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南北分布及其不均,北方缺水局面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并进一步。

但是,人为改变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会直接改变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因此,需要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水量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影响正文: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在东部地区是南方多北方少,其中华北又比东北少。

在我国东部9个流域中,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8%,但水资源仅占14·4%,其中黄河与海河、滦河流域水资源与人均水资源更少,水资源十分紧缺。

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9%,水资源充足。

而在地下水占区域水资源结构上,地下水所占的比重却是西部比东部大,北部比南部大。

这种状况使水资源的潜力不能被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估算,西北、华北地区年缺水量至少500~1000亿m3,其中华北平均原占400~800亿m3。

建国初期,黄河流域需水量约60~80亿m3,80年代约250~280亿m3,2000年可达600亿m3,但黄河目前的最大可能供水量为370亿m3,而且为了防洪每年要留出一定的冲沙入海水量。

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矛盾将更加尖锐,即使将黄河泾流全部拦蓄利用,也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

北方地区其他流域的缺水状况同样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主要是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干旱缺水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地区和黄河、海河流域。

据估算,到下世纪初,尽管长江流域的用水量会骤增,但余水量仍然很大,因此,实行跨流域调水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摘要: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到北京段为例简要介绍该工程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其对策。

关键词:南水北调;环境问题;对策;地质条件引言历经50载论证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正式开工,按照规划,工程建成后,东线、中线、西线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长江、黄河儿女不仅可以同饮一江水,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也将实现“南北双赢”,然而,巨大的工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为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在不同地区造成了各不相同的环境问题,而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到北京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北段南起邢台市临城,沿太行山东麓,在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西侧蜿蜒北上,如此巨大的带状引水工程将会带来渠道渗漏、浸没、塌岸、塌陷、滑坡、冻融、地震液化、黄土状土湿陷、土地盐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1 环境地质条件1.1 地形地貌渠段内地貌形态大体可分为四段:临城至赞皇为丘陵夹岗地;赞皇至唐县为山前倾斜平原夹丘陵;唐县至易县为丘陵夹岗地;易县至涿州市为山前倾斜平原夹丘陵。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东、中、西三条线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证,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遏止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对三条线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经研究后认为:采取必要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不影响工程决策。

(一)东线工程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

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由于长江径流量大,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

经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长江下游(大通站)平均流量小于5500立方米每秒时;长江口拦门沙位置将上移3公里。

若东线工程抽江规模达1000立方米每秒时,为防止在枯水期加重长江口地区的海水上溯,规划提出当长江大通站出现小于9000立方米每秒时,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流量或暂停调引江水。

三峡工程建成后,枯季流量平均增加约2000立方米每秒,可进一步减轻枯水期调水对长江口海水上溯的影响。

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

(二)中线工程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经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

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1、移民环境问题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一、绪论南水北调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覆盖区域最广、投资总额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华北地区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二、南水北调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流域面积较大,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尤其是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更加严重。

2. 水资源利用及调配出现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导致水资源向华北地区调配,长时间的水资源移动及紫外线照射和涂层人工射线消除增强故出现水质变差,周边地区户外休闲活动的人群会不自觉地受到污染。

3. 影响其它生态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会造成水质变差,可能会导致一些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三、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1. 对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得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并带来就业机会。

2. 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区域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3. 促进区域统一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的统一建设,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四、结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虽然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及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显著的。

因此,在实施该工程的同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减少负面影响。

在经济及社会尤其是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力。

南水北调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南水北调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09级地理科学专业田鑫023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总体上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能有效地满足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开采量程度,确保当地60%的生态环境保证用水量不受挤占,从而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南水北调是解决华北和西北缺水状况,满足生态环境保证用水量,解决和改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影响有:1、水体生态环境将得到迅速有效的恢复2、有利于无植被陆地生态环境的改造3、有利于改善自然植被生长的条件和人工植被的健康发展4、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5、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6、南水北调工程对黄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影响①增加上游用水量,改善上流生态环境②提高黄河输沙能力,缓解下游悬河危害二、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一)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水减少,另外水源地20余万移民安置中开垦荒地、建房等生产生活活动和木材需求可能使森林面积减少,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土地淹没改变了原有的湿地结构系统,野生生物生长环境被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另外加高大坝后局部库湾处水流变缓,水体交换性能较差,加上被淹土地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可能造成局部库湾水体的富营养化。

