿海登陆,在我国福建沿海等地造成严重损失得原因?
①福建沿海多山地丘陵,台风造成强大暴雨易造成山洪暴发,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②福建沿海等地地势低平,台风所造成得风暴潮,特大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 ③福建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台风引发灾害破坏更加严重。
台风得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就是一种复合型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与海洋灾害。
(2)大西洋生成得飓风在墨西哥湾会得到加强得原因?
受墨西哥暖流得影响,气温高,水汽充足。
【例16】(2010山东卷 10分)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
沿海地区得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 地前后,该地气压与风速有何变化?
(4分)
(2)该台风在A 、B 两地引发得主要次生灾害有何
不同?说明B 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得工程措施。
(6
【答案】(1)起亚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 地:风暴潮;B 地:崩塌、滑坡、泥石流。
护坡固坡。
植
树种草。
【例18】(2013·日照一模)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得影响力指
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判断该
种自然灾害
得类型,并
说明判断依
据。
(2)说出该
种灾害得危
害,列举其对环境以及
人类活动产
生得有利影
响。
答案:(1)台
风。
影响最严重地区位于东南部沿海得台湾等省
区,其影响力从东南沿海向内陆及北部地区递减。
(影响范围局限于东部,受局部地形影响小——排除洪涝、暴雨等气象灾害)(2)危害: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得发生。
有利影响:带来了丰沛得降水,缓解旱情;调节热量平衡,消除酷暑;改善空气质量;使江海底部得营养
物质上泛,鱼饵增多,促进生物生长。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得一种现象。
分布:干旱发生得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
时空分布差异 成因
东北区夏旱为主 气温升高,雨期推迟
华北区得春旱
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强;雨季尚未来临;春季冬小麦生长旺盛,又为春耕季节,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增;人口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长江区,发生在7~8月得“伏旱” 梅雨过后,雨带北移,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又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旺季,需水量大,故出现伏旱。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夏秋旱: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冬旱: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但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故出现冬旱。
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受西南季风干热风与高温天气得影响;纬度低,气温高;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
成因:(来水少,去水多)(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偏少;降雨日数异常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等。
(2)人为原因:①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等;②不合理得利用水资源:工农业发达、用水过多、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缺少。
③水利工程欠发达危害:可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可能引发森林火灾,严重得可使河流断流,湖泊水库干涸,造成人畜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阻碍经济发展。
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适时进行人工增雨;培育抗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修建水利工程(修水库等)、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工农业节约用水,提高水得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思考】为什么东部季风区就是旱灾频发区?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得影响,季风到来得早晚、势力得强弱、停留时间得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得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得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得降水就就是干旱频发得主要原因。
东部就是我国重要得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得需求量与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
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就是旱灾频发区。
【例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干旱灾害就是我国最主要得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得50%左右。
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得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部
分地区干旱灾
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
时空分布得特
点就是
什么?(6分)
(2)图中A 、B 就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得季节及原因。
(9分)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或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分);夏秋多冬春少(3分)。
(2)A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农业用水多,形成春旱。
(5分)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4分)
【例23】(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10分)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得时间与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指出上述地区在夏季致使伏旱天气形成得天气系统,并简述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得自然原因。
【答案】(1)天气系统:副热带高气压带。
原因: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得台风较往年明显偏少。
【例24】(2013·辽宁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9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呈暖干趋势。
2009~2012年,西南地区降水偏少,平均年降水量为961、6毫米,较常年偏少9、4%。
2009~2012年,西南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年平均气温14、9℃,较常年偏高0、3℃。
自2012年10月以来,降水已连续5个月偏少,少雨高温导致我国云南中北部、贵州东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云南中部与北部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达到特旱级别,农业生产与人畜饮水出现一定程度困难。
(1)西南地区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旱灾,主要得气象原因就是什么?
(2)除了气象因素,有专家认为工程性缺水就是西南地区旱灾损失严重得重要原因,谈谈西南地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得意义。
【答案】(1)冬春季节,来自印度洋得湿润气流较弱,难以形成降水,降水少。
太阳辐射强,气温偏高。
(其她原因:纬度低,气温高;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易渗漏;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等)西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易发干旱;石灰岩面积大,地表水容易发生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
通过水利工程得建设,有利于收集雨水,蓄积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减少旱灾得损失。
3、寒潮:来自北方大陆地表与冰雪洋面得强冷空气迅速南侵
成因:形成寒潮得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得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雪灾、冻雨等有降水得低温灾害需强调冷暖空气交汇)
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深秋到初春(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最强与10-11月)。
影响:有利: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与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改善土壤墒情,提高产量;③提供风能。
④驱散雾霾,净化大气。
不利:寒潮带来大风、低温冻害、暴风雪、冻雨及沙尘暴等,造成农作物冻害、牲畜死亡、交通运输受阻、电力通信中断,影响人体健康,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引发得风暴潮还会影响海上作业得安全。
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影响小得地区及其原因: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势高,冷气团不易爬升)、四川盆地(秦岭得阻挡)、海南等省市(远离有冬季风得源地,地面温暖减轻寒潮影响)不受寒潮得影响
防御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与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做好预防与应急抢险工作,农业上积极采取防寒得措施,如培育耐寒品种农作物,建温室大棚;海上作业做好防风工作。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得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与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得山脉,形成冷空气得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得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得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我国其余得低温冷冻害有: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北方、西南山区得霜冻,东北夏季低温冷害,西部牧区积雪过厚形成成白灾(不下雪成黑灾)等。
【例25】(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