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ALTP)

合集下载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该皮瓣在临床上应用类型包括 : ①股前外侧肌 皮瓣 : 如果需要较 大的组织量 , 以携 带部 可
【] Ma n_K,inT C ardoV V sua n myo neo tr 2 l t h I 丑 La S,h ka e . ac l a ̄o f trl ea r a a l
ti l pJLrn ocp ,0 8 18 5 :8 — 9 . lg a [.aygso e2 0 , 1( )5 9 5 2 lhf ]
【 Ka a K, nsiN, a ama H,ta.V sua ntm fte 8 1 w i I i N kj e ma h i 1 ac l aa y o h r o
atrlea ti l p [.l t dR cnt c v ugr,04 14 neoa rlhg a J a i a t hf ] sc n eos ut e rey2 0 ,1 P r i S ()181l 5: 0 — 1 1 [】 Rb f CgaE, r aoF,t1T einrae ne a r : 9 iu oD,in Ga n e .h evt a t t a ti g a n d ml el hg h l :nt ia s y dci c lai s[. s cntS r , fp a a mcl td n l i lmpi tn JHat eos ug a o u a n ai c o 】 R r
2 股前 外 侧 皮 瓣 的 静脉 回流
两个相邻 的穿 支 , 以一个穿 支血管为 蒂 , 取两个穿支 的供血 切
面积 的皮瓣均能成活 。 5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及处理
临床上 , 皮瓣静脉 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 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股前外侧 区真皮下静脉 网吻合稠密 , 主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多数患者存在较大的创面合并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硬脑膜缺损(1)。

由于颅骨缺损面积过大或存在肿瘤及感染复发的可能,常常无法进行一期植骨或肽网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因此,游离皮瓣移植常常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唯一选择。

我科近年曾先后收治此类患者9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配合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本组共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16岁~60岁。

其中5例为烧伤后瘢痕性秃发,且局部反复破溃,形成颅骨骨髓炎,有3例已发生癌变;1例为狼咬伤后瘢痕性秃发,后形成颅骨骨髓炎;1例为感染性秃发,形成纤维肉瘤;2例为原发性头皮鳞状细胞癌。

9例中有8例颅骨受累,出现颅骨缺损。

1.2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彻底清除病灶后皮瓣移植。

9例患者经局部清除病灶后均存在面积为9cm×11cm~16cm×22cm的创面,8例患者存在颅骨缺损,面积为3cm×4cm~15cm×16cm。

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面积为10cm×13cm~17cm×23cm,其中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成活。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照片如图1~4。

2观察和护理要点2.1术前准备图1头皮磷状细胞癌术前2.1.1心理准备此类患者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有过多次就医经历,心理压力巨大,对手术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且对手术的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

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心和体贴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介绍过去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来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2.1.2皮肤准备对有破溃、感染的创面,术前应积极处理。

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换药,以保持创面清洁,待感染控制后方可行手术。

术前一日,剃头、供区大腿及会阴部毛发,并用75%酒精擦拭,术晨再擦拭一遍。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手外科业务学习时间:2016-5-17地点:手外医生办公室主讲:吴志川主任医师内容: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股前外侧皮瓣,因具有部位隐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为肢体的非主干血管、切取面积大、有感觉神经和皮瓣切取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应用解剖:1.皮瓣的动脉供应皮瓣的供应血管大多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皮分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自主干股动脉或股深动脉发出后,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间隙下行,到达股外侧肌的中部,发出肌皮穿支,穿过股外侧肌,到达皮下和皮肤,在穿过阔筋膜前还发出分支到周围肌肉。

2.皮瓣的静脉回流临床上,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多为两条,是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

静脉瓣控制着静脉流向大的穿支静脉或内上方向,游离皮瓣时应保留内上方大的穿支血管,以利静脉回流。

3.皮瓣的神经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可重建皮瓣的感觉。

国外学者研究,股外侧皮神经的支配区域约20 cm ×12 cm,基本满足皮瓣感觉重建。

4.皮瓣的设计:以髂前上棘至膑骨外上缘的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3 cm为半径画圆,穿支血管的浅出点基本都在该圆内,较多位于该圆的外下象限。

变异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以横支、升支或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的主要血管蒂,蒂长可达8 cm-12cm,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1 mm(1.1-2.8 mm),其肌皮动脉分支多数情况下都为2支或2支以上,平均2.5支(1-8)支,降支远端与膝上外侧动脉相交通,皮瓣可获得逆行血液供应,因此可以形成逆行岛状皮瓣。

5.皮瓣切取面积宋业光等研究认为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 cm ,两侧至侧中线。

后研究;通过灌注后放射显影,得出单个穿支的供应面积为0.67 cm2- 39.89 cm 2,平均12.62 cm2。

股前外侧皮瓣名词解释

股前外侧皮瓣名词解释

股前外侧皮瓣名词解释股前外侧皮瓣就是身体上的一部分组织啦。

它在咱们大腿的前外侧这个区域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大腿前外侧的一块特别的“小补丁”,不过这个“小补丁”可有着大作用呢。