3.大坝及干渠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和填筑、土料场的取土及弃渣等引起的植被破坏,对施工区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中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将污染周围地表水环境。

(二)对干渠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2.中线工程跨四大水系长距离调水,大规模工程建设将在短期内使当地环境产生剧烈变动,部分防洪除涝体系将被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减少部分土地和森林资源,并对原有水系及植被生态造成影响,还可能造湿地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汉江、淮河等南方水源通过调水工程输送到北方的黄河、海河等缺水地区。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跨区域调水,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干旱、水荒等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还引入了南方的优质水源,使得北方地区的水质得到提升,对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使得北方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北方的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南方的农产品依赖,还可以满足北方地区的工业用水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和搬迁工作,这对于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需要通过修建大规模的输水工程,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河道改变、湿地退化等。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在南方水源地进行水源调度,可能对当地水资源产生影响,导致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针对环境影响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

例如,在征地搬迁工作中,工程部门会确保受影响的农田得到充分保护和恢复,确保受影响居民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在水源调度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了科学的水资源保护和调度措施,避免了对南方水源的过度利用和损害。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背景1.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根据中国水资源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南方地区拥有约70%的水资源,而北方地区占有约30%。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山东、河南等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2. 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3. 水资源短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推出,正是受到了这些重大挑战和需求的驱动。

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大主线。

其中,中线工程是最主要的一条引水线路,主要负责将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入到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省的江汉平原,终点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市、西安市及天津市。

总长约1275千米,其中319千米为引水渠,其余为水库、隧洞和泵站等设施。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主要是将嘉陵江、乌江两条支流的水资源引入到长江上游的干流嘉陵江中,经由人民公园转入黔黎环城水库,再由人民湖转入巴北支水渠,最后由霞前潭引入涪嘉渠。

这条线路的总长约650千米,包括涪嘉渠、霞前潭水库和其他附属工程。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项目中最长的一条引水线路,也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一部分。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终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

总长约1455千米,其引水方式大致为:引水渠、隧洞和加压管线。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的一项大型国家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引水解决华北地
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环境影响分析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前必需进行的环节,本
文将从土地利用、水环境、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土地利用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和输水管道,将涉及
到大量土地的征收和占用。

此外,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也会造成土地和植被破坏。

因此,在实施工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评估,选择合适的工程路线和施工方式,最大限
度减少对土地的影响。

水环境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改变长江、汉江等流域的径流状况,可能会改变水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水文水资源评估和水环境影响评价,选择合适的水源,并严格控制水质污染。

另外,工程中还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闸、输水管道等,需要对工程实施区域内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

气候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改变流域的水汽循环,可能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气候环境评估和气候适应性评价,选择合适的工程路线和
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生态环境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对长江、汉江等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实施前,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和生态补偿计划编制,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保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于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从长江、汉江、黄河三大水系中调剂水资源,并向山西、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供水。

然而,这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调水后的实际影响,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下文将会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开发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挖土石方和填筑,工程对于当地的水体、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损害。

此外,整个工程所涉及的区域面积非常广阔,许多原本未开发的区域都被开垦和占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

特别是对于水源地这一稀缺生态资源而言,这种破坏就更为严重。

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度造成影响。

例如,工程建设中需要在线路、管道、河道等地方新建道路,导致重要湿地的自然断层。

而湿地的重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并过滤污染物,但是这种自然断层会对湿地的原生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许多生物对于自身的自然生境是有依赖的。

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环境质量恶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的调水量相对较大,水源地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水流的质量受到破坏,物质等污染物的沉积会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的健康。

这个严重的影响会在新城镇建设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防范措施,新城镇中就会面临建筑用水的问题。

四、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非技术性问题。

例如,在工程实施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保护措施不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就会遭受破坏。

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

下面我们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1. 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导致北方城市和农田缺水问题严重。

2. 北方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增加随着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造成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3.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必要性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输水的方式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地区,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困难。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1. 工程规模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部分。

中线工程从长江干流中段取水,经过中部地区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东线工程则从江苏淮河干流取水,经过东部地区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

2. 工程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实际工程建设始于21世纪初,中线工程于2002年动工,东线工程于2013年动工。