从结构上来说呀,它包含了皮肤、皮下组织,还有血管神经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像是一个小团队,皮肤像是保护大家的外层盾牌,皮下组织就像是给大家提供支撑和缓冲的小伙伴,而血管神经呢,那就是这个小团队的生命线和指挥系统啦。

血管就负责给这个皮瓣运输营养物质,就像小货车一样,一趟一趟地把营养送过来,让皮瓣能健康地存在。

神经呢,就像是小指挥家,告诉皮瓣什么时候该有感觉,什么时候该放松或者紧张。

这个股前外侧皮瓣在医学领域那可是个小明星哦。

医生们可喜欢它啦。

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用来修复身体其他部位的缺损呢。

比如说,身体的某个地方受了很严重的伤,皮肤和组织都没了,这时候股前外侧皮瓣就可以被取出来,然后移植到受伤的地方。

它就像是一个小救星,带着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到需要它的地方去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小环境。

不过呢,要取这个股前外侧皮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情哦。

医生们得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一个超级珍贵的宝贝。

他们要精确地找到血管的位置,还要保证取皮瓣的时候不会对大腿这个地方造成太大的伤害。

这就像是拆东墙补西墙,但是得拆得巧妙,补得完美呀。

而且呀,股前外侧皮瓣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还有一些小差别呢。

有的人的皮瓣可能会大一点,有的人可能会小一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个性一样。

医生们就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看怎么利用这个股前外侧皮瓣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呢,股前外侧皮瓣虽然只是身体上的一块组织,但是在医学的大舞台上,它可是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呢。

李德股前外侧皮瓣PPT课件

李德股前外侧皮瓣PPT课件
第48页/共52页
•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年4月第31卷第2期 • 报道: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 • 对7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术前用多普勒探测仪对股前外侧穿支血管进行探测,
确定穿支血管的走向及穿出点的位置,精确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并剔除多余的皮下 脂肪,吻合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重建皮瓣血液循环,大腿皮瓣供区直接闭合或 部分植皮。
• 患者取平卧位,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做一连线(髂髌线),在连线中点附近使用多普勒先测出旋股外 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第一肌皮动脉浅出皮肤点的位置,多数在以髂髌线中点为圆点,3cm为半径的范围内, 外下象限居多。设计皮瓣时使此点落于皮瓣的上1/3部中央附近,再以髂髌线为轴根据缺损部分的形状和面 积,标出皮瓣边界:上界可达阔筋膜张肌的远端,下界至髌骨上7cm,内侧达股直肌内侧缘,外侧至股外 侧肌间隔或者稍大。
事可达1.5cm~2cm。颌面部洞穿性缺损也常采用。 • 3、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侧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面积大,组织量充足,适用于感染创面,尤其
是慢性、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
第5页/共52页
• 4、组织器官再造,如阴茎再造,阴道再造,眼窝再造和舌再造,颌面部等部位 再造重建。
• 5、超薄移植修复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也可修剪皮下组织而制成超薄皮瓣, 以穿支为中心,把直径3cm以外的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修除,保留真皮下血管网, 即制成带轴心血管的超薄皮瓣,可用于颈、肩、手掌、足背等部位缺损的修复, 皮瓣移植后外形和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第7页/共52页
第8页/共52页
• 逆行岛状皮瓣:用多普勒现测出第一肌皮动脉浅出点和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点,皮瓣尽可能向下设计,并 使第一肌皮动脉穿支点设计在皮瓣中央,皮瓣的旋转点位于髌骨外上缘上5-6cm,皮瓣逆行反转可达膝下 10cm。

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的应用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的应用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的应用研究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在颊部缺损修复中广泛应用的自体组织瓣,该技术涉及对人体腹股沟区域的组织进行切割,从而使其具有可以移植到颊部的血管,帮助修复颊部缺损。

本文旨在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一、股前外侧皮瓣的构成和解剖结构股前外侧皮瓣由下肢肌肉、皮肤和皮下脂肪组成,主要包括下肢外侧股四头肌、前臂动脉、前侧皮神经等部位的组织。

在颊部缺损修复中,医生通常会选择此瓣区域中的感觉神经支配比较丰富的部位作为组织来源。

股前外侧皮瓣外形呈梭形,翼侧为皮肤、内侧为肌肉。

其血供功能主要由肌肉血管和腓前动脉提供,血管分布密集,血液流动迅速,因此可直接应用于颊部缺损的修复。

1. 颊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颊部肿瘤的切除往往会对颊部的组织、血管和神经造成一定的破坏,而颊部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不同位置组织特性不同,故在修复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而股前外侧皮瓣的组织来源相对集中,且组织含有大量神经末梢,这样的结构很适合用于颊部肿瘤切除后的扩展修复。

2. 颊部创伤修复:颊部受伤后,若造成较大表面的缺损,采取股前外侧皮瓣作为修复方法可以减少颊部组织局部损伤的影响,同时对颊部的美观重建有很好的效果。

三、股前外侧皮瓣的优缺点优点:1. 组织来源广泛:股前外侧皮瓣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不需要对损伤部位进行其他的损伤。

2. 效果理想:由于股前外侧皮瓣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和较好的血液供应功能,修复效果较理想,且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1. 操作难度较大:由于股前外侧皮瓣需要从人体腹股沟区域切割取材,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2. 损伤患者肌肉:由于取材过程中需要切割患者的肌肉组织,因而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肌肉力量减退等副作用。

四、总结股前外侧皮瓣在颊部缺损修复中具有广泛应用,具有组织来源广泛、修复效果理想的特点,但由于其操作难度较大,可能影响患者恢复过程,医生在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1、严格执行微创操作原则,行锐性分离组织。 2、先行切开皮瓣外侧(wài cè)缘及蒂部“S”切
口,在深筋膜下将皮瓣向内侧分离至股直肌与 股外侧(wài cè)肌之肌间隙。将股直肌向内侧 牵开,在两肌间隙之间找出旋股外侧(wài cè) 动脉降支。再沿降支而下即可发现第一肌皮动 脉穿支。 3、游离皮瓣前先行夹闭其它穿支,查看皮瓣 血运情况。
3、直接皮动脉(dòngmài)型(8%):由降支直接穿筋膜至 皮肤。
4、无动脉(dòngmài)型(3%):无降支皮肤营养血管。放 弃手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皮瓣设计(shèjì)
精品文档
点、线、面的概念(gàiniàn)
点:带蒂皮瓣的旋转点,游离皮瓣的皮支血管 穿出点。
线:即皮瓣营养(yíngyǎng)血管走行轴线。 面:1、皮瓣的切取范围。 2、皮瓣的切取层面。
精品文档
解剖(jiěpōu)图像
精品文档
血管(xuèguǎn)蒂类型
1、肌皮动脉(dòngmài)穿支型(81%):降支先发出动脉 (dòngmài)进入股外侧肌中,除营养肌肉外还向皮肤发出皮 支。
2、肌间隙皮支型(8%):由降支发出的皮支直接经股外 侧肌及股直肌之间的肌间隙穿筋膜至皮肤。
股前外侧(wài cè)皮瓣
精品文档
应用(yìngyòng)解剖
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为旋股外侧血管降支, 有1条动脉和2条伴行静脉并与股外侧肌神经共 同包裹在结缔组织鞘内,神经位于血管外侧。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浅出走向皮肤的方式有两种: 1、肌皮动脉穿支。 2、肌间隙(jiàn xì)皮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术后护理(hùlǐ)
护理关键: 术后需绝对卧床10天。 室内温度(wēndù)不低于25℃。 观察血运:温度(wēndù),张力,颜色,毛细血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手术技巧提升
针对手术操作中的难点 和关键点,加强技术培 训和经验交流,提高手 术成功率。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 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和 应用。
对临床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1 2
严格适应症选择
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股前外侧皮瓣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个体化治疗方案
优化皮瓣设计
根据受区组织缺损情况,优化皮瓣设计,提高皮瓣移植后的外观和 功能恢复效果。
血管蒂保护
加强血管蒂的保护,减少血管蒂扭曲和损伤,确保皮瓣血供。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股前外侧皮瓣的发展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股前 外侧皮瓣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 扩大,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
03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 应用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修复面部畸形
01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质地、颜色与面部皮肤相近,常用于修复面
部畸形,如唇裂、鼻畸形等。
重建乳房
02
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重建,股前外侧皮瓣可提供良好的
组织供区,重建乳房形态。
软组织缺损修复
03
股前外侧皮瓣可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如创伤
股前外侧皮瓣的缺点
损伤大
股前外侧皮瓣需要切取部分大腿肌肉,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恢 复时间较长。
术后臃肿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可能出现臃肿现象,影响外观。
血管蒂扭曲
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较长的情况下,易发生扭曲,影响皮瓣 血供。
股前外侧皮瓣的改进方向
减少供区损伤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手术器械,减少供区损伤,减轻患者术后恢 复负担。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及 局部解剖
东城骨伤医院四病区刘明刚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有超薄 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皮瓣与肌瓣的 并联或串联等,也可切取不带皮肤的脂肪 筋膜瓣,因此该皮瓣已成为头颈、口腔、 舌咽、食管及躯干四肢组织修复或器官再 造的重要的组织来源。通过大量的临床病 例和解剖研究发现该皮瓣的血供系统存在 较为复杂的变异,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 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供血的皮瓣只是其 中较多见的一种情况。
皮瓣受区的准备