3. 工程设计特点南水北调工程采用大规模的输水系统,通过输水渠道、隧道、水库等方式将水资源从南方输送到北方地区。

4. 工程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完成了中线工程的建设,并成功供水。

东线工程也在建设过程中,预计未来能够顺利完成。

1. 输水系统的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系统设计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隧道等。

这些输水系统需要能够承受长距离输水和大量水量的压力,并且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进行输水。

2. 水源调配技术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实现对不同水源的调配,包括长江水源和淮河水源的调配,以及南北水源之间的调配。

3. 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南水北调工程的系统运行管理技术需要保证输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输水质量,合理控制水量调配。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会带来什么

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会带来什么

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会带来什么南郑中学 723100摘要:南水北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调剂南方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满足北方地区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而且对水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积极意义一、水环境保护等现状当前全球的水环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一)水污染水质污染是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环保问题之一。

水质污染源于各种人为因素,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人口增长和不适当的处理废物。

(二)水资源短缺由于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渴望、饮用水短缺、农业产量降低和生态系统的崩溃[1]。

(三)水生态系统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渗透,许多河流、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过度捕捞、水污染、枯萎和其他人为因素,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四)水管理不善在许多地区,水资源被管理不善,包括使用不合理、养护不足、规划不充分等问题。

这种不良的水管理导致许多问题,包括水质下降、居民居住条件不佳、农业产量降低等。

综上所述,全球水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各国和地区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一)维护生态平衡水环境保护可以保护各种生物(例如鱼类、水草、水藻等)和生态系统的稳态平衡,确保其健康和繁荣。

(二)保障饮水安全保护水环境可以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减少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促进环境持续发展环境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四)维护社会稳定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推动绿色发展水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从传统污染型经济模式向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后,水是生命的源泉,请大家节约 用水!!!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2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缓解调入水地区的生态危机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导致水圈和大气圈、 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 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问题。水源对因缺水 而引发的地区性生态危机,将获得起死回生的生态效益、 环境效益。另外,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 壤含水率,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 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 物。。
3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调水工程将对河岸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许 有利,也许不利,各地很难判定。河岸生态系统是 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复杂性、 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河岸生态系统是最先接触 到跨流域调水带来的变化的生态系统。河岸生态系 统是维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此外,通过 河岸生态系统我们能了解环境变化可能会影响毗邻 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 南水北调工程简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工程 (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 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 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 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 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 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2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减少调出水地区的洪涝灾害
对于水量输出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可以说是最大 的生态环境灾难。输水工程在水量输出区具有明显的 防洪效益,其防洪作用本质上就是减轻生态环境灾难 的发生。如南水北调中线的汉江丹江口枢纽工程,大 坝将加高,防洪库容增大,防洪能力提高。在和三峡 水库联合运行的有利条件下,通过合理调度,可避免 像1935年型的汉江特大洪水的灾害。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南水北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通过调水北送,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利弊如下:利:1. 解决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通过南水北调可以向北方输送大量的水资源,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北方居民的日常用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促进区域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水资源的调配,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发展计划。

南水北调过程中需要修建大规模的输水管网、水库、水厂等基础设施,这些建设工程将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工程在一个地区的水库蓄水,意味着更大面积的水域,这有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

此外,南水北调还将把污染物随水一起调走,减轻了南方地区的环境压力,有助于改善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弊:1. 高投资成本: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已经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而且该工程仍在建设中,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这对财政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2. 水资源争议:南水北调将从南方地区转移大量水资源到北方地区,这可能引发水资源争议。

南方地区本身就有一定的水资源压力,将水资源调往北方可能会对南方地区产生不良影响,在南方地区引发水资源争夺的问题。

3. 生态破坏风险: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大量的水库建设,这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

建造大型水库需要淹没大量土地,这可能会破坏正在生长的植被,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解决水资源短缺,促进区域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优点,但也存在高投资成本,水资源争议和生态破坏风险等弊端。

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时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确保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建设的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一项政府规划中的重要战略性计划。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工调水,将长江等南方水源地的水资源引入黄河流域,供应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这项工程的建设历时多年,已经在2014年正式通水。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南水北调工程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两方面做出一些研究,以期对该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和展示。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该工程实现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转移,有助于缓解影响中国西北、北方等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保证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带动了建筑、机械制造、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诸如人工挖掘、隧道打通、水闸开启等环节,也为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据有关数据统计,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使得一批新产业、新业态逐渐发展起来。