首先进行受区扩创,确定所需皮瓣的面积。 探查即将用于吻合的血管质量和确定所需 皮瓣血管蒂的长度



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皮瓣的血供系统进行了反复的认证,从而扩展了皮瓣的应用范围, 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关键词】 皮瓣;解剖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有超薄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皮瓣与肌瓣的并联或串联等,也可切取不带皮肤的脂肪筋膜瓣,因此该瓣已成为头颈、口腔、口低、 舌咽、食管及躯干四肢组织修复或器官再造的重要的组织来源[1]。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和解剖研究发现该皮瓣的血供系统存在较为复杂的变异,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 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供血的皮瓣只是其中较多见的一种情况。因此,笔者现将该皮瓣近年来在解剖方面的研究和临床上多种形式的应用作一综述。 1 旋股外侧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旋股外侧动脉是股深动脉的最大分支,它再发出升支、横支和降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之间向下走行,而通常情况下是在股内、外侧的肌间隔 内,在此间隔内不能直接发现该降支,其在血管的远端位于股外侧肌肌膜内,10%位于股外侧肌前方,90%位于肌内。该血管于股外侧肌内终止于膝关节,在终末端时仍发 出肌皮穿支至股外侧的下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髂髌线(髂前上嵴与髌骨的连线)中点的外下方发出股外侧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大的穿支主要位于该中点5cm的范围 内。Valdatta等[2]发现穿支的位置34支为:髂髌线中1/3(19),上1/3(12),下1/3(3)。当然,上位穿支往往不是由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以该穿支或皮支供 血即形成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供血的穿支有肌间隙穿支(直接穿支)和肌皮穿支(间接穿支)2种类型,在临床上意义较大,有许多文献报道了二者出现的比例。魏 富全等[3]总结504例皮瓣(或筋膜皮瓣)中肌皮穿支皮瓣439(87.1%);肌间隔皮肤血管皮瓣65例(12.9%)。Kuo等[4]总结140例皮瓣中,肌穿支皮瓣占121例 (87.4%),肌间隔的穿支血管皮瓣19例(发自降支的12例,横支的4例,直接发自旋股外侧动脉的3例)(13.6%)。Kimata等[5]统计的74例患者中4例没有穿支, 总共171(70例)个穿支中, 肌间隔穿支31支 (18.1%),肌穿支140 (81.9%)支。Valdatta等[2]统计的11具新鲜尸体,16个肢体,采用树脂灌注发现34支穿支中5支 (15%)为肌间隔穿支。张春等[6]总结了156 例股前外侧皮瓣,将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分为5 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型占55.1%,包括Ⅰa 36.5%、Ⅰb18.6%二个亚 型;Ⅱ型肌间隙或直接皮支型26.9%;Ⅲ型混合型17.9%;Ⅳ型无粗大皮支型3.8%;Ⅴ型高位皮肤血管型21.5%。可知不同来源的资料显示肌皮穿支与肌间隔穿支的比例 约为8:2。发出穿支的上级血管也有较多的变异,Kimata等[5]的研究发现:发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占84.3%(59/70),直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占12.9%,发自股 深动脉或股动脉的各占1.4%。Yildirim等[1]发现穿支发自降支的肌皮穿支 25支(89.3%),肌间隔穿支3支 (10.7%),发自横支的肌皮穿支占3.5%。Shieh等[7]将 穿支的类型结合其上级血管分为4型:Ⅰ型:典型的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Ⅱ型: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肌皮穿支;Ⅲ型: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间隙穿 支;Ⅳ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肌间隔穿支。显然,发自旋股外侧动脉、股深动脉或股动脉的穿支没有包括在内。Valdatta等[2] 研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及其穿支存在的 变异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分成内侧支和外侧支,皮瓣的穿支来自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而非来自其本身;旋股外侧动脉来自髂外动脉而 非股深动脉。降支的内侧支直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股前外侧区穿支的数目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Valdatta等[2]在11具新鲜尸体的研究中发现每个肢体的穿支数1~4支, 平均2.1支,未发现没有穿支的标本,穿支平均直径0.85mm。Kimata等[5]发现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平均发出穿支0~4支,171个穿支直径均>0.5 mm。旋股外动脉 的降支总有2根静脉伴行,但是在吻合移植时,必须选择回流量大的1支。因为可能2支静脉回流的范围不一致,也发现2条静脉中只有1支与穿支静脉相连。因此,建议先吻 合动脉,再选择吻合的静脉。综合上述资料可知,最多见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血供方式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型供血。其次是肌间隔穿支。少见的情况可能有来自旋 股外侧动脉横支,或旋股外侧动脉干,甚至直接发自股深动脉的穿支,而这种穿支往往是直接皮肤血管。另外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的起点均可能存在变异,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可以来自横支,而旋股外侧动脉也可以直接发自股动脉。升支可来自横支而非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如果游离穿支的上级血管,必须对这些可能的变异有充分的估计。皮 瓣的可切取面积从报道的资料来看尚无定论。早期宋业光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cm,两侧至侧中线。Zhou等[8]认为穿支皮瓣的上界在 阔筋膜张肌的远端(髌骨上的7cm)。临床报道[1]切取面积较大的达26cm×20cm。Valdatta等[2]认为单个穿支的最大可切取面积23cm×15cm,但并不知道穿支 的直径。显然该皮瓣如果是肌穿支皮瓣,皮瓣存活的安全面积是与该皮瓣携带的穿支数和穿支的直径直接相关的,而不能笼统的对皮瓣的可切取面积进行定量。旋股外侧动 脉或其降支也发出至股外侧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的肌支,但血管的变异多,在切取盖美拉(chimerical flap或conjiont flap)皮瓣时必须对这种变异有充分的估计 [8]。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深动脉,终末端与膝外上动脉或膝关节周围的血管网交通,因此可以设计顺行或逆行的岛状瓣,逆行皮瓣的旋转点位于膝上的3~10cm [9]。皮瓣携带腰丛发出的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的感觉吻合,因此可以重建皮瓣的感觉[5]。 2 皮瓣切取的多样性 深筋膜瓣下的解剖和保留该筋膜形成的筋膜皮瓣是该皮瓣早期基本应用方式。随着对皮肤穿支供血特点的认识,该皮瓣可修薄形成超薄皮瓣;旋股外侧血管发出分支至 股内、外侧肌和阔筋膜张肌,因此可行成多种形式的复合瓣(compound flap);阔筋膜也可以与皮瓣同时切取(保留筋膜的血供)用于肌腱的重建或被造组织器官的悬吊 [3]。下面介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以旋股外侧血管系统供血的各种组织瓣。 2.1 股前外侧超薄皮瓣 薄皮瓣的应用能大大改善被修复部位的功能和外形,主要应用于面、颈、手、足的修复或舌咽等器官的再造。由于皮瓣的超薄和柔软性,无须 二次手术修整。魏富全等将股前外侧皮瓣形成超薄的双叶皮瓣,或皮瓣的折叠修复面部的穿通性缺损(through and through defect),取得良好的效果。股前外侧皮瓣 供血的特点是可修薄的前提。皮瓣携带深筋膜与否并不影响皮瓣的血供,而深筋膜上的切取保留深筋膜于供瓣部位,更减少了供区的畸形[3,10]。修薄的皮瓣厚度可在 3~5mm,但穿支周围必须保留1cm的脂肪和部分深筋膜,另外应防止过分的修薄导致皮瓣边缘的坏死。修薄的具体操作应修、剪除较大的脂肪颗粒。而在去除较小的脂肪 颗粒和该层上面的浅筋膜时必须加以小心。此时真皮层下方清晰的静脉网清晰可见[3,10]。而Yang等[11]认为在显微镜下也可仔细地去除穿支及穿支分支周围1cm的 脂肪颗粒,保留表浅的、小的、紧的脂肪颗粒,须注意防止皮瓣就位时皮瓣的张力和去脂后的出血而导致的血肿。然而,有关穿支皮瓣修薄成超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前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有作者[10,12]认为修薄了的皮瓣减轻了皮瓣负荷,但对此缺乏依据。 2.2 股前外侧肌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穿支至股外侧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携带部分肌肉形成股外侧肌皮瓣(composite flap)重建动力或充填死腔[3]。如 果是皮瓣供血属肌皮穿支型,肌皮瓣的切取反而变得容易。但必须注意尽量减少对运动神经肌支的破坏,以减少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另外股前外侧皮肤和股外侧肌的血 供存在变异,术前必须对此有充分的估计。术中也可考虑携带股内侧或阔筋膜张肌的复合瓣。 2.3 股前外侧阔筋膜皮瓣的应用 阔筋膜是重要的筋膜移植供区,股外侧皮瓣能方便的携带阔筋膜成分,阔筋膜有其独特的用途。在下唇重建中,皮瓣携带阔筋膜,将 阔筋膜固定在颧骨部位可防止再造的下唇重力性外翻[3]。携带筋膜的皮瓣重建腹壁的全层缺损,可预防肠管的黏连;前臂软组织缺损中重建缺损的肌腱成分,能获得较好 的肌腱滑行能力;厚实的筋膜成分在重建足底和足跟中能有效的抗压和抗剪切力;头皮颅骨缺损伴硬脑膜缺损的,筋膜成分可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13]。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简称ALT)作为一种常用的自体组织修复手术方法,具有供区易获、植入灵活、神经血管丰富等优点,在各种缺损修复中广泛应用。