例如,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机电装备制造、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水资源科学研究等产业,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对应的企业率先在闸门、水泵等领域设计、制造相关产品,有效拉动了一批底层就业,为当地增加了不少产值和税收。

从另一个角度看,南水北调工程也为当地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例如,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施工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和各种物资。

这些职业人才和物资的供应,就直接催生了配套的酒店宾馆、餐饮、运输等业务,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还为长沙、武汉及太原等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地区的民营企业获得大量的商业机会,大幅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总量和财富创造能力。

毋庸置疑,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

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

2021.44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王先达 王峻峰规划与治理我国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于规模较小,涉及地区范围不大,环境影响问题不突出,建设时间较早,社会的关注度也不高,如:(1)东(江)深(圳)引水工程(从东江下游左岸建梯级泵站逐级抽水到深圳水库向香港和深圳供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目的是向香港供水。

随着香港用水量增加和向深圳市供水,又扩建了几次)。

(2)引黄济青工程(从黄河打渔张灌区引水口引黄河水,通过4级泵站扬水输送到青岛市。

设计年引水量1.1亿m 3,1989年建成)。

(3)引滦入津工程(在滦河上修建潘家口和大黑汀2座调蓄水库,从大黑汀水库下游建引滦入津输水渠,途中用于桥水库调蓄,再送水到天津。

设计年平均引水量10亿m 3,建于1981—1983年)。

(4)引黄济冀工程(从黄河位山引水,经过聊城、临清送水到河北省邢台、衡水和沧州市。

设计年引水量5亿m 3,1995年建成)。

而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东、中、西三条引水线)由于工程规模大、跨越水系多,其环境影响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南水北调工程环境评价工作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环境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八九十年代,由于发生水污染逐渐加重等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上下普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与此对应,南水北调前期工作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也逐步地更加重视、更加完善。

1952—1961年,南水北调工程研究初期,对环境影响问题研究得比较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华北地区(尤其是天津市和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列入了议事日程。

1973年成立了水电部南水北调规划组,并于1976年3月完成了第一个东线工程规划——《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初稿)》。

在编制报告期间,对一部分环境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1980年,水利部组织了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段)工程查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
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
-----------以中线工程为例
刘帮军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但同时由于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引起武汉、湖北等沿线各省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南水北调;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介
中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 名之后。

为了解决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国家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南水北调工程[1]。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其中东线从长江江苏扬州段调水,抽水北送,经过江苏、山东到达河北、天津; 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 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作为该工程的最优线路--中线工程,备受世人的瞩目。

水源区工程是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关键,因而决定着整个中线工程的成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水源区工程又包括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和汉江中下游补
偿工程。

其中,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 370km2。

据 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 人口22.4万人、房屋 479.4万㎡、耕地23.5万亩、工矿企业120个,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2]; 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的目的是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以下简称水源区) 包括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 省直辖林区) 、襄樊市,包括6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4个县和1 个省直辖林区。

与其说这是一项调水工程,不如说是一个调控区域水资源分配的系统。

因此,能否保证将优质水送到北京、天津,决定着该系统的成败。

环境问题由于伴随南水北调工程始终,并且是保证优质水的关键,因而也是中线水源区工程的关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体现。

总体来说,工程的利益是主要的,弊端是次要的。

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如果中线水源区工程不解决好环保问题,不能兴利避害,该工程就会成为一个有害工程。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工程已经或者即将产生的环境问题。

2.1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一是滑坡和泥石流。

南水北调中线大多处于秦巴山余脉,地质构造特殊,大多是易风化、易粉碎的岩石,经过蓄水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同时,经长年暴露的土地浸润之后也会发生滑坡现象。

二是地震。

中线水源区位于我国西部与华北、华南三大断块交接的特殊三角地区,深大活动性断裂带纵横交错,大
部分地区均分布在深大活动性断裂带上。

根据资料记载,该区域共发生大于2级的地震748次,发生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51次,其中湖北省最大的一次6.5级地震就发生在竹山县[3]。

2.2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仅拥有丰富的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还有许多珍稀的物种。