然而,ALT手术中出现外侧膝关节的肌肉供区和肌腱供区无法满足需要时,经常需要移植外侧股前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skin flap,简称ALTS)以扩大植皮面积。

而ALTS所包含的血管、神经数量相对ALT要少,因此围手术期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避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

血管危象是指血管阻塞或血管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血供障碍,导致组织死亡或功能受损。

在ALT与ALTS联合移植中,术后常常存在此类危机,而且预后差异较大,颇有挑战性。

游离外侧股前皮瓣的血供来自外侧股上神经的分支和腘深动脉,由于该动脉存在小分支较多、位置难以把握及其与腘浅动脉的交通支影响等因素,出现血管危象的几率比较高。

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必须对该手术中血管危象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2.1 研究问题(1)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常见的血管危象有哪些?(2)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如何?(3)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是什么?(4)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血管危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2.2 研究目的(1)探讨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常见的血管危象类型、分布特点和病程表现。

(2)对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3)为临床落实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的安全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1)ALT与ALTS联合移植手术中血管危象的分型、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分析。

股前外侧皮瓣(ALTP)

股前外侧皮瓣(ALTP)

Shun-Hong Gao, Shi-Ming Feng, Chao Chen, M.D., A New Recipient Artery for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in the Lower Limb with a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he Reversed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1.
Shun-Hong Gao, Shi-Ming Feng, Chao Chen, M.D., A New Recipient Artery for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in the Lower Limb with a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he Reversed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2,11:1059-1065


From Clinical Anatom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From Clinical Anatom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From Clinical Anatom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CCASE
1.
Disadvantages
(1)Cyclophos phamide circumflex femoral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anatomy variation, sometim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lap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for a long time; (2) by district need to sacrifice a major artery; (3)flap is relatively overstaffed and need second operation of plastic repair; (4) flap in nerve docking is required to have sensory nerve implantation to resume the sensation of the flaps to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本文对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口腔颌面的患者20例,为进一步观股前外侧皮瓣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20例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两种方式展开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股前外侧皮瓣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手术的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和受区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且该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与前臂皮瓣治疗方式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治疗方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患者术后各方面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口腔颌面;临床效果口腔颌面是人类最主要的脏器与解剖位置,其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已经成为一项修复与重构及有关领域的重大课题,而血管化组织瓣也是目前口颌面缺损的主要修补方式之一。

用选股外侧动脉降脂作为血管蒂的皮瓣主要是由于该位置的供区面积大且隐蔽,能在不破坏主要血管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并能将其与周围的神经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新感觉皮瓣,在头颈部位的皮肤缺损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越性。

为此,本文选取20例患有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观察不同修复重建方式给患者带来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章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口腔颌面的患者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在35-59(46.15±3.20)岁,所有患者基本情况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颌面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致癌前,先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对其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等工作,然后将肿瘤周围的组织扩大1.0-1.5厘米,并对N0和N1区域的淋巴清扫干净。

口腔科—股前外侧瓣

口腔科—股前外侧瓣

七、手术护理要点(洗手)
LOGO
1、注意无瘤原则。颌面部与股前外侧瓣物品应分开清点、 分开使用,制备好的皮瓣应用湿纱布包裹 2、使用电锯、电钻时应持续冲水,防止骨组织过热,造成 骨损伤。在上钉时,如需使用吸头,应在吸头端裹上纱 布,以防钛钉被吸到负压瓶里 3、使用钛板、钛钉应做到心中有数,用后需双人核对数目 ,并做好登记 4、在吻合血管时,需用到0/8血管缝线,术中应防止缝针 丢失,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5、术中应将肝素水与冲洗盐水分开放置,并做好标记
LOGO
2、原发灶切除
•用开口器开口,碘伏消 毒口腔再用灭菌用水冲洗 干净 •4号线缝扎下唇,在提吊 缝线中间切开下唇及颏部 •钛板定位 •电锯锯断下颌骨 •将牙龈、下颌骨、颌下 腺、舌下腺一并切除 •灭菌用水冲洗创面
LOGO
3、股前外侧皮瓣的制备
定点: 以髂前上棘为M点,髌骨 外 上缘为N点, M、 N两点 作一连线,连线中点为O点 , 在O点附近找旋股外侧动 脉降支的皮肤穿支搏动点, 寻找2~3个皮支搏动点。根 据创面情况及穿出点位置设 计分叶皮瓣。 切取皮瓣前应根据受区 面积量取皮瓣范围, 通常 皮瓣设计面积应大于创面的 10%
手术适应症
1、患者及家属要求手术。
LOGO
2、早中期肿瘤患者及全身状况可耐受手术,无手 术禁忌证。
手术禁忌症
LOGO
1、肿瘤广泛无法切净或晚期肿瘤已有远处转移或全 身情况差,不能承受手术者。 2、其他主要脏器耐受手术者。
股前外侧肌皮瓣的优点
六 、主要手术步骤
1、股前外侧肌皮瓣的制备 2、颈淋巴结清扫 3、原发灶切除 4、显微镜下吻合血管 5、皮瓣与口底缺损缝合 6、钛板钛钉重建下颌骨 7、放置引流缝合伤口 8、气管切开

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失败

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失败

难度大,连同神经一起切取的皮瓣术后患者诉膝关节 外侧麻木不适,随访半年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例中 有1例出现) 2.植皮后瘙痒的1例 3.植皮后疤痕增生严重的1例
带少量的阔筋膜有利于创面的直 接缝合,减少植皮带来的并发症
病例汇报
术前图片见学习电脑 患者示中环小指近节皮肤缺损,骨肌腱外露。 准备实施的手术: 方案1.足背三叶皮瓣游离移植,小指选择带蒂皮瓣或
1.向近端延长切口,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高位皮支
2.阔筋膜张肌皮瓣 血管蒂位置:髂前下棘8cm处 血管穿出的肌间隙: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间隙 营养血管:旋股外侧动脉
3.肌皮瓣 当遇到创面较小时,如无皮支,可选择肌皮瓣+植皮
手术方式
股前外侧皮瓣术后随访
1.切取皮瓣时,有时候血管与神经交叉伴行,分离时
3型:其他血管来源 1)股前外侧动脉(干) 2)股深动脉 3)股动脉
根据我科术中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的变异中如何处理皮瓣血管 变异,并且成功切下皮瓣,吻合血管,直至后期存活 至关重要。
无皮支
粗大皮支
当术中发现无皮支时皮瓣还能不能继续切取?
静脉皮瓣,足部植皮,如足部血管变异,只能切取双 叶皮瓣,则加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示指近 节。
方案2.如足背动脉细小,考虑方案2,股前外侧皮瓣覆
盖,如能找到2皮支,则分2叶修复3指背,后期中环指 行分指手术,如能找到3皮支,则直接行3叶皮瓣修复。
解剖学基础
股前外侧皮瓣是以股前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
外侧部皮瓣。
穿支4种类型
1.肌间隙皮动脉型:8.3% 2.肌皮动脉穿支型:80.6% 3.直接皮动脉型:8.3% 4.无粗大皮支型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进展

病, 对 于改善飞行员的健康状况 , 延 长其 飞行 年限 , 提 高部 队 战斗力具有重要 意义 。
病 的风险 。部队飞行员 的职业特 点及工作 环境决 定 了他们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 , 学会 自我减 压 、 自我放 松 , 对
其进行相应 的心理疏导 , 拥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态 调整能力 , 可以有效降低 高脂 血症 的发生。因此 , 调 畅情 志 4 ] W e l z e l T M, G r a u b a r d B I , Z e u z e ms , e t a I . 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 i n c r e a s e s
好 的降脂作用 , 降T C 、 T G的中药主要有 红曲 、 丹参、 首乌、 大 黄、 绞股蓝 、 葛根 、 姜黄 、 银杏 叶、 女贞子 、 三七 、 枸杞 、 桑寄生 、
[ 5 ] 纪永水 , 吴桂 云 , 谢颖坤 . 空军某 部飞行员代谢综 合征流行病
学调查[ J ] . 中国预防 医学杂志 , 2 0 1 0, n( 1 2) : 1 2 5 3 — 1 2 5 5 . [ 6 ] 董磊 , 全首祯 , 马红雨 , 等. 军事 飞行员血 脂异 常危 险因 素的 分析 [ J ] . 军事医学, 2 0 1 2 , 3 6 ( 9 ) : 6 8 3 - 6 8 6 .
硬化的影 响 [ J ] . 心血 管康 复医学 杂志, 2 0 0 8 , 1 7( 2 ) :
1 6 0 — 1 6 2.
[ 1 1 ] 赖剑波 , 张 日华 , 阮营辉 , 等. 饮食 与运动疗 法对 高甘 油三酯
营养师 , 制定科学膳食 , 做到饮食有度 , 避免肥 甘厚 味之 品损 伤肠 胃。平素多 以生 山楂 、 荷叶、 泽泻 、 绞股 蓝等 泡茶 饮用 , 改善血液黏稠度 ; 多食 五谷 杂粮 、 芹菜 、 黑 木耳 等蔬 菜调节血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麻醉与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或腰麻,小儿用全麻。

修复手部创面时,加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平仰卧位,术侧臀部垫高30°便于手术操作。

应用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分为两支[1],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支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皮瓣设计:在髂前上棘外缘设A点,髌骨外上缘设B点,两点间作一连线,该连线中点为O点,即为第1肌皮动脉穿支的浅出点。

腹股沟韧带中点为E点,OE连线相当于旋股外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

该皮瓣以旋股外动脉降支的浅出点为轴点,以AB连线为轴线向下设计皮瓣,用布样测量所修复缺损的面积,沿(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 着上述点和线画出椭圆形皮瓣标记线。

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

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线以内,B线两侧3cm的范围内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搏动点。

使B线位于皮瓣横轴线的中外1/3,使最近探测点位于皮瓣纵轴线的中近1/3的位置设计皮瓣,皮瓣的长轴线与B线平行,如皮瓣较大,设计在A线与B线间。

)手术步骤:按皮瓣标记线逆行法切取皮瓣。

先切开皮瓣外缘皮肤深筋膜,在阔筋膜和肌膜间作钝性分离,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可见1~3条肌皮血管束。