据有关资料介绍,中线水源区不仅生长常规的玉米、小麦、大米、棉花、油菜、花生、黄豆、柑橘等农作物,还有油类、丝类、茶类、烟类、果类、食用菌类、纤维类和漆类等160多个特产品种; 银杏、鹅掌楸、巴山松、七叶树、铁尖杉、水杉、榔榆、白皮松、金铁松、柳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 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 青、草、鲢、鳊、鲤、鲫、鲂、鲶等种鱼,其中丹江口翘嘴白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此外,还有二类保护动物林麝( 香獐子) 、鸳鸯、大鲵,三类保护动物小灵猫、大灵猫、红腹锦鸡等[4]。

但由于蓄水位上升,也许会增加一些生物品种,但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将遭到被破坏。

一是因为蓄水将直接淹没370km2地区,损失23.5万亩耕地,从而淹没大量的生物以及生物栖息地,当地许多物种,诸如豹、狼、獐等珍奇异兽而将不能生存,或者被迫迁徙; 二是由于气候湿润甚至温差变小,部分耐寒生物将迁徙或者灭绝; 三是由于工程建设,采用大量的生物和林木资源,也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压力。

2.3 水库的自净能力被削弱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特别是丹江口库区的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原因就在于本地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

但是,随着水源区工程的建设和完
成,水库的自净能力将会大大削弱。

一是因为蓄水将减小流速,从而不易冲走污染物; 二是因为蓄水沉淀使得大量化学物质沉积,将影响水质; 三是因为因为涵养水源的植被被削弱,水质也会变得浑浊。

总之,自净能力的削弱,一方面会影响水质; 另一方面会增加人工净化的成本。

2.4 淹没大量耕地、林地和沼泽地
前文已述,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其中淹没耕地23. 5万亩,还有大量林地被淹没。

由于大量耕地被淹没,一方面会减少耕地面积,造成粮食减产; 另一方面会迫使大量移民外迁或者后靠。

林地被淹没,一方面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 另一方面减少森林覆盖率,削弱涵养水源的能力。

而沼泽地被大量淹没,导致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5由于移民和重建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丹江口水库需要提升水位10米,从而需要大批移民外迁或者后靠,并为其重建相应的生活条件。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实物指标仅丹江口坝区就涉及人口22.4万人。

而根据凤凰资讯,南水北调中线鄂豫共移民33万,其中河南淅川一个县移民21万余人,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5个县共移民近12万人[5]。

如此繁重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特别是给当地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行政成本和管理压力。

同时,为了保证移民如期搬迁、顺利安置,也带来繁重的重建任务。

在这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有的甚至得不偿失。

2.6大批文物被淹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淹没了遇真宫和净乐宫等武当宫观建筑,还牵连了丹江口市区的文物安全。

特别是均州古城被淹没,一去不复返。

同时,古均州地区近万座墓葬等丰富的地下文物宝藏也被淹没。

珍贵的文物资源被淹没,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损失。

2.7区域水资源平衡性被打破
中线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为 130亿~140亿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年平均调水量为80 亿~9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多年正常水位平均下降0.8米,沿江各水厂的功能将受到影响,平均供水保证率下降 14.74%。

张中旺 2006 年在《经济纵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调水后汉江中游正常水位平均下降0.8 米--1米,沿江各水厂的功能将受到影响,平均供水保证率下降34.74%,取水口及取水管道要重新设计和施工[6]。

农村人、畜饮用水将陷入危机。

区域水资源平衡性被打破,不仅直接影响水上航运,还将引起汉江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减少,并给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2.8施工过程带来噪声、固体等环境污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长期性和大规模的施工,由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一是施工过程产生噪声污染,给人和其他生物带来许多对健康有害的影响;二是施工开挖出来的土方和石块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对气候、水文、生态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荣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J].知识经济,2012,06:46-60.
[2]崔云霞,颜润润,王燕枫,吴涛.南水北调东线河流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J].环境科技,2011,24(5):49-50.
[3]昝玉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探索----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
计,2011,6:54-55.
[4]陈姗姗.刘俊新.王国义.李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下水,2011,33(6):78-80.
[5]刘京徽.农工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做好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2012.
[6]新浪网.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构建新的中华“水网”.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学院:资源学院
班级:资源勘查工程一班学号:090440118
姓名:刘帮军
指导老师:许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