同法切开皮瓣前缘和侧皮肤,深筋膜,在肌膜以浅分离,掀起皮瓣与外侧解剖会师。

应边切开边将深筋膜与皮缘缝合,以防分离而破坏血供。

最后沿第1肌皮动脉解剖,血管束周围带5mm宽的肌肉,确保血管束完整无损伤。

遇肌支结扎切断,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即见到旋股外动脉降支,向近端解剖血管蒂,保留股神经肌支,依受区吻合血管长度需求而断蒂。

受区准备与皮瓣移植:单钝皮肤撕脱缺损,创面污染较轻,可供吻合血管条件良好,经彻底清创,行急症皮瓣移植修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目的:对比研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F)和腹部带蒂皮瓣(Abdominal Pedicle Skin Flaps,APSF)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适应症、并发症、皮瓣恢复情况、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等,进一步阐述ALTPF和APSF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优越性、临床疗效等。

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的病例,以移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者为ALTPF组,以转移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者为APSF组。

ALTPF组共38例,20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16~51岁,平均(30.61±9.52)岁;机器碾压伤13例,机器热压伤14例,交通事故伤7例,砸伤4例;缺损面积范围4cm×7cm~13cm×21cm,14例伴有掌骨骨折。

APSF组共37例,21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7~54岁,平均(32.57±9.57)岁;机器碾压伤11例,机器热压伤16例,交通事故伤4例,砸伤6例;缺损面积范围5cm×6cm~12cm×19cm,9例伴有掌骨骨折。

供区修复方式:ALTPF组:采用减张缝合的方法关闭宽度小于8cm的创面;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宽度大于8cm的创面。

APSF组:减张缝合宽度小于10cm的创面;应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宽度大于10cm的创面。

术后对两组受区并发症、皮瓣恢复情况、运动及感觉恢复情况等项目进行评估。

结果:1.术后两组并发症:ALTPF组术后受区出现2例血管危象,1例皮瓣感染,1例术后3天出现皮瓣边缘1.5cm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并发症率10.53%。

APSF组术后受区出现2例血管危象,1例感染,3例脂肪液化导致延迟愈合,5例皮瓣臃肿,需多次行皮瓣去脂术。

并发症率29.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flaps: Anatomical descrip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Advantage




Concealed donor site, without sacrifice of major limb vascular, large area, can carry sensory nerve, for small, the func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area, medium and small flap without skin grafting, the patient received good. Vascular pedicle length, diameter, not only can be free of transplantation, but also with vascular pedicle transposition; Less vascular variation, simple operation, high success rate; Operation position is good, for, the district can b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save the operation time。 Because of the skin flap with vascular pedicle length, diameter, limb of the non main vessel, vascular variation is small, simple operation, no need to change the position, cutting take large area, hidden parts, sensory nerve and skin flap cut for the affected area function after taking can made with the sensation of the flaps and fascia flap, muscle flap advantages.
Shun-Hong Gao, Shi-Ming Feng, Chao Chen, M.D., A New Recipient Artery for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in the Lower Limb with a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he Reversed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lood supply type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kin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emoral artery: There were 18 sides (36) in the main type of the descending artery. On the 50 sides of the 6 sides of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12) There were 5 (10) of the main types of the high cutaneous artery in the 50 side.
1.
Shun-Hong Gao, Shi-Ming Feng, Chao Chen, M.D., A New Recipient Artery for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in the Lower Limb with a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he Reversed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2,11:1059-1065
Disadvantages
(1)Cyclophos phamide circumflex femoral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anatomy variation, sometim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lap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for a long time; (2) by district need to sacrifice a major artery; (3)flap is relatively overstaffed and need second operation of plastic repair; (4) flap in nerve docking is required to have sensory nerve implantation to resume the sensation of the flaps to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Content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Anatomy


Clinical application
Merits


Disadvantage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1983 Xu,First discovery 1984 Luo, first applie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Japan, U.S.A,Turkey,et al
1993,Koshima et al.ALTPF clinical implication (First report).
Anatomic basis

Vascular pedicle: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artery; Pedicle length 8~12cm, diameter of the artery was 2.1 + 0.1mm,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two lines was slightly rough; The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artery 59.8, intermuscular cutaneous 40.2; Cutaneous artery diameter of 0.6 + 0.02 (0.4~1.1) mm, the blood supply area: latex specimens of 12cm * 30cm, 12.5 * 38cm ink samples; Distribution of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From Clinical Anatom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From Clinical Anatom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From Clinical Anatom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CCASE
1.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gress

Four kinds of repair oper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vagina, buttocks and lower abdomen wall; Retrograde transposition: repair of knee joint and lower leg tissues; Free transplantation: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trunk and limbs; Combined skin flap: a period of repair of large area of the body tissue defect, reconstruction of limb function and sha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